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经济发展≠高消耗、高污染和不要资源环境约束。
循着这个不等式,中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表明,缓解我国资源紧张的状况已刻不容缓。作为西部城市,重庆面临资源逐渐枯竭、循环利用率低、生态环境脆弱等沉重压力。在此,本刊选编了一组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供大家借鉴。
德国:雨水是“金”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就开始探索雨水资源化。德国是欧洲开展此项工程成果最好的国家之一。
德国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有三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集下来的雨水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法兰克福一个苹果榨汁厂,更是把屋顶雨水作为工业冷却循环用水,成为工业项目雨水利用的典范。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道路雨水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德国城市街道雨水管道口均设有截污挂篮,以拦截雨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小区沿着排水道建有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流过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水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
沃尔玛:回收“换来新世界”
名列世界500强之首的美国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可谓“家大业大”,但沃尔玛重视回收废旧物资所体现出来的珍惜资源的精神和他们采取的细致措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沃尔玛暗蓝色的再生塑料购物袋上印着几行字:“循环购物袋换来新世界——请把购物袋退还沃尔玛,以支持我们保护环境的承诺。”
2003年,沃尔玛在全美共回收了约2.24亿吨纸箱、142亿磅塑料购物袋(薄膜)、2200万加仑废油、1800万只废旧轮胎、1800万只废电瓶和3600万个一次性照相机等。为处理好全美范围内数量巨大的回收物资,沃尔玛公司总部设有回收及循环部,管理全美4000家商店、会员店、配送中心等废旧物资的回收循环工作。
公司要求所有的沃尔玛连锁企业,都对“废物”进行回收。在每个沃尔玛分店大门入口处,都设有专门的回收箱,供顾客随时把塑料袋退还商店;由专人负责集中所有回收来的塑料袋,送往合作工厂,用于制造塑料地板等再生产品。
沃尔玛许多大规模的循环回收行动都是与独立的第三方实体合作进行的。例如,沃尔玛把所有回收来的旧电池送到合作伙伴“废电池回收再生公司”去,这是由沃尔玛赞助的非营利性公益企业。该公司利用再生的镉制造新电池,用再生的镍和铁来生产不锈钢产品。沃尔玛在美国一年回收的废旧电池高达1800万节。
韩国:资源再生“责任制”
韩国国土狭小,人口稠密,资源有限,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产业为当务之急。
早在1992年,韩国便开始实施“废弃物预付金制度”,即生产单位依据其产品出库数量,按比例向政府预付一定数量的资金,根据其最终废弃资源的情况,再返回部分预付资金。2002年,韩国为完善这种做法将“废弃物预付金制度”改为“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即从限制废弃改为再利用。
“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规定,废旧的家用电器、轮胎、润滑油、日光灯、电池、纸袋、塑料包装材料、金属罐头盒、玻璃瓶等18种材料须由生产单位负责回收和循环利用。如果生产者回收和循环利用的废旧品达不到一定比例,政府将对相关企业课以1.15倍至1.3倍的罚款。
生产单位在实施“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时,采取三种形式回收和处理废弃物。一是生产单位自行回收和处理废弃物,回收处理费用自行负担,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效益自享;二是依靠“生产者再利用事业共济组合”。生产者将废弃物回收处理的责任转移给从事这类活动的合作社,依据废弃物的品种,论重量交纳分担金;三是生产单位与废弃物再利用企业签订委托合同,按废弃物的数量交纳委托金,由后者负责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目前,韩国80%—90%的生产单位采用第二种形式回收和处理废弃物。回收处理废弃物的11家合作社遍布全国各地。
同时,韩国还成立了一家名为“资源再生公社”的公营企业,专门负责管理和监督“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的实施。如果生产企业违反“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将被课以最高100万韩元的罚款。自从设立“资源再生公社”并实施管理监督以来,韩国废弃物品循环利用率提高了6%。
新加坡:水的“新生”
新加坡是全世界最缺水的国家和地区之一。长期以来,大部分饮用水主要靠马来西亚提供。
