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虽然中国现在也有科幻题材的动漫但质量和数量并不是很好,远远比不上欧美国家和日本的科幻动漫。通过研究中国科幻题材动漫的发展和现状,找出其缺陷和不足,并与国外优秀作品对比,学习其优点与技术。
关键词:科幻片;科幻题材;中国
【中图分类号】 J9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27-01
科幻片一直是电影、动画的热门题材,但中国却做不出优秀的作品,这是为什么呢?中国科幻近来推出了不少作品:《魔比斯环》《星原战记》《星系保卫战》《神兽金刚》《铠甲勇士》《超蛙战士》《正义红师》但其影响范围很窄,而且绝大部分涉嫌抄袭国外动漫。通过研究中国科幻题材动漫的发展和现状,找出其缺陷和不足,并与国外优秀作品对比,学习其优点与技术。本人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其问题和原因。
一 缺乏原创精神
现在的中国是个不太重视想象力和原创力的国家,为了推动经济,一味地学习、模仿、山寨其他发达国家流行的东西,起初在制造业,后来这种风气逐步扩大到民族文化的抄袭模仿。中国动漫前一阵子出的星际旅行题材的《星原战记》里的机体设定大多数是抄袭日本经典动漫《超时空要塞》,相似程度让很多网友汗颜。但因与《超时空要塞》几乎一模一样,受到了广泛关注。除《超时空要塞》外,该动画还被指摘剽窃《超兽机神》,《高达》等知名动画。
说起中国对日本动画的模仿,前些年陆续出现的《大嘴巴嘟嘟》和《心灵之窗》分别因与日本动画《蜡笔小新》及《秒速五厘米》酷似而引起巨大争论。
例如当美国热映《变形金刚》时,中国一帮从事创意产业的工作者复刻了此片中所有的机器人造型设定,并且完成了变形金刚里许多复杂的结构变形,也竟然说:“美国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这是非常悲哀的,中国人将“技术至高无上”的概念凌驾于人性本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之上,认为一切产业、文化、价值观都是要建立在除了想象力之外的任何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并美其名曰“务实”。就像变形金刚,美国人做出来的叫做首创,中国人再做一遍说好听点是重复研究。前者是创作,后者是毫无意义可言的没有灵魂的模仿。这些足够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 缺乏基本的科普知识
中国对先进的科普知识较为缺乏,虽说现在部分地区和大城市的博物馆、科技馆等都能免费开放但真正去看的人数少之又少。网络资源的运用不够充分。除了这些外部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才的缺乏和人才培养环节的缺失,是中国的编剧和导演们的知识基础,决定了他们对科幻题材“有心无力”。拍出《阿凡达》的詹姆斯·卡梅隆,在大学时是物理系的高材生,而中国的导演们,大多是“艺术派”,在一些艺术学院里成长起来。究起来,甚至可以说中国在高中时的文理分科才是罪魁祸首——因为艺术学校所招的学生,大部分是文科班出身,对于以数理化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并不感冒。而又有多少对霍金等物理的理论著作有所了解。而这一根源,同样适用于中國目前当红的诸多编剧甚至作家。大部分人对于文字和情感表达很精通,但对科学属于知之甚少的地步,怎么可能编出符合逻辑的“硬科幻故事”?就算采用“体验生活”的方式,又怎么可能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明白那么多的科技术语?
