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洋洲华文作家们在其微型小说中构建了不同类型的空间叙事结构,将时间层面体现在空间上的建筑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也就是在小说叙事中呈现了“中国套盒”、圆圈式结构、橘瓣式结构等丰富多彩的空间形式,给读者带去奇妙的阅读体验与人生体悟。
【关键词】 华文微型小说;空间形式;叙事结构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8-0031-0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大洋洲华文微型小说中国形象研究”(19C1648)。
叙事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向来密不可分,它通过语言这种特殊的媒介,于字里行间将时间在作品中演绎出来,所以,叙事作品中的空间主要体现为一种基于时间性之上的、结构上或形式上的空间。也就是说,哪怕是最简单的小说,也能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形式”。庞亚卿、李明晏等大洋洲华文作家,在他们的微型小说中构建了不同类型的空间叙事结构,将时间层面体现在空间上的建筑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也就是将在小说叙事中显性或隐性存在的“空间形式”铺陈开来。
一、中国套盒的空间形式
所谓“中国套盒”,顾名思义,是一种故事套故事的小说结构,就像俄国玩偶一样,大娃娃里套着小娃娃,在小说里就是大的故事中嵌套着小的故事,当然这个小的故事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个在主要的大故事背景下衍生出一个或者几个小故事,小故事之间并不是机械地拼接,而是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相互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李明晏笔下的《苏珊和她的母亲》就是“中国套盒”的一个范例。小说中的“我”与苏珊虽然同是华人,但平时只是打招呼的交情。当住在隔壁的苏珊突然登门拜访,我惊讶不已。而苏珊的到来不仅让我感到惊讶,更带来了悲哀的故事——苏珊的母亲离家出走了。也许只有同是华人的“我”能够理解她的哀伤之情。文中前后简短几段,就是本文的大故事,简单叙述了“我”与苏珊的交流。而在交流过程中,也就夹杂了苏珊、苏母以及苏珊丈夫杰克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与体验就是文中的小故事,这里包含了几个独立而又有联系的故事片段——母亲总是瞒着他们吃剩的东西;母亲从他人弃之不用的旧物中发现了宝藏送给那些来自黄土地的新移民们;杰克和苏珊为母亲创造黄昏恋机会直接导致母亲的出走。这几个小生活片段就是大故事中的小故事,将两代人的生活体验、价值观念、感情寄托等方面的差异阐释出来,这也在无形中推动了故事的连接与发展。小说中的大故事与小故事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而小故事的片段又有一种层层推进的联系,将套盒式的空间形式完整呈现。
此外,这类空间形式在谭子艺、马赛蘅的《破落筐的威力》中也有所运用。小说开篇就讲到余雯向老友彭老师倾诉自己被儿媳妇赶出了家门,彭老师听了她的倾诉后,想到了一个民间传说,也就是破落筐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不孝子在老父亲病重的时候,命令儿子和他一起用破落筐将老人抬到山上自生自灭,当他自己的儿子说要将破落筐带回来用于抬晚年的他上山的时候,这个不孝子才幡然醒悟过来,又将老父亲抬回家中,细心伺候。余雯听了这个故事后,将故事转述给儿子阿炳,阿炳回想起父亲临终的话——父亲的行为是儿子的榜样,最后他让媳妇认识到错误,与自己一起接回母亲余雯。小说中的余雯与儿媳妇之间的婆媳矛盾冲突就是大故事的主干内容,小故事则是彭老师讲述的破落筐的故事,生活中的常见冲突与民间传说看似没有联系,但大小故事都是关涉孝文化的主题,告诉世人父亲的行为对儿子有着直接的影响,可见,小说中的大小故事并不是机械的拼凑,而是有着共同主题的相互阐释性的书写。
二、圆圈式空间形式
