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材料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设备或仪器起辅助或支持的材料。实验材料虽然名目繁多甚至微不足道,但却是顺利完成实验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学课堂中,实验材料是学生探究的主体。由于许多实验材料学生未见过或未动手操作过,加之小学生好奇爱动的天性,材料出示的时机尤为重要。恰当的出示,不仅能勾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还能对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堂起始就一直被实验材料所吸引,根本不会注意老师在讲什么,材料就起了完全相反的作用。
曾经听过一节科学课,执教的课题是《力在哪里》。教师在学生上课前已经把所有实验材料放在实验桌上。从上课开始,不少学生就对实验材料“虎视眈眈”,只差动手。在教学“力无处不在”的环节时老师引导学生感受羽毛在空中翻飞也是力的作用,哪知还没等老师讲完实验要求,学生们早已按捺不住将羽毛吹得满教室乱飞,课堂一下子炸开了。老师无法把控,只得等学生尽兴重拾课堂,而此时,学生对于实验目的与要求则早已抛之脑后了。面对众多听课的老师,执教老师满脸尴尬,几次要求学生安静未果之后老师已是汗涔涔的了,无须猜测,后半节课老师如履薄冰,环节上自无亮点,乏善可陈。
不得不说,这堂课材料出示的时机出了问题。
那么,材料在何时出示,才是最合适的呢?笔者认为,何时出示,不仅要看材料本身,还要依据教学环节的需求。
一、学生熟悉的材料,课前可以出示
这些常规的实验材料,包括水、盐、糖、火柴等实验耗材。这些材料学生生活中常见,经常能接触到,学生也多次在科学课上使用过。对这些材料,学生的兴趣度和关注度较低,只要老师稍加约束,课堂不会出现提前摆弄的问题。这些材料提前摆放在实验桌上,学生不仅能做到心中有谱,而且实验探究环节还能有条不紊、驾轻就熟。一位老师在执教《观察水》一课时,将水装在烧杯中放置在实验桌上。学生一目了然,对本课所要研究的材料做到心中有数,使得老师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容易引发学生强烈探究欲的材料则要立时提供
在小学阶段,这些材料包括小灯泡、电池、注射器、气球、电机、小车等。
立时提供的方法也包括两种,一种方法是实验环节提供。进行到具体环节时提供,让实验组派学生到前面领取,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面对实验材料心不在焉的情况。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三年级科学《观察》,课中要求学生观察泡腾片在水中的剧烈反应,然后再尝一尝泡腾片溶解后水的味道。老师和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与要求后才把泡腾片发给学生,学生首先观察泡腾片的样子,然后丢进水中,看到泡腾片在水中的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冒出,听到气泡爆裂的声音,尝过泡腾片水,操作有条不紊,观察取得预期效果。假如把泡腾片预先提供给学生,或许还没等老师讲完就有学生将它丢进水里了。另一种方法是预先装进信封,再把信封放在实验桌肚里。这样子在实验环节告知学生,学生拿到信封之后必然又惊又喜,对实验自然充满兴趣了。
有位老师执教《力的测量》,教学怎样使用测力计。上课伊始,桌上已经摆放了全部材料:测力计、钩码、制片、笔袋等。在老师在学习观察测力计各部分构成时,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挂上钩码开始测量了,结果是乒乒乓乓地钩码掉落声。怎么办?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先提供测力计,在学生充分认识了测力计后,再分发钩码,这样,就保证了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达成。有结构有层次地出示实验材料,才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才能有效地进行探究。
三、带有危险性的材料必须立时提供并需反复强调安全事项
这些材料小学阶段包括在“连续测量一杯开水的温度”实验中用到的开水、在“验证石灰石”实验中使用的盐酸稀释液。而且在提供材料之前,老师要反复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和注意点,避免发生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
有位老师在执教《水滴里的生物》一课时,带领学生观看了各种生物的制片,并简单告知了材料来源和制作方法,却没有着重强调本课的注意事项。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作主张,割破手指,制作血细胞切片。全班一片哗然,纷纷效仿。幸亏老师及时制止,不然后果无法想象。这些材料危险性毋容置疑,学生提前摆弄引发后果较为严重。在科学课堂上,学生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十分感兴趣,老师一定要做好安全引导,力求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四、有时效性、特殊性的实验材料则可按照教学需求出现
有很多实验材料,特别是化学制剂和药品,在空气中放置时间稍长后,会发生一些变化,如高锰酸钾溶液以及前面讲到的开水。
在执教《把液体倒进水里》一课时,需要制作一杯有色的水,选择的高锰酸钾溶液由于氧化作用明显,时间稍长就会由鲜艳的紫红色变成土黄色,影响了实验的实际演示效果。所以,高锰酸剂溶液只能立时制作,不可在课前制作完成备用。执教《声音的产生》一课时,讓学生体会鼓面的振动发声。首先他在鼓上用力击打几下,然后问学生怎样才能知道鼓面在振动,学生说可以在鼓面上放东西。于是老师就取出一些黄豆让学生放在鼓面上,顿时豆子跳动,振动现象被放大,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环节中材料的出示大有学问,教者课前需要仔细研究材料和教学环节,选择最合适的出示时机,切不可随意而为。恰到好处的出示时机会使学生眼前一亮,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必将使整堂课生色;反之则可能使学生上课注意力被吸引而心不在焉,严重的甚至会使课堂无法把控而出现放羊式。