三 传统文化的约束
面对中国科幻的长年不景气和接连不断的尴尬,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适合科幻小说发展的条件而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中科学思维一向薄弱,像科幻这种纯粹的舶来品,在中国原本就找不到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土壤,难以跻身主流文学的位置。
中国古代有《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现代有《从地球到火星》、《珊瑚岛上的死光》和《卫斯理》。可见传统文明并不是科幻的敌人而是朋友,中国人并不缺乏丰富的幻想精神和能力,甚至比变幻无穷的美国“蜘蛛侠”们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真正缺乏的只是对这种潜力的开发和重视。
四 技术与创意上的缺失
中国动漫不缺失专业的人才,但是却少创意性的人才。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发展空间,创意自然比国外的差。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发现国内很少有优秀的教程资源,很少动漫的教程网站,而大多数是国外的教程,这些教程多数是英语,国内很多人了解起来很困难,而且中文翻译很少,所以中国应多开发这些动漫的学习平台和翻译组,让更多的人学习到,了解别人优秀的作品。
中国缺乏有创造力想象力的人才吗?从来都不缺,可他们无一被重用过。例如中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他的哪一部著作如果被好莱坞的导演翻拍成科幻片都可以成为经典之作,他的小说《三体》《全频道阻塞》《球型闪电》都是霸气十足的硬科幻,中间贯穿着作者独特的浪漫气息……可惜没有任何中国导演会青睐他,因为中国的导演们眼中无非名利二字,容不得别的,容不得自己的思想偶尔去探寻一下人生的意义或浩瀚而神秘的宇宙。
刘慈欣、星河等优秀的科幻小说家在中国是不可多得的,所以他们在中国走着一条大多数人眼中天经地义的光辉仕途——在中央10台科教频道当特约嘉宾和顾问。对于“务实”的市井小民来说,他们成功了,而对于那些忠实的科幻迷们来说,这是一个杯具,因为他们被当做了百科全书来解释那些有答案的事物,而不是被当做一个引导我们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探知神秘的未知领域,去创造一切颠覆性的新事物的指路人。
五 市场问题
中国的科幻片市场,请你查一查《星战前传》《黑衣人》《天煞地球反击战》《天地大冲撞》《我是传奇》《黑客帝国》《后天》《异形系列》《人猿星球》《变形金刚》《2012》《阿凡达》这些科幻片在中国的票房收入,你会知道,中国科幻影片市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有问题的是中国的电影人,而问题出在哪?你可以去看看中国导演拍的几部科幻片吧《超强飓风》《机器侠》……。中国电影人与好莱坞的区别是:好莱坞不惜一切代价要取悦观众,把观众的眼光定义得非常高,他们要把片子拍成绝无仅有的作品。中国电影人姿态很高贵,他们经常说要“取悦绝大部分观众”,意思无非是中国的平头百姓居多,审美水平中下层次的是主流,而票房收入是要向主流看齐的,中国电影人总是要把电影拍成合格的作业。
经常听到中国导演叹息科幻影片的投资问题,一说起科幻片就说制作费用高得惊人,没有赞助商愿意投入,怕是血本无归,再加上好剧本的匮乏,难上加难。实际上他们可以参考下那则新闻:乌拉圭某无名导演300美元拍摄震撼科幻大片,被好莱坞疯狂青睐。由此可知,中国导演缺的不是钱,是寂寞。
中国动漫只有自主创新,发挥想象的翅膀,才能突破瓶颈。国家也应该重视科普知识教育,发散学生的想象力,结合传统文化的精华,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动漫。
关键词:科幻片;科幻题材;中国
【中图分类号】 J9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27-01
科幻片一直是电影、动画的热门题材,但中国却做不出优秀的作品,这是为什么呢?中国科幻近来推出了不少作品:《魔比斯环》《星原战记》《星系保卫战》《神兽金刚》《铠甲勇士》《超蛙战士》《正义红师》但其影响范围很窄,而且绝大部分涉嫌抄袭国外动漫。通过研究中国科幻题材动漫的发展和现状,找出其缺陷和不足,并与国外优秀作品对比,学习其优点与技术。本人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其问题和原因。
一 缺乏原创精神
现在的中国是个不太重视想象力和原创力的国家,为了推动经济,一味地学习、模仿、山寨其他发达国家流行的东西,起初在制造业,后来这种风气逐步扩大到民族文化的抄袭模仿。中国动漫前一阵子出的星际旅行题材的《星原战记》里的机体设定大多数是抄袭日本经典动漫《超时空要塞》,相似程度让很多网友汗颜。但因与《超时空要塞》几乎一模一样,受到了广泛关注。除《超时空要塞》外,该动画还被指摘剽窃《超兽机神》,《高达》等知名动画。
说起中国对日本动画的模仿,前些年陆续出现的《大嘴巴嘟嘟》和《心灵之窗》分别因与日本动画《蜡笔小新》及《秒速五厘米》酷似而引起巨大争论。
例如当美国热映《变形金刚》时,中国一帮从事创意产业的工作者复刻了此片中所有的机器人造型设定,并且完成了变形金刚里许多复杂的结构变形,也竟然说:“美国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这是非常悲哀的,中国人将“技术至高无上”的概念凌驾于人性本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之上,认为一切产业、文化、价值观都是要建立在除了想象力之外的任何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并美其名曰“务实”。就像变形金刚,美国人做出来的叫做首创,中国人再做一遍说好听点是重复研究。前者是创作,后者是毫无意义可言的没有灵魂的模仿。这些足够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 缺乏基本的科普知识
中国对先进的科普知识较为缺乏,虽说现在部分地区和大城市的博物馆、科技馆等都能免费开放但真正去看的人数少之又少。网络资源的运用不够充分。除了这些外部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才的缺乏和人才培养环节的缺失,是中国的编剧和导演们的知识基础,决定了他们对科幻题材“有心无力”。拍出《阿凡达》的詹姆斯·卡梅隆,在大学时是物理系的高材生,而中国的导演们,大多是“艺术派”,在一些艺术学院里成长起来。究起来,甚至可以说中国在高中时的文理分科才是罪魁祸首——因为艺术学校所招的学生,大部分是文科班出身,对于以数理化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并不感冒。而又有多少对霍金等物理的理论著作有所了解。而这一根源,同样适用于中國目前当红的诸多编剧甚至作家。大部分人对于文字和情感表达很精通,但对科学属于知之甚少的地步,怎么可能编出符合逻辑的“硬科幻故事”?就算采用“体验生活”的方式,又怎么可能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明白那么多的科技术语?
