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螺号(续七)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om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人物魅力
  
  256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文史期刊不是活像上下颠簸、顽强向前的小船么?航程是那么地漫长,从眼前根本看不到尽头。风浪是那么地猛烈,呼呼风声,滔滔巨浪,吓退了不少胆小的人而我们的期刊却沉着向前,顶住狂风,压住惊涛,坚定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这小船为什么能如此稳定坚毅,步伐不乱?除了办刊思想及方针之外,主编的魅力,一组人的团结,由此形成的办刊人员意见的一致,是全部秘密的所在。
  257 主编显然是编辑部的核心和灵魂。他既要提出办刊思想,决定办刊的宗旨、方针、政策,确定读者对象,更要组织全体编辑人员遵循办刊宗旨、方针、政策,实施办刊思想。组织稿件,编排刊物。因此,主编是期刊形象的设计师,是期刊脉动的心脏。是期刊不断向前的发动机,是期刊招引读者的举旗者。实践证明,期刊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主编素质的竞争,主编思想的竞争,主编所出高招的竞争,主编带领自己团队与人展开竞技的竞争。主编水平的高低,能否凝聚人心,对于期刊的形象、生存、发展影响极大。
  258 办杂志是项十分繁杂而又严肃的工作,一对史料性质的杂志而言,尤其如此。它既要体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又要严把史实关,还要抓好有重大意义的选题,通过流畅活泼的文笔和文图并茂的编排,使刊物办得丰富多彩,新鲜诱人,这就需要主编有政治家的敏锐,有非同常人的匠心。
  259 主编个人魅力既来源于自己有广博的知识,驾驭知识的技巧,统帅整个期刊的能力,又来源于自己人格的高尚,心地的纯洁,胸怀的宽广,待人的诚恳,处事的公正,来源于对身边人员的有力吸引和紧密团结。
  260 期刊老主编在离任时有四个担心:一怕工作不被正确评价,二怕自己人格不被尊重,三怕所用的干部不被看重,四怕开拓的事业不再发展。老主编的这些担心。其实是对期刊事业的关心,是许多单位新老领导交替时最普遍发生的问题。新主编在接任工作时,应注意把“四个担心”变成“四个放心”。
  261 期刊事业是一茬主编接一茬主编竭力向前推进的,新主编是作为接力者而上岗的,因而必须学会尊重前任领导,肯定其成绩,研究其经验,证明自己是站在前任领导的肩膀上而向上攀登的,忽视了前任领导工作的基础,不明白固有前任领导这一“人梯”的支撑自己才有如此的进步,那就不仅说明自己的无知,而且还可能说明自己在做人方面有许多不足。
  262 杂志社领导一班人的团结是影响全局的大事,主编作为班长关键要学会尊重每一个成员,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成员,并且合理分工,使每个成员有平等的发言权,有适当的工作干,不放心,不放手,甚至猜疑,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只能把事情搞坏,把单位搞乱,把人心搞散。
  263 才能突出十分优秀的老主编,在社会上在读者中有着较大的影响。新任主编要想尽快成熟起来,就须学会借用老主编头上的光环,借用他的影响,借用他的方法,把工作开展起来。借用的方法,主要是尊重,从心里尊重,让别人能看出的尊重,让别人让读者能感觉到你是以学生而不是以对手的态度来接任工作的,是沿着成功的路而不是另搞一套的路子向前走的,老主编的光环就可能罩在你的头上。
  264 中国人最讲究人情,给管理工作多注入一些人情味,摩擦就会少几分,理解就会容易几分,和谐就会多几分。实践证明,以冷酷之心,以冰冷之面孔,以铁的手腕,既吓不住人,更搞不好管理。多贴近实际,多一点理解,多几分人情味,是成功管理的秘诀所在,是管理者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265 同情人是爱的表现,是道德的重要基础。《孟子》说:“令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须懂得,在生活中唯有尊重和同情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同样的尊重和同情冷漠者凉人心,同情者暖人心,无情者远人心,冷酷者失人心,这是最为浅显的道理。
  266 一个部门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杂志社虽小,却有着性格不同、情趣各异的一群人。作为这个单位的负责人,要带这群人一道工作,就得显出你的人格魅力——高尚、无私、同情、关爱,并且困难时能冲锋,关键处能拼搏。
  267 小肚鸡肠是讨人嫌的,宽宏大量才讨人喜欢。在看人、处事方面,领导者绝不可狭隘,戴有色眼镜,应该学会一视同仁看待人,公平合理理解人,丢弃私心帮助人,勇敢无畏爱护人。小肚鸡肠,婆婆妈妈,无规无矩,左右摇摆,或自视甚高,居高临下,狐假虎威,轻视同事,是讨人厌的领导者。
