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5月初,“新疆十大杰出母亲巡回报告团”在新疆石河子市举行,“新疆十大杰出母亲”之一、新中国第一代女军垦战士金茂骑的报告,赢得观众一阵阵掌声。
2009年2月25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联等部门联合主办的首届“新疆十大杰出母亲”评选结果揭晓,金茂芳以高票入选。此前,金茂芳还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合举办的“十大戈壁母亲”评选中,被评为“十大戈壁母亲”。
扎根边疆
1933年11月,金茂芳出生于山东济宁市邹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她父亲是一个拥有几百亩土地和几十名长工、短工的地主。伯父、叔父一个是国民党的镇长,一个是和日本人做过多年皮货生意的商人。解放后不久,伯父和叔父都被人民政府镇压了。这样的出身,给正处于豆蔻年华的金茂芳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当时县里有好几个厂子招工,金茂芳都因为成分不好被拒之门外。那时,她十分渴望能走出家庭,做一个不受社会歧视的人。
1952年5月的一天,她听说新疆来人要招女兵去新疆石河子当人民解放军。她高兴得一夜没合眼,天刚亮就往县城跑。当她忐忑不安说出自己的家庭情况时,负责招兵的军官肯定地说“只要4"vk表现好,出身不好我们也要。”金茂芳二话没说就报了名。父母都不忍心他们最小的孩子“发配大西北”,极力反对,但金茂芳哪里肯舍得这一机会,竟然绝食抗争,闹到最后,父母只好同意了。
坐火车和汽车摇摇晃晃走了一个多月,金茂芳和8000名山东姑娘一起抵达了她们梦想中的“人间天堂”——新疆石河子。当车门开启,金茂芳她们才发现,这里竟然只有茫茫的戈壁、芜生的芦苇、劲吹的西北风和漫天的黄沙。姑娘们大都不愿意下车,哭成一团。金茂芳却第一个跳下车,她不仅没哭,还咯咯地笑,因为她清楚自己是为什么离开老家的,这里不讲成分,可以让她活得像个人。最后,女兵们默默接受了面前的现实,并靠着山东女性固有的坚贞和韧性,让这片亘古沉睡的戈壁滩慢慢发生了变化。
1952年8月,金茂芳她们被安排参加扫盲学习3个月。学习使她认识到,到新疆当兵不仅仅是为了光荣,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新中国。金茂芳发现,建设现代化大农场要用拖拉机,一台拖拉机可以顶一个连队的劳动力。因此,当组织上征求她选择什么工作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开拖拉机!”
当年冬天,金茂芳同10几个姐妹一起学习了拖拉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1953年3月,她被分到机耕队开始跟车。第一次上车金茂芳犹如第一次穿军装,别提多精神了。车子一发动,突突地冒着黑烟,她激动得手都发抖。放下犁铧后,她就在原野上耕出了她的第一犁,同时也“犁”出一个崭新人生……
金茂芳没有想到一个地主的女儿真的开上了拖拉机。她在心里一遍遍跟自己说,金茂芳你要争气,一辈子都要好好干,否则你就对不起这身军装和这台拖拉机。
从此,金茂芳在通向优秀劳动者的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戈壁7月,地面如流火,她能坚持三天四夜不下车。寒冬腊月,拖拉机因为机油被冻经常熄火,她就脱去手套,用嘴对着管子吸油,用体温去暖化油器,结果常常嘴皮被牢牢地粘在油管上,用劲一扯满嘴满手都是血,可她坚持吸下去,直到启动发动机。别人的机车带一台耕地机,她带两台;别人耕四行地,她耕八行。她一年四季不停地工作,只在春节才休息一天。她曾创下一天播种120亩地的纪录,她用7年时间完成了22年的任务。
金茂芳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刚来半年就入了团,1959年入党,并多次被评为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和全国“劳动模范”以及“三八红旗手”。她带领的机车组年年被评为先进机车组,1965年被树为“兵团十二面红旗之一”,曾多次出席兵团、自治区群英会。她当年开的那台“莫特斯·拖拉机,也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博物馆收藏并陈列在大厅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如今的石河子,戈壁逐渐变成了绿洲,一幢幢现代化的楼房拔地而起。宽阔平直的街道旁绿树成荫,四季鲜花盛开。石河子曾先后荣获国际迪拜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称号。著名诗人艾青曾为石河子写下这样一首诗歌:“我到过很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她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她的一草一木/都是血汗凝成。”
艾青说的没错,这里的“一草一木”的确“都是血汗凝咸”。在这几可汇成江河的“血汗”中,自然有许多是金茂芳这样优秀劳动者的“贡献”!
