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侵华铁证

来源 :文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arpgu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河北定州;抗日战争;侵华日军;纪念塔
  【摘要】2001年8月14日,定州发现一座日军侵华时期的“建设东亚新秩序纪念塔”。该塔刻于1939年7月,当时驻定州的侵华日军在开元寺塔旁建立了以日军将领名字命名的“小美公园”,并立塔纪念,目的是宣扬其所谓的“大东亚共荣”。日本战败后该塔被埋于地下,而今成了日本侵华的又一铁证。
  
  2001年8月14日,定州开元寺塔西南的一户居民在家中挖地基时发现一座日军侵华时期的“建设东亚新秩序纪念塔”,定州市维修开元寺塔委员会派员进行了清理,并将塔移存于开元寺塔院内。塔为石质,由底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图一)。
  


  底座为须弥座,高97.5厘米,底部边长87.5厘米,上部每边长82.6厘米,中部束腰四面雕亚字形开光,内阴刻铭文。座上为方形平台,其上为二层圆盘,依次内收,圆盘中部有圆形卯,以与塔身相接(图二)。
  塔身为圆柱形,高329厘米,由下向上渐收,底部最大径56厘米,上部直径53厘米。上下有榫,与底座和塔刹的卯相扣合。塔身正面刻“建设东亚新秩序纪念塔陆军少将小野贤三郎书”,侧面刻“民国二十八年七月二十日建之小美公园建设委员会陆军步兵大佐新美二郎书”。
  


  塔刹呈弹头形,高62.5厘米,底部直径43厘米。
  须弥座上所刻铭文分别如下:
  赤匪鸱张,」祸如洪水,大」浸稽天,胥为陷溺。我」小野司令官阁下旗戟遥」临,驻节于定,将赤匪犁庭」扫穴,登民衽席。戎马之余,」复时以东亚旧道德教化」民众,使各涤染旧污,咸趋于建设东亚新秩序之途,」乐其乐而利其利。定之民」鳌戴知重,共建斯园,以纪」功而报德。特为数言,以志」不朽云尔。定县县□□□志。
  惟辉煌之亚」州兮被赤魔而肆」蹂躏灭绝,纲常不存兮」陷我民于无人伦,友邦」引为同仇兮兴义师而」清妖氛。我」小野司令官阁下统貔」貅驻吾定兮驱除跳梁」之小丑,流亡相携归来」兮群庆其苏,我后咸」恩纪功报德兮共建斯」园垂不朽。定县全县绅商代」表□□仝志。
  小野司令」官阁下为建」设东亚新秩序之使」命,督师定县,驱除枭」獍,肃清地方,安集流」亡,各乐其业。定民感」再生之德,共议建筑斯园,以报功而垂不」朽。保坂适于役此邦,参赞斯举而完成之,特」志缘起。定县县公署顾问」保坂虎雄志(图三)。
  巍乎亚州,同」种同文,道德高尚,世」界共闻。天祸中国,侵入」赤氛,杀人放火,庐舍俱」焚。唇亡齿寒,友邦为廑,」救灾恤邻,大兴义军。」新美部队,长在立勋。」黎民乐业,田得耕耘,同」心御侮,秩序缤纷。感恩」戴德,图报孔殷,共建斯」园,志不朽云。定县全县民众代」表□□志。
  从塔身铭文可知,这座塔和小美公园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7月20日。1938年秋,侵华日军的战略方针由速战速决转为战略持久,其主要兵力由对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转为集中兵力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12月,华北方面军以大将杉山元接替寺内寿一为司令官,军司令部驻北平。其直辖的第110师团下辖步兵第133旅团进驻石家庄、保定地区,于定县(即今定州市)设司令部,担任保定道等各部的防务。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步兵第133旅团的旅团长为少将津田美武,下辖的步兵第163联队联队长为中佐新美二郎。后者正是此塔的题款者,只是立塔之时已升为大佐,想来应是双手沾满中国人民的鲜血。至于塔上题名的小野贤三郎未见有相关记载,铭文中称其为“陆军少将”、“司令官”,且“驻节于定”,或为第133旅团旅团长津田美武的继任者 [1]。
  值得注意的是,四块铭文的落款人除“定县县公署顾问保坂虎雄”应为日本人,目前保存尚清晰完好外,另三人的名字均已磨损而变得模糊不清,或许为日本投降后其本人或其后人故意所为。
  侵华日军为了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梦想,除了进行军事侵略外,还进行文化思想侵略。为了进行歪曲民意、颠倒黑白的亲日宣传,以小野贤三郎和新美二郎为首的侵华日军不仅在定州开元寺塔旁建立以二人名字命名的“小美公园”,而且树塔一座,妄图为自己“树碑立传”、“歌功颂德”,事实恰恰相反,此举却将他们的名字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日本投降后,这一代表侵略、象征耻辱的“纪念塔”被群众推倒,塔座和塔刹丢弃路边,塔身深埋地下。颇具戏剧性的是,正是在日军投降纪念日的前一天发现了该塔,从而为日军侵华的历史再添一铁证。
  
