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包括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师资匮乏、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健全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教学计划 师资
1999年教育部公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到2010年要实现大学毛入学率15%(即在校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的目标,尽快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然而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在即使极度扩招也难以实现国家政策目标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和高校开始探索各种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途径,其中就包括试办独立学院。这种由普通高等院校二级学院过渡而来的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但又不同于原有本科办学模式,是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一种新探索。其兼具普通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特点,因而成为了既不同于公立普通高校、又区别于民办高校的一种独特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时间的增长,独立学院发展中的问题开始逐渐明显化,其中教学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教育为社会服务,而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的生存更是依赖于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教学质量,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学存在种种问题。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独立学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是保障和提高学生质量的关键,更是关乎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1 独立学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
独立学院的教学计划往往照搬照抄母体学校教学计划,极少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做出调整,致使教学计划往往并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要求,进而导致教学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而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的原因在于办学者在办学培养目标上缺乏清晰定位。办学者往往沿用从母体学校继承而来的办学思路和培养方式,却忽视了母体学校和独立学院之间的生源差异,更忽视了社会对于独立学院的定位和对于独立学院毕业生的期望值。在教学中独立学院往往使用同母体学校相同的培养方案、同样的课程设置及同样的课程成绩要求。一些独立学院还提出了考研率等学术性的目标或者是在计算机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提出同母体高校相同的要求。因此往往出现的现象是: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形式上各自分立,实质上同出一辙。这种培养方式自然只会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难以适应。其自身的优势条件难以发挥,却不得不在自己本不擅长的方面花费大量精力。这只会束缚学生的个体发展,也会导致独立学院丧失自身的办学优势,沦为母体高校的拙劣模仿,画虎不成反类犬。
1.2 教师队伍质量不高
教师队伍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个问题是教师数量不足,一个问题是教师质量不高。独立学院创办之初,往往只有很少甚至没有专职教师队伍,师资力量匮乏,更多是由母体高校的教师前来任教。而由于现在大学规模严重扩张,母体高校往往也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更不用说支持独立学院了,这就造成独立学院的教师数量往往不足。一般来说,在经过一段时间办学后,独立学院能够招聘到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任教。然而,由于独立学院的性质问题,往往不能提供如普通高校般发展前景,因而人员流动性极高。这就造成独立学院的师资往往严重不足。甚至有些专业开设以后却连能够教授专业课程的教师队伍都配备不齐。除了教师数量问题之外,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质量问题,前来独立学院任教的母体高校教师一般为退休返聘的老教师。这些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往往也比较陈旧,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青年学子的需求。另外,母体高校前来独立学院授课的教师在本学校一般均担任同样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他们往往使用同样的教材、教案,按同样的授课方式进行授课,极少会为了独立学院的学生单独备课,单独准备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独立学院自行聘请的专职教师大部分均为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这些教师刚入职时年轻,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较差。而在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实践,有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后又往往“另栖高枝”,去往别的地方任教。于是独立学院不得不再聘请新的专职教师,形成新的循环。
1.3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本身的特殊性使得教学质量评估和监督均存在很大难度。首先,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动机较弱,这使得教师上课时往往缺乏足够反馈,进而随意更改授课内容,剔除重难点内容,以与授课内容关系不大的视频、故事等来代替,造成教学计划、教案与实际授课内容之间脱节较大,教学随意性较大;同时来自母体高校的授课教师往往只是在授课时间前来教学,下课后需赶回母体高校所在地,因此学生课后难以找到授课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师生间交流极不充分。而对于独立学院教学监督机构来说,来自母体高校的教师不易监管,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往往需依赖于教师配合,执行难度较大,执行效果较差。
2 针对教学问题的改进措施
独立学院是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这也就决定了其教学的改进只能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的过程。这也要求独立学院的办学思路必须按照形势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不断从已有经验中反思,努力将学院的发展推向更高的层次。独立学院的管理者能够按照以人为本、以教学为本的思想,认认真真地抓好教学工作,踏踏实实地将教学工作推向进步。具体来说,针对以上提到的在独立学院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完善措施。
2.1 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