经过多年的努力,新加坡现已成功制造出“新生水”。该水是将卫生间、沐浴或者洗衣等用过的生活用水,经过再处理成为可饮用的超纯净水。从去年起每天已经有数千万升的新生水被加入到饮用水中。当2011年与马来西亚的供水合同到期时,这一比例将会增加4倍,大约相当于日常水消费量的2.5%。
同时,新加坡的废水处理还将朝着“非中央废水处理系统”的方向发展。非中央废水处理系统是把废水处理系统设在房子下面的地下,生产废水在非中央系统处理后,再回流到屋内作为非饮用水使用。
宜兴:“灵谷模式”
地处宜兴市的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原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小企业。通过近年来不断吸收消化先进的循环经济理念,目前,江苏灵谷已经实现年纯利润8800多万元,成为全国氮肥行业的“老大”,它的发展轨迹也在全国同行中被称为“灵谷模式”。
位于太湖流域的灵谷化工有限公司,曾多次受到环保部门“黄牌”警告,并一度因污染环境陷入了濒临倒闭的困境。面对各方压力,江苏灵谷把打造生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致力于清洁生产等先进理念,注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
他们首先从治理“水龙王”入手,全面削减了水排放总量。公司在生产工艺上采取了北京大学的“DDS”生物脱硫法新工艺,对硫化氢污染源进行治理,从源头上控制氨物质的污染反应。这样,每年减少的氨氮排放量达250多吨,同时,通过反应、提取和转化,每年还能生产副产品硫磺180余吨。灵谷先后建成了沉淀回收池和循环水冷却塔,并采取分级供水、多级利用、集中供水、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系统,使全公司的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
2004年他们投资750万元引进了深度水解处理先进技术,一举使原先每升废水的氨氮排放浓度由300~500毫克,骤降到了5毫克。这样,每年减少的氨氮排放量达l00多吨。同时,他们还回收了十分可观的氨氮物质,重新返回到生产工序中循环利用。
饲料生产会产生大量有害废气,对大气产生污染。针对这一状况,江苏灵谷新建了废热回收燃烧炉,不仅把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全部燃烧掉,而且让燃烧产生的热能,巧妙地转化成高压蒸气,再用来发电,供应给化工生产工序使用,实现了废弃能源的循环和多级利用。
遵循把污染治理转化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突破口这一理念,短短几年,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的年产量就由几千吨猛增到了近50万吨,而生产中产生的废水排放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每年减少新鲜水使用量l00多万吨,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由最高时的900多吨和700多吨,下降到了500多吨和300多吨。各类循环圈使公司每年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了4360万元。
武汉:循环的“藤蔓”
东西湖在武汉只是一个小区,但在有近1000万人口的武汉,市场消费中90%的啤酒、70%的牛奶、50%的方便面、40%的碳酸饮料却均出自该区。
味精厂处理生产废水利用的是余热,高浓度废水变成有机复合肥后,再运往无公害生产基地,而这些余热又全部来自附近的新沟热电厂。这样的物质小循环上世纪90年代末便在该区的新沟工业园内生根发芽。
能源的循环过程还在继续——电厂的余热同时被送到工业园内的饮料厂、制糖厂、电子厂。电厂粉煤灰被建材厂做成灰砖等环保建材。味精厂日产200吨的废水被浓缩成40吨高浓度废水,再补充适量氮、磷、钾制成有机复合肥,年增加产值560多万元。据统计,工业园内仅利用余热循环便“节省”了10余台锅炉,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5吨,工业产值增长率超过18%。
10多年后,循环的“藤蔓”已由新沟工业园延伸至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工农业生产、生态旅游、健康人居和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循环经济由最初的第二产业发展到一、二、三产业,并向消费领域延伸。循环经济像一条生生不息的“藤蔓”,带动了该区畜牧业、种植业、食品加工业的飞速发展。粮油、无公害蔬果,禽畜、水产养殖业,食品饮料加工业等上、中、下游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东流港牧业园是湖北省内的生鲜奶生产大户,也是牛粪与污水产生的大户,2003年牛粪排放量达9万吨,污水排放量达68万吨。中化东方肥料有限公司投资780万元,兴建了生物有机肥料厂,通过生物法净化畜粪及其污染物,将污染物处理为沼气和高效有机肥,提供给慈惠、径河等生态农业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减轻环境污染。
在东西湖,企业之间的循环将分散的经济点串成循环产业链,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循环形成了一个更大的社会循环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