感恩一生
有一个人感动了金茂芳的一生,他就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金茂芳尽管在茫茫戈壁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挥洒下无尽的汗水,但心中的那个出身“疙瘩”,曾长时间缠绕和折磨着她。
1965年7月5日早上,场里通知她,说正在石河子视察的周总理要接见她和其他劳模,金茂芳一听,紧张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了。
她来到团部不一会儿,周总理和陈毅,还有陶峙岳等新疆和兵团的首长就到了。总理一一握着他们的手,有说有笑,问长问短。当周总理走到金茂芳面前时,金茂芳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只会流泪,只会点头。她记得当时总理已经很瘦了,但精神很好。周总理和她握手后,兵团首长向他介绍说,金茂芳是个出身不好的劳模代表,周总理很是高兴,又特地返回跟金茂芳再次握手,并和蔼可亲地说:“出身不由自己,但是前途和道路是可选择的!”听到这话,金茂芳当场就哭了,她想,总理呀,您的话真是太贴心了!
周总理的这句话,彻底解开了金茂芳心底的那个“疙瘩”,让她感动了一辈子。1976年总理去世时,金茂芳抱着和总理的合影放声痛哭,孩子跟着她哭,和她一起的老姐妹也都在哭。好长一阵子她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这感情是真挚的,也是纯真的。此后每年的清明节,金茂芳都要去周恩来总理纪念碑前献上一束鲜花,再坐在碑前的空地上,和敬爱的周总理在心里说上一会儿话。她常说“是总理的那句话感动了我一生,影响了我一生。也是这句话,让我心甘情愿为新疆奉献了一生。”
她在这片土地上抛洒了汗水,这片土地也给了她丰厚的馈赠。她是模范,是名人。她的事迹被拍成纪录片,她的形象上过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贺龙、陈毅、邓颖超、王震和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接见过她。
然而,面对这一切,金茂芳说:“直到现在,我最想说的还是敬爱的周总理那句话,‘出身不由自己,道路可以选择’,我出身不好,但我选择了一条好路,一条堂堂正正为人的正确道路。在这条路上,我可以像别人一样走下去,和别人一样干得很好。因为是这条路,让我成了一个优秀的劳动者。”
“十大戈壁母亲”评选活动推选委员会授予金茂芳的颁奖辞是她用女性的细腻养护着机车,又用青春的理想,让马达不停的轰鸣。7年间,她干了22年的活,在戈壁荒原变绿洲的开发建设中,她书写了最动人的篇章。如今, 她驾驶的那台拖拉机,就存放在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她是兵团第一代女拖拉机手,是拓荒岁月里最杰出的女性!
爱情故事
上世纪50年代初,金茂芳她们进疆不久才发现,她们肩负的任务远不像普通的女兵那样简单,保卫边疆和生严建设都不及另一个任务重要——给戍边的战士做老婆。她们被陆续介绍给部队里的男兵,脸蛋好一点的被介绍给当官的,条件稍差的就嫁给普通士兵。她们的丈夫,大多比她们年长十几岁,且彼此之间无从了解,更没有爱情可言。有个副营长和一个司务长先后看上了金茂芳,而金茂芳却对他们没有好感,便以自己是少数民族(回族)拒绝了,她要为自己寻找一个真正喜欢的“同命鸟”。
后来,金茂芳和比她大两岁的战友王盛基自由恋爱了。这爱情从一开始就带着泥土的芳香,带着土地上原有的浪漫。1955年,金茂芳和王盛基随10万大军一起就地转业,成了军垦职工,他俩被分配到石河子机耕农场。是年秋天,当田野里的庄稼又染上金黄色,他们正式向组织呈交了结婚申请。
然而,因为金茂芳是回族,当时的政策还不允许回汉通婚。婚结不成了,两人的心里都不好受。金茂芳找到王盛基说“现在你该咋办就咋办吧,我不能拖累了你,反正今后我不再找人了。”王盛基蹲在地上,抱着头喊道:“你不找,我也坚决不找。咱们就这么等到允许的那一天。”
1956年初,随着国家新婚姻法的颁布实施,个别不合理的政策得到了修正。1956年12月26日,王盛基和金茂芳在石河子机耕农场举行了婚礼,有情人终成眷属。
金茂芳和王盛基在一起生活了16个年头,两口子从来没吵过架。用金茂芳现在的话说,就是“两人从来就没有好够过”。开发莫索湾的那年冬天,天气格外冷,气温在-45度以下,金茂芳穿上丈夫给她买的皮大衣、皮毡筒都冻得手脚钻心疼。她每次从拖拉机上下来,王盛基就用手、用怀给她取暖。
