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多元文化影响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重要工作。文章根据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特点,从多元文化溯源、多元文化下高校学生思想特点出发,积极探寻多元文化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思想的改变和政治素质的提高,力求开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多元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措施
[作者简介]罗大珍(1972- ),女,四川苍溪人,绵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与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四川绵阳621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3-0087-02
一、多元文化溯源
1.多元文化形成的原因。首先,多元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造成的。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地理环境的差异不仅会对人的肤色、体质、性格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各民族的文化特性。其次,多元文化由各民族文化长期积淀而成。一个民族,其文化特性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得到社会认同的文化因素就会得到不断传承,并最终积淀为表征这个民族之精神的东西。再次,多样性是事物的属性,人类文化自然也不例外。不仅各民族、各地区或国家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而且一个民族、地区或国家内部也呈现出文化的差异性。
2.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影响。多元文化教育是美国社会环境中多元文化思想的反映,它体现或内化了“多元主义”(Pluralism)价值观,是美国历史上人权运动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国际化时代民族及文化的交往、变迁与融合对文化教育的客观要求。
二、多元文化下高校学生思想特点
在当前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主流健康向上,但出现多样性、务实功利的倾向,部分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扭曲。大部分学生政治思想稳定健康,认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学习和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同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肯定集体利益;积极主动择业,取向协调。但一部分学生呈现出理想信念缺失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的低层次日趋明显。以自我为中心,而较少顾及他人、集体和社会,因而往往出现一些扭曲的价值取向,很多学生还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开脱辩解。
2.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感性多于理性,部分学生政治信念模糊。大部分学生热爱祖国,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强烈,对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等问题保持高度一致,推崇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愿意为民族和国家贡献才智和力量。但是,在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的冲击下,个别学生思想蜕化,贪图享乐,崇洋媚外,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对政治理念的追求只停留在表面,不从深层次上把握政治理论的内涵,缺乏一定的政治鉴别力,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
3.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知行脱节、诚信失范现象严重。大学生公民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大多数能够以社会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的是非标准,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值得重视,如:崇尚良好社会公德,但是非感模糊;婚恋性爱宽容和开放,有非道德化倾向;同时诚信失范现象严重,表现在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作弊方法层出不穷,手段不断翻新;助学贷款到期不予归还;合同意识淡薄;言行表里不一,投机取巧,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或者以欺骗的手段炮制各种个人材料等。
4.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但心理问题增多。大学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极进取精神不断强化,但面对强烈竞争和发展、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心理问题表现较为突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睡眠障碍、网络及游戏成瘾等,其原因主要因为竞争的压力、生存的焦虑、情感的困惑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甚至出走、自杀、自残、性行为出轨等现象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另外,网络的虚拟性和隐秘性容易造成大学生性格的异化,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5.人生迷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给很多大学生造成了就业压力,使得他们产生前途渺茫的感觉,不知道毕业后何去何从,造成他们无法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害怕毕业,不敢就业,不愿就业尤其缺乏职业人生规划意识。
三、多元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措施
面对多元文化对高校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追求思想教育形式的丰富多彩。
1.坚持“三个贴近”,做到以人为本。(1)贴近大学生学习实际。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学习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和引导他们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分解为具体化、层次化的阶段性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有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道德观、法制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把学习与成才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前途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与持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大学生活赋予学生以广阔的空间和比较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和引导他们锻炼自理自立的能力,自主自觉地来驾驭生活。通过正确的生活观、消费观教育,把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到学习和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3)贴近大学生社会实际。学分制的实行,尤其是选课制使得同一课堂的学生是以课程为单位随机组成的,这使学生互相沟通和交流的难度加大。学生的主要交流场所也由教室转向公寓和宿舍,公寓和宿舍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为此,学校要重视完善公寓设施,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加强公寓和宿舍文化建设,逐步建立有效的公寓和宿舍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挥学生公寓组织在教育大学生过程中的积极功能,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更新教育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迅速普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等,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十分艰巨。学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动力主体,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权益主体,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高水平的服务;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发展主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整体能力的增强。(2)创新教育思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使他们在实践的大课堂中了解国情、民意,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推进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时代新风的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3)加强课堂建设,健全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两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专业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通过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中,挖掘出具有思想性的内容。