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记录了人生中那些平凡又闪耀着光芒的第一次:出生、长大、上班、结婚、相守……全片一共12集,将人的一生分为十二部分,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稚气未脱到长大成人,从血气方刚到成家立业,从知天达命到花甲古稀,从颐养天年到寿终正寝。每一个第一次都是一个人生剪影,看似平淡,却意蕴隽永。2020年,是我们中国人集体的第一次,疫情期间我们关上了门,但心里放着世界,我们安静地、默契地,在做着同一道生存题。“人生初见,春和景明”,我们的生活也如这句话,在磨难之后,重新迎来充满烟火气的日常。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
“关于万物之始,我们总是心存浪漫,然而,对于其中的艰难,有时候我们却无法预料。”
27岁的向爽因先天性心脏主动脉瓣二叶畸形,需要接受心脏外科手术,而此时她已经怀孕27周,肚中一对双胞胎面临高达30%的死亡风险。丈夫忍住眼泪签署了手术风险告知书,回到病房里,跟老婆念叨:“明天你肯定没事的。”
在手术最紧张的一步——母体心脏停跳的瞬间,意味着低氧、低血糖、高血钾……将威胁胎儿的生命,医生必须快速把瓣膜切掉。直到漫长的60分钟过去,终于母子平安。丈夫心弦一松,忍不住哭了。
一个多月后,孩子顺利出生,用响亮的啼哭第一次与爸爸打了招呼。爸爸又陌生又有点胆怯,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下半辈子不干别的了,就守着他们三个人过。”床上的妈妈在清醒与麻醉之间,早做了无数的梦。在其中一个梦里,她想好了孩子的名字:春和、景明。出自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这是第一集《出生》里的一个故事。婴儿们推开世界的门,人生刚刚开始。
每年9月,所有幼儿园门前,都上演着“妈妈不要离开我”的悲情大戏。乖孩子会紧紧抱着妈妈,哭出一个个鼻涕泡;闹孩子会直接崩溃,满地打滚。面临分离焦虑的家长们,一个个手忙脚乱,神经兮兮……
当孩子开始了第一堂课,父母也就开始了人生另外一门学问。别看他们成年,做法一样啼笑皆非——家长们在孩子开学第一天的书包里,塞几根葱,寓意“聪明”;塞包统一100方便面,寓意“考100分”……
小学一年级新生郭雨晴,妈妈不在,上房揭瓦;妈妈回家,一秒认怂。其实妈妈自己小时候,也被家长逼着练琴,她以为自己当妈妈了,绝不会逼女儿干这干那。可结果呢?还是……练琴。因为矛盾的妈妈知道:幼儿园不仅有开心的童年,还有无数的“小星星”,这些小星星得到的数量代表着孩子谁乖,谁聪明,谁顽皮,谁“落后”。第二集《上学》里,家长和孩子第一次都站在了起跑线上,谁还不是第一次?
素材运用方向:成长,就是勇敢地拥抱“人生第一次”。这两个小故事适用“敬畏生命”“学会长大”“勇敢面对……”等作文。
在爸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
《长大》这一集聚焦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纪录片的取景地在云南保山市漭水中学,学校里的811个孩子,有一半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有些外出务工,有些在家务农,很多家长并不怎样关心、也不知道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
漭水中學特别为孩子们设置了诗歌课程。校长说,很多老师都怀疑,诗歌课对教学有什么帮助,考试并不会因为诗歌加分,学校的升学率也不会提升,但是学了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教诗歌课的老师认为,诗歌是一个翻译器,当这些孩子有感情的时候,他们能够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坐在山野中,把叶子卷成筒仰望天空,用诗性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一片养育自己的土地。“种子,被埋在大雪下,安静发芽。老枯树,在夜里,长出一根新枝丫。而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孩子们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词藻,稚气的字里行间却透着清新与纯真。他们喜爱诗歌,“我觉得诗歌就像是一个垃圾桶”“我觉得诗歌就像是一棵树”“我觉得诗歌就像是一封信”“它可以载着我去很多的我看不到的地方”“在我悲伤难过时,所有的情绪都能把它写进诗里”。
