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有意思的例子:一个人左右手各举着300克重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添加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感觉有多大的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 306克时,他才会觉得有些重。但是,如果左右各手举着600克的砝码,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一直加到612克才能感受到差异。也就是说,要比前一种情况要多加一倍以上的刺激才会有所反应。
由此,我们不难推断:要想辨别出刺激间的差异,刺激总量越大,其差额也必须越大。
还有一个关于“诱敌深入法”的有趣实验:人们对一桶油售价涨了2元或火车票由100元涨到150元会十分敏感,但如果总房款涨了1万元,同涨到3万元相比,人们都不会觉得涨幅很大。这是因为,人们一开始受到总房款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
从一开始就提出令人难以拒绝的优厚条件,等谈判基本结束后再指出一些不好的细节并使对方接受的“诱敌深入法”基本上也是以“贝勃规律”为基础的。对方被一开始的优厚条件所诱惑,对后来才知道的不好的部分也就会较轻易地接受了。
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这就是“贝勃规律”。“贝勃规律”也经常应用于经营中的人事变动或机构改组等。
一家公司要想赶走被视为眼中钉的人,应该先对与这些人无关的部门进行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或裁员,使其他职员习惯于这种冲击。然后在第三次或第四次的人事变动和裁员时,再把矛头指向原定目标。
很多人受到第一次冲击后,对后来的冲击也就麻木了。
由此,我们不难推断:要想辨别出刺激间的差异,刺激总量越大,其差额也必须越大。
还有一个关于“诱敌深入法”的有趣实验:人们对一桶油售价涨了2元或火车票由100元涨到150元会十分敏感,但如果总房款涨了1万元,同涨到3万元相比,人们都不会觉得涨幅很大。这是因为,人们一开始受到总房款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
从一开始就提出令人难以拒绝的优厚条件,等谈判基本结束后再指出一些不好的细节并使对方接受的“诱敌深入法”基本上也是以“贝勃规律”为基础的。对方被一开始的优厚条件所诱惑,对后来才知道的不好的部分也就会较轻易地接受了。
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这就是“贝勃规律”。“贝勃规律”也经常应用于经营中的人事变动或机构改组等。
一家公司要想赶走被视为眼中钉的人,应该先对与这些人无关的部门进行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或裁员,使其他职员习惯于这种冲击。然后在第三次或第四次的人事变动和裁员时,再把矛头指向原定目标。
很多人受到第一次冲击后,对后来的冲击也就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