  268 对于多数编辑人员来说,都是真正的文人,也就是舞文弄墨之人。这种人不同于官员、教师、工程师和科学家,而是自由底色浓重的一群人。他们喜欢个体作业,追求自由。他们傲视权责,沉湎于自己的爱好。他们放浪不羁,不爱受到约束。他们一掷千金,不善于当家理财。他们不爱循规蹈矩,反感被人训化。他们多有一技之长,反对不被尊重……对于这样一群人,我们就须学会看人、客人、用人、体贴人,学会用人之长,学会听多种声音,学会看多种舞姿,有专制思想、用一根标尺实施管理的人,是带不了这支队伍的。
  269 学会动员,学会指导,学会总结,学会表彰,是学会管理一个部门工作不该忽视的方面。一个部门的工作要搞得热气腾腾,轰轰烈烈,既在于一把手的开拓创新精神,领导班子成员的刻苦敬业精神,还在于把所有工作人员创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调动积极性是离不开动员、指导、总结和表彰的。
  270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指人的个人道德品质,是指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人格的魅力,主要取决于前两点是否优秀,取决于最后一点是否做到对别人的尊重、理解、同情和帮助。
  271 我们希望主编有人格魅力,领导一班人有人格魅力,同时希望杂志社所有成员都有人格魅力。若能这样,就必然是一个和谐的、有战斗力的、有美好前途的单位。
  272 《尚书》说:“德为善政,政在养民。”《论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所讲的“善”,就是要求人和人要友善相处,讲信修睦,团结互助,就是要人为别人、为社会谋利益,要鼓励人充分发挥人的自由意志。实现公平与正义,保障人权与自由。在编辑部里,应该提倡这样的“善”。
  273 文明教化的目的,最终体现在对人心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同情之中。做到理解人,同情人,体谅人,尊重人,就是一个有仁有义的人,有教养的人,和善厚道的人,也就是现代的大仁大义。
  274 和谐社会在召唤人格魅力,伟大建设事业在召唤人格魅力,每个富有活力的单位在召唤人格魅力,就连最普通的人际关系也在召唤人格魅力。努力修养自己的思想品德吧,修养愈深,锤炼愈紧,人格魅力就会出现于自身!
  
  十四、产品检验
  
  275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组成部分的文史资料事业,应该而且能够形成一种产业。办报出杂志,是其能够做到的。开辟遗址及文物展览, 有的地方已经做到了。编写历史题材的小说、戏剧、电影、电视连续剧,是发挥历史资料教育作用的常见形式。上述这一切,既可按事业来办,又可按产业来办。著名作家张贤亮能在贫瘠的宁夏办起西部影城,产出在世界叫响的影片,推出有世界声誉的演员,将影城办成产业,搞得轰轰烈烈,我们在相对优越的条件下,用内容无比丰富的文史资料,也必然能培育出不少文化产业,产出经得起检验的成果。
  276 发展文史产业,重在开阔思路,发展文史产品。最常见的产品有戏剧、电影、电视剧、图片集及报纸和书刊等,不论出什么样式的产品,至关重要的是质量。在符合较高政治标准的前提下,只要能吸引众多观众、读者和研究者,能有较高的上座率、收视率和发行量,那就为产业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277 无论产业还是事业,都要求出精品,要求从业人员有精品意识。出精品是事业的要求,是责任心的表现,是智慧、技能的结晶,是激烈竞争的成果。不出精品,是一种浪费,是技能低下的表现。没有精品意识,意味着精神不振,斗志衰退,懒散怯懦,无所作为。凡是不想虚度光阴、企望成就事业的人,都应该把精品当作自己努力的目标。
  278 文史资料工作最便捷的产品是出版杂志、图书。各地出版的“文史资料选辑”或“某某文史资料”多数是以刊号出版的书,是以书的形式出版的杂志。这种似书非书、似杂志非杂志的出版物,编写方便,出版容易,因而被多数省、市、县政协文史委所采用。这些杂志内核、书籍包装的出版物,存在提高质量、出精品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真正以杂志形式出版的刊物,更应该树立精品意识,办一流刊物,使之成为人所共知的品牌。编印图书,与此同理。
  279 文史期刊精品之出现,是杂志社全体人员辛勤劳作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果。这里包括正确的办刊思想,优秀的选题策划,深刻的文章主题,珍贵的史料价值,精彩的文稿组合,美妙的版式设计,精致的印刷装帧,等等。这是全体人员思想高度统一,群体意志强度熔合,集体智慧一凉人发挥,所有人力密切组合的结果和表现。所以说,精品期刊是创新思维开出的红花,是意志峰顶长出的灵芝,是群体汗水育出的成果,不出新,怕冒尖,畏出力,惧献智,绝对会与精品无缘。
  280 一流期刊、精品期刊都不是在平常状态下办出的,而是在竞争的状态下、检验的状态下奋起努力出现的。可敬的期刊同仁呀,在宁静的办公室里你可听到奔涌大潮中一只只期刊之船奋力向前的号子声了么?在平淡的日子里你可感觉到审视杂志的读者们那挑剔的火辣辣的目光了么?你应该听得到,感觉得到。因为这是催你冲锋的号声,是熔铸你顽强意志的烈火啊!