十二岁的施应锁家住漭水镇明华村水拉河,他不爱说话,没什么朋友,最亲的伙伴就是家里的一头小牛。诗歌户外采风课上,同学们纷纷写下了自己的小诗,而小锁没能写下自己的诗。他回到家,领着小牛出了门。这一次走进大山,他的感觉同以往都不太一样,心头的锁,仿佛一点一点被打开,在大山的怀抱里,他写出了一首诗:
闭上眼睛的时候
我看到了绿色的风
它
抚绿了 山林树木
烫金了 我的小牛
亲吻了 家里的白墙
染黄了 阿爹的苞谷
但
我不会把风变色的秘密
告诉你。
素材运用方向:诗歌,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但它可以改变一个人。在“看世界的方式”“逆境里的成长”“寻找自我”等作文中适合运用这一集里的故事。
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
在四川老年大学古诗词课堂外,每到下课时分,总会出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站在门外,透过小小的窗口,向教室里张望。等到下课铃响起,他会迎着逆行的人流,来到第三排一位还坐在座位上的老人身边,帮她收拾课本,然后牵起她的手,一前一后地走去食堂吃饭。走在后面的老人,叫童华容,走在前面的老人,叫常尚慧。常尚慧是童华容的丈夫,也是她的眼睛。
十年前,因为青光眼并发症,童华容双目失明,从此她吃饭、喝水、上厕所,常尚慧都片刻不敢离开。刚刚生病的时候,童华容因为治疗不想吃饭,常尚慧就喂她吃。童华容告诉儿子:“我是你爸爸一口一口喂活的。”回想起当初住院的日子,童华容说:“他吃了很多苦,我心里真的好心酸。所以我对他说,我只有下辈子来回报他了。”
常尚慧对妻子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过马路,牵着妻子的手穿越人潮。吃饭喝水,一碗汤吹凉了端到妻子面前。必须要单独出门时,因为不放心妻子一个人在家,常尚慧用绳子在客厅拉了一道警戒线,两头各打一个结,妻子摸到这个结,就知道自己处在客厅的什么位置。 对于童华容上老年大学的决定,常尚慧也全力支持。童华容喜欢看书,年轻的时候曾有过上大学的梦想,却因为要照顾儿子放弃了。退了休的童华容,哪怕双目失明,也要坚持来老年大学一偿夙愿。常尚慧非常理解妻子的心愿,不但手牽手带着童华容去上课,还把自己变成了她的眼睛和手,带她领略四季变换,徜徉浩瀚书海,记录只言片语。
童华容酷爱古典诗词,虽然失明,心思却更为敏感细腻,她把从丈夫那里获取的信息和自己的感想,转化成一首首诗词表达出来,再由常尚慧帮忙查资料、修改、记录。《蝶恋花·四川老年大学》《念奴娇·共享单车》,以及《乙亥大雨过中秋》,都是童华容通过丈夫的眼睛,看到的世界。
对着看不到容颜的丈夫,童华容的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我希望,生活就一直像现在,就这样牵着手,一直走下去。”
素材运用方向:生命不断,体验不断,既知死,何怕生?这段感人的爱情故事可用在“相濡以沫”“珍惜生命”“生活的热情”等文章。
记录每个平凡中国人的高光时刻
“记录每个平凡中国人的高光时刻”,纪录片总导演秦博这样介绍《人生第一次》的主题。从萌生想法、开始策划,到拍摄完成至播出,一共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央视网视频中心内容总监、《人生第一次》总制片人张昊希望人们在这部纪录片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感受人生的善意与美好。
“蹲守拍摄”是纪录片常用的拍摄方式,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长时间记录镜头里的人物。拍《当兵》这一集时,团队蹲守了小半年,因为伞兵必须经历这么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完成第一跳。在士兵纵身一跃之际,虽然只是旁观,但拍摄团队也会跟着热血沸腾。
生于1996年的孙功旭是《长大》的导演,他一个多月里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和孩子们混熟,让他们不要在面对镜头时连平时怎么吃饭都忘了。孙功旭说朋友或老师问他在做什么时,他回答拍纪录片呢,然后会得到一根根大拇指,意思是牛,因为在大家眼中,这个行业是艰难的,拍摄一个商业广告的收入可能远远高于一个花三四个月拍摄的纪录片的收入。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呢?张昊表示因为这是一件值得做且必须有人做的事情。秦博则给出这样的回答:“我认为严肃内容不存在突围问题,我们给对现实感兴趣、想去思考的人群,提供一个样本或维度就可以。”
素材运用方向:致敬每一个骨子里坚韧又乐观的中国人。“真实的力量”“保持思考”“职业精神”等文章可运用文中的故事。
《人生第一次》金句
