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美育思维,让美术教学更具韵味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debao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其中美育思维的建立又是美术教学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鉴于现在初中美术课堂存在的不良教学现状,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及调查研究在文中具体分析了加强美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美术教学;美育思维;加强
  美术学科自小学起就被列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学习美术可以引导学生用发现美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初中美术教育相对于小学美术有了更深一层的要求。其中美育思维就是初中生在学习美术时所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美育看似简单,实则包涵了多个方面的内容,美育又称之为美感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引导人们观察美、感受美、想象美、创造美,从而形成美的品格、美的素养以及美的情怀等。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加强初中美术教育的质量要求,加强初中生的美育思维成为美术教育者们重点的研究课题。
  一、加强美育思维的重要作用
  在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加强美育对提高教育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首先,美育的加强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绘画技巧等,还能以创新、细腻的眼光去对待周围的事物,从细小的事物中察觉美的存在。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会在美的感受与积累过程中实现逐步的提升。美育让学生有用更深邃的美学视角,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以及综合素质。初中生的学习压力日渐增大,美学教育还能起到调剂学生们日常学习生活的作用,让学生在繁杂的课业中感受到新鲜与乐趣,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美育的加强改善了初中美术的教学不良现状。更多学生在美育教育的引导下逐渐体会到美学的真正含义,这对于提升初中美术课堂的学习也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初中美术课堂的现状
  1.课堂沉闷,教学方式死板
  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大多数初中美术课堂都存在着气氛沉闷、教学方式死板等不良问题。由于美术老师们没有充分认识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在课堂中仍然沿用过时的教学模式。大多数美术老师习惯性的按照教材排版,先给学生们讲解章节相关理论知识,接着浏览教材内容,最后再让学生们完成绘画任务。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也逐渐产生了排斥心理。
  2.美术课堂不受重视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日常更注重语数外等课程的学习。由于美术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较小,这使得美术课程的学习时间一再受到缩减。基于此,许多学生将美术的学习视为放松娱乐缺乏认真的态度,这就导致了美术课堂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师生对待美术学习不正确的思想导致美术课堂的学习不受重视,自然在课下,学生留给美术学习的时间也是十分有限的,甚至部分同学课下就将美术抛之脑后。
  三、加强美育的具体措施
  1.明确美术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端正的态度
  想要加强美育,提升初中美术课堂的质量,首先老师要做的就是明确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端正学生对待美术的学习态度。美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一直努力追寻的事物。树立学生们发现创造美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美术的学习以及日后长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美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对于人类文化的丰富性也有一个更直观的理解,在广袤的文化环境中学生能够充分感知到美的存在、美的特征以及美对于社会环境发展的独特作用。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推进,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局限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智能以及数学逻辑智能中,学生综合素质被作为一个更重视的指标。通过美术的学习,学生自身艺术情怀、品质修养同时可以得到提升,这也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因而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们首先要对美术的学习引起充分的重视。
  2.美育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艺术源自于生活。由此,老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充分培养学生的美育思维。美术课堂中老师向学生呈现的是前人留下的经典的艺术品,通过对这些艺术品的鉴赏,学生可以树立一种主流的审美观点,对于美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但是实际上,老师在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欣赏经典艺术品时,同时也可以穿插生活中对美的举例。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学生可以将美与艺术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学生能以一种审美的观念来对待,另一方面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这也符合美育的深层次追求,学生能够在更宽泛的背景下发现美的存在。例如,生活中最常见的对美的追求就是人们服饰或是随身佩戴的首饰,这些生活用品无一不是建立在美的追求上的。在美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充分引入生活中美的案例来引导学生们进行观察。这样的方式还有一好处就是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在自身熟悉的环境中感知美的存在,而非在一开始学习中就接触更为抽象的艺术形式。
  3.采用多角度欣赏的方式来培养美育思维
  美育思维是一种相对较为抽象的思维模式,这就需要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学习美术时学会从多角度来欣赏美。同样老师可以先从生活中中简易常见的事物开始分析,例如,日常每个人都要穿的衣物,一般情况下就需要符合审美的需求。除非是在舞台等例外场景下,一般场合中衣物的颜色搭配都需要做到协调,以此来满足人们的舒适感。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我们的风采”中,就展示了服饰的美学原理。同时课本内容中还涉及了除去衣服的颜色搭配,衣服的结构与人的身材同样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搭配,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协调结构,目的也是让人有一种舒适的美感。除此之外还有人的内在气质各方面也需要得到衣物的衬托。在欣赏时,人们就需要从这些多角度出发来塑造美的直观感受。深入到学生所需要鉴赏的经典艺术品时,学生也需要从多角度出发,从艺术品本身来说,学生要从艺术品的形态构造、绘画样式等角度来观察,从艺术品的内涵看来,学生需要从文化、历史以及作者本身等角度来分析。不同的艺术品本身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包涵的历史典故,如果学生善于从多角度来分析也就更能领会其包涵的深层次的美学。
  4.完善美育评价体系
  美育思维的建立还有一个很必要的手段那就是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直观评价。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以及要求下都会在学习完基础课程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基于此,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对于各自创作作品的评价环节。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招贴——广而告之”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完成招贴画设计后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就针对自身的作品展开自评,学生可以在自评过程中详细讲述作品的构图排版、具体细节以及其中包含的深入内涵,还可以自我分析作品存在的优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了解了作者的自我认识后,老师可以给其他同学划分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对其他同学的作品展开评价。最后老师再根据学生们的观点进行补充总结,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方式学生们对作品也能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美育思维的渗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都起着关键性的塑造作用。在日常美术的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美术的端正态度、充分的联系生活美学、以多角度的形式切入、完善美育评价体系等方式来加强,以此来充分培养起学生的美育思维。
  【参考文献】
  [1]刘德亮.议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7)
  [2]周永青.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合理选择与应用教具[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
  [3]何天香.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色彩感觉[J].同行,2016(09)
其他文献
黄炎培与卢作孚以教育与实业两种救国思潮为媒介建立了频繁的互动交往。黄炎培因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工商界人士往来频繁;卢作孚以兴办实业为重心,在兴办实业的过程中注重
黔西南州冷洞村作为新时期"贵州精神"的发源地,进一步学习冷洞村的发展经验,挖掘"贵州精神"内涵,探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途径与措施,夯实地方精神高地基础,对于推进基层党组织
从原材料、配合比、施工技术3个方面探讨了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大流量、中低水头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的水力过渡过程及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是一个新课题。结合泸定水电站引水系统布置及调压室方案选择,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根据水电站引水系统
【摘 要】微课教学模式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将文本、声音与画面集于一体阐述某一知识要点的微课程,虽然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十分钟,但是重点突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也是改善教学效果的有效举措。本文以如何借助微课促进高中物理教学为浅谈对象,同时列举出部分适当的教学技巧。  【关键词】微课;高中物理教学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新课改理念下共同作用的产物,在
服务社会是新时代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要求。分析和论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意义、内容和措施。
刘家峡水电站混凝土主、副坝和溢洪道、泄水道、泄洪洞、排沙洞已运行40余年,对混凝土裂缝、表层碳化、渗漏溶蚀、冻融冻胀、水质侵蚀、混凝土强度和冲磨空蚀等方面的全面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