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手机控”现象频繁出现,对思政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冲击,如何提升思政课的“抬头率”并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功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智能手机;正确运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也是树立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以其便携性、丰富多样性、人性化等特点成为大学生的重要伙伴,“低头族”、“手机控”一族在大学课堂中产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其理论性较强且属于通识课程而非专业课程,学生对其课程的抬头率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加之缺乏恰当的管理和引导措施,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手机上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所在,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眉飞色舞,学生却低着头在手机上看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现象在课堂上比比皆是,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严重干扰了课堂的正常秩序。
一、学生课堂上玩智能手机带来的消极影响
1.对学生自身而言
在大学课堂上,不少学生明目张胆地在课堂上玩手机:聊QQ、微信、玩游戏、听歌等,这种现象在思政课课堂上尤为严重。课堂上不断使用手机,学生自身注意力分散也会诱导其他同学玩手机,有的学生甚至对手机有了严重的依赖性,手机没电或不在身边一分钟就有极其焦虑的表现:心乱如麻、无所事从。
2.对教师而言
由于学生频繁玩手机,使教师产生了严重的挫败感。教师不仅认为,学生不认真听讲是对自己工作的不尊重,同时也对其教学质量和教学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对教师的讲授置之不理,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自然也对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不了解,因而影响教学效果。
同时,由于手机的便携性,学生可以随意上网、听歌、看小说做课堂无关的事,且不易被发现,也加大了教师对课堂秩序的监管难度。
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常在教师讲授之外还会有讨论提问,学生往往借助手机上网进行答案搜索而不自身主动地积极思考,产生了惰性思想和习惯。
二、学生在思政课堂玩手机原因分析
1.思政课程理论性较强显枯燥,且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与其他课程相比较为枯燥,其教材使用的是全国通用教材,教学大纲大同小异。由于教材教学内容的限制以及教材更新较快,现实热点案例很难与教材内容做到同步,加之本课程本身理论性就很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尽相同,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也就对课程产生了厌倦抵触情绪。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专业课没有直接传授学生找工作时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而是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不重要、没作用”,于是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在思政课堂上玩手机来打发时间。
2.教师在课堂魅力的提升上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上课讲解语言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教法陈旧,依然采用“滿堂灌”或“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课堂缺乏互动,列举案例不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此外,部分教师因为担心监管学生玩手机对其评教分数有所影响,故而对学生课堂玩手机持一种不敢管的态度。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是可以忍受的,持一种放纵的态度,当然也因为玩手机的学生太多想管也没办法管过来。
3.大学生自控能力的薄弱,对手机依赖性强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不强的特点,由于智能手机功能齐全:可以上网、信息存储、拍照、聊天、玩游戏等,并且还有”便携性和隐蔽性“的特性,许多大学生对智能手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甚至于吃饭、走路、上课、上厕所手机均不离手,这也让智能手机成为了大学生在课堂上打发时间的首要选择。
三、对策
1.改变教师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这涉及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陈旧的教学方式由过去的“满堂灌”变为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把书本的知识变为和现实生活贴近的课堂,让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导而不是单纯的听众,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所以,单纯的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才是重中之重。要提高学生的“抬头率”,不再是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通过讨论式、情景互动、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师生之间交流与互动。
2.加强监管措施。
(1)学校方面可以出台相关制度或规定明令禁止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并列入 《学生手册》 或《教学管理规定》中,一经发现进行相应的惩罚,比如有的高校采取的就是每次发现课堂上使用手机扣除平时成绩1分,直到扣完为止这最终会影响到该学科期末成绩 。
