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一件做不对的事儿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看湖南卫视的《一年级》吗?“小苹果”的妈妈在看到女儿受伤后将她接回家里,说过一段话让小编印象深刻,她哭着说小苹果6岁以前和她分开从未超过三天,上了寄宿学校,在学校发生什么事儿她都不知道,作为母亲,她希望知道女儿的一举一动;15岁少年的妈妈为了儿子的音乐梦想关闭了店铺,远离了丈夫,专职陪读——这样的妈妈有一个专门的称呼——陪读妈妈。有人觉得父母为了孩子牺牲自己伟大至极,也有人认为这种陪伴对孩子来说有弊无利……小编对此无观点,只是想说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
  话题社
  默默无闻的“宿管大妈”
  深藏功与名
  她拥有名校硕士学历,是一家公司的副总。
  她也是一位母亲,女儿现在华一寄宿学校读初二。
  为了照顾女儿的学习和生活,这位付姓妈妈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到女儿就读的学校应聘,做起了学生宿舍管理员,开始了另类的“陪读”生活。
  去年11月,付妈妈走上这个新的工作岗位,负责管理3号楼。对话中很容易发现她衣着得体,谈吐不俗,“当初应聘时确实是想着照顾自己的孩子,但现在却是为了宿舍里的孩子们。其实过惯了这种充实的生活,想离开也不容易了。”谈起来这里的原因,付妈妈说,“我就只有一个丫头,从小比较娇惯,一直陪在身边,上初中要住读了,我怕她不习惯。”她原本打算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但打听到学校管理严格,平时很难接触到孩子,她有些犹豫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学校在招聘宿舍管理员,连忙前去应聘,结果真就心想事成。过去她是管别人,现在她是被人管。尽管地位骤降,且每个月的收入只是过去的“九牛一毛”,但付妈妈觉得值,“我并不觉得心理上有什么落差,我就是想陪孩子一起成长,知道她在我身边,心里才踏实!”付妈妈还表示,孩子将来上高中,她也打算陪读,去国外读大学,有条件的话她也会跟着一起。
  付妈妈进校打工就是为了给孩子“陪读”,但进校后她才发现自己打错了“算盘”:学校出于公平考虑,有意将她们和自己的孩子错位安排,她们必须将所有精力投放在自己负责的学生们身上,因此基本无法照顾自家孩子。再加上宿管员的工作辛苦繁琐,最终,和其他家长一样,宿管妈妈们也只有周末才能和孩子们聚上一次。“时而在食堂、操场上,远远地看到自己的孩子就足够了!”付妈妈说,“来了之后才发现,所谓的陪读真的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一想到自己和孩子同处在一个校园,就安心了。”付妈妈回忆起刚开始她辞职到校当宿管员时,女儿并不理解,觉得这份差事辛苦不说,地位也不高。付妈妈说,“我告诉女儿,我是靠自己的能力应聘上的,不丢人!”
  和付妈妈一起应聘入校的,还有另外几名打算借机“陪读”的妈妈。负责1号楼的李妈妈说,去年孩子入校上学后,一直不太适应,离家又远,回来一次不易,考虑再三后,她辞职来武汉在学校谋得了这份差事。相比之下,袁妈妈的初衷就“单纯”得多了——她的先生在这所学校执教,女儿又考入了该校,她自己“在家闲得无聊”便应聘做了宿管员。
  早上5点半起床;6点10分去房间叫学生们起床;学生们出操后,宿管员妈妈们开始忙进忙出整理内务;11点终于可以休息一下;12点学生们返回宿舍午休,下午上课后,内务又要重新整理;遇到晚班时,她们每隔两小时就要去查一次房,每张床都要查到……由于工作辛苦,之前和她们一同应聘入校的“陪读”妈妈在孩子适应了住读学校生活后,便选择了“撤退”,但这三位妈妈坚守了下来。
  “我负责的孩子和我儿子同龄,时间久了觉得她们就像自己的孩子。”李妈妈说,女孩们的心思细密,经常会搂着她撒娇、说悄悄话,让她觉得很贴心。付妈妈说,孩子们很懂事,经常送她一些自制的小礼物,听着孩子们喊着“付妈妈辛苦了”时,她就觉得辛苦都不算什么了。三位妈妈用“累并快乐着”形容在这里的生活。同孩子们在一起,让她们拥有了年轻的心,“如果说,过去应聘宿管员是为了孩子,现在却是为了自己!”
