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参与凋亡细胞的清除,其吞噬作用能够预防死亡细胞可能造成的免疫损伤。以往研究已经证明,通过应用骨髓细胞来源的MFG—E8能增强对凋亡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脓毒症的生存率。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应用野生型小鼠、Toll样受体4(TLR4)突变小鼠及CD14缺陷小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和腹腔注射脂多糖制备脓毒症模型。CLP后5h、20h分别检测脾细胞MFG—E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参与凋亡细胞的清除,其吞噬作用能够预防死亡细胞可能造成的免疫损伤。以往研究已经证明,通过应用骨髓细胞来源的MFG—E8能增强对凋亡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脓毒症的生存率。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应用野生型小鼠、Toll样受体4(TLR4)突变小鼠及CD14缺陷小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和腹腔注射脂多糖制备脓毒症模型。CLP后5h、20h分别检测脾细胞MFG—E8表达、吞噬细胞活性及凋亡细胞。野生型脓毒症小鼠MFG—E8、MFG—E8 mRNA分别下降33%和49%。
其他文献
尽管凝血酶激活物抑制剂(TAFD能负反馈调节纤溶作用,但其病理生理学作用尚未完全阐明。为研究EF6265(一种新型TAFI)对脓毒症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人员给大鼠静脉注射脂多糖和铜绿假单胞菌制备内毒素血症和脓毒症动物模型。制备内毒素血症模型后1h应用EF6265,大鼠的肝肾微血管纤维蛋白沉着减少,但血小板计数及血纤维蛋白原含量未发生变化,乳酸脱氢酶、
比利时学者近日研究了不同方案给予硒酸钠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通过对21只绵羊注射自体粪便诱导腹膜炎模型,并在9h后分别给予单次快速静脉注射、连续输注硒酸钠治疗。与对照组比较后发现,单次快速静脉注射组能延缓低血压并能更好地维持心排血指数,降低高乳酸血症,减少脓毒症导致的微血管改变,延长生存时间。单次快速静脉注射、连续输注和对照组绵羊的存活时间分别是21.9、18.4和18.3h。研究者认为,在该脓毒
脑死亡能引起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不适当复苏引起的缺血性损伤和炎症可能影响移植器官的血流量。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应用功能性血流监测仪进行监测,证明器官捐献者的前负荷反应与加重的炎症反应和移植器官的低血流量有关。科研人员对2006年7月--2007年4月大学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1例脑死亡器官捐献者进行了指标监测。宣布脑死亡后,应用脉搏曲线分析技术监测功能性血流动力学。在器官移植前和植移4h后检测
日本学者最近对脓毒症时体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和膈肌收缩力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活性氧在脓毒症动物体内可导致膈肌功能障碍,但HMGB1抗体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对脓毒性腹膜炎引起的膈肌功能障碍、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细胞内信号转导具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将Wistar大鼠进行盲肠穿刺结扎制备脓毒症模型。实验一,术后每隔4h采集假手术组和盲肠穿刺结扎组大鼠的血浆和膈肌组织匀浆。
以往研究发现,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控制在严重疾病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最近,美国的科研人员检索了糖尿病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之间关系的文献,分析了糖尿病患者肺损伤后血糖代谢的特点以及糖尿病治疗的作用。研究者在MEDLINE或PubMed上查询自2008年初至10月1日的文献,使用的检索词为:ALI、ARDS、高血糖、糖尿病、胰岛素、羟甲基戊二酸单腺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脓毒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早期治疗能够改善其预后,但由于很多人缺乏对脓毒症的认识,常常延误治疗,有必要提高脓毒症复杂性的认识。媒体宣传和政府的科研投入影响人们对疾病认知程度。过去50年人们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逐渐深入,使得其病死率显著降低。因此,提高公众对脓毒症的认知程度十分重要。意大利科研人员采用电话采访方式,
危重患者经常需要急诊插管。法国学者最近对紧急气管插管时应用镇静剂依托咪酯和氯胺酮进行了对比。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试验,研究人员选择法国12个急诊医疗单位和65个重症监护病房登记的655例因插管需要镇静的患者,应用电脑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以0.3mg/kg依托咪酯(328例)和2mg/kg氯胺酮(327例)进行镇静插管。只有记录人员知道分组情况,
研究关注迷迭香酸(RA)对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模型及RAW264.7细胞的影响和机制。结果显示:RA能减少RAW264.7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释放,调节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抗炎途径,并呈剂量依赖性。单独静脉注射RA或联合应用亚胺培南能降低CLP脓毒症大鼠死亡率。注射RA后肝、肺、小肠血流动力学改善。研
为了评价丁二胍Ⅱ与利福平联用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的疗效,研究者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研究。采用腹腔注射鲍曼不动杆菌制备脓毒症动物模型,制模成功后将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丁二胍Ⅱ1mg/kg或利福平10mg/kg。结果显示,与利福平治疗相比,丁二胍Ⅱ能够更好地减轻内毒素血症,减少细胞因子释放并表现出良好的抗微生物活性。研究者认为,丁二胍Ⅱ能够更好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