三 传统文化的约束
面对中国科幻的长年不景气和接连不断的尴尬,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适合科幻小说发展的条件而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中科学思维一向薄弱,像科幻这种纯粹的舶来品,在中国原本就找不到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土壤,难以跻身主流文学的位置。
中国古代有《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现代有《从地球到火星》、《珊瑚岛上的死光》和《卫斯理》。可见传统文明并不是科幻的敌人而是朋友,中国人并不缺乏丰富的幻想精神和能力,甚至比变幻无穷的美国“蜘蛛侠”们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真正缺乏的只是对这种潜力的开发和重视。
四 技术与创意上的缺失
中国动漫不缺失专业的人才,但是却少创意性的人才。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发展空间,创意自然比国外的差。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发现国内很少有优秀的教程资源,很少动漫的教程网站,而大多数是国外的教程,这些教程多数是英语,国内很多人了解起来很困难,而且中文翻译很少,所以中国应多开发这些动漫的学习平台和翻译组,让更多的人学习到,了解别人优秀的作品。
中国缺乏有创造力想象力的人才吗?从来都不缺,可他们无一被重用过。例如中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他的哪一部著作如果被好莱坞的导演翻拍成科幻片都可以成为经典之作,他的小说《三体》《全频道阻塞》《球型闪电》都是霸气十足的硬科幻,中间贯穿着作者独特的浪漫气息……可惜没有任何中国导演会青睐他,因为中国的导演们眼中无非名利二字,容不得别的,容不得自己的思想偶尔去探寻一下人生的意义或浩瀚而神秘的宇宙。
刘慈欣、星河等优秀的科幻小说家在中国是不可多得的,所以他们在中国走着一条大多数人眼中天经地义的光辉仕途——在中央10台科教频道当特约嘉宾和顾问。对于“务实”的市井小民来说,他们成功了,而对于那些忠实的科幻迷们来说,这是一个杯具,因为他们被当做了百科全书来解释那些有答案的事物,而不是被当做一个引导我们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探知神秘的未知领域,去创造一切颠覆性的新事物的指路人。
五 市场问题
中国的科幻片市场,请你查一查《星战前传》《黑衣人》《天煞地球反击战》《天地大冲撞》《我是传奇》《黑客帝国》《后天》《异形系列》《人猿星球》《变形金刚》《2012》《阿凡达》这些科幻片在中国的票房收入,你会知道,中国科幻影片市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有问题的是中国的电影人,而问题出在哪?你可以去看看中国导演拍的几部科幻片吧《超强飓风》《机器侠》……。中国电影人与好莱坞的区别是:好莱坞不惜一切代价要取悦观众,把观众的眼光定义得非常高,他们要把片子拍成绝无仅有的作品。中国电影人姿态很高贵,他们经常说要“取悦绝大部分观众”,意思无非是中国的平头百姓居多,审美水平中下层次的是主流,而票房收入是要向主流看齐的,中国电影人总是要把电影拍成合格的作业。
经常听到中国导演叹息科幻影片的投资问题,一说起科幻片就说制作费用高得惊人,没有赞助商愿意投入,怕是血本无归,再加上好剧本的匮乏,难上加难。实际上他们可以参考下那则新闻:乌拉圭某无名导演300美元拍摄震撼科幻大片,被好莱坞疯狂青睐。由此可知,中国导演缺的不是钱,是寂寞。
中国动漫只有自主创新,发挥想象的翅膀,才能突破瓶颈。国家也应该重视科普知识教育,发散学生的想象力,结合传统文化的精华,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