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作为语言文字的学科,难免枯燥乏味,探索乐学之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尝试着从四个方面让学生体验学语文的乐趣:一、了解汉字的故事;二、让学科互融;三、建立阅读激励制;四、上好综合实践课。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体验; 汉字故事; 学科互融; 阅读机制; 实践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70-001
有人说,语文是海洋,是森林,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语文的海洋和森林中。正因为如此,学生可能会习焉不察。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无论是读书看报与人聊天,还是听相声看电影逛商场,常规的或新奇的,别扭的或富有艺术性的,只要留心观察,随时注意语言现象,总会碰到与学习和运用语言有关的问题。因此,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兴趣乃自主学习的诱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了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教师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去体验学语文的兴趣。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了解汉字的故事
在漫长的文字转化过程中,大部分的字已经丧失了画面性。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指导,我们即使认识了这个字,会写这个字,却很难知道它的原始意义。其实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或充满想象,或血腥残忍,或温馨有趣的专属故事。
例如:咸:破坏、杀人等残暴的事情就是“咸”。
“咸”字形左边是一个古代储物用的陶罐,右边是一把带有长柄的大斧,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用斧头将陶罐打碎。另外,甲骨字形中的左边口字,还可以理解为人的头颅,所以这个字的意思也可以说成用斧头将人头砍下。由此可知,“咸”在古代与破坏、杀人有关。后来,“咸”用以表示全、都。此外,“咸”也是五味之一,与“淡”相对。
宠:龙的居处尊贵无比,宠爱一个人时比尊崇龙更为热诚。
由于龙为万兽之首,所以该字的本义是尊崇,意思是对龙持以尊崇的态度。“宠”字也因此引申为宠爱之义。现代社会,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很受父母的宠爱。
册:用皮绳串起来的竹、木制简册,记录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是由几条竖线和横向曲线构成的,象征的就是把写有文字的竹简用皮绳编串起来,在古代称之为“简册”。“册”在古代也特指皇帝的诏书。该字作动词,意思是册封、封爵。现在,“册”常用作量词,用来计算书本的数量。
作为语文老师,如果能将这些故事说给学生听,我想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会越来越浓,随之,对汉字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其次,在汉字的基础上诞生的诗词、楹联、书法等一系列民族艺术形式,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教学中让学生多多欣赏,以陶冶情操,激发练字的情志。
二、学科互融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故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向家庭、社会、其他学科开放,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形式上,凡一切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文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增长智慧才干的皆行,使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在教学《咏华山》一课时,我把语言文字的传授与美术学科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画画中沐浴古诗意蕴,在理解中培养审美能力。我变先教为先学。第一步:出示古诗,在“只有、上、无、齐、红日近、白云低”这几个词下加点。第二步:要求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学作画(特别注意“红日、白云、远山、蓝天”的位置)。第三步:交流作画结果,比一比,谁画得最好。
采取这种学科互融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活跃。黑板上只见图画,不见文字,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不再是“局外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吟诵诗文,理解诗句,欣赏诗意,自然就兴趣高涨,学得轻松愉快。
三、建立阅读激励制
《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到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建立课外阅读的合理运行机制。
我将机械的抄写作业尽量压缩,规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每天挤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且还配置了读书记录卡,并请家长每天签字以督促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一个星期上交一次,一个月评比一次。学期结束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奖励,奖励一本新书。为了能得到老师的礼品,学生看书、订书都非常积极。
四、上好综合实践课
书本知识是抽象的,尽管在许多情况下,通过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机械记忆、复习、操练等,也能获得较好的成绩,但书本知识只有与自然、社会的亲身体验相结合,才能形象、生动,才能真正被理解。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
小学生爱动好表现,易于受同伴的影响,教师如能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开展“古诗擂台赛”、“成语奥林匹克赛”、“十二生肖大联欢”等。通过课前准备相关知识,活动中采取竞赛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满足学生的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再如:“我和月季交朋友”、“步入秋天”等等,教师和学生一起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观察兴趣,学会观察方法,认识周围事物的特点。还可以针对语文课本中一些故事性强,对话富有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的课文,教师应鼓励、指导学生用课本剧、编故事的形式把它们表演出来。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深入体会了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还能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在发展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正符合了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作为语文教师,除了需要有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还需要有大胆摸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希望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语文,也能从语文中体会到快乐。
