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师生共赢的地方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eng124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应当很宽广,宽广到可以摆放思想。
  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跟着教师更加优秀;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长,自己会更高效地学习。
  高效课堂的本质是:教室是教师教给学生该怎样学的地方,教学是让学生更加优秀的过程。
  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就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目标切实、简明;教学方法灵活适用,不玩花样;教学过程清晰、完整。教师恰当地导,引导着学生高效地学,教师和学生一起因学习因课堂而成长,师生共赢。
  其实各个学校赛课的更大意义在于,把课堂大赛中探讨的好的教学方法拿到常态课上,让“家常课”更高效。
  有的学校已经举办了多年课堂大赛,使教师的高效课堂走向常态,如此的反复,使教师致力于这一“家常课”的研究。研究人人能上好的课自己怎么上好,研究所有学生都能上好的课怎么上好,研究天天该上的课怎么上更好。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师生在课堂中双赢,每堂课后学生和教师都有进步。
  教师高度重视参与其中,一起打造高效精品课堂。
  课前精心准备,不但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生;课上热情投入,思维逻辑严密,驾驭能力娴熟,让课堂在知识互动中达到高效;课后同组教师积极坦诚地评课,把每节课作为探究课,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在其中得以打磨和提高,放大了赛课的意义。
  在多次演练中,每位教师都有机会设计、展示本学科各种不同类型的课,尤其是年轻教师,通过执教和与同组教师共同评课,对各种课型能够基本把握,教学就有了自己清晰的思路。更能使教师在同课异构中探讨,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会了学习,作为课堂的主体,享受着让自己更加优秀的过程。
  学生根据教师的学习指导,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课堂展示中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在这种相互赏识与肯定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了学生学好的信心。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教学设计还不够大胆,还没有冲破旧思路;问题设计还缺少高度;对学情的了解不够精准;学情调查的方式单一;教法的针对性不强;等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在实践中得以解决。
  教学相长,要在不断的探索思考中使自己进步,努力使自己专业知识丰富,致力于高效课堂的研究,重视教学后的反思总结,争取每堂课后学生和自己都有一定进步。
  有人说,对于工作,做得好就是事业,做不好就是职业。其实,只要是热爱的工作就是一份事业。教书是事业的一种,修己成人,立己达人。精神越丰盈,课堂创造就越丰赡,回馈也越丰厚。生命自由舒展,两相砥砺,成就师生双向完整的幸福。
其他文献
场景描写是指对人物(往往是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场景描写必须写到三个要素:人物、地点、事件。场景描写要做到:有条不紊,主次明晰;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细致的特写;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恰当而巧妙的场景描写,是小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课外阅读中,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品格,认识小说场景的作用并能应用于作文,也就尤为重要。  写好场景要注意那几方面呢?  一、注意“点”的
期刊
一、评价原则  1.模糊性原则。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等进行评价。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
期刊
阅读是一种境界,拾级而上可直达真理的殿堂;阅读是一种空间,自由驰骋而凝天地万端;阅读是一片园地,站巨人之间而筑成功峰峦;阅读是一隅舞台,陶陶然而神交情映。鄙视或摒弃阅读,将使人生缺失精神家园。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明确关注阅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
期刊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又叫“课引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首要环节。导语,需要磁铁般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常见的导语设计方法有:  一、点题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点题法就是通过对文章题目的分析,抓住文章要旨,把握结构。有位教师在教《白杨礼赞》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教师板书:白杨礼赞)白杨“赞”它还不够,在“赞”
期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文课既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又是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语文课有着如此崇高的使命、如此厚重的内涵,语文教学在现实中却丧失了它应有的地位,除了社会现实因素外,语文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古板枯燥,仅仅成了应考的工具,失去了它的知识性、趣味性,更不用说精神内涵了。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
期刊
议论文不同于记叙文,记叙文要用生动的描写和真挚的感情去感染人,而议论文却要用充足的事例、深刻的分析去折服人。因此要想写好议论文,做好议论文中的事例引述尤为重要。议论文中引述例子,不能像记叙文中描写事例那样细致、生动、形象,而是有其特定的要求。  一、忌叙述过程啰嗦冗长  现实中的材料往往是庞杂的、零散的,而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则应围绕论点概括叙述,除去冗杂,严防啰嗦。  下面是一则以“执著铸就成功”
期刊
古典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祖国语言的精华。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学生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也是高考中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项。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呢?鉴赏一首古诗(词),第一步就是要能够读懂它。读不懂,鉴赏也就无从谈起,所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在“读懂”这一步上,至少要达到
期刊
语文,顾名思义,包含语言和文字,是母语,从小耳濡目染,是立身处世、生活、学习、工作所必需具备的工具。人人离不开,人人都会点儿,但真正学好而且融会贯通,应用起来得心应手的并不多。语文教学,人人都懂点儿,人人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但真正懂得的,实在不算很多。懂得很多的,又不能完全付诸实践。真是博大精深,深奥难测。本人教学语文二十多年,在教法学法的探究上,偶有一得,望见教于大方之家。  一、催发语文的“
期刊
语文,这个“家园”应该是温馨的、美好的、快乐的、令人沉醉的,语文的学习生活应该是充满魅力的。然而要真正发现其中的魅力并被它的魅力所感染、熏陶,还必须学会积累,养成习惯。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呢?  一、激发兴趣,乐于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积累习惯,就是经过长期的不断重复练习而逐渐养成并巩固下来的一些好的行为方式。因此,培养习惯是一件长期的工作,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的态度
期刊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针对这一现状,作文评改呼唤打破常规,改革创新。教师应在解放自己的同时,给学生一个施展自我才华、凸显个性的平台,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  让学生参与“评”,学生就知道了习作的成败得失;让学生参与“改”,学生就经历了一个对文字进行完善、加工、创造的过程。  在作文批改方面,有以下的心得,与同仁一起交流一下: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