王盛基老实本分,平时除了工作就是喜欢打扮金茂芳。她那时穿的衣服,都是王盛基给她设计的,再找裁缝做。一次,金茂芳在劳动中不小心将丈夫的价值200多元的手表丢了,回家后她气得直哭。可王盛基不但没生气,还安慰她。王盛基有一次打球时,把金茂芳给他织的毛衣弄丢了,他便跟个娃娃似地给妻子认错和道歉。他是个很心细的人,他一辈子都很珍惜妻子的东西,连她当时给他写的情书他都保存着。
文革开始后,王盛基被打倒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从国民党部队起义过来的,罪名就是“国民党反动派”。职务被撤,人被游街,还要天天写交待。这期间,王盛基气出了胃病,后来转成胃癌。1972年3月,王盛基从住院之日起就要金拨芳陪着他,其他人谁也不见。金茂芳也一步不离守着他,直到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
丈夫去世时,金茂芳还不满40岁。此后,她没有再嫁,独自艰难地将和丈夫收养的一儿一女抚养成人。每年丈夫的祭日,金茂芳都要骑车到很远的南山公墓去给丈夫上坟。她去一次就哭一回,回来好几天都缓不过来。
从1952年至今的57年里,金茂芳回山东老家的次数是有限的:第一次回家是在1962年,因为按当时的规定,像她这样出身不好的女兵,参军满10年才允许同家探亲,第二次回家是1976年,她借出公差的机会回了一趟济宁,那时父母都不在了,家里只剩下大姐,房子也给了别人。因为当时通信不便,她至今也说不清父母去世的准确时间,更不用说在床前尽孝了。进入新世纪以来,金茂芳在媒体的邀请下回过山东几次,但真正意义上的家早已不存在了。
尽管觉得亏欠父母亲人太多,但金茂芳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她说:“生我的是山东,养我的是新疆,我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
2009年2月25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联等部门联合主办的首届“新疆十大杰出母亲”评选结果揭晓,金茂芳以高票入选。此前,金茂芳还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合举办的“十大戈壁母亲”评选中,被评为“十大戈壁母亲”。
扎根边疆
1933年11月,金茂芳出生于山东济宁市邹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她父亲是一个拥有几百亩土地和几十名长工、短工的地主。伯父、叔父一个是国民党的镇长,一个是和日本人做过多年皮货生意的商人。解放后不久,伯父和叔父都被人民政府镇压了。这样的出身,给正处于豆蔻年华的金茂芳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当时县里有好几个厂子招工,金茂芳都因为成分不好被拒之门外。那时,她十分渴望能走出家庭,做一个不受社会歧视的人。
1952年5月的一天,她听说新疆来人要招女兵去新疆石河子当人民解放军。她高兴得一夜没合眼,天刚亮就往县城跑。当她忐忑不安说出自己的家庭情况时,负责招兵的军官肯定地说“只要4"vk表现好,出身不好我们也要。”金茂芳二话没说就报了名。父母都不忍心他们最小的孩子“发配大西北”,极力反对,但金茂芳哪里肯舍得这一机会,竟然绝食抗争,闹到最后,父母只好同意了。
坐火车和汽车摇摇晃晃走了一个多月,金茂芳和8000名山东姑娘一起抵达了她们梦想中的“人间天堂”——新疆石河子。当车门开启,金茂芳她们才发现,这里竟然只有茫茫的戈壁、芜生的芦苇、劲吹的西北风和漫天的黄沙。姑娘们大都不愿意下车,哭成一团。金茂芳却第一个跳下车,她不仅没哭,还咯咯地笑,因为她清楚自己是为什么离开老家的,这里不讲成分,可以让她活得像个人。最后,女兵们默默接受了面前的现实,并靠着山东女性固有的坚贞和韧性,让这片亘古沉睡的戈壁滩慢慢发生了变化。
1952年8月,金茂芳她们被安排参加扫盲学习3个月。学习使她认识到,到新疆当兵不仅仅是为了光荣,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新中国。金茂芳发现,建设现代化大农场要用拖拉机,一台拖拉机可以顶一个连队的劳动力。因此,当组织上征求她选择什么工作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开拖拉机!”
