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民族大学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简介
澜沧地处彩云之南、澜沧江西岸,依澜沧江而得名,地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三州(市)交汇处。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门户,素有“拉祜山乡,边陲宝地”之美誉。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辖20个乡(镇)、157个村委会、4个社区、1913个自然村、259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拉祜、佤、哈尼、彝、傣等20多种少数民族,澜沧山川秀美,气候宜人,生态良好,拥有丰富的土地、森林、水能和矿产资源。县域面积8807平方公里,居云南省第二位、普洱市第一位,可耕地面积309万亩,林业用地面积806万亩,森林覆盖率60% ;有大小河流130多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5.5万千瓦,澜沧江过境流程142公里,总装机585万千瓦的糯扎渡巨型电站已投产发电;有三十多种金属、非金属矿种可开发利用,其中铁矿储量22亿吨,占云南省的一半以上。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近几年经济情况
笔者查阅当地资料,结合统计数据发现,澜沧县经济在2010-2014这五年期间,经济发展的情况较为特殊,其中澜沧县的财政情况如下:2010-2014年间财政收入分别为:2.22亿元、3.11亿元、3.64亿元、4.36亿元、4.63亿元;财政支出分别为:17.52亿元、23.26亿元、25.33亿元、29.68亿元、29.42亿元。经过计算可以得到2010-2014年间的财政逆差分别为 15.3亿元、20.15亿元、21.69亿元、25.32亿元、24.79亿元。
通过查找数据,进行整理可以得到澜沧县的生产总值在2011-2014年间分别为34.81亿元、39.67億元、47.85亿元、53.42亿元。其中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在2011-2014年间的变动情况为:11.34亿元、13.21亿元、14.9亿元、15.91亿元;第二产业的4年间的数据为:12.25亿元、14.1亿元、18.91亿元、20.24亿元;第三产业的统计数据为:11.22亿、12.36亿元、14.04亿元、17.27亿元。
对县城经济情况的分析
对比以上两个图表可以发现澜沧县的财政逆差呈现了一种先扩大后稳定的趋势,而在财政表现如此的情况下,三大产业的发展整体来看均有所提高,并且在经过仔细分析以后,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第一产业趋于稳定发展,第二产业保持良好的增速,整体来看澜沧县的经济发展结构趋向于第三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增长、第一产业稳定的结构调整状态下。
对于澜沧县当地居民的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上表:
对以上表格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澜沧县居民的平均工资、国有单位工资以及其他单位人员的工资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呈现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增长变动,唯独集体单位的工资情况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在2012-013年间,集体单位的人均工资达到了飞跃式的发展,经计算,增长幅度为:16.58-3.9/3.9×100%=326.13%,增长幅度尤为强烈。从2013年到2014年集体单位的人均工资有所下降,但是仍然远远高于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而国有单位、其他单位的工资水平仍然在稳步提升。
通过对上述澜沧县的生产总值情况以及三大产业的变动情况和澜沧县的工资变动情况进行整体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澜沧县的生产总值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跨越式增长,财政方面的支出同样呈现出了稳步扩大经济增长的情况,但是三大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会发现2012-2014三年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取代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居民的工资水平在2012-2014年三年间出现了一次非常明显的跨越——集体单位的工资水平在2012-2013年间发生了跨越式提高。
在经过以上的分析以后,在考虑澜沧县第三产业的发展与集体单位人均工资的变动情况时,可以考虑存在一定的关联的可能性。通过查找资料,对澜沧县2012-2014年间,政府规划以及实施方案的整理中,可以得到澜沧县在这段时间以内的政府工作都对第三产业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行过明确的政府规划,并且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对于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等相关的经济发展模式有着不同程度的扶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集体单位内下的人均工资的大幅提高与当地的第三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综合上述的分析,可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工资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稳步提高,尤其是在澜沧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内,集体单位的人均工资呈现了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当地的集体单位的职工的经济收入增加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
