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逐步完善工程实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教学条件改进以及外部资源引入等方面进行改革,建设保障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资源,形成按智能仪表研发与仪表应用两个方向培养专业基础技能、专业实训技能的保障措施,满足应用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
关键词 测控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资源;智能仪表;精品资源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6-0056-03
1 引言
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于2015年10月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目前设置了工业自动化仪表、测控系统两个本科专业方向,具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学位授予权。按照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普通本科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的要求,学校测控专业首先明确了类型定位,完善了对接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体系。
依据辽宁工业大学的本科办学定位,本专业适应仪器仪表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重点培养本科生的智能仪表研发、仪表应用能力,培养满足仪器仪表产业人才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同时满足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东北振兴的社会需求[1]。
经与企业合作协商,逐步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院电气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共同制定测控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培养过程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2]。
紧密对接仪器仪表行业需求,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科学创新意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从事多领域的智能仪表设计、开发的智能仪表研发型人才,培养在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行业进行过程控制仪表选型、安装、调试与维护的仪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3]。
2 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修订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更新 确定以智能仪表研发、仪表应用为核心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课程模块,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4]。
针对智能仪表研发能力培养需求,增设虚拟仪器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两门选修课程;修改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嵌入式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如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改为C语言编程,考核方法上增加实物制作考核;测控电路课程于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实施考试方法改革,引入实验电路制作考试,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针对过程控制仪表应用能力的培养需求,增设高级PLC技术、现代测控系统两门选修课程;改进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控制仪表及装置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如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增加大量的工程案例教学及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现场编程调试等形式的技能测试环节,控制仪表及装置利用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教学平台实施现场仪表教学,并增加平时预留查阅作业以及仪表技能测试内容;工业控制网络课程也逐步采取考试方法改革,提高学生仪表通信与控制方面的实时设计能力。
形成合理的实训体系 新增专业基础技能实训;新增测控系统网络综合实训,涵盖控制仪表及装置、过程控制系统、工业控制网络等多门课程知识;将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设计、智能仪表课程设计整合优化为PLC技术实训和智能仪表设计综合实训。同时,校企共同制定实训内容及考核办法,最大限度贴近企业实时工艺环境。
精品课和精品资源课建设 在原有省级精品课程自动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基础上,注重专业课程建设。其中,专业成组课集散控制系统进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于2015年获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模式,逐步引入多媒体与案例教学,改进考试方法,完善相应实践环节的模式,于2015年获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3 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改进毕业设计实践环节
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先后与丹东华日理学电气有限公司、锦州航星集团有限公司、锦州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仪表相关企业合作,先后制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联合指导机制,并实现校内外教师联合指导及考核制度[5]。
毕业设计环节与企业生产实际实现合理对接,选派专业教师每年去企业调研、培训或顶岗工作,了解仪器仪表领域最新进展,及时补充企业的新工艺,更新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及毕业设计内容,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行业企业的实际应用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使实践环节的题目更适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逐步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校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学校导师联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保证校外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保证每年有15%的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研发,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
4 师资与教材建设
学院重视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测控專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项目逐年增多,同时多名教师参加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各种培训活动,先后有三人参加浙大中控集散控制系统培训,三人参加西门子PLC应用技术培训,三人参加辽宁省教育厅的举办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等教师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
以企业需求、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导向,除选用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外,本专业教师指导各类竞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依据比赛经验和企业调研的案例,已出版发行四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材(如表1所示)。