  281 作为连续出版的文史期刊,走进读者之家是它的愿望。为走进更多读者的家庭,它就得经受一些有挑剔眼光读者的严格检验,惯常之法,就是评刊。
  282 读者评刊可以是单个人,可以是个小组,还可以是特聘审读员,不管哪种形式,期刊社都须进行认真的组织。可由读者所在单位推荐,可有意挑选一些读者组成评刊小组,还可以选取目光犀利、审查严格、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为审读员,定期寄刊物给他们,定期听取他们的评刊意见,也可让他们随时写出评刊的书面意见。这些意见可在编辑会上传达,也可贴在评刊园地让大家知道,加以改进。
  283 发动读者评刊的意义在于,任何面向社会的刊物都是为读者服务的,都是受读者检验的。读者既是刊物的受益者,也是严酷的评判者。
  284 “读者——上帝!”这是出版界的一句行话,是编创人员工作的宗旨。写书不为读者,办刊不为读者,必然是自走绝路,自掘坟墓。不为读者办刊,刊物必然失去广阔的市场。
  285 亲爱的读者,从你接到的刊物中,可曾感受到编辑人员为你真诚服务的愿望?从一本本刊物的字里行间,可曾看到编辑人员始终关注着你的火辣辣的目光?这目光是期待,是鼓励,是渴望,是赞许,也是信任,相信你能理解编辑人员办出高水平刊物的良苦用心,相信你有拿起笔来投入评刊工作中来的可贵责任心。
  请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寄来吧,亲爱的读者!装有你评刊意见的信件向编辑部飘来的飞动声,定会演化为刊物向质量台阶迈进的脚步声——对这一点,我们将深信不疑!
  286 每年的秋收和播种季节,往往是报刊发行的紧张时节。推销文史书刊就是一种播种,播种思想,播种知识,播种智慧。如果我们都能像播种子粒一样抓书刊发行工作,那么,生活的土地就必将会萌生出一层更美的思想新绿。
  287 发行是促进知识、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现在,好的影视剧在上演前,不断炒作,是为了发行。名家的作品尚未出版,请评论家在报刊上评说,用忽真忽假的消息在媒体上频传,是为了发行。著名人物礼贤下士,不顾香汗直冒,在人声嘈杂的书市上签名售书,是为了发行。智商高的作者在作品发行之后,有意在媒体上挑起论争,支持的一方支撑得顽强,反对的一方反对得坚决,点起狼烟,挑起“战乱”,其用意更在于发行。名家如此,社会如此,我们文史工作者也该如此,通过多种有效手段,把我们的书刊送到领导者的案头去,送到千家万户去。
  
  十五、螺号声声
  
  288 又一个新年带着激情、带着歌唱来到了史料的大海上,我的第二十个年头的游历开始了!十分熟悉、十分亲切的螺号,吹奏得更热烈、更嘹亮了。
  我是在螺号声中泛舟大海、开始这场漫长的游历的。看到了泡沫雪白的海岸线,压过了粼粼闪光的一脉脉细浪,拜访了山石嶙峋的一座座小岛,潜入了深不见底的海面下,考察了一块块沉石,一堆堆珍宝,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收获。
  我是在螺号声中认识大海、研读这细浪一般绵长的史书字行的。检视着一段一段岁月,凝视着一个一个人物,剖析着一桩一桩事件,咀嚼着昨日留下的告诫,眺望着一级一级通向未来的长路。我变得有学识了,有思想了,且又聪明、智慧和深沉了。大海,史料的大海呀,能赠予人所缺乏的一切!