实行课前收缴手机的办法。目前部分高校采用课前在教室门口安放手机袋,让学生进教室前将手机关闭或调成静音并把手机放入手机袋中,由班级班委或学校学生会干部定期进行抽查。此方法的确提升了课堂学习氛围,但此举也是学校的无奈之举,谁不希望学生能够自觉的上课不玩手机,认真听讲。但如何保证每位学生自觉上交手机,不产生逆反心理这是一大难题。
(2)课堂管理方面,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思政教师需以身作则。几乎所有高校都规定教师在课堂中是不可以使用手机的。上课前,教师应把手机关闭或调成静音,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进行授课,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自己先做到,做好榜样工作。第二,思政教师应明确提出课堂的纪律要求与纪律规范,对课堂中玩手机的现象也要明令禁止并说明相关的处罚规定。教师对课堂上玩手机的学生应予以制止并给予批评和教育,情节严重者可勒令退出课堂,取消期末考试资格,课后通知教务处及所在系部或学院。第三,发挥班委带头作用,让他们带动起好的学风,自然对课堂管理起到积极作用。第四,加强课堂过程的管理。课堂上教师若发现学生玩手机或走神现象,可以先通过眼神示意或要求其回答问题等方式进行暗示,这也是对别的学生的示警。
3提高学生自律意识,加强心理疏导
大学生玩手机已经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和心理依赖。对这种现象一味地指责和惩罚并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 ,相反,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抗拒。应该多从学生自身角度考虑,分析学生为何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原因,真诚与学生沟通,客观分析课堂玩手机、依赖手机对学生的影响,并让学生明白以学业为重的重要性。
4.正面引导智能手机在思政课堂上的使用
第一,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便捷性,将一些教学案例、教学重点难点上传到网络平台、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处,并通过微信、QQ等经常和学生课下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更有助于教学的推进。第二,还可以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手机论坛,让师生在里面进行讨论,深化教学改革;也可以定期让学生制作手机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也让手机的优势体现在学习中。第三,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手机拍摄微电影、MV,寓教于乐。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既让思政课堂变的生动有趣也让手机在课堂中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载体而不是打发时间的工具。
智能手机走进高校思政课堂是一个必然趋势,作为思政教师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消除手机对于思政课堂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也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并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特性让其更好的服务于思政课堂,最终达到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智能手机;正确运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也是树立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以其便携性、丰富多样性、人性化等特点成为大学生的重要伙伴,“低头族”、“手机控”一族在大学课堂中产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其理论性较强且属于通识课程而非专业课程,学生对其课程的抬头率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加之缺乏恰当的管理和引导措施,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手机上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所在,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眉飞色舞,学生却低着头在手机上看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现象在课堂上比比皆是,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严重干扰了课堂的正常秩序。
一、学生课堂上玩智能手机带来的消极影响
1.对学生自身而言
在大学课堂上,不少学生明目张胆地在课堂上玩手机:聊QQ、微信、玩游戏、听歌等,这种现象在思政课课堂上尤为严重。课堂上不断使用手机,学生自身注意力分散也会诱导其他同学玩手机,有的学生甚至对手机有了严重的依赖性,手机没电或不在身边一分钟就有极其焦虑的表现:心乱如麻、无所事从。
2.对教师而言
由于学生频繁玩手机,使教师产生了严重的挫败感。教师不仅认为,学生不认真听讲是对自己工作的不尊重,同时也对其教学质量和教学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对教师的讲授置之不理,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自然也对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不了解,因而影响教学效果。
同时,由于手机的便携性,学生可以随意上网、听歌、看小说做课堂无关的事,且不易被发现,也加大了教师对课堂秩序的监管难度。
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常在教师讲授之外还会有讨论提问,学生往往借助手机上网进行答案搜索而不自身主动地积极思考,产生了惰性思想和习惯。
二、学生在思政课堂玩手机原因分析
1.思政课程理论性较强显枯燥,且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与其他课程相比较为枯燥,其教材使用的是全国通用教材,教学大纲大同小异。由于教材教学内容的限制以及教材更新较快,现实热点案例很难与教材内容做到同步,加之本课程本身理论性就很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尽相同,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也就对课程产生了厌倦抵触情绪。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专业课没有直接传授学生找工作时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而是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不重要、没作用”,于是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在思政课堂上玩手机来打发时间。
