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反思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80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的确,自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成效,比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语文课堂常常会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学生思维火花的闪光碰撞。特别是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特别是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能力,这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同时也说明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可行性。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反思、让人担忧的问题。
   首先,目前许多语文课上的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时尚,只是流于形式。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合作讨论,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而且一堂课应用次数频繁。更有的老师,语文课伊始,就草草布置学习任务,然后立即让“前后桌”展开讨论。我总认为这种“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教学动机过于裸露,有点哗众取宠、浮泛浅表。这岂不是新课改理念实施的形式化倾向?语文课堂中这样的“点缀”,虽然有观赏性,但却于学生无益。语文课应该上出语文味,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以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以外的花样翻新。”语文课堂中的字词教学虽然是不能“出彩”的“添头”,但在语文学习中是必要也是必需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的积累,教师不能为了一节课的花哨而忽略了他们。还有语文课应该听到学生的朗朗的读书声,看到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和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见解分析,如果在语文课上没有这些必要的训练,缺少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将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交流合作等人文素养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语文教学的成效才能落到实处。不兼顾语文学科的特点,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的语文课只能是吵吵闹闹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因此,语文课上的合作学习只能根据语文课的特点,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贯彻新课改的同时,许多语文教师应该有更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在让学生合作讨论时,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主说了算。特别是在小组讨论后学生代表起来发言,真的是五花八门,教师对学生的不着边际的探究结果始终给予肯定:甲也不错,乙也不错,丙也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天马行空,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堂课完成什么任务,达成什么目标。我认为,鼓励孩子积极发表见解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老师如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学生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甚至“瞎编乱造地说”,这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他们会认为语文课上的问题怎么回答都是对的,最终致使学生对任何问题都有“模糊性”“多样性”“独特性”的认识。老师的这种做法表面上让学生获得了自由,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实际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教学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此时,教师要发挥好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不是旁观者、局外人。教师应该统观各学习小组的合作情况,并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当发现合作小组的学习流于形式时,教师要给予引导,提出要求;当合作小组的学习出现障碍或偏差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纠正;当合作小组的学习出现思维的火花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增加学习成员合作的热情。 总之,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总之,“真理向前迈进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传统的语文教学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改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地反思,我们才能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其他文献
古人云:境由心生。当唐人潇洒一挥狂草,自由洒脱的神韵便发挥得淋漓尽致。当宋人豪气挥斥方遒,保家卫国的热情便展现得出神入化。我要说:文风皆由心生!   放荡不羁的李白流泻的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   爱国如家的陆游彰显的是“夜阑卧听风雨声,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热情。   风流多情的白衣卿相流露出的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奈。   光阴荏苒,墨沈已干。千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将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为了适应角色的需要,教师需要重新建构自己的能力结构,于是乎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由教师一言堂转向学生多活动;由一本书授完45分钟转向重朗读带、光碟、幻灯片、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的多样化。这样一来,课堂气氛的确是活跃了很多,课容量也增大了,殊不知负面影响也随之而生,那就是“度”的把握。如若把握不好,课堂教学非但达不到预期的
期刊
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较有难度的综合性训练当推开展辩论会。它既能促进阅读又能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初中生开展辩论会,从陌生到熟悉要有一个过程,往往需经历一定时间的训练才成;他们辩论的气质和技巧跟大学生相比自然不可同论,但也常有绚丽的色彩令人注目。笔者曾经多次开展班级辩论会,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在辩论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
期刊
我们常听家长、老师抱怨:“某某某,简直把人心都操碎了,软硬不吃,真是气死人!”真的是“软硬不吃”吗?其实没有人没软肋的,只是我们没有找到而已。我认为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保护孩子自尊心,利用集体力量教育孩子比教师单个教育效果会明显且持久。   一、利用阅读教学,驱散心灵阴影,培养阳光心态   我们九(五)班的罗林丽同学失去了父亲,她很悲痛,整天低着头,双眼红肿,我心情与她一样
期刊
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美育天地,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语言、自然、社会、心灵、行为的美。可以说,语文教材是一个富含“美”的矿藏,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开发这座宝矿。   一、立足教材,认识美   教材所选的文本,文质兼美,如何在教学中突出它们的美,笔者认为应因文而异,抓住不同文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美育。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诗词、散文教学中的美育   首先
期刊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赏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以为要真正让赏识走进语文课堂,首先要改变几个观念。   一是要认识到师生平等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好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的又有几个?关键还是老师没有真正从观念上去做根本的转变。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
期刊
一、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教师要以课内阅读为范本,先教会学生“会读”,再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多读”。为了培养学生乐读和解决阅读内容的丰富性问题,我想到了书店和图书馆这两个大“书库”,引导学生组成阅读小组,有针对性地安排阅读能力相对较强与较弱的学生组
期刊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冰心的《
期刊
第一,渠道多面性,全面发展学生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写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这都充分肯定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   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传授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这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和走向社会都奠定了良好基础。   而且语文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特点。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海阔天空
期刊
所谓创新能力, 就是培养独立创造、推陈出新的能力;是培养独立思考、标新立异的能力;是培养打破常规、创造特色的能力。那么,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学语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有创造性地学习。因此,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先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