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外贸顺差1831亿美元,同比减少6.4%,这是继2009年外贸顺差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之后,进一步出现收窄。同时,我国外贸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也从历史高点的11.6%下降到6.2%,对外贸易发展更趋平衡。今年3月份我国进口1520.6亿美元,再次刷新1月创下的1443.2亿美元的历史纪录,当月贸易顺差1.4亿美元。受国内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春节长假等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我国出现了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是6年来首次出现季度贸易逆差。
一、我国外贸长期顺差的历史和原因
事实上,从1978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在绝大部分年份均处于顺差状态,尤其从1994年后我国对外贸易均处于清一色的顺差状态,而且顺差的幅度不断加大,直到2009年才出现顺差收窄的趋势。当然,造成外贸顺差的原因很多,既有我国内部经济的因素,也有外部贸易环境的因素。
1.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长期供大于求的劳动力供求市场,使得我国也是世界上工资最低的国家之一。我国出口的大部分商品都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低廉的价格是我国商品对外出口富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虽然近些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劳动力工资增长的速度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我国的出口正是建立在这种廉价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上的,利用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即使外部市场受到金融危机或者人民币升值等影响,企业仍然能够赚取利润。纺织服装、金属冶炼和建筑材料行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或劳动技术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产品出口的不断增长,推动了我国的出口屡创新高。
2.内部经济的失衡。从内部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一样,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观念、制度缺陷、改革未到位等深层次原因导致内需不足,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制造业产能迅速扩大情况下,对出口依赖程度较高;二是国内投融资体制不健全,国内储蓄不能有效利用,致使一些国内企业到境外筹资、融资,导致资本流入;三是一些地方政策调整滞后,在保护劳工利益和生态环境以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定价与使用等方面出现偏差,扭曲了成本,扩大了顺差。
3.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跨国公司为转移成本、扩大市场,通过对外投资等手段逐步将制造业向我国转移,贸易顺差也同时被转嫁给中国。据了解,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我国出口的半壁江山,2010年外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接近60%,外企的顺差接近顺差总额的三分之二。再者,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加速期,工业门类齐全,生产配套能力较强,这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奠定了扎实基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贸易互补性增强、我国出口产品成本优势等因素,对顺差产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长期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不利影响
1.流动性过大会引发通胀,过多的外汇储备无法用出去实现它的价值,其安全性和保值性会面临风险。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例按照国际惯例是保持在30%左右较为合理。持续性的国际贸易顺差导致2009年我国的外汇储备高达23,992亿美元,与同期外债余额4286亿美元的比值为560%,远远大于国际上公认的30%的比值。截至2011年3月末,我国的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中大部分是以美元或美元资产形式持有的,随着美元资产的贬值,外汇储备的价值在缩水,而抛售美元的结果,会让美元更进一步贬值,反过来又让剩余部分美元资产更大幅度缩水,这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陷入“囚徒困境”。
2.国际贸易摩擦加大,对外贸易环境对我国不利,不仅会影响我国在主要出口市场的发展,而且会影响我国在其他市场的开拓。巨额的贸易顺差使得我国与出口贸易伙伴国之间贸易摩擦加剧,其中又以欧盟和美国最为严重。近年来,我国遭受的特保案、反倾销案、反补贴案等逐年增多,与发展中国家如南非、印度、土耳其等国的贸易摩擦也有增大的趋势。贸易摩擦的不断蔓延和升级,外部贸易环境的恶化,不仅加大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还给我国出口的持续性发展带来了重大威胁。
3.长期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带来的贸易顺差,会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使得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产品一直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但是这些行业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这种低附加值行业的不断扩容,实际上并未彻底解决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问题,还使得产业投资的短视和以出口为导向,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实现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目标的难度。同时,我国的出口商品一部分属于资源密集型,还有少部分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巨额的贸易顺差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措施
实现贸易平衡是我国外贸政策的取向,我们不追求过大的贸易顺差。中国外贸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持贸易的基本平衡。
1.进一步促进贸易的便利化和提高贸易的有效性,积极扩大进口