圆圈式形式主要是指作者在处理时间性方面的一个技巧,当然这也是叙事结构的空间特征之一,小说总体呈现的是一个时间性的圆圈。就叙述者而言,故事的主体都是已经发生了、过去的事情,叙述者的叙说时间开始于某一个不明确的“现在”,講述“未来”发生的一些事情,然后又从“将来”回到“过去”,而在结束的时候总要回到小说的开头,这样一来,小说的结构形成了一个圆圈,在时间搭建的过程中呈现了不同空间发生的故事。这是作者书写的一个简单技巧,也就是将事件排列先后顺序进行错序铺陈。当然,这些故事中不管是叙述中的开始、发展还是结尾都属于过去、属于回忆。
吕顺在《超大冰箱的故事》中就采用了圆圈式结构。小说中的主人公戴维和安琪是某公司的专职调查员,他们每两年轮换一个城市,每一次搬家让他们既开心又麻烦。近期“我”受邀到他们家时,对他们家体积超大的冰箱不太理解。这个也是“我”作为叙事者站在过去的某一时间点对小说主干内容进行一个简单引入。一周后“我”邀请他们到“我”家做客,闲话家常时说到超大冰箱的事情,也就引发戴维和安琪回顾起过去的事情,这也解释了他们使用超大冰箱的原因。戴维夫妻二人搬到内陆地区,洋邻居热情好客,作为回报,二人经常烧中国菜招待洋邻居们,他们赞不绝口。有一次他们招待邻居的时候,馅饼的香味引来了几个中学生,每个人吃一个拿两个就撤走了。自此以后,他们家每到周末就发生了“怪事”,家里没有被盗的迹象,但是冰箱里的水饺没了。这些“馋猫”们会将冰箱里的馅饼与饺子吃掉,留下洋点心、水果、20澳元等。而后“馋猫”的人数增加了,他们家就买了超大冰箱,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年多,当某周一回到家里的时候,“地毯清理了,墙壁粉刷了,连小花园的草坪也特意做了精心修剪,”“馋猫”们留了纸条和比以往更多的澳元。中学生毕业了,戴维夫妇和他们的故事也就结束了,但是超大冰箱却留了下来,记载了他们之间的友谊,戴维夫妇就像留下有趣记忆一样留住了这个大冰箱。在文中,小说圆圈式结构的起点是叙述者“我”对戴维夫妇的好奇引入,在这之后的一周作为一个短暂的未来时间点,对戴维夫妇的超大冰箱进行了发问,接着小说顺着叙述者的视角回到了过去,而到小说的结尾再次回到了小说的开头,也就是超大冰箱的缘起。这类圆圈式的循环给人带来了一种奇妙的感觉。 圆圈式的结构在《我当主婚人》中也有体现。小说的时间定位在我外甥结婚的宴席上,也就是小说这个明确而又模糊的一个“现在”的时间节点,“我”即将要在宴席上当主婚人发言,接着,按照圆圈式结构的套路,在这里又回顾了外甥到澳洲后的一些经历,如他在母亲去世后如何走出感情伤痛,如何与现在的妻子走进婚姻殿堂的简单阐述,以及再一次说明为什么请“我”当主婚人的原因。在小说的结尾,叙述者结束了对过去的回忆,回到了开篇提到的结婚仪式上,“我”作为主婚人祝福新人,也代表新郎的家人感谢来宾。这就从过去回到了现在,回到了过去时间节点即将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证婚人的祝福,小说也以此来结尾,就这样就形成了圆圈式的结构。
三、橘瓣式空间形式
所谓橘瓣式空间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空间结构方式,在小说中采用并列或者并置的关系展开,就像橘瓣一样并立在一起,看似一瓣一瓣的单个果瓣却是毗邻的,而不是分裂的,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心,因此在小说这并置的空间形式里也像紧挨着的果瓣一样,集中阐述相同的主题或者相同的人物或者共通的情感等要素,是一种有序地向心组合方式。
林爽的《那个情人节》就是橘瓣式空间形式的文本呈现。小说叙述了情人节当天妻子安排了“我”和另一个女人吃饭看电影,下班后“我”开车去了餐厅,那间以前常与初恋用餐的餐厅。二十年不见,“我”与她一起按照妻子的安排吃了饭看了电影,回到家里,面对妻子的询问,内心感受很复杂,有点感激,有点内疚。而后,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去见那个女人最后一面,当他赶到医院的时候,女人已经去世,护士将一个红色信封给他,这个生命已消散的女人感谢今年情人节自己妻子的安排,预定了明年情人节的礼物送给他和妻子。这时,他望着窗外的风雨,仿佛回到20年前,因寡母反对,两人未能成婚,也再未见过面。小说中分别阐述了三个场景面,即妻子安排“我”与初恋的情人节约会、初恋病逝后的安排以及20年前的短暂回忆,短短几百字,却有着不同的时间线索,将主人公的感情線索也铺展开来。每个片段都有着自己的时空安排,看似分散,实则这几个橘瓣式的片段都是围绕着那个情人节而展开。小说中的人物是具有模糊性的,没有具体的人名,也没有明确的特点,但都集中在“我”、妻子与初恋三人身上,画面贯穿在现实与回忆之间。同时,小说在情人节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营造了特殊的情感氛围,并将男主人公的情感线索呈现在读者面前。当然,这样的安排也是符合橘瓣式空间形式的结构特点。