  我是在螺号声中渡过十九年,又开始第二十个年头的。人生会有许多不同的日子,空虚的与充实的日子,抑郁的与欢乐的日子,无益的与有用的日子,懊悔的与喜悦的日子,应该遗忘的与应该记忆的日子,等等。而在史料之海上的游历,却是充实的、欢乐的、有用的、喜悦的和应该记忆的,因为它不光丰富了我们的事业,而且提升了我们的人生。
  289 在史料之海上游历,是需要有明确目的的游历。在有限的人生中,从事文史资料工作是一种幸运,是一种真正的充实,因为它不仅增加人的知识,充实人的智慧,更为重要的是它延长了人的视线,由今天瞄向过去,由过去盯向未来,这就使我们有限人生的阅历于无形中又增加了无数。我们既然来到了史料的海洋上,就要有自己的计划,有自己的追求,不能成为专家学者,也要成为行家里手,要为中国的史料学和历史学增写几页有用的文字。   290 在史料之海上捕捞,是收获丰厚的捕捞。我们喜欢填补空白。不愿意有与人雷同的成果。我们喜欢创新,不愿意走别人的老路。我们喜欢少有的惊喜,不愿意让人有无疼无味的感觉。我们喜欢深深的潜入,不愿意在海面作没有深度的浮游。我们喜欢向大海索取,不愿意做无所事事的观光客。我们当然要给大海抛洒汗水,因为只有劳作,只有追求,只有奋进,才有淋漓的大汗向大海抛洒啊!
  291 在史料之海上行进,是需要勇气的行进。大海的阔大,意味着许多不测:不测的风云,不测的惊涛,不测的情况,不测的事变,要应对它们,人们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许多事件的出现,都是历史运行的必然,有它的缘由可寻,但它出现时还有不少偶然的因素,有将人引入认识歧途的假象,还有一些障碍看出真相的阻力。而我们的任务,是还历史以真实的面目,给人们认识历史、研究历史提供真实的史料,这就不得不要政治上的勇气、理论上的勇气。
  292 在史料之海上游历,是需要顽强毅力的游历。肩负着发现历史、书写历史、研究历史光荣使命的我们,来到史料大海上,是一种艰难的长途跋涉,一种不见尽头的奔波,一种要全力投入的事业。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要有摈弃热闹红火的毅力,能耐得住清苦寂寞;要有摈弃利益诱惑的毅力,能盯住目标不见异思迁;要有摈弃急功近利的毅力,能甘心情愿地去无私奉献;要有摈弃浅尝辄止的毅力,能像愚公移山那样持之以恒。海上的劳作是技巧的竞赛,更是毅力的考验。唯有经得起毅力考验的人们,才会走进成功的殿堂。
  293 在史料之海上工作,是需要有奉献精神的工作。文史事业是一项补史之缺、填补空白、受益当今、惠及后人的诱人的事业,是一种责任重大、艰苦细致、如历史一样严肃的光荣的工作。尽管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们长期默默无闻,甘心于“爬格子”,长时间从事后台作业,而不为多数人所知晓、所重视,但我们认为,以这种精神从事工作的人们是应该受到敬重的。因之,政协文史工作者应该受到双倍的赞美和敬重!
