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前的北京偉大建築——金中都宫殿圖考

来源 :文物参考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北京的建都,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在距今八百零二年前(公元一一五三年,金主亮貞元元年),北京被宣佈作為金朝的國都,它的正式名称,是中都大興府。那時的都市規模,已經十分宏偉,它的宫殿建築,也是非常壯麗。‘大金國志’說:‘燕京宮闕雄麗,為古今冠。’它有許多建築,直接影响到现在所保存的明、清兩代故宫,例如宣陽門內正北兩旁的千步廊,是後代大明門、大清門(現在的中華門)內千步廊的濫觴;宣陽門內东西文樓、武樓的制度,是後代奉天殿、太和殿前面兩旁文樓、武樓制度的開始;应天門中間有樓十一楹,兩夾有樓,如左右昇龍之制,明明是现在午門的五鳳樓;又有东西兩角樓,每一座角樓,都有三層屋簷,極為工巧,則又分明是現在故宫紫禁城四個角樓(俗称‘九梁十八柱’)的前身。我們要研究現在故宫的偉大的建築,必先要考察它的制度根源和歷史背景,而要考察它的制度根源,必先研究元代的大都宫殿——尤其是金代中都宫殿的制度,才可以認清它的沿革和演變。但要研究金代中都的宫殿制度,最感觉困难的是文献不足,尤其是地圖的缺乏,令人很难單憑文字的記載,來確定它的方位和輪廓。一般研究金代中都建筑的资料,不外分為原始的資料和第二手的資料兩种。屬於原始资料方面,如(1)宋張棣的‘金虜图經’,(2)宋范成大的‘攬辔錄’,(3)宋許元宗的‘奉使行程錄’。屬於第二手的资料方面,如(4)宇文懋昭的(大金國志),(5)金史地理志,(6)清順天府志卷一中的‘金故城考’、卷三的
其他文献
为研究粘滞阻尼墙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风性能的影响,以某高层建筑物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研究了粘滞阻尼墙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消能减振作用。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分析了有粘滞
【正】 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田野工作组1954年在芜湖市赭山先后进行过两次墓葬清理工作。第一次是1954年夏,芜湖市区防洪筑堤,在赭山取士露出砖室墓四座,编号是M101——104,7
利用PUF大气被动采样技术,对深圳市室内大气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为期6~8周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深圳市室内大气PAHs主要以气态化合物为主,尤以菲的含量为最高。室内大气PAHs的含
针对蒸汽射流除冰所用蒸汽射流喷头的喷嘴进行优化设计,确定采用对称均匀分布方式来布置喷嘴。运用Fluent软件对奇偶数量的喷嘴进行仿真,并对温度场云图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