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一部分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花大力气去研究教材,分析学生,讨论教法,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字词,析句断章,尽可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然而,即使我们把文章掰得支离破碎,讲得喉干舌苦,学生仍然听得乏而无味,其结果是一知半解。究其原因,问题并不在于学生太“差”、太“愚”,而在于教者的教学导向有误。语文教学是汉语言文字的教学,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文字基于母语,而更为典型、更为规范。汉语言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更多经历的是口传身受。在过去的私塾里,教师的任务只是教“诵”,理解几乎是谈不上的。在现代教育中,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语言文字的学习要求既能诵又能理解。而执教者在执教过程中又往往偏重于后者而忽略了自古沿袭至今的前者——“诵”。这实在是不应该!我认为: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我们应该抓好这一环节,回到语文教学的正确轨道上来,让我们的民族语言更加快速的发展和美化起来。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结合教学实结,谈谈个人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准确地朗读,把推广普通话融入教学工作之中
当前,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在全国掀起了热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宣传、推广、运用普通话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把课堂作为宣传、推广普通话的阵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学生从小就能学到规范、准确的语言,为美化汉民族语言环境尽一份力量。
1、指导学生朗读时,语音、语调要到位,语音动程要够,语调调值要够
要正确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方言复杂,口语浓重。学生在浓厚的方言熏陶下长大,要做到朗读准确,确实需要下大工夫。不出本县,不出本地区,在浓厚的亲情乡情的背景下,我们都觉得自己的语言很美,无与伦比;但是,我们走出去,置身于普通话语言环境中,我们会自惭形秽,无地自容。为什么?我们的语调、语音不规范,我们无法置身于祖国语言文明建设之中。因此,在语言文字教学中,先要正音。正音必须从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切入,要求学生发音准确。这是最基本的切入点,作好这一工作,会给正确发音省下很多时间。
2、在课文朗读中,发现不准确的读音、声调,要个别纠正,不留余漏
特别是我地学生,in-ing 、en-eng、 un-ong区分不清,教师要切实做好示范、口形指导工作,使学生发音准确,并逐渐形成习惯。
3、引导学生注意广播电视中的朗读发音,使学生受到正确语音的感染,减轻我们的工作力度
二、流利地朗读,化他人语言为自身语言
能够准确地朗读,做到语音语调准确,这仅仅是朗读教学的开始。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提高朗读要求,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第二,不唱读。学生在初学朗读时往往有唱读的习惯,这一点必须纠正。教师要范读,毫无顾忌地大胆尝试,去掉羞涩感。第三,朗读要流利。只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就会做到。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通过比赛、评比等方式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达到朗读流利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就是说,学生短时间内驾御课文语言的能力提高了,有了将他人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能力了。而这种能力,其益处将会辐射于我们的识字、解词、析句、断章、作文等教学领域。
三、入情入境地朗读,置身于作者的创作情境
学生,对其置身的周边环境,已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对课文表达的思想内容,大部分是理解的。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们要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即: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抑扬顿挫。第一,要学会停顿。朗读中的停顿有语法停顿和语音停顿两种。语法停顿是指标点符号的停顿;语意停顿是指对有些词、句的强调性停顿。语法停顿是建立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之上。第二,要学会把握重音。第三,语句朗读要有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另外,还要注意朗读的语气、速度、节奏。把握好上述朗读技巧之后进行朗读,我们会感觉自己已完全置身于作者的创作情境之中。那么,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也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
四、绘声绘色地朗读,融身、心、态于一体
心,是指学生的思想、感情;身,是指学生的眼睛、声音;态,是指学生的动作、体态。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每一层次的朗读能力的形成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然而,一旦第三层次的能力已经养成,那么绘声绘色的朗读便是一种朗读水平的升华、一种品味、一种愉悦和一种享受。
