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所出现的构件变形、模板接缝不严、梁、墙、柱主筋偏位、楼板及悬挑板上筋下踏、麻面、蜂窝、泵送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等施工质量通病,如何保证质量通病能得有效防治,结合自己多年对施工质量控制,对不同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进行论述。
关键词:施工质量;现象;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1
一、构件变形
(一)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凸肚、缩颈或翘曲现象。
(二)原因分析:1、支撑及围檩间距大,模板截面小,刚度差;2、组合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墙模板或截面较大梁柱无对拉螺栓、螺栓设置间距大、螺栓松动;4、竖向承重支撑未按照规范设置,造成支撑部分下沉;5、门窗洞口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6、模板卡具间距过大,在混凝土振捣时产生局部爆模;7、浇捣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过高,振捣过份。
(三)预防措施:1、模板系统按规定进行设计,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强度和刚度;2、支撑间距应满足模板专项施工组织设计,保证在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或确保支撑不沉陷;3、组合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销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规范要求;4、梁、柱模板采用卡具时,其间距按规定设置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5、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6、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保证混凝土浇捣时上口宽度;7、当梁、板跨度不小于4m时,中间应起拱,当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全跨度的0.1%~0.3%。
二、模板接缝不严
(一)现象:模板接缝不严造成混凝土浇捣时漏浆,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二)原因分析:1、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2、木模板含水过大,制作粗糙,拼缝不严;3、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不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4、钢模板破损或变形没及时修整;5、钢模板接缝施工措施不当;6、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三)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2、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3、钢模板变形边框,要及时修整平直;4、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得当,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5、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三、梁、墙、柱主筋偏位
(一)现象:梁、墙、柱混凝土主筋保护层过厚或过薄,甚至出现露筋现象,梁、墙内外排钢筋间距过大或过小(甚至变成一排钢筋或两排)。
(二)原因分析: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漏放或缺放。应使用专用塑料卡或砂浆垫块;2、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厚度不符规范规定要求;3、梁、墙内外排或两排钢筋间缺定距措施(缺或少放撑筋);4、梁、墙、柱钢筋缺少限位措施;5、混凝土浇筑时震捣碰歪撞斜,没有及时纠正;6、箍筋尺寸制作误差大。
(三)预防措施: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应使用专用塑料卡或砂浆垫块。按规定放置,一般间距每隔不超过1m放置一块;2、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厚度应按GB50204-2002相关条款执行;3、梁、墙内外排钢筋间应按设计要求放置支撑筋;4、柱子钢筋外伸部分加二道临时箍筋,然后用减去四周保护层的卡具固定柱筋;墙板筋在模板上口加一道水平筋,并采取措施加以限位;5、混凝土浇筑时,震捣混凝土时尽可能避免碰撞钢筋,发现撞斜碰歪,及时进行校正;6、箍盘下料及制作尺寸应准确,施工员应适时进行抽查。
四、楼板及悬挑板上筋下踏
(一)现象:楼板及悬挑板上部筋被下踏易出现混凝土板面裂缝,严重时会造成悬挑板断裂。
(二)原因分析:1、双层楼板筋,上筋支撑不足;2、悬挑板主筋撑钩不足;3、混凝土浇捣时,钢筋被踩下,不及时校正;4、绑扎定位方法错误(如表面不同高的钢筋绑扎在一起)。
(三)预防措施:1、按规定在上排与下排筋之间放置撑钩(钢筋马凳);2、悬挑板(雨篷、阳台板)按设计放置主筋撑钩;3混凝土浇捣时,派专人看筋发现钢筋被踩下,及时纠正;4、钢筋绑扎位置及绑扎工艺应符合要求。
五、混凝土蜂窝、麻面
(一)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凹坑,无钢筋外露。
(二)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未清理干净,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表面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2、模板接缝不严密,浇筑砼时漏浆;砼振捣不密实,砼中气泡未排出;3、拆模板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要求。
(三)预防措施:1、模板板面必须清理干净方可使用;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2、若模板有缝隙,应用粘胶带、油灰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密实;3、按规定要求进行拆模;4、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应在监理许可后加以修补,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
六、泵送混凝土现浇板裂缝
(一)现象:用泵送预拌混凝土的现浇板,待混凝土终凝后表面产生大量裂缝。
(二)原因分析:1、水灰比过大,砼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和龟裂现象;2、混凝土总细粉用量和砂率过大,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裂缝;3、混凝土养护不当而开裂。
(三)预防措施:1、在确保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坍落度不变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掺加适量高效减水剂和能减少混凝土收缩的外加剂,以降低水灰比和减少干缩裂缝;2、预拌混凝土运至现场后,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均应做二次搅拌,并对其坍落度及匀质性进行检测,严禁任意加水、加浆;3、混凝土振捣后要及时碾压和收光,在初凝时应使用重量不少于15kg/m铁辊碾压2-3遍,以增加其表面密实度和封闭因水分蒸发而出现的表面裂纹。碾压完后,应及时用木抹进行抹压,待终凝前的一个小时内再用铁抹子进一步进行压实抹光;4、在混凝土终凝时应立即用塑料薄膜或湿草帘覆盖,进行蓄湿、保温,避免淋水和风吹。
