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的确,自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成效,比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语文课堂常常会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学生思维火花的闪光碰撞。特别是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特别是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能力,这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同时也说明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可行性。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反思、让人担忧的问题。
首先,目前许多语文课上的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时尚,只是流于形式。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合作讨论,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而且一堂课应用次数频繁。更有的老师,语文课伊始,就草草布置学习任务,然后立即让“前后桌”展开讨论。我总认为这种“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教学动机过于裸露,有点哗众取宠、浮泛浅表。这岂不是新课改理念实施的形式化倾向?语文课堂中这样的“点缀”,虽然有观赏性,但却于学生无益。语文课应该上出语文味,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以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以外的花样翻新。”语文课堂中的字词教学虽然是不能“出彩”的“添头”,但在语文学习中是必要也是必需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的积累,教师不能为了一节课的花哨而忽略了他们。还有语文课应该听到学生的朗朗的读书声,看到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和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见解分析,如果在语文课上没有这些必要的训练,缺少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将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交流合作等人文素养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语文教学的成效才能落到实处。不兼顾语文学科的特点,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的语文课只能是吵吵闹闹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因此,语文课上的合作学习只能根据语文课的特点,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贯彻新课改的同时,许多语文教师应该有更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在让学生合作讨论时,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主说了算。特别是在小组讨论后学生代表起来发言,真的是五花八门,教师对学生的不着边际的探究结果始终给予肯定:甲也不错,乙也不错,丙也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天马行空,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堂课完成什么任务,达成什么目标。我认为,鼓励孩子积极发表见解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老师如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学生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甚至“瞎编乱造地说”,这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他们会认为语文课上的问题怎么回答都是对的,最终致使学生对任何问题都有“模糊性”“多样性”“独特性”的认识。老师的这种做法表面上让学生获得了自由,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实际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教学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此时,教师要发挥好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不是旁观者、局外人。教师应该统观各学习小组的合作情况,并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当发现合作小组的学习流于形式时,教师要给予引导,提出要求;当合作小组的学习出现障碍或偏差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纠正;当合作小组的学习出现思维的火花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增加学习成员合作的热情。 总之,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总之,“真理向前迈进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传统的语文教学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改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地反思,我们才能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首先,目前许多语文课上的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时尚,只是流于形式。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合作讨论,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而且一堂课应用次数频繁。更有的老师,语文课伊始,就草草布置学习任务,然后立即让“前后桌”展开讨论。我总认为这种“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教学动机过于裸露,有点哗众取宠、浮泛浅表。这岂不是新课改理念实施的形式化倾向?语文课堂中这样的“点缀”,虽然有观赏性,但却于学生无益。语文课应该上出语文味,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以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以外的花样翻新。”语文课堂中的字词教学虽然是不能“出彩”的“添头”,但在语文学习中是必要也是必需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的积累,教师不能为了一节课的花哨而忽略了他们。还有语文课应该听到学生的朗朗的读书声,看到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和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见解分析,如果在语文课上没有这些必要的训练,缺少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将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交流合作等人文素养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语文教学的成效才能落到实处。不兼顾语文学科的特点,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的语文课只能是吵吵闹闹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因此,语文课上的合作学习只能根据语文课的特点,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贯彻新课改的同时,许多语文教师应该有更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在让学生合作讨论时,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主说了算。特别是在小组讨论后学生代表起来发言,真的是五花八门,教师对学生的不着边际的探究结果始终给予肯定:甲也不错,乙也不错,丙也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天马行空,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堂课完成什么任务,达成什么目标。我认为,鼓励孩子积极发表见解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老师如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学生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甚至“瞎编乱造地说”,这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他们会认为语文课上的问题怎么回答都是对的,最终致使学生对任何问题都有“模糊性”“多样性”“独特性”的认识。老师的这种做法表面上让学生获得了自由,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实际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教学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此时,教师要发挥好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不是旁观者、局外人。教师应该统观各学习小组的合作情况,并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当发现合作小组的学习流于形式时,教师要给予引导,提出要求;当合作小组的学习出现障碍或偏差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纠正;当合作小组的学习出现思维的火花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增加学习成员合作的热情。 总之,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总之,“真理向前迈进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传统的语文教学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改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地反思,我们才能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的走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