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第五册《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是一篇阅读难度较大的文艺学论文。课文引用了大量的材料,并且涉及到绘画、书法、戏剧、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样式,学生在阅读中不能完全读懂,而我认为这篇文章对于学生领会诗歌的“虚”与“实”会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从教材出发,联系学生实际,将本课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上,特别是放在了培养诗歌鉴赏能力上,因为诗歌鉴赏是现在高考的一个必考内容。
为了营造学习气氛,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古典乐曲《渔舟唱晚》,声音的高低起伏,使学生进入到音乐的虚实之中。然后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思考:文章重点阐述的是什么?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怎样概括?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都能回答出这两个问题。后一个问题是接下来教学的重点。虚与实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虚由实生、实仗虚行、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接下来让学生结合七至十二段理解中国绘画和戏曲空间表现中的虚和实。前面做的这些工作都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有了前面的铺垫,接下来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迁移到对诗歌的“虚实”的理解上。诗歌的写景为“实”,抒情为“虚”。具体说来眼前事景为“实”,回忆想象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诗歌往往“以实为虚”,也就是“化景物为情思”,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外在物景与内在感情融为一体。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些道理,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较为具体的题目,让学生从题目中理解道理,抓住规律。让学生赏析如下诗句中的“虚实”:
一、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四、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五、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写出完整的赏析,总结为:
一、前两句是实景,句句如在眼前。后两句由实到虚,将景与心中理想融为一体,表现诗人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二、以“东流”的“一江春水”来写愁,愁被形容得淋漓尽致。将虚化为实。
三、将汪伦对“我”的朴素情思(虚)与眼前深千尺的桃花潭(实)相比较突出了汪伦对我的情意。
四、花鸟为实,因感时恨别,使诗人落泪惊心。以实写虚,写出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愁绪。
五、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一枝红杏探出墙头,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由一枝出墙红杏(实)想象到美好春色。
学生通过以上练习已经明白了诗歌中虚实的关系,为了巩固知识,我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诗歌,自己再举出些例子。学生热情很高,又举出如下例子: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柳永的《雨霖铃》、杜甫的《月夜》等。
这样,一篇阅读难度较大的文章,最终变成了一篇很受学生欢迎的文章。通过对本课的设计,我体会到,有些学生不容易弄懂的文章,教学目标在设置时更应该具体化,能从一篇文章中让学生完完全全领悟到一个知识点就足够了,我们不应该贪多,另外教学目标设置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结合高考考点。
为了营造学习气氛,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古典乐曲《渔舟唱晚》,声音的高低起伏,使学生进入到音乐的虚实之中。然后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思考:文章重点阐述的是什么?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怎样概括?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都能回答出这两个问题。后一个问题是接下来教学的重点。虚与实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虚由实生、实仗虚行、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接下来让学生结合七至十二段理解中国绘画和戏曲空间表现中的虚和实。前面做的这些工作都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有了前面的铺垫,接下来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迁移到对诗歌的“虚实”的理解上。诗歌的写景为“实”,抒情为“虚”。具体说来眼前事景为“实”,回忆想象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诗歌往往“以实为虚”,也就是“化景物为情思”,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外在物景与内在感情融为一体。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些道理,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较为具体的题目,让学生从题目中理解道理,抓住规律。让学生赏析如下诗句中的“虚实”:
一、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四、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五、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写出完整的赏析,总结为:
一、前两句是实景,句句如在眼前。后两句由实到虚,将景与心中理想融为一体,表现诗人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二、以“东流”的“一江春水”来写愁,愁被形容得淋漓尽致。将虚化为实。
三、将汪伦对“我”的朴素情思(虚)与眼前深千尺的桃花潭(实)相比较突出了汪伦对我的情意。
四、花鸟为实,因感时恨别,使诗人落泪惊心。以实写虚,写出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愁绪。
五、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一枝红杏探出墙头,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由一枝出墙红杏(实)想象到美好春色。
学生通过以上练习已经明白了诗歌中虚实的关系,为了巩固知识,我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诗歌,自己再举出些例子。学生热情很高,又举出如下例子: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柳永的《雨霖铃》、杜甫的《月夜》等。
这样,一篇阅读难度较大的文章,最终变成了一篇很受学生欢迎的文章。通过对本课的设计,我体会到,有些学生不容易弄懂的文章,教学目标在设置时更应该具体化,能从一篇文章中让学生完完全全领悟到一个知识点就足够了,我们不应该贪多,另外教学目标设置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结合高考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