除了《那个情人节》,在《青春剪影》中也采用了这种空间形式。小说以小标题分段式将英雄托马斯、实干女爱琳、阳光青年鲁克、女权主义者金姆、最勤奋的学生安德鲁和自强不息的洁妮六名华裔青年学生联系在一起,每个学生的故事是并列存在的,小说以“我”的叙事视角将六个人物的小故事联系起来,小说虽然有着自己的故事安排,但他们这群华裔学生有着共同的身份认同,叙述故事的情节也是围绕着这群华裔学生们在异国他乡的学习生活体验而展开的,情节相对集中。这种人物、主题、情节相对集中地向心式组合就是橘瓣式结构的具体呈现。
总的来看,李明晏、吕顺、庞亚卿等大洋洲华文微型小说作家作品各具特色,作家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建构能力,呈现了“中国套盒”、圆圈式结构、橘瓣式结构等丰富多彩的空间形式。他们通过建构不同的空间形式,述说着华裔们关涉亲情、爱情、友情的故事,体现了华裔们在外漂泊时的艰辛与坚强,还注重传统文化的书写与传承。这般充实的内容,与多样性的空间形式组合,可以给读者带去奇妙的阅读体验与人生体悟。
参考文献:
[1]龙迪勇.空间叙事学[M].北京: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2015.
[2]凌鼎年.大洋洲华文微型小说选[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1.
[3]吕顺.车站依旧[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
[4]庞亚卿.谁是澳洲人[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
[5]李明晏.老人与鸽子[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杨迪,女,汉族,湖南邵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关键词】 华文微型小说;空间形式;叙事结构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8-0031-0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大洋洲华文微型小说中国形象研究”(19C1648)。
叙事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向来密不可分,它通过语言这种特殊的媒介,于字里行间将时间在作品中演绎出来,所以,叙事作品中的空间主要体现为一种基于时间性之上的、结构上或形式上的空间。也就是说,哪怕是最简单的小说,也能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形式”。庞亚卿、李明晏等大洋洲华文作家,在他们的微型小说中构建了不同类型的空间叙事结构,将时间层面体现在空间上的建筑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也就是将在小说叙事中显性或隐性存在的“空间形式”铺陈开来。
一、中国套盒的空间形式
所谓“中国套盒”,顾名思义,是一种故事套故事的小说结构,就像俄国玩偶一样,大娃娃里套着小娃娃,在小说里就是大的故事中嵌套着小的故事,当然这个小的故事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个在主要的大故事背景下衍生出一个或者几个小故事,小故事之间并不是机械地拼接,而是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相互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李明晏笔下的《苏珊和她的母亲》就是“中国套盒”的一个范例。小说中的“我”与苏珊虽然同是华人,但平时只是打招呼的交情。当住在隔壁的苏珊突然登门拜访,我惊讶不已。而苏珊的到来不仅让我感到惊讶,更带来了悲哀的故事——苏珊的母亲离家出走了。