5 引入外部资源,改进实践教学条件
先后引进外部教学资源,共建实验室与实习基地,逐步改进实践教学环境。
引进外部资源,共建实验室 近三年,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利用中央地方共建项目经费及与企业合作,新建及改造了一批测控专业实验室,包括集散控制实验室、西门子工业自动化技术实验室、DSP应用技术实验室、单片机技术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测控电路实验室等。依托上述实验室,满足各种实训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种科技竞赛项目等实践环节需求;先后增开S7-300、DSP应用技术等各类实验项目80余项,使得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比例提高到40%。 学校2014年建成工程训练中心,建筑面积28 000余平方米,并包含创新团队工作室、创新项目展示大厅等功能区,满足了测控专业等工科专业校内实训需求,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实习、专业基础技能实训等实践环节。
依托省级“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训基地”和“西门子工业自动化技术实验室”,满足了智能仪表研发和仪表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训需求,保证顺利开展后续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包括智能仪表实训和PLC技术实训。
实习基地建设与利用 从2012年开始,先后与丹东东方测控、华日理学等五家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与锦州航星集团有限公司、锦州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接纳连续六届学生毕业实习、生产实习。
在2012—2016年的五年教学中,分别在第六学期期末或者第七学期初,安排学生到丹东仪表企业(如丹东华日理学仪器有限公司、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了解仪器仪表相关企业的技术发展情况,同时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现场讲解企业生产中各种检测仪表、探伤仪表以及控制仪表的生产工艺情况,并讲解其在相关企业的应用,熟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先进技术以及发展前景;在实习环节,每次均安排学生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使学生清晰了解就业时需要的专业技能、职业证书以及当前的就业趋势,这样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就业应聘有较大帮助。
在2017学年的生产实习环节,安排2015级学生到锦州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和校内仪表认识实习,在完成校内常规现场仪表与装置认识实习的基础上,分五个生产车间进行顶岗实习,熟悉生产加工工艺和现场仪表的应用,合理利用企业提供的实时实践环境,并由技术人员实时为学生讲授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专业前沿选修课、创新创业课等。
6 实施效果
根据试点专业改革方案,实施对专业建设的全过程管理,不断修订、改进和完善改革方案,形成持续改进的动态调控机制,并据此进行年度考核、检查和验收。
几年来,逐步改进课程教学以及相关实践环节教学模式,完善了应用型应用与实践能力人才培养平台,专任教师指导各类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比赛过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与研发能力都有较大提高,高质量就业人才开始增多,毕业生的一次协议率呈现稳步攀升趋势,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小勇,朱雷,刘素芬,等.应用型本科测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施[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6):142-145.
[2]李文濤,李忠虎,左鸿飞.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4(2):8-10.
[3]李恒灿,李权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7):63-65.
[4]杨森林,李院院,张变莲,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科技信息,2013(17):43.
[5]李玮,陈尚松,王月娥.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J].中国电子教育,2017(1):6-12.
关键词 测控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资源;智能仪表;精品资源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6-0056-03
1 引言
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于2015年10月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目前设置了工业自动化仪表、测控系统两个本科专业方向,具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学位授予权。按照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普通本科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的要求,学校测控专业首先明确了类型定位,完善了对接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体系。
依据辽宁工业大学的本科办学定位,本专业适应仪器仪表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重点培养本科生的智能仪表研发、仪表应用能力,培养满足仪器仪表产业人才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同时满足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东北振兴的社会需求[1]。
经与企业合作协商,逐步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院电气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共同制定测控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培养过程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2]。
紧密对接仪器仪表行业需求,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科学创新意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从事多领域的智能仪表设计、开发的智能仪表研发型人才,培养在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行业进行过程控制仪表选型、安装、调试与维护的仪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3]。
2 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修订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更新 确定以智能仪表研发、仪表应用为核心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课程模块,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4]。
针对智能仪表研发能力培养需求,增设虚拟仪器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两门选修课程;修改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嵌入式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如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改为C语言编程,考核方法上增加实物制作考核;测控电路课程于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实施考试方法改革,引入实验电路制作考试,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针对过程控制仪表应用能力的培养需求,增设高级PLC技术、现代测控系统两门选修课程;改进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控制仪表及装置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如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增加大量的工程案例教学及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现场编程调试等形式的技能测试环节,控制仪表及装置利用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教学平台实施现场仪表教学,并增加平时预留查阅作业以及仪表技能测试内容;工业控制网络课程也逐步采取考试方法改革,提高学生仪表通信与控制方面的实时设计能力。
