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敏感加权成像不对称的显著皮质静脉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led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显示的不对称的显著皮质静脉(asymmetrically prominent cortical vein, APCV)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在发病3 d内完成MRI检查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SWI评价APCV。END定义为发病后7 d内任何时间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HISS)评分较基线时增加≥2分或运动项评分较基线时增加≥1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PCV与END的独立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13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93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57.3岁(四分位数间距:47.5~67.5岁)。基线NIHSS评分(5.9±5.0)分。51例(38.3%)患者存在APCV,38例(28.6%)患者发生END。END组与非END组APCV、同侧大血管狭窄以及入院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构成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后,APCV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6.907,95%可信区间2.798~17.052;P<0.001)。

结论

SWI显示的APCV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颅内动脉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环状RNA是目前非编码RNA中的研究热点,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广泛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基因表达调控。文章聚焦于颅内动脉瘤与环状RNA的关系,探讨环状RNA对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的潜在作用。
在中国卒中已成为首位死亡原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治指南均是基于血管狭窄程度对患者进行分层,但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存在可随时引起缺血性卒中,并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无关。MRI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分辨率MRI的出现,使得可对颈动脉斑块结构和性质进行无创性评估,早期为卒中高危人群提供最优化治疗策略,以达到防治卒中的目的。
心房颤动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心源性栓塞性卒中。相反,缺血性卒中也可引起心房颤动,即卒中后发现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detected after stroke, AFDAS)。研究显示,AFDA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预后可能不同于卒中前已知的心房颤动。AFDAS的监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就AFDAS的定义、病理生理学机制、监测方法及
外泌体是由各种细胞来源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广泛存在于体液中。外泌体内部包裹微RNAs、mRNAs和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可激活各类信号通路,在卒中预警和神经血管单元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外泌体在脑缺血中的信息传递作用进行了综述。
期刊
高半胱氨酸参与体内甲硫氨酸循环并经肾脏排泄,其异常升高会增加脑血管病风险。近年来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小血管病密切相关,并且是缺血性卒中及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药物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小血管病的防治意义逐渐得到证实。文章就高半胱氨酸与脑小血管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卒中及痴呆预防提供参考。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自发性颅外段椎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1月至2019年12月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自发性颅外段椎动脉夹层分离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组和非缺血性卒中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自发性颅外段椎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9例患者,男性14例(35.9%),女性25例(64.1%),年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