也许只有同是华人的“我”能够理解她的哀伤之情。文中前后简短几段,就是本文的大故事,简单叙述了“我”与苏珊的交流。而在交流过程中,也就夹杂了苏珊、苏母以及苏珊丈夫杰克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与体验就是文中的小故事,这里包含了几个独立而又有联系的故事片段——母亲总是瞒着他们吃剩的东西;母亲从他人弃之不用的旧物中发现了宝藏送给那些来自黄土地的新移民们;杰克和苏珊为母亲创造黄昏恋机会直接导致母亲的出走。这几个小生活片段就是大故事中的小故事,将两代人的生活体验、价值观念、感情寄托等方面的差异阐释出来,这也在无形中推动了故事的连接与发展。小说中的大故事与小故事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而小故事的片段又有一种层层推进的联系,将套盒式的空间形式完整呈现。
此外,这类空间形式在谭子艺、马赛蘅的《破落筐的威力》中也有所运用。小说开篇就讲到余雯向老友彭老师倾诉自己被儿媳妇赶出了家门,彭老师听了她的倾诉后,想到了一个民间传说,也就是破落筐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不孝子在老父亲病重的时候,命令儿子和他一起用破落筐将老人抬到山上自生自灭,当他自己的儿子说要将破落筐带回来用于抬晚年的他上山的时候,这个不孝子才幡然醒悟过来,又将老父亲抬回家中,细心伺候。余雯听了这个故事后,将故事转述给儿子阿炳,阿炳回想起父亲临终的话——父亲的行为是儿子的榜样,最后他让媳妇认识到错误,与自己一起接回母亲余雯。小说中的余雯与儿媳妇之间的婆媳矛盾冲突就是大故事的主干内容,小故事则是彭老师讲述的破落筐的故事,生活中的常见冲突与民间传说看似没有联系,但大小故事都是关涉孝文化的主题,告诉世人父亲的行为对儿子有着直接的影响,可见,小说中的大小故事并不是机械的拼凑,而是有着共同主题的相互阐释性的书写。
二、圆圈式空间形式
圆圈式形式主要是指作者在处理时间性方面的一个技巧,当然这也是叙事结构的空间特征之一,小说总体呈现的是一个时间性的圆圈。就叙述者而言,故事的主体都是已经发生了、过去的事情,叙述者的叙说时间开始于某一个不明确的“现在”,講述“未来”发生的一些事情,然后又从“将来”回到“过去”,而在结束的时候总要回到小说的开头,这样一来,小说的结构形成了一个圆圈,在时间搭建的过程中呈现了不同空间发生的故事。这是作者书写的一个简单技巧,也就是将事件排列先后顺序进行错序铺陈。当然,这些故事中不管是叙述中的开始、发展还是结尾都属于过去、属于回忆。
吕顺在《超大冰箱的故事》中就采用了圆圈式结构。小说中的主人公戴维和安琪是某公司的专职调查员,他们每两年轮换一个城市,每一次搬家让他们既开心又麻烦。近期“我”受邀到他们家时,对他们家体积超大的冰箱不太理解。这个也是“我”作为叙事者站在过去的某一时间点对小说主干内容进行一个简单引入。一周后“我”邀请他们到“我”家做客,闲话家常时说到超大冰箱的事情,也就引发戴维和安琪回顾起过去的事情,这也解释了他们使用超大冰箱的原因。戴维夫妻二人搬到内陆地区,洋邻居热情好客,作为回报,二人经常烧中国菜招待洋邻居们,他们赞不绝口。有一次他们招待邻居的时候,馅饼的香味引来了几个中学生,每个人吃一个拿两个就撤走了。自此以后,他们家每到周末就发生了“怪事”,家里没有被盗的迹象,但是冰箱里的水饺没了。这些“馋猫”们会将冰箱里的馅饼与饺子吃掉,留下洋点心、水果、20澳元等。而后“馋猫”的人数增加了,他们家就买了超大冰箱,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年多,当某周一回到家里的时候,“地毯清理了,墙壁粉刷了,连小花园的草坪也特意做了精心修剪,”“馋猫”们留了纸条和比以往更多的澳元。中学生毕业了,戴维夫妇和他们的故事也就结束了,但是超大冰箱却留了下来,记载了他们之间的友谊,戴维夫妇就像留下有趣记忆一样留住了这个大冰箱。在文中,小说圆圈式结构的起点是叙述者“我”对戴维夫妇的好奇引入,在这之后的一周作为一个短暂的未来时间点,对戴维夫妇的超大冰箱进行了发问,接着小说顺着叙述者的视角回到了过去,而到小说的结尾再次回到了小说的开头,也就是超大冰箱的缘起。这类圆圈式的循环给人带来了一种奇妙的感觉。 圆圈式的结构在《我当主婚人》中也有体现。小说的时间定位在我外甥结婚的宴席上,也就是小说这个明确而又模糊的一个“现在”的时间节点,“我”即将要在宴席上当主婚人发言,接着,按照圆圈式结构的套路,在这里又回顾了外甥到澳洲后的一些经历,如他在母亲去世后如何走出感情伤痛,如何与现在的妻子走进婚姻殿堂的简单阐述,以及再一次说明为什么请“我”当主婚人的原因。在小说的结尾,叙述者结束了对过去的回忆,回到了开篇提到的结婚仪式上,“我”作为主婚人祝福新人,也代表新郎的家人感谢来宾。这就从过去回到了现在,回到了过去时间节点即将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证婚人的祝福,小说也以此来结尾,就这样就形成了圆圈式的结构。