作者简介:周海涛,男,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简介
澜沧地处彩云之南、澜沧江西岸,依澜沧江而得名,地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三州(市)交汇处。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门户,素有“拉祜山乡,边陲宝地”之美誉。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辖20个乡(镇)、157个村委会、4个社区、1913个自然村、259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拉祜、佤、哈尼、彝、傣等20多种少数民族,澜沧山川秀美,气候宜人,生态良好,拥有丰富的土地、森林、水能和矿产资源。县域面积8807平方公里,居云南省第二位、普洱市第一位,可耕地面积309万亩,林业用地面积806万亩,森林覆盖率60% ;有大小河流130多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5.5万千瓦,澜沧江过境流程142公里,总装机585万千瓦的糯扎渡巨型电站已投产发电;有三十多种金属、非金属矿种可开发利用,其中铁矿储量22亿吨,占云南省的一半以上。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近几年经济情况
笔者查阅当地资料,结合统计数据发现,澜沧县经济在2010-2014这五年期间,经济发展的情况较为特殊,其中澜沧县的财政情况如下:2010-2014年间财政收入分别为:2.22亿元、3.11亿元、3.64亿元、4.36亿元、4.63亿元;财政支出分别为:17.52亿元、23.26亿元、25.33亿元、29.68亿元、29.42亿元。经过计算可以得到2010-2014年间的财政逆差分别为 15.3亿元、20.15亿元、21.69亿元、25.32亿元、24.79亿元。
通过查找数据,进行整理可以得到澜沧县的生产总值在2011-2014年间分别为34.81亿元、39.67億元、47.85亿元、53.42亿元。其中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在2011-2014年间的变动情况为:11.34亿元、13.21亿元、14.9亿元、15.91亿元;第二产业的4年间的数据为:12.25亿元、14.1亿元、18.91亿元、20.24亿元;第三产业的统计数据为:11.22亿、12.36亿元、14.04亿元、17.27亿元。
对县城经济情况的分析
对比以上两个图表可以发现澜沧县的财政逆差呈现了一种先扩大后稳定的趋势,而在财政表现如此的情况下,三大产业的发展整体来看均有所提高,并且在经过仔细分析以后,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第一产业趋于稳定发展,第二产业保持良好的增速,整体来看澜沧县的经济发展结构趋向于第三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增长、第一产业稳定的结构调整状态下。
对于澜沧县当地居民的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上表:
对以上表格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澜沧县居民的平均工资、国有单位工资以及其他单位人员的工资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呈现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增长变动,唯独集体单位的工资情况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在2012-013年间,集体单位的人均工资达到了飞跃式的发展,经计算,增长幅度为:16.58-3.9/3.9×100%=326.13%,增长幅度尤为强烈。从2013年到2014年集体单位的人均工资有所下降,但是仍然远远高于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而国有单位、其他单位的工资水平仍然在稳步提升。
通过对上述澜沧县的生产总值情况以及三大产业的变动情况和澜沧县的工资变动情况进行整体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澜沧县的生产总值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跨越式增长,财政方面的支出同样呈现出了稳步扩大经济增长的情况,但是三大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会发现2012-2014三年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取代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居民的工资水平在2012-2014年三年间出现了一次非常明显的跨越——集体单位的工资水平在2012-2013年间发生了跨越式提高。
在经过以上的分析以后,在考虑澜沧县第三产业的发展与集体单位人均工资的变动情况时,可以考虑存在一定的关联的可能性。通过查找资料,对澜沧县2012-2014年间,政府规划以及实施方案的整理中,可以得到澜沧县在这段时间以内的政府工作都对第三产业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行过明确的政府规划,并且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对于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等相关的经济发展模式有着不同程度的扶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集体单位内下的人均工资的大幅提高与当地的第三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综合上述的分析,可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工资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稳步提高,尤其是在澜沧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内,集体单位的人均工资呈现了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当地的集体单位的职工的经济收入增加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
作者简介:周海涛,男,单位:云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