当年冬天,金茂芳同10几个姐妹一起学习了拖拉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1953年3月,她被分到机耕队开始跟车。第一次上车金茂芳犹如第一次穿军装,别提多精神了。车子一发动,突突地冒着黑烟,她激动得手都发抖。放下犁铧后,她就在原野上耕出了她的第一犁,同时也“犁”出一个崭新人生……
金茂芳没有想到一个地主的女儿真的开上了拖拉机。她在心里一遍遍跟自己说,金茂芳你要争气,一辈子都要好好干,否则你就对不起这身军装和这台拖拉机。
从此,金茂芳在通向优秀劳动者的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戈壁7月,地面如流火,她能坚持三天四夜不下车。寒冬腊月,拖拉机因为机油被冻经常熄火,她就脱去手套,用嘴对着管子吸油,用体温去暖化油器,结果常常嘴皮被牢牢地粘在油管上,用劲一扯满嘴满手都是血,可她坚持吸下去,直到启动发动机。别人的机车带一台耕地机,她带两台;别人耕四行地,她耕八行。她一年四季不停地工作,只在春节才休息一天。她曾创下一天播种120亩地的纪录,她用7年时间完成了22年的任务。
金茂芳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刚来半年就入了团,1959年入党,并多次被评为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和全国“劳动模范”以及“三八红旗手”。她带领的机车组年年被评为先进机车组,1965年被树为“兵团十二面红旗之一”,曾多次出席兵团、自治区群英会。她当年开的那台“莫特斯·拖拉机,也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博物馆收藏并陈列在大厅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如今的石河子,戈壁逐渐变成了绿洲,一幢幢现代化的楼房拔地而起。宽阔平直的街道旁绿树成荫,四季鲜花盛开。石河子曾先后荣获国际迪拜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称号。著名诗人艾青曾为石河子写下这样一首诗歌:“我到过很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她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她的一草一木/都是血汗凝成。”
艾青说的没错,这里的“一草一木”的确“都是血汗凝咸”。在这几可汇成江河的“血汗”中,自然有许多是金茂芳这样优秀劳动者的“贡献”!
感恩一生
有一个人感动了金茂芳的一生,他就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金茂芳尽管在茫茫戈壁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挥洒下无尽的汗水,但心中的那个出身“疙瘩”,曾长时间缠绕和折磨着她。
1965年7月5日早上,场里通知她,说正在石河子视察的周总理要接见她和其他劳模,金茂芳一听,紧张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了。
她来到团部不一会儿,周总理和陈毅,还有陶峙岳等新疆和兵团的首长就到了。总理一一握着他们的手,有说有笑,问长问短。当周总理走到金茂芳面前时,金茂芳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只会流泪,只会点头。她记得当时总理已经很瘦了,但精神很好。周总理和她握手后,兵团首长向他介绍说,金茂芳是个出身不好的劳模代表,周总理很是高兴,又特地返回跟金茂芳再次握手,并和蔼可亲地说:“出身不由自己,但是前途和道路是可选择的!”听到这话,金茂芳当场就哭了,她想,总理呀,您的话真是太贴心了!
周总理的这句话,彻底解开了金茂芳心底的那个“疙瘩”,让她感动了一辈子。1976年总理去世时,金茂芳抱着和总理的合影放声痛哭,孩子跟着她哭,和她一起的老姐妹也都在哭。好长一阵子她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这感情是真挚的,也是纯真的。此后每年的清明节,金茂芳都要去周恩来总理纪念碑前献上一束鲜花,再坐在碑前的空地上,和敬爱的周总理在心里说上一会儿话。她常说“是总理的那句话感动了我一生,影响了我一生。也是这句话,让我心甘情愿为新疆奉献了一生。”
她在这片土地上抛洒了汗水,这片土地也给了她丰厚的馈赠。她是模范,是名人。她的事迹被拍成纪录片,她的形象上过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贺龙、陈毅、邓颖超、王震和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接见过她。
然而,面对这一切,金茂芳说:“直到现在,我最想说的还是敬爱的周总理那句话,‘出身不由自己,道路可以选择’,我出身不好,但我选择了一条好路,一条堂堂正正为人的正确道路。在这条路上,我可以像别人一样走下去,和别人一样干得很好。因为是这条路,让我成了一个优秀的劳动者。”
“十大戈壁母亲”评选活动推选委员会授予金茂芳的颁奖辞是她用女性的细腻养护着机车,又用青春的理想,让马达不停的轰鸣。7年间,她干了22年的活,在戈壁荒原变绿洲的开发建设中,她书写了最动人的篇章。如今, 她驾驶的那台拖拉机,就存放在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她是兵团第一代女拖拉机手,是拓荒岁月里最杰出的女性!