三、橘瓣式空间形式
所谓橘瓣式空间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空间结构方式,在小说中采用并列或者并置的关系展开,就像橘瓣一样并立在一起,看似一瓣一瓣的单个果瓣却是毗邻的,而不是分裂的,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心,因此在小说这并置的空间形式里也像紧挨着的果瓣一样,集中阐述相同的主题或者相同的人物或者共通的情感等要素,是一种有序地向心组合方式。
林爽的《那个情人节》就是橘瓣式空间形式的文本呈现。小说叙述了情人节当天妻子安排了“我”和另一个女人吃饭看电影,下班后“我”开车去了餐厅,那间以前常与初恋用餐的餐厅。二十年不见,“我”与她一起按照妻子的安排吃了饭看了电影,回到家里,面对妻子的询问,内心感受很复杂,有点感激,有点内疚。而后,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去见那个女人最后一面,当他赶到医院的时候,女人已经去世,护士将一个红色信封给他,这个生命已消散的女人感谢今年情人节自己妻子的安排,预定了明年情人节的礼物送给他和妻子。这时,他望着窗外的风雨,仿佛回到20年前,因寡母反对,两人未能成婚,也再未见过面。小说中分别阐述了三个场景面,即妻子安排“我”与初恋的情人节约会、初恋病逝后的安排以及20年前的短暂回忆,短短几百字,却有着不同的时间线索,将主人公的感情線索也铺展开来。每个片段都有着自己的时空安排,看似分散,实则这几个橘瓣式的片段都是围绕着那个情人节而展开。小说中的人物是具有模糊性的,没有具体的人名,也没有明确的特点,但都集中在“我”、妻子与初恋三人身上,画面贯穿在现实与回忆之间。同时,小说在情人节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营造了特殊的情感氛围,并将男主人公的情感线索呈现在读者面前。当然,这样的安排也是符合橘瓣式空间形式的结构特点。
除了《那个情人节》,在《青春剪影》中也采用了这种空间形式。小说以小标题分段式将英雄托马斯、实干女爱琳、阳光青年鲁克、女权主义者金姆、最勤奋的学生安德鲁和自强不息的洁妮六名华裔青年学生联系在一起,每个学生的故事是并列存在的,小说以“我”的叙事视角将六个人物的小故事联系起来,小说虽然有着自己的故事安排,但他们这群华裔学生有着共同的身份认同,叙述故事的情节也是围绕着这群华裔学生们在异国他乡的学习生活体验而展开的,情节相对集中。这种人物、主题、情节相对集中地向心式组合就是橘瓣式结构的具体呈现。
总的来看,李明晏、吕顺、庞亚卿等大洋洲华文微型小说作家作品各具特色,作家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建构能力,呈现了“中国套盒”、圆圈式结构、橘瓣式结构等丰富多彩的空间形式。他们通过建构不同的空间形式,述说着华裔们关涉亲情、爱情、友情的故事,体现了华裔们在外漂泊时的艰辛与坚强,还注重传统文化的书写与传承。这般充实的内容,与多样性的空间形式组合,可以给读者带去奇妙的阅读体验与人生体悟。
参考文献:
[1]龙迪勇.空间叙事学[M].北京: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2015.
[2]凌鼎年.大洋洲华文微型小说选[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1.
[3]吕顺.车站依旧[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
[4]庞亚卿.谁是澳洲人[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
[5]李明晏.老人与鸽子[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杨迪,女,汉族,湖南邵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