  [1]《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序列沿革与部队编制》,见http:
  〔责任编辑:成彩虹〕
其他文献
摘 要:为适应当前行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现阶段开发完善“线上”功能及下阶段构思利用热门新媒体平台打造IP品牌,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与社会影响力,充分运用自身资源,让博物馆“走出去”,将观众“引进来”。  关键词:博物馆;“线上”功能;网站;微信公众号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媒介与平台日新月异,这些都促使博物馆“线上”功能亟须从单纯地依托
期刊
摘 要:原创临时展览的举办,有利于博物馆扩大自身传播力,满足观众文化需求。中小型博物馆在设计展览时通常会面临选题难、经费缺、文物少、展览延伸力不足的困难。三明市博物馆在设计“客家探秘—福建三明客家民俗文物展”时采取一些方法破解这些难题,结合实际,扬长避短,促进展览形成,扩大展览效果。  关键词:临时展览;中小型博物馆;客家民俗;文物征集  临时展览是对基本陈列的补充,是博物馆扩大传播力的形式。捷克
期刊
【关键词】青铜器;故宫博物院;礼乐器;生活器  【摘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青铜器1万余件,时代完整,品类丰富,体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完整的发展演变体系。其中商代至战国具有代表性的青铜礼器,既体现了中国青铜时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也反映了当时物质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先秦至宋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青铜生活用器,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    一、体现商周政治制度的青铜礼乐器    中国青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为例,旨在研究博物馆观众的基本情况与观众的参观行为、参观满意度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根据其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就如何提高观众的参观满意度给出建议。为弄清上述问题,文章通过使用统计学原理与统计学工具软件SPSS,根据该馆2017年春节期间一份观众问卷调查中的定量数据,就观众学历与职业构成对参观方式以及陈列品说明满意度造成的影响进行统计与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观众的学历与职业
期刊
摘 要: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为观众,如何增强观众对博物馆展览的印象和如何让博物馆讲好自己的“故事”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针对收集的159份陕西历史博物馆调查问卷,讨论博物馆观众的来源与参观记忆的相关性,通过观众的性别、年龄、地域的差异性分析,总结观众记忆最深的展厅与感受到的文物价值的异同,从而分析不同地区观众的族群历史认同与其博物馆记忆的密切关系,为博物馆根据自身情况找到合适的策展方向提供思路。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博物馆正承载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朝着无边界化的方向发展。作为新时期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博物馆教育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其无边界性。文章以中国湿地博物馆“校园博物馆”教育项目为例,剖析该项目体现出的无边界教育性和积极意义,以期为推动我国无边界博物馆教育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无边界教育;博物馆学校;校园博物馆  0 引言  近十年来,国际博物馆界对于博物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传播与展示古今中外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举办的各类展览是人们了解历史最直接的途径。近年来,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研究开始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展陈设计中的文物支架设计在当今展览陈列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支架设计目的是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又突出文物的形体美、色彩美、质地美,增强陈列的艺术气氛和效果。支架衬托的方法并不仅仅限于背景的平面衬托,也可以运用点、线、面、体以及形象背景的衬托。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新运河时代背景下,运河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问题备受关注,特别是建筑文化遗产。既要保证建筑文化遗产的合理传承,又要实现时代元素的融入,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深入研究与探讨运河建筑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问题。以运河无锡段为例,其建筑文化遗产丰富,新运河时代下,积极探索,科学规划,无锡走在了建筑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前列,最令人瞩目的当属运河文化公园的落成。文章主要就以无锡运河文化公园为例,探讨新运河时代下
期刊
摘 要:在闽南地区,除了红砖大厝和五脚距以外还有另一种传统建筑—番仔楼。番仔楼见证了闽南人出外经商的历史,见证了闽南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文章从番仔楼的建筑形式入手进行介绍,带领读者体会它的中西融合之美。  关键词:闽南地区;番仔楼;建筑形式;中西融合  “番仔”是旧时候閩南一带对南洋人的称呼。“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番仔楼”则是闽南一带对带有南洋特色洋楼的称呼,也称“楼仔厝”。
期刊
摘 要:计算机技术最早用于考古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考古学者有关民族部落的研究中。此后,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进步,考古学中可运用的计算机技术也逐渐丰富起来,从一开始只是通过计算机进行考古信息的管理和处理的单一,到如今的百花齐放、纷繁复杂(如计算机3D建模投影遗址景观复原、考古信息大数据库等),两者的结合愈发紧密。因此,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技术飞速发展的今日,我们不难意识到人工智能在考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