2.教师在课堂魅力的提升上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上课讲解语言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教法陈旧,依然采用“滿堂灌”或“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课堂缺乏互动,列举案例不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此外,部分教师因为担心监管学生玩手机对其评教分数有所影响,故而对学生课堂玩手机持一种不敢管的态度。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是可以忍受的,持一种放纵的态度,当然也因为玩手机的学生太多想管也没办法管过来。
3.大学生自控能力的薄弱,对手机依赖性强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不强的特点,由于智能手机功能齐全:可以上网、信息存储、拍照、聊天、玩游戏等,并且还有”便携性和隐蔽性“的特性,许多大学生对智能手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甚至于吃饭、走路、上课、上厕所手机均不离手,这也让智能手机成为了大学生在课堂上打发时间的首要选择。
三、对策
1.改变教师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这涉及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陈旧的教学方式由过去的“满堂灌”变为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把书本的知识变为和现实生活贴近的课堂,让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导而不是单纯的听众,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所以,单纯的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才是重中之重。要提高学生的“抬头率”,不再是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通过讨论式、情景互动、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师生之间交流与互动。
2.加强监管措施。
(1)学校方面可以出台相关制度或规定明令禁止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并列入 《学生手册》 或《教学管理规定》中,一经发现进行相应的惩罚,比如有的高校采取的就是每次发现课堂上使用手机扣除平时成绩1分,直到扣完为止这最终会影响到该学科期末成绩 。
实行课前收缴手机的办法。目前部分高校采用课前在教室门口安放手机袋,让学生进教室前将手机关闭或调成静音并把手机放入手机袋中,由班级班委或学校学生会干部定期进行抽查。此方法的确提升了课堂学习氛围,但此举也是学校的无奈之举,谁不希望学生能够自觉的上课不玩手机,认真听讲。但如何保证每位学生自觉上交手机,不产生逆反心理这是一大难题。
(2)课堂管理方面,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思政教师需以身作则。几乎所有高校都规定教师在课堂中是不可以使用手机的。上课前,教师应把手机关闭或调成静音,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进行授课,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自己先做到,做好榜样工作。第二,思政教师应明确提出课堂的纪律要求与纪律规范,对课堂中玩手机的现象也要明令禁止并说明相关的处罚规定。教师对课堂上玩手机的学生应予以制止并给予批评和教育,情节严重者可勒令退出课堂,取消期末考试资格,课后通知教务处及所在系部或学院。第三,发挥班委带头作用,让他们带动起好的学风,自然对课堂管理起到积极作用。第四,加强课堂过程的管理。课堂上教师若发现学生玩手机或走神现象,可以先通过眼神示意或要求其回答问题等方式进行暗示,这也是对别的学生的示警。
3提高学生自律意识,加强心理疏导
大学生玩手机已经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和心理依赖。对这种现象一味地指责和惩罚并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 ,相反,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抗拒。应该多从学生自身角度考虑,分析学生为何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原因,真诚与学生沟通,客观分析课堂玩手机、依赖手机对学生的影响,并让学生明白以学业为重的重要性。
4.正面引导智能手机在思政课堂上的使用
第一,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便捷性,将一些教学案例、教学重点难点上传到网络平台、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处,并通过微信、QQ等经常和学生课下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更有助于教学的推进。第二,还可以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手机论坛,让师生在里面进行讨论,深化教学改革;也可以定期让学生制作手机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也让手机的优势体现在学习中。第三,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手机拍摄微电影、MV,寓教于乐。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既让思政课堂变的生动有趣也让手机在课堂中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载体而不是打发时间的工具。
智能手机走进高校思政课堂是一个必然趋势,作为思政教师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消除手机对于思政课堂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也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并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特性让其更好的服务于思政课堂,最终达到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