通过完善进口信贷、进口信用保险等促进政策,进一步简化进口管理措施,支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具体来说,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推动企业技术改造。进一步拓宽粮、棉等大宗商品进口渠道,便利企业及时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组织进口,缓解国内供应压力。举办进口商品展览会,提升广交会等大型展会的进口促进功能。通过进口,可以弥补国内资源不足,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引入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资本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同时,继续推动发达国家放宽对我国高技术出口管制。一些国家延续冷战思维对中国实行严格的出口管制,又指责我国顺差很大,在我们想买买不到、贸易被扭曲的情况下,讨论贸易平衡问题是不公平的。
2.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要继续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一方面靠“压”,把“两高一资”加工贸易产品的出口压下来,抑制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靠“保”,大力支持和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促进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继续开展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加强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鼓励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海关监管区域集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延长贸易增值链条。同时鼓励企业提高品牌意识,鼓励企业租品牌、买品牌、创品牌,发展自主品牌,鼓励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走,做好研发和营销,而不只是简单的代工生产。
3.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扩大服务贸易出口
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支持和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引导推动、各方科技力量支持的技术引进和创新促进体系;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选择重点领域和产业,扩大引进规模,实现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
进一步研究财税等支持政策,加大发展服务贸易的资金投入,建立促进服务贸易出口中介组织,加强培养服务贸易人才,搭建服务贸易出口促进平台,推进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兴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出口与继续扩大旅游、运输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改善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
4.立足于贸易的基本平衡,积极支持“走出去”对外投资
要抓住历史机遇,从实现跨境投资和利用国际资源、掌握先进技术、建立境外营销网络良性循环的高度,搭建新的合作机制和合作平台,推动企业积极有序地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增强对外投资政策与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的相互配合,研究拓宽外汇储备有效运用以及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渠道和方式,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同时,政府应进一步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对外投资合作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开展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健全投资促进和保护机制,推动有关国家改善投资环境,维护境外企业、机构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国际经贸学院
(责编/赵哲)
一、我国外贸长期顺差的历史和原因
事实上,从1978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在绝大部分年份均处于顺差状态,尤其从1994年后我国对外贸易均处于清一色的顺差状态,而且顺差的幅度不断加大,直到2009年才出现顺差收窄的趋势。当然,造成外贸顺差的原因很多,既有我国内部经济的因素,也有外部贸易环境的因素。
1.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长期供大于求的劳动力供求市场,使得我国也是世界上工资最低的国家之一。我国出口的大部分商品都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低廉的价格是我国商品对外出口富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虽然近些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劳动力工资增长的速度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我国的出口正是建立在这种廉价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上的,利用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即使外部市场受到金融危机或者人民币升值等影响,企业仍然能够赚取利润。纺织服装、金属冶炼和建筑材料行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或劳动技术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产品出口的不断增长,推动了我国的出口屡创新高。
2.内部经济的失衡。从内部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一样,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观念、制度缺陷、改革未到位等深层次原因导致内需不足,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制造业产能迅速扩大情况下,对出口依赖程度较高;二是国内投融资体制不健全,国内储蓄不能有效利用,致使一些国内企业到境外筹资、融资,导致资本流入;三是一些地方政策调整滞后,在保护劳工利益和生态环境以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定价与使用等方面出现偏差,扭曲了成本,扩大了顺差。
3.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跨国公司为转移成本、扩大市场,通过对外投资等手段逐步将制造业向我国转移,贸易顺差也同时被转嫁给中国。据了解,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我国出口的半壁江山,2010年外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接近60%,外企的顺差接近顺差总额的三分之二。再者,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加速期,工业门类齐全,生产配套能力较强,这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奠定了扎实基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贸易互补性增强、我国出口产品成本优势等因素,对顺差产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长期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不利影响