生命就像一条溪流,身在其中时,你总是很难察觉其中变化的力量。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往后余生,波澜不惊。
童年就是,你长大了以后,会怀念的小时候。
人类最强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豁出一切的勇气。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
“关于万物之始,我们总是心存浪漫,然而,对于其中的艰难,有时候我们却无法预料。”
27岁的向爽因先天性心脏主动脉瓣二叶畸形,需要接受心脏外科手术,而此时她已经怀孕27周,肚中一对双胞胎面临高达30%的死亡风险。丈夫忍住眼泪签署了手术风险告知书,回到病房里,跟老婆念叨:“明天你肯定没事的。”
在手术最紧张的一步——母体心脏停跳的瞬间,意味着低氧、低血糖、高血钾……将威胁胎儿的生命,医生必须快速把瓣膜切掉。直到漫长的60分钟过去,终于母子平安。丈夫心弦一松,忍不住哭了。
一个多月后,孩子顺利出生,用响亮的啼哭第一次与爸爸打了招呼。爸爸又陌生又有点胆怯,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下半辈子不干别的了,就守着他们三个人过。”床上的妈妈在清醒与麻醉之间,早做了无数的梦。在其中一个梦里,她想好了孩子的名字:春和、景明。出自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这是第一集《出生》里的一个故事。婴儿们推开世界的门,人生刚刚开始。
每年9月,所有幼儿园门前,都上演着“妈妈不要离开我”的悲情大戏。乖孩子会紧紧抱着妈妈,哭出一个个鼻涕泡;闹孩子会直接崩溃,满地打滚。面临分离焦虑的家长们,一个个手忙脚乱,神经兮兮……
当孩子开始了第一堂课,父母也就开始了人生另外一门学问。别看他们成年,做法一样啼笑皆非——家长们在孩子开学第一天的书包里,塞几根葱,寓意“聪明”;塞包统一100方便面,寓意“考100分”……
小学一年级新生郭雨晴,妈妈不在,上房揭瓦;妈妈回家,一秒认怂。其实妈妈自己小时候,也被家长逼着练琴,她以为自己当妈妈了,绝不会逼女儿干这干那。可结果呢?还是……练琴。因为矛盾的妈妈知道:幼儿园不仅有开心的童年,还有无数的“小星星”,这些小星星得到的数量代表着孩子谁乖,谁聪明,谁顽皮,谁“落后”。第二集《上学》里,家长和孩子第一次都站在了起跑线上,谁还不是第一次?
素材运用方向:成长,就是勇敢地拥抱“人生第一次”。这两个小故事适用“敬畏生命”“学会长大”“勇敢面对……”等作文。
在爸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
《长大》这一集聚焦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纪录片的取景地在云南保山市漭水中学,学校里的811个孩子,有一半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有些外出务工,有些在家务农,很多家长并不怎样关心、也不知道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
漭水中學特别为孩子们设置了诗歌课程。校长说,很多老师都怀疑,诗歌课对教学有什么帮助,考试并不会因为诗歌加分,学校的升学率也不会提升,但是学了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教诗歌课的老师认为,诗歌是一个翻译器,当这些孩子有感情的时候,他们能够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坐在山野中,把叶子卷成筒仰望天空,用诗性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一片养育自己的土地。“种子,被埋在大雪下,安静发芽。老枯树,在夜里,长出一根新枝丫。而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孩子们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词藻,稚气的字里行间却透着清新与纯真。他们喜爱诗歌,“我觉得诗歌就像是一个垃圾桶”“我觉得诗歌就像是一棵树”“我觉得诗歌就像是一封信”“它可以载着我去很多的我看不到的地方”“在我悲伤难过时,所有的情绪都能把它写进诗里”。
十二岁的施应锁家住漭水镇明华村水拉河,他不爱说话,没什么朋友,最亲的伙伴就是家里的一头小牛。诗歌户外采风课上,同学们纷纷写下了自己的小诗,而小锁没能写下自己的诗。他回到家,领着小牛出了门。这一次走进大山,他的感觉同以往都不太一样,心头的锁,仿佛一点一点被打开,在大山的怀抱里,他写出了一首诗:
闭上眼睛的时候
我看到了绿色的风
它
抚绿了 山林树木
烫金了 我的小牛
亲吻了 家里的白墙
染黄了 阿爹的苞谷
但
我不会把风变色的秘密
告诉你。