绘声绘色的朗读,是融思想、感情、声音、情态于一体的、化书面语言文字为有声语言的一种思想感情直接倾泻奔涌的形式,这时的朗读,学生的身、心、态都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完全是根据课文思想内容的喜怒哀乐、赞颂咏歌、手舞足蹈。当然,朗读要达到这一境界,是教师指导学生层层深入的理解、朗读的结果。需要指出的是,强化朗读,并不是要大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轻诵读重理解转变为重诵读轻理解,而是要朗读与理解有机结合,取得有效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是创设情境、增强语感的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个关键环节。抓好这一环节,可以激活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735300甘肃省金塔县金塔乡中学)
一、准确地朗读,把推广普通话融入教学工作之中
当前,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在全国掀起了热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宣传、推广、运用普通话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把课堂作为宣传、推广普通话的阵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学生从小就能学到规范、准确的语言,为美化汉民族语言环境尽一份力量。
1、指导学生朗读时,语音、语调要到位,语音动程要够,语调调值要够
要正确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方言复杂,口语浓重。学生在浓厚的方言熏陶下长大,要做到朗读准确,确实需要下大工夫。不出本县,不出本地区,在浓厚的亲情乡情的背景下,我们都觉得自己的语言很美,无与伦比;但是,我们走出去,置身于普通话语言环境中,我们会自惭形秽,无地自容。为什么?我们的语调、语音不规范,我们无法置身于祖国语言文明建设之中。因此,在语言文字教学中,先要正音。正音必须从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切入,要求学生发音准确。这是最基本的切入点,作好这一工作,会给正确发音省下很多时间。
2、在课文朗读中,发现不准确的读音、声调,要个别纠正,不留余漏
特别是我地学生,in-ing 、en-eng、 un-ong区分不清,教师要切实做好示范、口形指导工作,使学生发音准确,并逐渐形成习惯。
3、引导学生注意广播电视中的朗读发音,使学生受到正确语音的感染,减轻我们的工作力度
二、流利地朗读,化他人语言为自身语言
能够准确地朗读,做到语音语调准确,这仅仅是朗读教学的开始。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提高朗读要求,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第二,不唱读。学生在初学朗读时往往有唱读的习惯,这一点必须纠正。教师要范读,毫无顾忌地大胆尝试,去掉羞涩感。第三,朗读要流利。只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就会做到。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通过比赛、评比等方式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达到朗读流利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就是说,学生短时间内驾御课文语言的能力提高了,有了将他人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能力了。而这种能力,其益处将会辐射于我们的识字、解词、析句、断章、作文等教学领域。
三、入情入境地朗读,置身于作者的创作情境
学生,对其置身的周边环境,已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对课文表达的思想内容,大部分是理解的。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们要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即: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抑扬顿挫。第一,要学会停顿。朗读中的停顿有语法停顿和语音停顿两种。语法停顿是指标点符号的停顿;语意停顿是指对有些词、句的强调性停顿。语法停顿是建立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之上。第二,要学会把握重音。第三,语句朗读要有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另外,还要注意朗读的语气、速度、节奏。把握好上述朗读技巧之后进行朗读,我们会感觉自己已完全置身于作者的创作情境之中。那么,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也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
四、绘声绘色地朗读,融身、心、态于一体
心,是指学生的思想、感情;身,是指学生的眼睛、声音;态,是指学生的动作、体态。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每一层次的朗读能力的形成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然而,一旦第三层次的能力已经养成,那么绘声绘色的朗读便是一种朗读水平的升华、一种品味、一种愉悦和一种享受。
绘声绘色的朗读,是融思想、感情、声音、情态于一体的、化书面语言文字为有声语言的一种思想感情直接倾泻奔涌的形式,这时的朗读,学生的身、心、态都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完全是根据课文思想内容的喜怒哀乐、赞颂咏歌、手舞足蹈。当然,朗读要达到这一境界,是教师指导学生层层深入的理解、朗读的结果。需要指出的是,强化朗读,并不是要大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轻诵读重理解转变为重诵读轻理解,而是要朗读与理解有机结合,取得有效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是创设情境、增强语感的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个关键环节。抓好这一环节,可以激活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735300甘肃省金塔县金塔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