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记忆在语文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的语文教学实践案例,就指导学生科学记忆、提高记忆能力的问题作一探讨。笔者认为,记忆需要有自信心,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强调正确率,还要及时巩固。
关键词:语文学科;记忆力;训练
记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因为记忆,人类的文明得以传承;因为记忆,历史的辉煌得以延续;因为记忆,美好的情感代代相传。
我们从记事起,就端坐在课堂里,学习人类先辈们殚精竭虑、血汗教训得来的文化精华,以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推动历史文明的车轮前进贡献一份力。语文的唐诗宋词、散文小说,数学的公式原理、方法思路,外语的单词语法、句式表达,物化的现象原理、定理步骤……一切一切,除了理解、练习,记忆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记忆在文科性的语文学习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美的古诗名篇,字词的读音书写,以及复杂枯燥的语法知识,都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记忆能力,在记诵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一、人的记忆力是有个体差异的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老师布置的适量的语文的背诵和默写任务,大部分同学都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可是总有这么一些学生“消极怠工”,背默十分艰难,似乎忘性也大,很是让人伤脑筋。有些平时很乖巧认真的孩子,完成记忆任务时却拖拖拉拉、磨磨蹭蹭。说他们回家贪玩,也真是委屈他们,回家是背了,但是记不住;有的当天背熟了,第二天就忘了。还有些学生理科成绩出奇地好,背书默写却总是困难,文科成绩不理想,影响了他们的整体发展。看着他们真诚为记诵苦恼的脸,你能说他们偷懒吗?
美国波斯顿大学医学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孩子具有七种智能。智商测试仅仅集中体现了其中两种智能——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但是其它五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也是同样重要的。应该承认人的记忆力是有差别的,不同的人,对于数字、文章、名字等,需要直接记忆的东西,在认知上确实存在差异。但记忆力差异并不一定就是能力上的差异,方法、习惯和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记忆力培养中同样很重要。有些学生因记忆任务完成得较慢,自己又不加倍勤奋,就会拉大与同学的差距,进而觉得自己笨,否定自己,厌恶学习。长此以往,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记忆力通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
据意大利《晚邮报》报道,意大利一所大学三名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挑选了一位记忆中等的青年学生,让他每星期接受三至五天、每天一小时、背诵由三个数至四个数组成的数字训练。每次训练前,他如果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前次所记的训练。就让他再增加一组数字。经过二十个月约二百三十小时的训练,他起初能熟记七个数,以后增加到八十个互不相关的数,而且在每次练习时几乎能记住80%的新数字,使得他的记忆力能同一些具有特殊记忆力的专家媲美。过不了记忆关的学生如果不采取个性化的。可见,记忆力通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而训练是要讲究科学方法的。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学者都通过各种方法来锻炼自己的记忆力。马克思从少年时代开始,坚持不断地用一种自己不太熟悉的外语去背诵诗歌,有意识地锻炼记忆力;列夫·托尔斯泰也是采用背诵的方式锻炼记忆力。他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每天早晨,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强记一些单词或其他方面的东西,以增强记忆力。宋代词人李清照采用与丈夫比赛竞猜某典故出自某书的方式,在兴趣盎然的娱乐中,巩固了知识,增强了记忆。
三、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记忆力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记忆力不够强的学生,是可以采取一些个性化的训练方法来塑造提高的。教师除了给他们压力,强制他们完成背诵任务外,更应授之以渔,平时给他们记忆方法的科学指导,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训练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
1.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能够记忆的自信。记忆时如果没有自信,脑细胞的活动将会受到抑制,记忆力便会迟钝,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抑制效果”。脑细胞的活动受到抑制,反过来又造成无法记忆,致使更加没有自信,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拥有自信,使记忆演变成为良性循环,再加上刻苦的努力,经过锻炼记忆力就能变好。希腊大雄辩家的狄摩西尼斯曾为口吃苦恼,但是由于有充分的自信,加上超过别人数倍的努力,才有了日后的成就。