参考文献:
[1]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关键词:施工质量;现象;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1
一、构件变形
(一)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凸肚、缩颈或翘曲现象。
(二)原因分析:1、支撑及围檩间距大,模板截面小,刚度差;2、组合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墙模板或截面较大梁柱无对拉螺栓、螺栓设置间距大、螺栓松动;4、竖向承重支撑未按照规范设置,造成支撑部分下沉;5、门窗洞口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6、模板卡具间距过大,在混凝土振捣时产生局部爆模;7、浇捣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过高,振捣过份。
(三)预防措施:1、模板系统按规定进行设计,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强度和刚度;2、支撑间距应满足模板专项施工组织设计,保证在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或确保支撑不沉陷;3、组合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销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规范要求;4、梁、柱模板采用卡具时,其间距按规定设置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5、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6、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保证混凝土浇捣时上口宽度;7、当梁、板跨度不小于4m时,中间应起拱,当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全跨度的0.1%~0.3%。
二、模板接缝不严
(一)现象:模板接缝不严造成混凝土浇捣时漏浆,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二)原因分析:1、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2、木模板含水过大,制作粗糙,拼缝不严;3、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不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4、钢模板破损或变形没及时修整;5、钢模板接缝施工措施不当;6、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三)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2、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3、钢模板变形边框,要及时修整平直;4、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得当,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5、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三、梁、墙、柱主筋偏位
(一)现象:梁、墙、柱混凝土主筋保护层过厚或过薄,甚至出现露筋现象,梁、墙内外排钢筋间距过大或过小(甚至变成一排钢筋或两排)。
(二)原因分析: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漏放或缺放。应使用专用塑料卡或砂浆垫块;2、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厚度不符规范规定要求;3、梁、墙内外排或两排钢筋间缺定距措施(缺或少放撑筋);4、梁、墙、柱钢筋缺少限位措施;5、混凝土浇筑时震捣碰歪撞斜,没有及时纠正;6、箍筋尺寸制作误差大。
(三)预防措施: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应使用专用塑料卡或砂浆垫块。按规定放置,一般间距每隔不超过1m放置一块;2、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厚度应按GB50204-2002相关条款执行;3、梁、墙内外排钢筋间应按设计要求放置支撑筋;4、柱子钢筋外伸部分加二道临时箍筋,然后用减去四周保护层的卡具固定柱筋;墙板筋在模板上口加一道水平筋,并采取措施加以限位;5、混凝土浇筑时,震捣混凝土时尽可能避免碰撞钢筋,发现撞斜碰歪,及时进行校正;6、箍盘下料及制作尺寸应准确,施工员应适时进行抽查。
四、楼板及悬挑板上筋下踏
(一)现象:楼板及悬挑板上部筋被下踏易出现混凝土板面裂缝,严重时会造成悬挑板断裂。
(二)原因分析:1、双层楼板筋,上筋支撑不足;2、悬挑板主筋撑钩不足;3、混凝土浇捣时,钢筋被踩下,不及时校正;4、绑扎定位方法错误(如表面不同高的钢筋绑扎在一起)。
(三)预防措施:1、按规定在上排与下排筋之间放置撑钩(钢筋马凳);2、悬挑板(雨篷、阳台板)按设计放置主筋撑钩;3混凝土浇捣时,派专人看筋发现钢筋被踩下,及时纠正;4、钢筋绑扎位置及绑扎工艺应符合要求。
五、混凝土蜂窝、麻面
(一)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凹坑,无钢筋外露。
(二)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未清理干净,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表面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2、模板接缝不严密,浇筑砼时漏浆;砼振捣不密实,砼中气泡未排出;3、拆模板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要求。
(三)预防措施:1、模板板面必须清理干净方可使用;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2、若模板有缝隙,应用粘胶带、油灰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密实;3、按规定要求进行拆模;4、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应在监理许可后加以修补,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
六、泵送混凝土现浇板裂缝
(一)现象:用泵送预拌混凝土的现浇板,待混凝土终凝后表面产生大量裂缝。
(二)原因分析:1、水灰比过大,砼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和龟裂现象;2、混凝土总细粉用量和砂率过大,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裂缝;3、混凝土养护不当而开裂。
(三)预防措施:1、在确保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坍落度不变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掺加适量高效减水剂和能减少混凝土收缩的外加剂,以降低水灰比和减少干缩裂缝;2、预拌混凝土运至现场后,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均应做二次搅拌,并对其坍落度及匀质性进行检测,严禁任意加水、加浆;3、混凝土振捣后要及时碾压和收光,在初凝时应使用重量不少于15kg/m铁辊碾压2-3遍,以增加其表面密实度和封闭因水分蒸发而出现的表面裂纹。碾压完后,应及时用木抹进行抹压,待终凝前的一个小时内再用铁抹子进一步进行压实抹光;4、在混凝土终凝时应立即用塑料薄膜或湿草帘覆盖,进行蓄湿、保温,避免淋水和风吹。
参考文献:
[1]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