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6-000-01
摘要大学生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而目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本文对高校体育课中如何开展道德教育进行了讨论与分析,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得出体育教师应将道德教育与教学内容实践加以结合,使体育课的目标体系更加完善,同时也给高校体育课程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道德教育发展及实施
一、前言
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高校道德教育是以大学生人性修养为基础教育。道德教育环境从广义上讲,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家庭和学校环境,一般意义上讲,是指直接影响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学校内部环境[1]。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体现在教师传授体育技术动作及学生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体现出的相互关心尊重。高校体育课因教学环境和内容的特异性,道德教育手段有所不同,体育本身对学生道德教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高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中小学道德教育形式单一、陈旧、僵化,一味的政治说教和灌输;笼统、含糊、超现实的要求将道德定位于近乎完人的高度;与学生的道德实践结合不紧密,忽视了对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缺乏实效性[2]。正因如此,本应在中小学深入发展的道德教育推迟到大学来普及,但高校道德教育实施质量不高,这使道德教育仍处于边缘化状态。
大学生出现了很多反道德现象:1.大学生诚信。大学生诚信问题目前在社会上倍受关注,大学生缺乏诚信现象屡见不鲜,如拖欠贷款、考试舞弊等,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2.价值观扭曲,高消费、比吃穿。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一种享乐主义状态,把目标放到追求高消费、铺张浪费方面,造成价值观扭曲。3.不遵守学生道德。学生的天职是学习,但目前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迟到或早退、缺席现象屡见不鲜。
道德的培养与选择直接决定了大学生人生的高度,其目的和意义在于把集体提倡的规则推及到个体认同,促成集体的共同认知,形成集体意识理念[3]。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将其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与社会整体相结合,大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三、高校体育课道德教育现状与分析
高校体育是一种特殊的学校教育活动,除了指导大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学会科学锻炼方法外,还包含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健康的身心和优良的作风。概括地说,就是健身与育人[4]。
不同体育项目对学生道德培养的意义各不相同,在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着学生的意志品质,这一过程中体育老师要积极的“点化”,使他们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田径运动中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集体性球类项目培养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体操、武术等项目,能培养沉着果断地自控力。教学中采取的帮助与保护、教学比赛或比赛性质的活动,都可以激发学生集体主义的意识,包含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身体健康的同时体会社会道德。
四、高校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的实施
(一)体育教师以身作则。教师自身表率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情绪,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思想行为、作风和品德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教学中,处处作学生的表率,应提前到运动场,做好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仪表、文化修养等都需要身先士卒。
(二)从点滴注重道德教育。课堂常规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培养学生良好思想作风,完成体育教学任务都有重要意义。通过课堂常规教育,使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养成严谨治学风气,形成勇敢无畏的道德品质。
(三)道德教育要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的内容广泛,应针对不同教材特点,制定不同的德育渗透计划。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渗透的具体任务,以确保德育渗透任务的完成。但学校体育的道德价值不应与竞技体育的道德价值或功能、作用混为一谈[5]。
(四)道德教育要结合教学方法进行实施。合理的选择和运用组织教法,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与智力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教育。
(五)教师自身要进行道德修养。学生进行身体练习和竞赛、游戏等活动,相互协作、对抗较多,经常有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要求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课中的偶发事件,迅速地进行处理。在教育学生时,以正面教育为主,语言要严肃诚恳,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讽刺挖苦。
五、小结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执行者,是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获得与内化的关键教育因素之一,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发展水平对教育的成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5]。道德教育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应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与身体活动、意识和行为结合,利用课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教育,使学生在道德规范的指导下学习体育技能。教师自身要把道德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建立一个发展培养体系,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素质道德的培养。高校道德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对社会极大的影响,体育教师从自身做起,发展道德教育将是必然的途径及趋势。
参考文献:
[1]战凯.高校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67-68.
[2]谢智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道德体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7):36-37.
[3]黄俊龙,沈兴华,马骞,蒋春雷.大学生道德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医药教育探索.2010(9):715-717.
[4]唐静萍.试论高校体育的综合教育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97-99.
[5]熊文,张建永.学校体育中道德教育的多维审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5):80-83.
[6]甘革兵.体育教育教师发展的理论研究[J].基础教育.2010.
