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课堂教学是不是有效、生动,能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让学生“心动”、“行动”、“会动”、“爱动”。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心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动”是“生动”的前提。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心动”,“心动”了就钻得深,钻得深学习就会有收获。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和组织教学,力争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用巧妙的课堂教学安排去唤醒学生,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让学生愉快的动起来。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可以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让学生带着亲切和愉悦进入课堂;可以在学生新旧知识的生长点上设置认知冲突、制造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和疑问走进课堂;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发表不同见解以引起反响与共鸣……这样做,坚持这样做,就能做到“课伊始、情已生”,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投身课堂的热情。
二、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行动”
“心动不如行动”,“行动”是“生动”的体现。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们能说……”尤其是在大力推进新课程的今天,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定要想方设法引导、组织学生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细观察,让学生在用心“看”中,“看见”数学知识的发现形成过程;要鼓励学生多说、敢质疑,让学生在“我有话要说”中,增强敢说、敢问的自信心和质疑问难的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多动、勤操作,让学生在拼一拼、分一分、画一画、剪一剪的学习活动中,发现知识的真谛、体验成功的喜悦;要启发学生动脑、多思考,让学生在“让我想一想”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找到打开“宝藏”之门的钥匙。
三、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动”
“行动”还要“会动”,“会动”是生动的关键。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学得轻松愉快,才能从“行动”到“会动”,从“学会”到“会学”。因此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会思考,会思是课堂“生动”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要引导学生会动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学生注意观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不仅仅是满足小学生好奇好动的要求,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养成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要引导学生会合作,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学习意识,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同时,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学会思考。
四、学会包容赏识,让学生“爱动”
“生动”还要使学生做到“爱动”,尤其是“后进生”的“爱动”更是课堂生动的亮点。俗话讲“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竞放春满园”。如果一节课的“话语权”老是让一部分“学优生”掌控,没有其他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声音”,那这节课就谈不上“生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学会“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包容他们的缺点,适时赞扬他们的优点。如果他不爱发言,要创造机会,鼓励他有话就说;如果他做得不对,要再给机会,鼓励他重拾自信;如果他说不清楚,要给些时间,鼓励他继续思考。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评价要做到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既关注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励他们乐学“愿动”、好学“爱动”。
总之,要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主人”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课堂教学。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心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动”是“生动”的前提。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心动”,“心动”了就钻得深,钻得深学习就会有收获。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和组织教学,力争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用巧妙的课堂教学安排去唤醒学生,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让学生愉快的动起来。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可以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让学生带着亲切和愉悦进入课堂;可以在学生新旧知识的生长点上设置认知冲突、制造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和疑问走进课堂;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发表不同见解以引起反响与共鸣……这样做,坚持这样做,就能做到“课伊始、情已生”,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投身课堂的热情。
二、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行动”
“心动不如行动”,“行动”是“生动”的体现。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们能说……”尤其是在大力推进新课程的今天,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定要想方设法引导、组织学生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细观察,让学生在用心“看”中,“看见”数学知识的发现形成过程;要鼓励学生多说、敢质疑,让学生在“我有话要说”中,增强敢说、敢问的自信心和质疑问难的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多动、勤操作,让学生在拼一拼、分一分、画一画、剪一剪的学习活动中,发现知识的真谛、体验成功的喜悦;要启发学生动脑、多思考,让学生在“让我想一想”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找到打开“宝藏”之门的钥匙。
三、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动”
“行动”还要“会动”,“会动”是生动的关键。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学得轻松愉快,才能从“行动”到“会动”,从“学会”到“会学”。因此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会思考,会思是课堂“生动”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要引导学生会动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学生注意观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不仅仅是满足小学生好奇好动的要求,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养成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要引导学生会合作,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学习意识,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同时,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学会思考。
四、学会包容赏识,让学生“爱动”
“生动”还要使学生做到“爱动”,尤其是“后进生”的“爱动”更是课堂生动的亮点。俗话讲“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竞放春满园”。如果一节课的“话语权”老是让一部分“学优生”掌控,没有其他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声音”,那这节课就谈不上“生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学会“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包容他们的缺点,适时赞扬他们的优点。如果他不爱发言,要创造机会,鼓励他有话就说;如果他做得不对,要再给机会,鼓励他重拾自信;如果他说不清楚,要给些时间,鼓励他继续思考。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评价要做到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既关注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励他们乐学“愿动”、好学“爱动”。
总之,要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主人”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