科学课堂中,实验材料是学生探究的主体。由于许多实验材料学生未见过或未动手操作过,加之小学生好奇爱动的天性,材料出示的时机尤为重要。恰当的出示,不仅能勾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还能对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堂起始就一直被实验材料所吸引,根本不会注意老师在讲什么,材料就起了完全相反的作用。
曾经听过一节科学课,执教的课题是《力在哪里》。教师在学生上课前已经把所有实验材料放在实验桌上。从上课开始,不少学生就对实验材料“虎视眈眈”,只差动手。在教学“力无处不在”的环节时老师引导学生感受羽毛在空中翻飞也是力的作用,哪知还没等老师讲完实验要求,学生们早已按捺不住将羽毛吹得满教室乱飞,课堂一下子炸开了。老师无法把控,只得等学生尽兴重拾课堂,而此时,学生对于实验目的与要求则早已抛之脑后了。面对众多听课的老师,执教老师满脸尴尬,几次要求学生安静未果之后老师已是汗涔涔的了,无须猜测,后半节课老师如履薄冰,环节上自无亮点,乏善可陈。
不得不说,这堂课材料出示的时机出了问题。
那么,材料在何时出示,才是最合适的呢?笔者认为,何时出示,不仅要看材料本身,还要依据教学环节的需求。
一、学生熟悉的材料,课前可以出示
这些常规的实验材料,包括水、盐、糖、火柴等实验耗材。这些材料学生生活中常见,经常能接触到,学生也多次在科学课上使用过。对这些材料,学生的兴趣度和关注度较低,只要老师稍加约束,课堂不会出现提前摆弄的问题。这些材料提前摆放在实验桌上,学生不仅能做到心中有谱,而且实验探究环节还能有条不紊、驾轻就熟。一位老师在执教《观察水》一课时,将水装在烧杯中放置在实验桌上。学生一目了然,对本课所要研究的材料做到心中有数,使得老师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容易引发学生强烈探究欲的材料则要立时提供
在小学阶段,这些材料包括小灯泡、电池、注射器、气球、电机、小车等。
立时提供的方法也包括两种,一种方法是实验环节提供。进行到具体环节时提供,让实验组派学生到前面领取,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面对实验材料心不在焉的情况。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三年级科学《观察》,课中要求学生观察泡腾片在水中的剧烈反应,然后再尝一尝泡腾片溶解后水的味道。老师和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与要求后才把泡腾片发给学生,学生首先观察泡腾片的样子,然后丢进水中,看到泡腾片在水中的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冒出,听到气泡爆裂的声音,尝过泡腾片水,操作有条不紊,观察取得预期效果。假如把泡腾片预先提供给学生,或许还没等老师讲完就有学生将它丢进水里了。另一种方法是预先装进信封,再把信封放在实验桌肚里。这样子在实验环节告知学生,学生拿到信封之后必然又惊又喜,对实验自然充满兴趣了。
有位老师执教《力的测量》,教学怎样使用测力计。上课伊始,桌上已经摆放了全部材料:测力计、钩码、制片、笔袋等。在老师在学习观察测力计各部分构成时,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挂上钩码开始测量了,结果是乒乒乓乓地钩码掉落声。怎么办?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先提供测力计,在学生充分认识了测力计后,再分发钩码,这样,就保证了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达成。有结构有层次地出示实验材料,才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才能有效地进行探究。
三、带有危险性的材料必须立时提供并需反复强调安全事项
这些材料小学阶段包括在“连续测量一杯开水的温度”实验中用到的开水、在“验证石灰石”实验中使用的盐酸稀释液。而且在提供材料之前,老师要反复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和注意点,避免发生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
有位老师在执教《水滴里的生物》一课时,带领学生观看了各种生物的制片,并简单告知了材料来源和制作方法,却没有着重强调本课的注意事项。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作主张,割破手指,制作血细胞切片。全班一片哗然,纷纷效仿。幸亏老师及时制止,不然后果无法想象。这些材料危险性毋容置疑,学生提前摆弄引发后果较为严重。在科学课堂上,学生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十分感兴趣,老师一定要做好安全引导,力求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四、有时效性、特殊性的实验材料则可按照教学需求出现
有很多实验材料,特别是化学制剂和药品,在空气中放置时间稍长后,会发生一些变化,如高锰酸钾溶液以及前面讲到的开水。
在执教《把液体倒进水里》一课时,需要制作一杯有色的水,选择的高锰酸钾溶液由于氧化作用明显,时间稍长就会由鲜艳的紫红色变成土黄色,影响了实验的实际演示效果。所以,高锰酸剂溶液只能立时制作,不可在课前制作完成备用。执教《声音的产生》一课时,讓学生体会鼓面的振动发声。首先他在鼓上用力击打几下,然后问学生怎样才能知道鼓面在振动,学生说可以在鼓面上放东西。于是老师就取出一些黄豆让学生放在鼓面上,顿时豆子跳动,振动现象被放大,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环节中材料的出示大有学问,教者课前需要仔细研究材料和教学环节,选择最合适的出示时机,切不可随意而为。恰到好处的出示时机会使学生眼前一亮,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必将使整堂课生色;反之则可能使学生上课注意力被吸引而心不在焉,严重的甚至会使课堂无法把控而出现放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