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车载储氢容器在快速充气过程中会产生显著的温度效应,对复合材料气瓶基体强度、疲劳性能以及有效供氢量具有很大的影响。以氢气为介质,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进行了70 MPa储氢气瓶快速充气的温度效应影响因素研究,以控制充气温度不超过85℃的气瓶工作温度上限。通过简化的理论模型分析得出了充气温度效应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快速充放疲劳试验平台上得到了验证,为今后加氢站的研制和充氢控制算法提供了技术基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载储氢容器在快速充气过程中会产生显著的温度效应,对复合材料气瓶基体强度、疲劳性能以及有效供氢量具有很大的影响。以氢气为介质,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进行了70 MPa储氢气瓶快速充气的温度效应影响因素研究,以控制充气温度不超过85℃的气瓶工作温度上限。通过简化的理论模型分析得出了充气温度效应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快速充放疲劳试验平台上得到了验证,为今后加氢站的研制和充氢控制算法提供了技术基础。
其他文献
传统的电力运维管理模式和低性能互联网已不能适应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的需求,本文研究5G网络和电力行业应用的融合,解决电力系统应用对网络安全性、稳定性以及通信时延的行业痛
随着4G网络覆盖加深,5G商用范围不断扩大,5G基站设备的高功耗给5G建设中的备电需求带来巨大挑战,同时运营商对5G备电与传统通信设备备电有不同的需求,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差异化备电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满足运营商不同制式的智能差异化备电方案,在减少开关电源设备投资的同时,可提供5G设备供电情况精准监控、5G设备电费精准统计和5G设备灵活控制等功能。
为了优化环路热管冷凝器与制冷机冷头的热耦合,研制了一种Y形分叉流道结构的圆盘状冷凝器丙烯环路热管(LHP1),使用CFD方法对冷凝器流道结构进行了优化。分别在冷凝器温度283 K、253 K、223 K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使用传统涡旋形冷凝器的环路热管(LHP2)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LHP1最大传热量远大于LHP2,加热功率大于25 W时,LHP1热阻远低于LHP2。本研究为制冷机与热管耦合集成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
通过FLUENT软件研究了精馏塔中分布器内部速度场及压力场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分布器的进气结构,结构布局及填料层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体在分布器内流动过程中形成两个对称涡流区,导致分布器的均布性能降低,分布器的压降主要集中在环形通道以及分布器主体的中间通道内;弯管进气结构对气体分布器均布性能影响较小,采用扩张管进气可使压降降低;分布器的结构参数是影响分布器内部气流均匀度和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优化结构布局和打孔分布能够提升分布器性能;分布器与填料段组合结构对于提高气流均匀性有明显改善,压降小幅增加。
介绍了燃油加油机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计量检定依据及指标,分析了计量检定中常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固空沉积是液氢系统的安全隐患之一,为探究自然对流作用下固空颗粒在液氢系统中的形成过程,建立LBM-CA(格子玻尔兹曼—元胞自动机方法)耦合模型模拟空气(氮氧混合物)在液氢中的凝固过程。模拟探究了自然对流作用对固空晶体生长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自然对流使固空枝晶不再表现为纯扩散条件下的对称生长,迎流侧枝晶生长受到促进,下游由于溶质聚集枝晶生长受到抑制。多晶粒在自然对流条件下生长时,中心晶粒受周围晶粒的影响,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自然对流使溶质分布均匀化,加快凝固速率,减小凝固过程中的峰值浓度,有利于降低液氢系统
基于5G基站电池扩容需求,本文研发了一种电池共用管理器设备,可以解决不同时期、不同容量和不同类型电池扩容的难题,降低5G配套设备投资和施工难度。通过基站实地验证测试,该设备可以实现电池容量叠加扩容功能,同时还可以实现削峰填谷和电池核容等附加功能。
随着通信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不同场景和不同类型的新型通信设备不断涌现,特别是目前5G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推广,部署于各种场景的新型通信设备对其配套设备,尤其是通信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的特性与技术发展应用进行介绍,同时探讨氮化镓技术应用在通信电源领域的可能性与发展前景、氮化镓半导体材料如何应用在通信电源领域并满足新型通信设备的供电需求、以及通信电源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使用氮化镓半导体材料。
通过建立一维数值模型,分析85 K型同轴脉管制冷机热力学参数随回热器丝网填充率变化的关系,揭示了丝网填充率对制冷机性能影响的机理.通过改变丝网填充率,分别进行了24.8%、25
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PAPS)2 K超流氦低温系统流程设计与计算需根据系统热负荷以及功能需求,进行方案设计和管道的规格选型,确定氦制冷机制冷能力。使用关联式编程计算方法对PAPS氦低温系统进行了流程模拟和计算,确定了2 K超流氦的获得方式,并研究了不同的节流前温度与节流效率以及相分离器供液质量流量的关系,重点介绍超导腔的垂直测试站流程计算结果。经过流程计算可得:氦制冷机制冷能力选择2500 W@4.5 K,5000 L液氦储存杜瓦需为3个站点设备端提供21.52 g/s的1.3×105 Pa饱和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