素材运用方向:诗歌,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但它可以改变一个人。在“看世界的方式”“逆境里的成长”“寻找自我”等作文中适合运用这一集里的故事。
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
在四川老年大学古诗词课堂外,每到下课时分,总会出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站在门外,透过小小的窗口,向教室里张望。等到下课铃响起,他会迎着逆行的人流,来到第三排一位还坐在座位上的老人身边,帮她收拾课本,然后牵起她的手,一前一后地走去食堂吃饭。走在后面的老人,叫童华容,走在前面的老人,叫常尚慧。常尚慧是童华容的丈夫,也是她的眼睛。
十年前,因为青光眼并发症,童华容双目失明,从此她吃饭、喝水、上厕所,常尚慧都片刻不敢离开。刚刚生病的时候,童华容因为治疗不想吃饭,常尚慧就喂她吃。童华容告诉儿子:“我是你爸爸一口一口喂活的。”回想起当初住院的日子,童华容说:“他吃了很多苦,我心里真的好心酸。所以我对他说,我只有下辈子来回报他了。”
常尚慧对妻子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过马路,牵着妻子的手穿越人潮。吃饭喝水,一碗汤吹凉了端到妻子面前。必须要单独出门时,因为不放心妻子一个人在家,常尚慧用绳子在客厅拉了一道警戒线,两头各打一个结,妻子摸到这个结,就知道自己处在客厅的什么位置。 对于童华容上老年大学的决定,常尚慧也全力支持。童华容喜欢看书,年轻的时候曾有过上大学的梦想,却因为要照顾儿子放弃了。退了休的童华容,哪怕双目失明,也要坚持来老年大学一偿夙愿。常尚慧非常理解妻子的心愿,不但手牽手带着童华容去上课,还把自己变成了她的眼睛和手,带她领略四季变换,徜徉浩瀚书海,记录只言片语。
童华容酷爱古典诗词,虽然失明,心思却更为敏感细腻,她把从丈夫那里获取的信息和自己的感想,转化成一首首诗词表达出来,再由常尚慧帮忙查资料、修改、记录。《蝶恋花·四川老年大学》《念奴娇·共享单车》,以及《乙亥大雨过中秋》,都是童华容通过丈夫的眼睛,看到的世界。
对着看不到容颜的丈夫,童华容的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我希望,生活就一直像现在,就这样牵着手,一直走下去。”
素材运用方向:生命不断,体验不断,既知死,何怕生?这段感人的爱情故事可用在“相濡以沫”“珍惜生命”“生活的热情”等文章。
记录每个平凡中国人的高光时刻
“记录每个平凡中国人的高光时刻”,纪录片总导演秦博这样介绍《人生第一次》的主题。从萌生想法、开始策划,到拍摄完成至播出,一共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央视网视频中心内容总监、《人生第一次》总制片人张昊希望人们在这部纪录片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感受人生的善意与美好。
“蹲守拍摄”是纪录片常用的拍摄方式,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长时间记录镜头里的人物。拍《当兵》这一集时,团队蹲守了小半年,因为伞兵必须经历这么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完成第一跳。在士兵纵身一跃之际,虽然只是旁观,但拍摄团队也会跟着热血沸腾。
生于1996年的孙功旭是《长大》的导演,他一个多月里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和孩子们混熟,让他们不要在面对镜头时连平时怎么吃饭都忘了。孙功旭说朋友或老师问他在做什么时,他回答拍纪录片呢,然后会得到一根根大拇指,意思是牛,因为在大家眼中,这个行业是艰难的,拍摄一个商业广告的收入可能远远高于一个花三四个月拍摄的纪录片的收入。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呢?张昊表示因为这是一件值得做且必须有人做的事情。秦博则给出这样的回答:“我认为严肃内容不存在突围问题,我们给对现实感兴趣、想去思考的人群,提供一个样本或维度就可以。”
素材运用方向:致敬每一个骨子里坚韧又乐观的中国人。“真实的力量”“保持思考”“职业精神”等文章可运用文中的故事。
《人生第一次》金句
生命就像一条溪流,身在其中时,你总是很难察觉其中变化的力量。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往后余生,波澜不惊。
童年就是,你长大了以后,会怀念的小时候。
人类最强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豁出一切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