对于那些记忆较慢的学生,笔者对他们完成记忆任务的情况给予特别关注,对他们化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平时用事例和心理学知识开导他们,多记多背是可以提高记忆力的,功到自然成。班里一个很认真的女生,初一时背诵默写明显不如别人,但她很努力。到了初二,她已和其他同学一样能顺利默写和背诵,默写还经常是满分,从突出的差到突出的好,这种身边的例子更有说服力,榜样的力量使其他学生树立了信心。
2.记忆力的培养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升入初中的学生比小学生心智成熟,能够理解记忆。相对于机械记忆,理解记忆的记忆量更大,记忆速度更快,遗忘率更低。初中生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记忆的内容明显增多,难度也增大,所以,必须引导他们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
对于记忆的材料,笔者在课堂上总是讲通讲透,层层分析,形成系统,有时系统的板书也有利于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根据心理学原理,记忆的一个特点是,记忆量大,速度慢,遗忘少;记忆量小,速度快,遗忘多。对于较长的背诵片断,笔者指导学生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来记忆。例如:背诵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老山界》中的一段景物描写: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象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象山泉在呜咽,象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课上,师生集体赏析。全段一、二句写感觉——冷,第一句正面描写,第二句侧面描写。两分钟时间,读熟背诵。第三—六句是视觉描写,三“景”一“人”:三句比喻描写了星星、山峰和山谷,再写到“冻醒了的同志们”。给一段时间读熟会背。继续分析第三层次的听觉描写,一句寂静引出声响,两句“极……极……”,四句比喻句“像……”。第三层次背诵。再加一句结尾,该小节的层次就清晰地印在脑中。化整为零,一句两句背熟,再化零为整,先小整再大整,脑中有个系统,将背熟的句子联系起来,一段文章就背出来了。遇到拗口出错的句子,让学生连读五到十遍。在课堂上,部分同学就能完成背诵。
对系统的细致分解有利于内容的理解,再一句一句背诵,记忆量小,学生背诵很快,也很有积极性;连句成段,连接前后,知识构成系统,遗忘就少,掌握得比较牢固。一步一步的过程,学生掌握的很快,记忆的难题很快攻克。这种方法对其他背诵任务同样适用。
3.记忆过程要强调正确率。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因此在背诵默写时要注意“首因效应”,同学间互背,当堂示范背诵,都应将学生背诵不注意的地方指出来,默写时将学生易错、难写的地方指出来,强调加深印象,以保证默写的正确率。对于学生易错易混淆的知识,要讲解清楚,理解了的知识就不易犯错。比如学生容易将“踌躇”写成“躇踌”,那就要说明字后边是汉字音旁,韵母相同。这些提醒比错后改正更能防止产生意识上的混淆。
4.记忆的关键是及时巩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总结了遗忘发展的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变缓,经过一定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即遗忘发展是“先快后慢”的。
一般情况下,记忆的成果第二天就能损失三分之一,及时巩固是非常重要的。默写有错误的坚决重默,有些学生重默好几次,这也是不断复习巩固的过程。大部分同学一次性过关,笔者就安排早读课全班背诵。平时学习任务较轻松时,就重新默写。针对学生记忆方面的差异,笔者平时强调个性化记忆方法的训练,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正确理解、及时巩固、又快又好记忆的方法,不断提高记忆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理解并背诵一些学习的内容很重要,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记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更重要,这就好像交给他们一把打开未来知识大门的钥匙,使他们更有信心地学习探索,更有效地主动建构知识。
关键词:语文学科;记忆力;训练
记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因为记忆,人类的文明得以传承;因为记忆,历史的辉煌得以延续;因为记忆,美好的情感代代相传。
我们从记事起,就端坐在课堂里,学习人类先辈们殚精竭虑、血汗教训得来的文化精华,以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推动历史文明的车轮前进贡献一份力。语文的唐诗宋词、散文小说,数学的公式原理、方法思路,外语的单词语法、句式表达,物化的现象原理、定理步骤……一切一切,除了理解、练习,记忆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记忆在文科性的语文学习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美的古诗名篇,字词的读音书写,以及复杂枯燥的语法知识,都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记忆能力,在记诵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一、人的记忆力是有个体差异的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老师布置的适量的语文的背诵和默写任务,大部分同学都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可是总有这么一些学生“消极怠工”,背默十分艰难,似乎忘性也大,很是让人伤脑筋。有些平时很乖巧认真的孩子,完成记忆任务时却拖拖拉拉、磨磨蹭蹭。说他们回家贪玩,也真是委屈他们,回家是背了,但是记不住;有的当天背熟了,第二天就忘了。还有些学生理科成绩出奇地好,背书默写却总是困难,文科成绩不理想,影响了他们的整体发展。看着他们真诚为记诵苦恼的脸,你能说他们偷懒吗?