  294 在史料之海上生活,是能听到螺号频频吹奏的生活。从螺号的吹奏中,从那浑厚的语言中,我们听出以下字句:
  ——周恩来倡导的文史资料事业,是对人民政协工作的一项重大创新,更是对史学研究和文化事业具有开拓意义的一项巨大创新。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一项非盈利性的文化事业,主要特色是征集和发表清末以来有一定阅历的老人之“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史料,不求可读性,重在史料价值,为统一战线和祖国统一服务,为治国治党和经济建设提供借鉴,为编写国史、党史、地方史挖掘征集和保存史料,它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后人、利在千秋的重要事业。
  ——文史资料工作的任务,是搞好史料征集,特别是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史料和建国后史料的征集及整理研究工作,搞好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和海外交流工作。
  ——作为历史研究材料的一般性史料,具有三种形式:一是实物和遗迹史料,二是口碑、口述史料,三是文献资料。这三种史料,绝大多数是由第三者制作、传说或记录的,即他人的事第三者说,他人的行迹第三者写。而政协文史资料与此大大不同,是自己的事自己说,自己的经历自己写,就与一般史料划清了界限。
  ——撰写史料的“三要”是:要真实、要具体、要大胆直书。
  “四不”是:对撰稿人写稿不扣帽子、不拘观点、不限体裁、不求完整。
  “三给”是对撰稿人给予报酬、给予帮助、给予尊重。
  对文史资料的一般要求是:其文直,其事核,不溢美,不隐恶,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政协文史资料最显著、最突出的特色是“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特色。
  ——文史资料具有团结统战作用,教育启迪作用,借鉴参考作用,研究印证作用。
  ——建国后的史料表现有较浓重的党史资料特色,但即使如此,党史资料也不能代替政协的文史资料。二者的关系,是立论和印证、主体和陪衬、红花和绿叶的关系。文史资料可以给党史资料以有力的印证、烘托、补充、帮扶的作用。文史资料所具有的统战性和“三亲”特色,就将它和党史资料划清了界限。
  ——文史资料研究工作,尚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
  ——《山西近现代史写真》是一部史料价值珍贵、保存价值极高、工具书品味甚强的好书。这是了解山西地方史的简读本,这是为报刊提供插图的工具书,这是填补山西史学和史料学一块巨大空白的实用书。
  ——文史书刊质量是根本,是生命,如果没有高的质量,就等于是一场浪费。正如完工了一座桥梁,载重车刚一上去就给压垮了,这还能叫作桥梁么?正如一座大厦矗立起来了,却因质量太差人们不敢入住,这大厦还有什么意义?现在,我们正处于加快速度的赶工期,破除困难的攻坚期,向任务顶峰攀登的决战期,为今后留下可信的历史,就必须讲究质量,强调精品意识,决不应付,决不凑数,要使工作经得起时间、历史的检验。
  ——一位名家说,历史教材也应该改革,不能写得干巴巴的。这样的见解是对的,文史资料作品也应该这样,不能单单是历史的素材、数据、地点、时间、人名,还应该有浓浓的文化气息,能反映出作者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加浓文史资料的文化气息,增强文史资料的可读性,是文史资料在保证史料价值的前提下,应该重视解决的一个问题。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因而也称人物传记。这种文体在先秦时期史学著作中就有了萌芽,到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就成了记人记事生动翔实、形象感人的一种体裁,到今天,它的写作就异常繁多和活跃了。它既有尺幅短小的数百、数千言的短章,也有规模壮观的数万、数十万言的宏篇;它既有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的巨制,也有以评述传主思想演变为主的长卷。它有自传、传(包括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记述人物的回忆录也是传记的一种。
  ——办期刊不单单是一个职业,是编辑人员的谋生手段,它更是一项严肃高尚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这项事业的兴隆,要靠期刊的质量,靠通过同行业的竞争更深入地接触生活,接触群众,捕捉到最有意义、最具有吸引力的选题,从而把最广大的读者吸引到自己的周围。
  ——政协文史资料期刊经40多年的发展、探索,如今已成了我国期刊百花园中一朵亮丽鲜艳的奇葩,它那独有的作用,独特的色香,不光得到政坛领导者的重视,而且受到普通读者的热爱。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它和其他所有期刊一样,只有注意自己风格的营造,真正成为有别于其他刊物的“这一个”,才能获得众多读者,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
  ——实践证明,期刊没有自己的特色,就没有个性,就没有高于别人的标志,就没有引起读者关注的亮点,于是就没有大量稳定的读者群,甚至就没有期刊存在的依据和基础
  ——个性即风格,即特色
  ——期刊是按照一定方针进行编辑、刊载多样内容,并以固定刊名、相对固定形式,照顺序编号、连续定期出版的成册出版物。
  ……
  295 大海起风了,这是催促文史工作向前发展的东风,吹拂得海浪排空,海鸥高唱。螺号吹得更响亮了,这是文史工作大军进军的号角,是文史工作经验发出的警句,激励着文史工作者乘风破浪,阔步向前!
  
  (责编 岩春)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