虽然独立学院也属于本科层次,但其生源比起“一本”“二本”等普通高校的学生还是有差别的。因此,在培养目标上必然不可能照搬照抄母体高校的版本,而必须以独立学院自身特点为基础,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的生源在高考生源中属于本科第三批次,录取分数线往往较低。考入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学习基础并不扎实,学习动机较弱,在学习上的自制力较差。然而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并不差,甚至是有其优势所在。所以,独立学院应该确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性方面的素质。在制定教学计划上,应当以母体院校相应专业教学计划作为参考,同时又不能过于依赖母体高校的教学计划,而是将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同时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的情况,加大基础课程的比重,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对于有进一步深造需求的学生,可开设专业选修课程,实现学生的分流。对于毕业后就业倾向较强的学生则要求其满足教育部规定的专业必修课程即可,不必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学习主体地位。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稳定性较高的教师队伍是任何一所教育机构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更是独立学院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持续办学的关键。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独立学院应当以专职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因此,独立学院最重要的当然是建立起一支属于自身的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独立学院建立之初,新招聘进来的年轻教师的确存在这种种问题,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要求独立学院首先要下大力气引进人才。通过聘任母体院校相应专业的教授或外校学术水平高、富于教学经验的教授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提升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些外聘教师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提升独立学院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些人,对作为未来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主干力量的青年教师进行培养,通过导师制、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同时,为了保证培养起来人才不流失,独立学院必须注重提高教师待遇,积极为教师提供各种发展空间,如科研平台、职称评聘平台等,以保证教师能够长期稳定任教。
2.3 健全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素,独立学院应通过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通过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来保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建立一个量化的、涵盖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指导环节等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指标体系,以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量化考核。其次还需要建立一支专门的教学质量评价队伍,聘请一些退休的老教师、教学管理专家结合教务部门进行督导,开展教学检查。最后还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毕竟学生才是教学的对象,教学质量也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显现。因此应当健全学生评教制度,并将结果定期通报给教师及所在院系,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语
独立学院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一种新兴起的高等教育模式,在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足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教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质量,通过完善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保持高水平的教学,进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独立学院才能迎来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马陆亭.发展独立学院的现实基础及政策探析.中国高等教育,2005(8).
[2] 张会志.独立学院学生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教学研究,2005(6).
[3] 于福,史天勤.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04(5).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教学计划 师资
1999年教育部公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到2010年要实现大学毛入学率15%(即在校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的目标,尽快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然而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在即使极度扩招也难以实现国家政策目标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和高校开始探索各种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途径,其中就包括试办独立学院。这种由普通高等院校二级学院过渡而来的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但又不同于原有本科办学模式,是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一种新探索。其兼具普通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特点,因而成为了既不同于公立普通高校、又区别于民办高校的一种独特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时间的增长,独立学院发展中的问题开始逐渐明显化,其中教学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教育为社会服务,而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的生存更是依赖于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教学质量,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学存在种种问题。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独立学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是保障和提高学生质量的关键,更是关乎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1 独立学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
独立学院的教学计划往往照搬照抄母体学校教学计划,极少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做出调整,致使教学计划往往并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要求,进而导致教学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而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的原因在于办学者在办学培养目标上缺乏清晰定位。办学者往往沿用从母体学校继承而来的办学思路和培养方式,却忽视了母体学校和独立学院之间的生源差异,更忽视了社会对于独立学院的定位和对于独立学院毕业生的期望值。在教学中独立学院往往使用同母体学校相同的培养方案、同样的课程设置及同样的课程成绩要求。一些独立学院还提出了考研率等学术性的目标或者是在计算机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提出同母体高校相同的要求。因此往往出现的现象是: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形式上各自分立,实质上同出一辙。这种培养方式自然只会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难以适应。其自身的优势条件难以发挥,却不得不在自己本不擅长的方面花费大量精力。这只会束缚学生的个体发展,也会导致独立学院丧失自身的办学优势,沦为母体高校的拙劣模仿,画虎不成反类犬。
1.2 教师队伍质量不高