美国波斯顿大学医学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孩子具有七种智能。智商测试仅仅集中体现了其中两种智能——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但是其它五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也是同样重要的。应该承认人的记忆力是有差别的,不同的人,对于数字、文章、名字等,需要直接记忆的东西,在认知上确实存在差异。但记忆力差异并不一定就是能力上的差异,方法、习惯和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记忆力培养中同样很重要。有些学生因记忆任务完成得较慢,自己又不加倍勤奋,就会拉大与同学的差距,进而觉得自己笨,否定自己,厌恶学习。长此以往,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记忆力通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
据意大利《晚邮报》报道,意大利一所大学三名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挑选了一位记忆中等的青年学生,让他每星期接受三至五天、每天一小时、背诵由三个数至四个数组成的数字训练。每次训练前,他如果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前次所记的训练。就让他再增加一组数字。经过二十个月约二百三十小时的训练,他起初能熟记七个数,以后增加到八十个互不相关的数,而且在每次练习时几乎能记住80%的新数字,使得他的记忆力能同一些具有特殊记忆力的专家媲美。过不了记忆关的学生如果不采取个性化的。可见,记忆力通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而训练是要讲究科学方法的。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学者都通过各种方法来锻炼自己的记忆力。马克思从少年时代开始,坚持不断地用一种自己不太熟悉的外语去背诵诗歌,有意识地锻炼记忆力;列夫·托尔斯泰也是采用背诵的方式锻炼记忆力。他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每天早晨,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强记一些单词或其他方面的东西,以增强记忆力。宋代词人李清照采用与丈夫比赛竞猜某典故出自某书的方式,在兴趣盎然的娱乐中,巩固了知识,增强了记忆。
三、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记忆力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记忆力不够强的学生,是可以采取一些个性化的训练方法来塑造提高的。教师除了给他们压力,强制他们完成背诵任务外,更应授之以渔,平时给他们记忆方法的科学指导,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训练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
1.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能够记忆的自信。记忆时如果没有自信,脑细胞的活动将会受到抑制,记忆力便会迟钝,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抑制效果”。脑细胞的活动受到抑制,反过来又造成无法记忆,致使更加没有自信,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拥有自信,使记忆演变成为良性循环,再加上刻苦的努力,经过锻炼记忆力就能变好。希腊大雄辩家的狄摩西尼斯曾为口吃苦恼,但是由于有充分的自信,加上超过别人数倍的努力,才有了日后的成就。
对于那些记忆较慢的学生,笔者对他们完成记忆任务的情况给予特别关注,对他们化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平时用事例和心理学知识开导他们,多记多背是可以提高记忆力的,功到自然成。班里一个很认真的女生,初一时背诵默写明显不如别人,但她很努力。到了初二,她已和其他同学一样能顺利默写和背诵,默写还经常是满分,从突出的差到突出的好,这种身边的例子更有说服力,榜样的力量使其他学生树立了信心。
2.记忆力的培养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升入初中的学生比小学生心智成熟,能够理解记忆。相对于机械记忆,理解记忆的记忆量更大,记忆速度更快,遗忘率更低。初中生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记忆的内容明显增多,难度也增大,所以,必须引导他们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
对于记忆的材料,笔者在课堂上总是讲通讲透,层层分析,形成系统,有时系统的板书也有利于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根据心理学原理,记忆的一个特点是,记忆量大,速度慢,遗忘少;记忆量小,速度快,遗忘多。对于较长的背诵片断,笔者指导学生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来记忆。例如:背诵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老山界》中的一段景物描写: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象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象山泉在呜咽,象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课上,师生集体赏析。全段一、二句写感觉——冷,第一句正面描写,第二句侧面描写。两分钟时间,读熟背诵。第三—六句是视觉描写,三“景”一“人”:三句比喻描写了星星、山峰和山谷,再写到“冻醒了的同志们”。给一段时间读熟会背。继续分析第三层次的听觉描写,一句寂静引出声响,两句“极……极……”,四句比喻句“像……”。第三层次背诵。再加一句结尾,该小节的层次就清晰地印在脑中。化整为零,一句两句背熟,再化零为整,先小整再大整,脑中有个系统,将背熟的句子联系起来,一段文章就背出来了。遇到拗口出错的句子,让学生连读五到十遍。在课堂上,部分同学就能完成背诵。
对系统的细致分解有利于内容的理解,再一句一句背诵,记忆量小,学生背诵很快,也很有积极性;连句成段,连接前后,知识构成系统,遗忘就少,掌握得比较牢固。一步一步的过程,学生掌握的很快,记忆的难题很快攻克。这种方法对其他背诵任务同样适用。
3.记忆过程要强调正确率。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因此在背诵默写时要注意“首因效应”,同学间互背,当堂示范背诵,都应将学生背诵不注意的地方指出来,默写时将学生易错、难写的地方指出来,强调加深印象,以保证默写的正确率。对于学生易错易混淆的知识,要讲解清楚,理解了的知识就不易犯错。比如学生容易将“踌躇”写成“躇踌”,那就要说明字后边是汉字音旁,韵母相同。这些提醒比错后改正更能防止产生意识上的混淆。
4.记忆的关键是及时巩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总结了遗忘发展的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变缓,经过一定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即遗忘发展是“先快后慢”的。
一般情况下,记忆的成果第二天就能损失三分之一,及时巩固是非常重要的。默写有错误的坚决重默,有些学生重默好几次,这也是不断复习巩固的过程。大部分同学一次性过关,笔者就安排早读课全班背诵。平时学习任务较轻松时,就重新默写。针对学生记忆方面的差异,笔者平时强调个性化记忆方法的训练,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正确理解、及时巩固、又快又好记忆的方法,不断提高记忆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理解并背诵一些学习的内容很重要,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记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更重要,这就好像交给他们一把打开未来知识大门的钥匙,使他们更有信心地学习探索,更有效地主动建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