摘要大学生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而目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本文对高校体育课中如何开展道德教育进行了讨论与分析,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得出体育教师应将道德教育与教学内容实践加以结合,使体育课的目标体系更加完善,同时也给高校体育课程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道德教育发展及实施
一、前言
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高校道德教育是以大学生人性修养为基础教育。道德教育环境从广义上讲,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家庭和学校环境,一般意义上讲,是指直接影响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学校内部环境[1]。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体现在教师传授体育技术动作及学生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体现出的相互关心尊重。高校体育课因教学环境和内容的特异性,道德教育手段有所不同,体育本身对学生道德教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高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中小学道德教育形式单一、陈旧、僵化,一味的政治说教和灌输;笼统、含糊、超现实的要求将道德定位于近乎完人的高度;与学生的道德实践结合不紧密,忽视了对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缺乏实效性[2]。正因如此,本应在中小学深入发展的道德教育推迟到大学来普及,但高校道德教育实施质量不高,这使道德教育仍处于边缘化状态。
大学生出现了很多反道德现象:1.大学生诚信。大学生诚信问题目前在社会上倍受关注,大学生缺乏诚信现象屡见不鲜,如拖欠贷款、考试舞弊等,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2.价值观扭曲,高消费、比吃穿。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一种享乐主义状态,把目标放到追求高消费、铺张浪费方面,造成价值观扭曲。3.不遵守学生道德。学生的天职是学习,但目前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迟到或早退、缺席现象屡见不鲜。
道德的培养与选择直接决定了大学生人生的高度,其目的和意义在于把集体提倡的规则推及到个体认同,促成集体的共同认知,形成集体意识理念[3]。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将其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与社会整体相结合,大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三、高校体育课道德教育现状与分析
高校体育是一种特殊的学校教育活动,除了指导大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学会科学锻炼方法外,还包含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健康的身心和优良的作风。概括地说,就是健身与育人[4]。
不同体育项目对学生道德培养的意义各不相同,在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着学生的意志品质,这一过程中体育老师要积极的“点化”,使他们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田径运动中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集体性球类项目培养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体操、武术等项目,能培养沉着果断地自控力。教学中采取的帮助与保护、教学比赛或比赛性质的活动,都可以激发学生集体主义的意识,包含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身体健康的同时体会社会道德。
四、高校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的实施
(一)体育教师以身作则。教师自身表率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情绪,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思想行为、作风和品德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教学中,处处作学生的表率,应提前到运动场,做好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仪表、文化修养等都需要身先士卒。
(二)从点滴注重道德教育。课堂常规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培养学生良好思想作风,完成体育教学任务都有重要意义。通过课堂常规教育,使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养成严谨治学风气,形成勇敢无畏的道德品质。
(三)道德教育要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的内容广泛,应针对不同教材特点,制定不同的德育渗透计划。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渗透的具体任务,以确保德育渗透任务的完成。但学校体育的道德价值不应与竞技体育的道德价值或功能、作用混为一谈[5]。
(四)道德教育要结合教学方法进行实施。合理的选择和运用组织教法,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与智力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教育。
(五)教师自身要进行道德修养。学生进行身体练习和竞赛、游戏等活动,相互协作、对抗较多,经常有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要求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课中的偶发事件,迅速地进行处理。在教育学生时,以正面教育为主,语言要严肃诚恳,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讽刺挖苦。
五、小结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执行者,是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获得与内化的关键教育因素之一,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发展水平对教育的成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5]。道德教育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应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与身体活动、意识和行为结合,利用课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教育,使学生在道德规范的指导下学习体育技能。教师自身要把道德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建立一个发展培养体系,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素质道德的培养。高校道德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对社会极大的影响,体育教师从自身做起,发展道德教育将是必然的途径及趋势。
参考文献:
[1]战凯.高校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67-68.
[2]谢智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道德体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7):36-37.
[3]黄俊龙,沈兴华,马骞,蒋春雷.大学生道德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医药教育探索.2010(9):715-717.
[4]唐静萍.试论高校体育的综合教育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97-99.
[5]熊文,张建永.学校体育中道德教育的多维审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5):80-83.
[6]甘革兵.体育教育教师发展的理论研究[J].基础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