  这是在陪读过程中找到快乐、找到自我的妈妈们。相关报道中,更多的家庭是夫妻异地别居,聚少离多,或者举家迁移,入不敷出。忘了是哪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在世间索取,必付出代价;雄心虽然值得拥有,却并非廉价之物。”
  小博观察员
  广义上讲,陪读是家长从生活到学习全程参与的一种行为。为了让孩子考上好大学、好中学,由中小学生的父母组成的“陪读大军”可谓浩浩荡荡,不少父母每天的生活重心就是照顾孩子,他们唯一的心愿就是把孩子培养成才。对于这个现象,小博观察员们有话要说——
  若宇寒:高中时,周围挺多家长陪读。我独自一人在学校家属院租房子,同住一屋的一个学霸的妈妈每天都来给他做饭打扫卫生,送各种水果各种营养品。而我只能默默地拿着碗去食堂打饭。在学习之余洗衣扫地,对那个学霸也有过羡慕。不过当我得知他如今在北京某所大学因自理能力差被其他舍友集体排挤时,我才知道拥有生活能力的重要性。感谢独自一人默默生活的时光,那将成为你一笔并不小的财富。
  (嫣姐叨叨叨:杨过断臂之后不也学会了自己剪手指甲了嘛,学霸远离父母才能学会自扫一屋。)
  少年橘北:十岁的时候,自己就一个人去住宿。起初各种不适应,在别的同学去拿饭的时候还傻乎乎地在座位上坐着。然后老爸就出现在班级门口,原来第一次看不见我,他不放心我。看见他,我就哭了。他只是帮我拿了饭,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对我的眼泪不管不顾。然后我就被他在各种不管不顾放任的精神下培养出现在一个人也能活下去的能力,感谢老爸老妈,给我的人生上了重要的一课。
  (嫣姐叨叨叨:放开牵着孩子的绳是不容易的,但是依然要狠下心来的理由是为了让你独立。)
  刘一一_19:除了初三、中考,一直都在被陪读中。直至高考结束,一个人从西南地区来到了大东北。愈发觉得,除了关爱,孩子更需要的是独立,是历练。家,就是在我们累了困了之后可以依靠的港湾;父母,是我们去拼去闯无畏向前的支撑。孩子需要独立,需要信任,需要被相信。   (嫣姐叨叨叨:好生动的例子。可以理解为这是在抱怨被陪读吗?)
  不语:好像没了她们照顾就不学好似的,好像没了她们就活不下去似的。他们是孩子,不是犯人,一举一动都要被监视。
  (嫣姐叨叨叨:为了了解孩子,她们不经意间练就了一身间谍的本领。)
  妖孽:陪读这事也因人而异吧,对于娇生惯养的孩子,是该把他们放出去让他们自己磨练啊。不过要是好事坏事事事离不开的孩子,陪读是有必要的,一不小心走错了路,只有去哭的分。P.S.每个孩子都不喜欢陪读啊,比考试有监控还要难受。
  (嫣姐叨叨叨:如果我注定是一匹野马,不如let it go!)
  笑话如人:我觉得这样不好。雄鹰之所以能翱翔九天,是因为它用风雨来磨练自己。而母亲貌似忘记了怎么对待自己的儿女,一味地疼爱,连读书也要跟着。我觉得没必要。应该对自己的儿女有信心,对他们能够独立生活有信心。
  (嫣姐叨叨叨:孩子能在家里的草原自由奔跑,也要能在外面的大海独自漂流。)
  雪球七宝: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爸妈担心是无可厚非。但是陪读的话未免太过了,我们都是独立个体,父母要教会孩子的是独立而不是陪伴和帮助。
  (嫣姐叨叨叨:要知道,我决不会从你身边走远,但你也不能靠得太近。)
  孤独少年:保持中立,因人而异。如果真的太淘气的话是要管的,但我不支持溺爱,我个人的话,我是走读生,但我不太喜欢这种天天被家里人看着的生活,很没自由感,我从小到大出门都要打报告的。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利也有弊,但弊多过利。
  (嫣姐叨叨叨:每个孩子都曾想挣脱母亲的束缚,最终还是被拉长的橡皮筋弹了回来。)
  明天过后:不管再怎么爱,再怎么放不下,还是得放手,让他们尽早适应,这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嫣姐叨叨叨:我知道啊,但我就是不想错过我孩子的一举一动啊……)
  蒲公英的唯依: 我觉得父母也是因为担心孩子才会这样。但是还是应该放手,因为他们不可能一辈子都陪在自己的孩子身边。应该试着放手,这是对父母的一种考验,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
  (嫣姐叨叨叨:会不会有一天,当父母也要通过专业考试才行?期待ing……)
  银至舞:其实我高三的时候特别想让家人陪读,这样就不用抢着水龙头洗衣服、抢着吃饭了。不过父母都要赚钱,不陪读也算是让自己独立生活。
  (嫣姐叨叨叨:到了大学你不仅要抢水龙头、抢饭,还要抢座位、抢课、抢导师、抢男神!)