爱情故事
上世纪50年代初,金茂芳她们进疆不久才发现,她们肩负的任务远不像普通的女兵那样简单,保卫边疆和生严建设都不及另一个任务重要——给戍边的战士做老婆。她们被陆续介绍给部队里的男兵,脸蛋好一点的被介绍给当官的,条件稍差的就嫁给普通士兵。她们的丈夫,大多比她们年长十几岁,且彼此之间无从了解,更没有爱情可言。有个副营长和一个司务长先后看上了金茂芳,而金茂芳却对他们没有好感,便以自己是少数民族(回族)拒绝了,她要为自己寻找一个真正喜欢的“同命鸟”。
后来,金茂芳和比她大两岁的战友王盛基自由恋爱了。这爱情从一开始就带着泥土的芳香,带着土地上原有的浪漫。1955年,金茂芳和王盛基随10万大军一起就地转业,成了军垦职工,他俩被分配到石河子机耕农场。是年秋天,当田野里的庄稼又染上金黄色,他们正式向组织呈交了结婚申请。
然而,因为金茂芳是回族,当时的政策还不允许回汉通婚。婚结不成了,两人的心里都不好受。金茂芳找到王盛基说“现在你该咋办就咋办吧,我不能拖累了你,反正今后我不再找人了。”王盛基蹲在地上,抱着头喊道:“你不找,我也坚决不找。咱们就这么等到允许的那一天。”
1956年初,随着国家新婚姻法的颁布实施,个别不合理的政策得到了修正。1956年12月26日,王盛基和金茂芳在石河子机耕农场举行了婚礼,有情人终成眷属。
金茂芳和王盛基在一起生活了16个年头,两口子从来没吵过架。用金茂芳现在的话说,就是“两人从来就没有好够过”。开发莫索湾的那年冬天,天气格外冷,气温在-45度以下,金茂芳穿上丈夫给她买的皮大衣、皮毡筒都冻得手脚钻心疼。她每次从拖拉机上下来,王盛基就用手、用怀给她取暖。
王盛基老实本分,平时除了工作就是喜欢打扮金茂芳。她那时穿的衣服,都是王盛基给她设计的,再找裁缝做。一次,金茂芳在劳动中不小心将丈夫的价值200多元的手表丢了,回家后她气得直哭。可王盛基不但没生气,还安慰她。王盛基有一次打球时,把金茂芳给他织的毛衣弄丢了,他便跟个娃娃似地给妻子认错和道歉。他是个很心细的人,他一辈子都很珍惜妻子的东西,连她当时给他写的情书他都保存着。
文革开始后,王盛基被打倒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从国民党部队起义过来的,罪名就是“国民党反动派”。职务被撤,人被游街,还要天天写交待。这期间,王盛基气出了胃病,后来转成胃癌。1972年3月,王盛基从住院之日起就要金拨芳陪着他,其他人谁也不见。金茂芳也一步不离守着他,直到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
丈夫去世时,金茂芳还不满40岁。此后,她没有再嫁,独自艰难地将和丈夫收养的一儿一女抚养成人。每年丈夫的祭日,金茂芳都要骑车到很远的南山公墓去给丈夫上坟。她去一次就哭一回,回来好几天都缓不过来。
从1952年至今的57年里,金茂芳回山东老家的次数是有限的:第一次回家是在1962年,因为按当时的规定,像她这样出身不好的女兵,参军满10年才允许同家探亲,第二次回家是1976年,她借出公差的机会回了一趟济宁,那时父母都不在了,家里只剩下大姐,房子也给了别人。因为当时通信不便,她至今也说不清父母去世的准确时间,更不用说在床前尽孝了。进入新世纪以来,金茂芳在媒体的邀请下回过山东几次,但真正意义上的家早已不存在了。
尽管觉得亏欠父母亲人太多,但金茂芳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她说:“生我的是山东,养我的是新疆,我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