1.流动性过大会引发通胀,过多的外汇储备无法用出去实现它的价值,其安全性和保值性会面临风险。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例按照国际惯例是保持在30%左右较为合理。持续性的国际贸易顺差导致2009年我国的外汇储备高达23,992亿美元,与同期外债余额4286亿美元的比值为560%,远远大于国际上公认的30%的比值。截至2011年3月末,我国的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中大部分是以美元或美元资产形式持有的,随着美元资产的贬值,外汇储备的价值在缩水,而抛售美元的结果,会让美元更进一步贬值,反过来又让剩余部分美元资产更大幅度缩水,这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陷入“囚徒困境”。
2.国际贸易摩擦加大,对外贸易环境对我国不利,不仅会影响我国在主要出口市场的发展,而且会影响我国在其他市场的开拓。巨额的贸易顺差使得我国与出口贸易伙伴国之间贸易摩擦加剧,其中又以欧盟和美国最为严重。近年来,我国遭受的特保案、反倾销案、反补贴案等逐年增多,与发展中国家如南非、印度、土耳其等国的贸易摩擦也有增大的趋势。贸易摩擦的不断蔓延和升级,外部贸易环境的恶化,不仅加大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还给我国出口的持续性发展带来了重大威胁。
3.长期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带来的贸易顺差,会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使得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产品一直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但是这些行业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这种低附加值行业的不断扩容,实际上并未彻底解决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问题,还使得产业投资的短视和以出口为导向,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实现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目标的难度。同时,我国的出口商品一部分属于资源密集型,还有少部分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巨额的贸易顺差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措施
实现贸易平衡是我国外贸政策的取向,我们不追求过大的贸易顺差。中国外贸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持贸易的基本平衡。
1.进一步促进贸易的便利化和提高贸易的有效性,积极扩大进口
通过完善进口信贷、进口信用保险等促进政策,进一步简化进口管理措施,支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具体来说,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推动企业技术改造。进一步拓宽粮、棉等大宗商品进口渠道,便利企业及时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组织进口,缓解国内供应压力。举办进口商品展览会,提升广交会等大型展会的进口促进功能。通过进口,可以弥补国内资源不足,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引入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资本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同时,继续推动发达国家放宽对我国高技术出口管制。一些国家延续冷战思维对中国实行严格的出口管制,又指责我国顺差很大,在我们想买买不到、贸易被扭曲的情况下,讨论贸易平衡问题是不公平的。
2.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要继续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一方面靠“压”,把“两高一资”加工贸易产品的出口压下来,抑制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靠“保”,大力支持和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促进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继续开展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加强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鼓励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海关监管区域集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延长贸易增值链条。同时鼓励企业提高品牌意识,鼓励企业租品牌、买品牌、创品牌,发展自主品牌,鼓励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走,做好研发和营销,而不只是简单的代工生产。
3.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扩大服务贸易出口
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支持和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引导推动、各方科技力量支持的技术引进和创新促进体系;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选择重点领域和产业,扩大引进规模,实现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
进一步研究财税等支持政策,加大发展服务贸易的资金投入,建立促进服务贸易出口中介组织,加强培养服务贸易人才,搭建服务贸易出口促进平台,推进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兴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出口与继续扩大旅游、运输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改善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
4.立足于贸易的基本平衡,积极支持“走出去”对外投资
要抓住历史机遇,从实现跨境投资和利用国际资源、掌握先进技术、建立境外营销网络良性循环的高度,搭建新的合作机制和合作平台,推动企业积极有序地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增强对外投资政策与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的相互配合,研究拓宽外汇储备有效运用以及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渠道和方式,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同时,政府应进一步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对外投资合作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开展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健全投资促进和保护机制,推动有关国家改善投资环境,维护境外企业、机构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国际经贸学院
(责编/赵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