  相思不亦:表示从小学就开始住宿,面对陪读的宿管妈妈我只想说为什么不是我妈!!!好吧,我只能说她们都很伟大!肯为自己的孩子牺牲一切。妈妈们辛苦了。
  (嫣姐叨叨叨:从此世界上又多了一种奇怪的生物——别人家的妈妈。)
  视界观
  没有陪读,
  但我有朋友的陪伴
  (主讲人:嫣姐)
  小时候很羡慕那些每天上学放学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接送的同学,而我的爸妈自从入学面试那天带着我熟悉了一遍路之后,就果断扭转头忙各自的事业去了。所以父母陪读的事情对于我来说只存在于二维空间。
  不过,虽然没有父母陪读,我却有小伙伴的“陪读”。那时候电脑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我们放学第一件事就是聚集到某家一起写作业,要同时动笔同时写完,还互相监督着不能抄别人的,最后还要对答案以保证第二天批改时错误率降到最低。然后我们一起练习那种无师自通型的毛笔字,其实就是在宣纸上随意涂画。待一切完毕之后我们就可以去玩游戏了,在室内可以进行的游戏包括玩纸牌、下象棋、下跳棋、听收音机、记歌词、转卡带,在室外可以进行的游戏就更多了,像跳皮筋、打口袋、做饭(用破碎的玻璃切割各种植物,想来那时小花园里的绿植大多是被我们消灭了啊)、去公园湖边捞蝌蚪、编花篮等等,花样层出不穷。我想现在我身体健康很少生病,都是由于那些蹦蹦跳跳的游戏既动了脑又健了身。
  我们8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一家一个小孩,而且当时爸妈工作都很忙,根本没有时间督促我们学习。从很小开始我们不仅要独立照顾自己,还要学会自娱自乐,同时学习上也不能懈怠,否则一顿男女混合双打还是免不了的。一学期之中最开心的要属家长会后妈妈一脸傲娇地对自己说,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夸你了,喏,又是双百分。回家给你做好吃的。
  现在想想,多亏了小伙伴的监管和陪伴,我才没有抛弃那些重复无聊的作业,没有沉溺于电子游戏,没有孤单地一个人长大。还打败了高考大魔王,读了大学这本难啃的书,成了一名蛇精病小编。庆幸那些日子以来爸妈对我的信任,放手让我自己成长,即使他们是因为忙才把我放养!
  我想要一个这样的妈妈
  (主讲人:洋姐)
  曾经,我妈特别爱向家人和同事炫耀一事儿。她说我弟5岁的时候,有一天跟她唠嗑,说道将来娶媳妇,我妈问:“如果你媳妇对妈不好,你咋办啊?”我妈的表述是我弟当时表现得特别激动,不假思索地就说道:“如果她敢对你不好,我就不要她,把她撵出去!”好像儿媳妇就在他们旁边一样。我妈当时一把抱住了我弟,热泪盈眶,说:“你真是妈的好儿子!”
  二十多年以后,我弟到了婚龄,领回家一女孩,我妈咋看咋不顺眼,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没完没了地给她儿子做思想工作,只求他放弃。那一日我也在场,力挺我妈,我弟本来颓废地躺在床上,听我仨(还有他一同学)劝了他一个多小时,突然一跃,挺身而起,“我和她分手去!”
  第二天,他俩就领了结婚证。说好的分手呢?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听上去让人振聋发聩的一段话,其实是自然界的通识,从飞行类到爬行类,除了与我妈想法类似的人类,哪种动物不是如此践行的呢?   青春前期的小孩还没有完成家庭教育的全部,并且脆弱,易受伤害,父母在侧,给予帮助、安慰、支持和继续教导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旦进入青春期,家庭教育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已基本完成,孩子带着家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烙印,开始融入同伴,踏入社会,家庭能给的教育除了是无聊的重复再无其他新意,父母若此时还不放手,想要继续充当保护着、同伴、恋人或灵魂导师的身份,不是被无情的现实搞得灰头土脸,就是将孩子从他本该成熟的地方拉回到无知无能无助的孩童时代,并且将他的心灵永远地固着在低幼的年龄上。
  所以,尽管我也不喜欢那个女孩——我现在的弟妹,但我却为我弟的选择鼓掌叫好——我摔倒了你又不疼,你管我?