关键词:体验; 汉字故事; 学科互融; 阅读机制; 实践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70-001
有人说,语文是海洋,是森林,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语文的海洋和森林中。正因为如此,学生可能会习焉不察。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无论是读书看报与人聊天,还是听相声看电影逛商场,常规的或新奇的,别扭的或富有艺术性的,只要留心观察,随时注意语言现象,总会碰到与学习和运用语言有关的问题。因此,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兴趣乃自主学习的诱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了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教师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去体验学语文的兴趣。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了解汉字的故事
在漫长的文字转化过程中,大部分的字已经丧失了画面性。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指导,我们即使认识了这个字,会写这个字,却很难知道它的原始意义。其实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或充满想象,或血腥残忍,或温馨有趣的专属故事。
例如:咸:破坏、杀人等残暴的事情就是“咸”。
“咸”字形左边是一个古代储物用的陶罐,右边是一把带有长柄的大斧,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用斧头将陶罐打碎。另外,甲骨字形中的左边口字,还可以理解为人的头颅,所以这个字的意思也可以说成用斧头将人头砍下。由此可知,“咸”在古代与破坏、杀人有关。后来,“咸”用以表示全、都。此外,“咸”也是五味之一,与“淡”相对。
宠:龙的居处尊贵无比,宠爱一个人时比尊崇龙更为热诚。
由于龙为万兽之首,所以该字的本义是尊崇,意思是对龙持以尊崇的态度。“宠”字也因此引申为宠爱之义。现代社会,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很受父母的宠爱。
册:用皮绳串起来的竹、木制简册,记录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是由几条竖线和横向曲线构成的,象征的就是把写有文字的竹简用皮绳编串起来,在古代称之为“简册”。“册”在古代也特指皇帝的诏书。该字作动词,意思是册封、封爵。现在,“册”常用作量词,用来计算书本的数量。
作为语文老师,如果能将这些故事说给学生听,我想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会越来越浓,随之,对汉字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其次,在汉字的基础上诞生的诗词、楹联、书法等一系列民族艺术形式,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教学中让学生多多欣赏,以陶冶情操,激发练字的情志。
二、学科互融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故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向家庭、社会、其他学科开放,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形式上,凡一切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文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增长智慧才干的皆行,使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在教学《咏华山》一课时,我把语言文字的传授与美术学科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画画中沐浴古诗意蕴,在理解中培养审美能力。我变先教为先学。第一步:出示古诗,在“只有、上、无、齐、红日近、白云低”这几个词下加点。第二步:要求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学作画(特别注意“红日、白云、远山、蓝天”的位置)。第三步:交流作画结果,比一比,谁画得最好。
采取这种学科互融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活跃。黑板上只见图画,不见文字,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不再是“局外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吟诵诗文,理解诗句,欣赏诗意,自然就兴趣高涨,学得轻松愉快。
三、建立阅读激励制
《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到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建立课外阅读的合理运行机制。
我将机械的抄写作业尽量压缩,规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每天挤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且还配置了读书记录卡,并请家长每天签字以督促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一个星期上交一次,一个月评比一次。学期结束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奖励,奖励一本新书。为了能得到老师的礼品,学生看书、订书都非常积极。
四、上好综合实践课
书本知识是抽象的,尽管在许多情况下,通过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机械记忆、复习、操练等,也能获得较好的成绩,但书本知识只有与自然、社会的亲身体验相结合,才能形象、生动,才能真正被理解。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
小学生爱动好表现,易于受同伴的影响,教师如能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开展“古诗擂台赛”、“成语奥林匹克赛”、“十二生肖大联欢”等。通过课前准备相关知识,活动中采取竞赛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满足学生的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再如:“我和月季交朋友”、“步入秋天”等等,教师和学生一起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观察兴趣,学会观察方法,认识周围事物的特点。还可以针对语文课本中一些故事性强,对话富有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的课文,教师应鼓励、指导学生用课本剧、编故事的形式把它们表演出来。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深入体会了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还能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在发展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正符合了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作为语文教师,除了需要有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还需要有大胆摸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希望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语文,也能从语文中体会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