教师队伍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个问题是教师数量不足,一个问题是教师质量不高。独立学院创办之初,往往只有很少甚至没有专职教师队伍,师资力量匮乏,更多是由母体高校的教师前来任教。而由于现在大学规模严重扩张,母体高校往往也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更不用说支持独立学院了,这就造成独立学院的教师数量往往不足。一般来说,在经过一段时间办学后,独立学院能够招聘到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任教。然而,由于独立学院的性质问题,往往不能提供如普通高校般发展前景,因而人员流动性极高。这就造成独立学院的师资往往严重不足。甚至有些专业开设以后却连能够教授专业课程的教师队伍都配备不齐。除了教师数量问题之外,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质量问题,前来独立学院任教的母体高校教师一般为退休返聘的老教师。这些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往往也比较陈旧,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青年学子的需求。另外,母体高校前来独立学院授课的教师在本学校一般均担任同样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他们往往使用同样的教材、教案,按同样的授课方式进行授课,极少会为了独立学院的学生单独备课,单独准备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独立学院自行聘请的专职教师大部分均为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这些教师刚入职时年轻,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较差。而在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实践,有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后又往往“另栖高枝”,去往别的地方任教。于是独立学院不得不再聘请新的专职教师,形成新的循环。
1.3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本身的特殊性使得教学质量评估和监督均存在很大难度。首先,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动机较弱,这使得教师上课时往往缺乏足够反馈,进而随意更改授课内容,剔除重难点内容,以与授课内容关系不大的视频、故事等来代替,造成教学计划、教案与实际授课内容之间脱节较大,教学随意性较大;同时来自母体高校的授课教师往往只是在授课时间前来教学,下课后需赶回母体高校所在地,因此学生课后难以找到授课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师生间交流极不充分。而对于独立学院教学监督机构来说,来自母体高校的教师不易监管,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往往需依赖于教师配合,执行难度较大,执行效果较差。
2 针对教学问题的改进措施
独立学院是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这也就决定了其教学的改进只能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的过程。这也要求独立学院的办学思路必须按照形势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不断从已有经验中反思,努力将学院的发展推向更高的层次。独立学院的管理者能够按照以人为本、以教学为本的思想,认认真真地抓好教学工作,踏踏实实地将教学工作推向进步。具体来说,针对以上提到的在独立学院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完善措施。
2.1 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
虽然独立学院也属于本科层次,但其生源比起“一本”“二本”等普通高校的学生还是有差别的。因此,在培养目标上必然不可能照搬照抄母体高校的版本,而必须以独立学院自身特点为基础,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的生源在高考生源中属于本科第三批次,录取分数线往往较低。考入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学习基础并不扎实,学习动机较弱,在学习上的自制力较差。然而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并不差,甚至是有其优势所在。所以,独立学院应该确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性方面的素质。在制定教学计划上,应当以母体院校相应专业教学计划作为参考,同时又不能过于依赖母体高校的教学计划,而是将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同时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的情况,加大基础课程的比重,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对于有进一步深造需求的学生,可开设专业选修课程,实现学生的分流。对于毕业后就业倾向较强的学生则要求其满足教育部规定的专业必修课程即可,不必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学习主体地位。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稳定性较高的教师队伍是任何一所教育机构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更是独立学院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持续办学的关键。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独立学院应当以专职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因此,独立学院最重要的当然是建立起一支属于自身的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独立学院建立之初,新招聘进来的年轻教师的确存在这种种问题,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要求独立学院首先要下大力气引进人才。通过聘任母体院校相应专业的教授或外校学术水平高、富于教学经验的教授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提升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些外聘教师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提升独立学院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些人,对作为未来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主干力量的青年教师进行培养,通过导师制、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同时,为了保证培养起来人才不流失,独立学院必须注重提高教师待遇,积极为教师提供各种发展空间,如科研平台、职称评聘平台等,以保证教师能够长期稳定任教。
2.3 健全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素,独立学院应通过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通过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来保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建立一个量化的、涵盖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指导环节等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指标体系,以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量化考核。其次还需要建立一支专门的教学质量评价队伍,聘请一些退休的老教师、教学管理专家结合教务部门进行督导,开展教学检查。最后还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毕竟学生才是教学的对象,教学质量也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显现。因此应当健全学生评教制度,并将结果定期通报给教师及所在院系,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语
独立学院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一种新兴起的高等教育模式,在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足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教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质量,通过完善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保持高水平的教学,进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独立学院才能迎来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马陆亭.发展独立学院的现实基础及政策探析.中国高等教育,2005(8).
[2] 张会志.独立学院学生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教学研究,2005(6).
[3] 于福,史天勤.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