  只是妈妈,当我疼了哭了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像我小时候一样抱抱我,给我买块糖……
  洋姐见过的最伟大的母亲是阿甘的妈妈,你IQ低,我不嫌弃你;你追求,我力挺你;你遇挫,我接纳你;我老了,不牵绊你。今生与你母子一场就是上帝给我的最好礼物,尽管在我打开礼盒之前并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
  洋姐也深信,这世界上有许许多多比阿甘的妈妈更伟大更成功的父母。如果你没有这样父母,好在你还有机会成为这样的父母。
  百唠汇
  陪读的四种类型
  生活陪读:家长主要从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给予孩子全方位零距离无微不至的关怀。
  监督陪读: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自觉性不大放心,生怕他们不学习,去上网、玩游戏,怕孩子交到不好的朋友变坏,从而昼夜GPS定位监督。
  攀比陪读:人家孩子“陪”上了大学,我也应该陪。
  盲从陪读:为数不多的家长,在陪读的“大好形势”的感召下,也随之汇入陪读者列,大家都陪,不陪不放心。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谈陪读
  ★最近,媒体上又频频曝出子女读书,父母陪读的现象,这无疑又是中国父母“爱”孩子的具体表现。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从学士到硕士到博士,从中国到美国到英国,有些父母甚至不惜举家搬迁,就为了能继续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殊不知,他们的这种做法正在把孩子们变成一种残废,一种思想、精神和人格上的终身残废。
  ★父母从来不让孩子打扫卫生、叠被子、做饭,以至于孩子到了十几岁还分不清什么是糖什么是盐,到了二十几岁还不知道怎么下面条。父母就这样“爱护”孩子,直到把孩子变成一个除了会读书什么也不会的“乖”孩子。当然,所谓的“乖”就是父母和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没有独立行为能力。
  ★很多父母很怕孩子吃苦,但是孩子现在不吃苦,将来可能会吃一辈子苦。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有独立意识、热爱劳动、能判断是非、知道与人合作、不怕失败和挫折,一句话,从小就在父母的引导下经过风雨见过世面,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基本上不需要父母太操心。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有了健康的体魄,却没有成熟的头脑。
  ★有一次我在美国看到一个百万富翁的儿子在打工,就问他为什么。他说要挣下一笔钱到非洲旅游。我说你爸不是很有钱吗。他说那是他爸的钱,不是他的钱,他要用自己赚的钱去旅游,这样会感到尤其自豪。我想,如果换成中国父母,不仅会为孩子买机票,而且还会陪孩子去,天天住五星宾馆,让孩子像傻瓜似的在非洲转一圈,然后拎着几张羚羊皮打道回府。这次旅游之后,孩子平添的不是自豪,而是一副自以为见过世面的派头。
  ★有一些父母是以爱的名义,行自私之实。他们把孩子当成感情的惟一寄托,孩子一离开身边就痛不欲生。我在新东方寄宿学校亲眼看到过这样一幕:一个孩子本来是兴高采烈地走进新环境,父母却拉着孩子的手号啕大哭,弄得孩子十分尴尬,还遭到了别的孩子的嘲笑。很多父母离开了孩子,自己就先活不下去了,于是就找出种种借口围着孩子转,结果弄得孩子也很痛苦,说出来又怕父母伤心。
  ★不管是对孩子真的不放心,还是为自己的自私找借口,陪读都是有百害而鲜有好处的。陪读的父母们,如果真的是对孩子不放心,那么孩子的无能其实是你们一手造成的,如果继续陪下去,恐怕孩子一辈子都要蜗居在鸟巢里;如果是在为自己的自私找借口,请到此为止吧,不要再在肉体上和精神上摧残孩子了!
