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的力量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an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恭喜你啊,不用做‘容嬷嬷’,你现在是万人迷啦!”开心地听着同事的玩笑话,我满心期许专职心理教师之路。我曾是一个用“眼神杀”管理课堂的班主任,卻在转回专业岗位时遇到了“课堂失控”的危机。这,得从青青的到访说起。
  六年级的青青成绩优异,临近毕业却因三次迟到被班主任带到了咨询室。她突然的、被动的造访,“杀”了我个措手不及。简单接触后,我收获了零条有效信息。于是,我拿出家庭格盘,吸引她摆放人偶。几分钟后,24个人偶全被放到了格盘上。奇怪的是,这个看起来丰富的人偶世界却给人孤独的感觉,每一个人之间的距离都那么远,那个代表她自己的人偶更是站在整个格盘的最边缘。带着假设,我小心地向青青求证每一个人的身份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幅繁忙而各自疏远的家庭景象展现在眼前。通过真诚的聆听,我理解了青青对亲情的渴望,也感受到她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主权的无奈。第二天,青青的班主任问我:“你究竟做了什么?孩子说你是唯一能懂她的人。”我表面上微笑应对,内心暗自狂喜。两次咨询后,青青通过我看到了自己的需要,决定放弃用迟到来对抗妈妈。
  几个类似的案例,强化了我“尊重接纳”的工作思路。但当我把这份收获带进心理课时,却出现个别“不安分”的学生满教室乱窜的现象。管还是不管?怎么管?每当我想拿出“容嬷嬷”的气场镇压“群雄”时,就有一个声音说:“你是心理老师,要坦然接纳现状,你要是太凶了,谁还敢找你做咨询啊?”瞬间,我所有的壮志都被拉回谷底。那段日子,这份自以为是的接纳让我在心理课上压抑了满身的愤怒,却不敢表达。
  直到督导说“你这不是接纳”,我才恍然发现:接纳不等于同意,更不等于放纵。无条件的接纳是帮助孩子成长的良药,而无原则的放纵却是无序和混乱的温床。我要做的是觉察不合理的信念,真正理解学生的行为及行为背后的情绪,是温和地坚持,在接纳学生的基础上建立规则再坚守规则。
  再次见到“大高个”,他已经跟好几个老师发生过冲突。那天上课他又开始玩扑克牌,还大声讲笑话逗趣。我暂停下来,按照约定请他先冷静一分钟。没想到他一起身就开始小声嘀咕,同桌则趁机煽风点火:“老师,他骂你!”“大高个”立刻提高音量骂骂咧咧……什么样的期待激发出他如此强烈的情绪?生气的背后他想表达什么?我一边思考,一边仔细观察。我发现眼前的“大高个”满脸的愤怒中带着些许紧张。“你很生气,我看到了。以前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吗?”他斜眼看向上空,鼻子用力呼着气,一声不吭。“不知道以前你是怎么做的,但是刚刚的行为的确容易让人以为你在骂老师。我现在担心的是,你表达不服气的方式曾经引起过老师的误会,还给你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听出我并没有责备他,“大高个”慢慢放松了自己,默默地冷静了一分钟,之后的心理课上他再也没有大吵大闹。毕业前,他告诉我,“老师,那次谢谢你没有骂我!是你让我知道生气并没有错,不恰当的只是表达方式。” 原来,接纳真的有力量。
  我把这份珍贵的收获送给了同事和家长。年轻的班主任发现只要多给一分钟,一年级的小不点儿就能做好充足的准备。为孩子焦虑的妈妈感叹,“我要是早接受孩子多动症的现实,早吃药治疗,孩子就不会吃这么多苦头了。”一对因孩子教育而矛盾不断的夫妻发现,他们最不能忍受的其实是彼此的差异。接纳不仅解决了我的课堂危机,还帮助了更多学生、家长和同事。
  这就是接纳的力量。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摘 要:从“平台-数据-智能-融合-普惠”这一视角出发,结合我国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基础和政策导向剖析政务数字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政务数据安全的风险和挑战。政务数字化和政务数据安全治理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涉及政府组织结构及公共服务价值选择的问题,其背后的实践逻辑是政府职责体系的变革。具化到我国政务数字化和政务数据安全的需要,厘清政府部门数据汇集和共享的职责以打破“数据孤岛”,构
摘 要:为应对“案多人少”的司法审判压力,域外相关国家设计了小额法庭、一期日审理原则、小额索赔程序等进行案件分流,从而减轻诉讼压力,提高审判效率,促进司法正义。立案登记制下的中国司法面临着大量审判任务,简案快办、集约审判都亟须小额诉讼程序释放更多的程序效能。但是,程序适用率偏低、效率优势不明显、转换率较高的运行弊病掣肘着小额诉讼程序效能的发挥。所以,完善小额诉讼程序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额诉讼;
摘 要:2018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刑事缺席审判程序。这一程序建立的初衷是打击潜逃海外的腐败犯罪分子,完善国际追逃追赃机制,但因其法条表述过于笼统且缺乏既往适用经验参考,导致在案件适用范围以及被告人各项权利保障方面均存在诸多不合理性。文章从人权保障的视角对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适用困境进行分析研讨,尝试为该程序的完善和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刑事缺席审判;被告人;人权保障  中图分类号:
摘 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众多具体精神的合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跨越了百年之久,呈现出显著的时代性、民族性、革命性与科学性。其中,“开拓创新、兼容并蓄”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主要特征,“战天斗地、不屈不挠”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核心品质,“热爱祖国、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追求,“信念坚定、无私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UGC保护中的作品权利归属和侵权后的维权问题是权利人与平台面临的共同难题:一方面,需要明确UGC相关作品的保护范围与权利归属,尤其是在UGC内容包含海量素材的情况下,作品的认定更是对现有筛查机制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需要设立有效的保护和救济机制。大规模的UGC内容在保护和寻求救济的过程中离不开技术、人力和专业的支持,为了更好地实现对UGC作品的保护目的,权利人在要求平台承担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义务的同时,也应考虑赋予平台更多的权利以便更有效率地进行维权。UGC版权保护平台机制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
从我国经济运行的现实出发,采用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对日益加剧的金融资源“脱实向虚”过程中的经济主体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企业家基于自身利
摘 要: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是内在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基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要求,结合互联网的鲜明特性与运作趋向,分别形成制度供给机制、议题引导机制、技术革新机制、协同联动机制以及现实关照机制,进一步建构起多维治理机制来系统运作,不失为提升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效能的一种实践路径。实现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有助于推动营造安全有序、向上向善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成果,而空间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好地践行的构成性要素之一,是其长期实践的历史场域,更是其具体展开的现实依据。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一带一路”的实践路径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物理空间拓展、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社会空间构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强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观念空间塑造。三位一体空间的打造和生产
摘 要:环境信息法是调整环境治理主体在环境信息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对象是因环境信息活动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环境信息法立法应肩负新的时代使命,在立法范式上,要实现从压制型法向回应型法转变;在立法理念上,要实现从环境信息公开监督向环境信息服务保障转变;在制度构建上,要实现从单向度的环境信息公开监督制度向环境信息流“全过程”民主参与制度转变;在信息规制模式上,
数字平台庞大市场力量引发的市场聚合、市场结构集中等垄断隐忧引发全球关注,市场力量评估是事前监管与事后反垄断执法的基础性问题.数字平台市场力量评估的困境根源在于,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