形成合理的实训体系 新增专业基础技能实训;新增测控系统网络综合实训,涵盖控制仪表及装置、过程控制系统、工业控制网络等多门课程知识;将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设计、智能仪表课程设计整合优化为PLC技术实训和智能仪表设计综合实训。同时,校企共同制定实训内容及考核办法,最大限度贴近企业实时工艺环境。
精品课和精品资源课建设 在原有省级精品课程自动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基础上,注重专业课程建设。其中,专业成组课集散控制系统进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于2015年获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模式,逐步引入多媒体与案例教学,改进考试方法,完善相应实践环节的模式,于2015年获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3 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改进毕业设计实践环节
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先后与丹东华日理学电气有限公司、锦州航星集团有限公司、锦州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仪表相关企业合作,先后制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联合指导机制,并实现校内外教师联合指导及考核制度[5]。
毕业设计环节与企业生产实际实现合理对接,选派专业教师每年去企业调研、培训或顶岗工作,了解仪器仪表领域最新进展,及时补充企业的新工艺,更新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及毕业设计内容,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行业企业的实际应用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使实践环节的题目更适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逐步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校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学校导师联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保证校外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保证每年有15%的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研发,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
4 师资与教材建设
学院重视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测控專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项目逐年增多,同时多名教师参加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各种培训活动,先后有三人参加浙大中控集散控制系统培训,三人参加西门子PLC应用技术培训,三人参加辽宁省教育厅的举办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等教师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
以企业需求、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导向,除选用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外,本专业教师指导各类竞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依据比赛经验和企业调研的案例,已出版发行四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材(如表1所示)。
5 引入外部资源,改进实践教学条件
先后引进外部教学资源,共建实验室与实习基地,逐步改进实践教学环境。
引进外部资源,共建实验室 近三年,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利用中央地方共建项目经费及与企业合作,新建及改造了一批测控专业实验室,包括集散控制实验室、西门子工业自动化技术实验室、DSP应用技术实验室、单片机技术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测控电路实验室等。依托上述实验室,满足各种实训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种科技竞赛项目等实践环节需求;先后增开S7-300、DSP应用技术等各类实验项目80余项,使得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比例提高到40%。 学校2014年建成工程训练中心,建筑面积28 000余平方米,并包含创新团队工作室、创新项目展示大厅等功能区,满足了测控专业等工科专业校内实训需求,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实习、专业基础技能实训等实践环节。
依托省级“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训基地”和“西门子工业自动化技术实验室”,满足了智能仪表研发和仪表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训需求,保证顺利开展后续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包括智能仪表实训和PLC技术实训。
实习基地建设与利用 从2012年开始,先后与丹东东方测控、华日理学等五家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与锦州航星集团有限公司、锦州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接纳连续六届学生毕业实习、生产实习。
在2012—2016年的五年教学中,分别在第六学期期末或者第七学期初,安排学生到丹东仪表企业(如丹东华日理学仪器有限公司、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了解仪器仪表相关企业的技术发展情况,同时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现场讲解企业生产中各种检测仪表、探伤仪表以及控制仪表的生产工艺情况,并讲解其在相关企业的应用,熟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先进技术以及发展前景;在实习环节,每次均安排学生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使学生清晰了解就业时需要的专业技能、职业证书以及当前的就业趋势,这样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就业应聘有较大帮助。
在2017学年的生产实习环节,安排2015级学生到锦州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和校内仪表认识实习,在完成校内常规现场仪表与装置认识实习的基础上,分五个生产车间进行顶岗实习,熟悉生产加工工艺和现场仪表的应用,合理利用企业提供的实时实践环境,并由技术人员实时为学生讲授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专业前沿选修课、创新创业课等。
6 实施效果
根据试点专业改革方案,实施对专业建设的全过程管理,不断修订、改进和完善改革方案,形成持续改进的动态调控机制,并据此进行年度考核、检查和验收。
几年来,逐步改进课程教学以及相关实践环节教学模式,完善了应用型应用与实践能力人才培养平台,专任教师指导各类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比赛过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与研发能力都有较大提高,高质量就业人才开始增多,毕业生的一次协议率呈现稳步攀升趋势,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小勇,朱雷,刘素芬,等.应用型本科测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施[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6):142-145.
[2]李文濤,李忠虎,左鸿飞.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4(2):8-10.
[3]李恒灿,李权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7):63-65.
[4]杨森林,李院院,张变莲,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科技信息,2013(17):43.
[5]李玮,陈尚松,王月娥.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J].中国电子教育,2017(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