  编辑/付洋、王语嫣
其他文献
阳春三月,我背着背包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就在我们江西省,坐五个小时的火车就能到。  下午三点下的火车,来接我的是一个当地男生,高高瘦瘦,和照片里的样子无异。他带着我去市区一条很有名的小吃街,各种小吃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在路上我们讨论着《中学生博览》里的一些喜欢的文章或者作者。没错,我们都是这本杂志的忠实粉丝。彼此间的对话自然而坦诚,他之前说他是个内向腼腆的人,当时我在想,两个不善言辞的人
★片段一:  我想求老爸帮忙做事,老爸却回:“待我长发及腰,再来找我可好?”呃,不想帮忙就直说呗!就算是老妈等她长发及腰也要十年八载的,又何况你还每个月都理发好吗?  ★片段二:  老妈想求老爸做事,拍他马屁:“你是全家最漂亮的。”老爸不接招:“不,你才是全家最漂亮的!”老妈厚着脸皮继续拍:“哪里,哪里,你是公认的全家最漂亮的!”老爸就是不吃这套,“还是你最漂亮……”就在他们互捧的时候,我怒火中烧
22:03,眨眨双眼,眼皮轻了点儿。  把头栽在生物练习本覆盖着的小博上面,右手边是一堆课本、试卷、字帖、教材解析。每次看着它们我就想到初三,那段冠以兵荒马乱之名的时光。  不过是几个月前的事情。同样面对大堆大堆的习题,竟是那样焦头烂额不成样子。看着墙上贴着的中考倒计时89天的便利贴,心头涌现四个大字:大限将至。说好了要在寒假把初一初二落下的补上来,怎么又稀里糊涂地玩过去了呢?现在好了,一百天都不
许如白在某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午后角落里醒来,周围是安好的一切,麻木的脸和麻木的光。“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许如白摇头晃脑地嘟囔着,下一秒许露的巴掌就拍到了许如白的头上:“抽什么风啊!这节是语文课!坏了!大白熊怎么看过来了!他干吗张嘴啊?叫我了……叫我……啊!”  “许——”  “不要啊!”  “如白。”  “上来填解词。”  “唔——还好还好。”许露很没良心地松了口气。许如白鄙
当年填报志愿时曾闻这样一句话“专业选得好,年年像高考”。可惜彼时年少无知的我还没有意识到这至理名言的不可动摇性,还是不以为然地一头栽入了医学类的大坑。  何为医学生?就是比高三生还高三生的那种人啊!  什么?你说你不信。那就对了!在迈进医学院的大门之前我也不信!  在过去的十二年里,老师和家长给我们灌输的想法都是——只要你考上了大学,那就是进入了乌托邦。可以尽情地“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恰如庄生梦蝶,当年我在地坛里挥霍光阴,曾屡屡地有过怀疑:我在地坛吗?还是地坛在我?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史铁生《思念地坛》  三月的北京,温暖宜人。我独自在地坛公园里漫步,想象着史铁生来这里的情景。  他摇着轮椅进来,看草木生长,看落叶飘摇,看岁月流转。有时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在饭桌上解决不了的。金先生一定是这么想的,所以当他把夜宵摆放得当之后,终于开了口。  金先生说,那么现在你们可以提问了,我能够回答你们三个问题。  九月姑娘的嘴里已经被填满了,虽然她在嘟囔着什么,但我想她说的一定是比大葱做得好吃一万倍之类的话。金先生把头又转向了盈盈姑娘,盈盈姑娘倒了一杯酒端起,然后扭过脸来,说大葱今晚我喝酒这事儿你不会告诉我爹吧?我摇了摇头,看到金先生满怀期待
江湖传说三句话就能概括射手座:这个我还没玩过耶,这个我还没吃过耶,这个我还没试过耶……这个论断的确深深击中了我。吾日三省吾身:今天吃什么?今天玩什么?有什么新鲜事儿?  如果有一项没有,绞尽脑汁也不能将就凑合,鲤鱼打挺从床上蹦起来安排一天的行程,是我最喜欢的事。于是过去的几年中,我在课余时间里各处探寻料理店,看摇滚演出和插画展览,幸运地结识天南海北的朋友,不知疲倦地去过和以前有那么点不一样的人生,
7月的合刊是小博近十年的作品选集,2008年是小博创刊二十年,2013年比那时又走过5年,我还记得2008年的梦想是想小博能做一本二十年的选集,寻找那些年追过小博的“我们”,5年后,选集以合刊的形式与大家见面,我将这视为梦想成真。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的作文第一次被刊登在报纸上,后来我知道有一种叫编辑的职业,我把成为编辑当做了梦想,如你们看到的我——编辑梦成为现实。  我曾想成为“知心姐姐”一样的
——“我知道了,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永远。”  ——“有啊!”  ——“在哪里?”  ——“我永远爱你啊。”  ——《阿狸·永远站》  亲爱的妈妈:  还记得夏天我坐在树阴底下给你念这段话,读到最后一句,眼泪应声而下,而你只是一边帮外婆剥花生一边浅浅地笑着说:“写得挺好的。”我不知道你是否只是表面平静,心里已和我一样波涛汹涌,抑或是早在十六年前你就开始向我说过这句话,因此反而没有很多感觉了。  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