党课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让他们了解党的基本知识,掌握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4)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按照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注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高度重视文化环境建设,借鉴人类文明成果,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建设积极、健康、生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要加强网络载体建设,拓展教育空间,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3.加强高校学生个性培养。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多元时代,是一个个体要求得到充分尊重与展示的时代,是一个呼唤能力与个性的时代。(1)个性培养的必要性。个性培养是人的发展的必然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人的个性,不断确立和弘扬这一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为当代人的个性培养服务。个性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强调以牺牲个人价值为代价去迎合社会的需要,“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和社会奉献”,忽视了个体个性发展的需求,使人的独立、自主、创造的个性得不到体现,导致教育对象泯灭自身个性去适应“大一统”的严格规范要求,失去了建设自身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参与知、情、意、行的道德实践过程的内在热情与主动精神,甚至出现“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知行不一”的双重人格。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这种传统模式,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2)个性培养的内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包含的内容很多,但从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来说,主要包含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独立性是当代大学生个性培养的基本内容。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幼养成了对父母依赖的习惯。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将来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现在的社会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今天的大学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着力于大学生独立性的培养。自主性是当代大学生个性培养的核心内容。当代大学生要既是外部客观环境的积极调控者,又是自我意识的主导者;既能够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主体地位,能支配和选择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又能自然而又充分地显示个人的潜能、意志和魅力,表现出独特的能力和品质,最大限度的求取发展。创造性是个性培养的最高目标。创造性不仅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也是对主体自身的超越,它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创造力是现代人才的本质特征,已成为世界的共识。美国哈佛大学第24任校长纳森·普西(Narsen Puthy)也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区分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个性培养上要着力于创造性的培养,使同学们不但要打下扎实的理论和专业基础,而且还要不断提高和拓展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将来在祖国各个建设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做好准备。
总之,当代多元文化影响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重要工作,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促进学生思想的改变和政治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长春.不断开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J]. 青年教师,2007(9).
[2]舒华.浅析多元文化的重要意义[J].吉林教育,2008(16).
[3]冯广兰.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思潮探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4]甘敏思.把握特点,以人为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9).
[5]高新平.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培养[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6]周宪斌.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13).
[关键词]多元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措施
[作者简介]罗大珍(1972- ),女,四川苍溪人,绵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与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四川绵阳621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3-0087-02
一、多元文化溯源
1.多元文化形成的原因。首先,多元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造成的。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地理环境的差异不仅会对人的肤色、体质、性格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各民族的文化特性。其次,多元文化由各民族文化长期积淀而成。一个民族,其文化特性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得到社会认同的文化因素就会得到不断传承,并最终积淀为表征这个民族之精神的东西。再次,多样性是事物的属性,人类文化自然也不例外。不仅各民族、各地区或国家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而且一个民族、地区或国家内部也呈现出文化的差异性。
2.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影响。多元文化教育是美国社会环境中多元文化思想的反映,它体现或内化了“多元主义”(Pluralism)价值观,是美国历史上人权运动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国际化时代民族及文化的交往、变迁与融合对文化教育的客观要求。
二、多元文化下高校学生思想特点
在当前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主流健康向上,但出现多样性、务实功利的倾向,部分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扭曲。大部分学生政治思想稳定健康,认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学习和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同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肯定集体利益;积极主动择业,取向协调。但一部分学生呈现出理想信念缺失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的低层次日趋明显。以自我为中心,而较少顾及他人、集体和社会,因而往往出现一些扭曲的价值取向,很多学生还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开脱辩解。
2.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感性多于理性,部分学生政治信念模糊。大部分学生热爱祖国,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强烈,对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等问题保持高度一致,推崇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愿意为民族和国家贡献才智和力量。但是,在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的冲击下,个别学生思想蜕化,贪图享乐,崇洋媚外,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对政治理念的追求只停留在表面,不从深层次上把握政治理论的内涵,缺乏一定的政治鉴别力,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
3.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知行脱节、诚信失范现象严重。大学生公民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大多数能够以社会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的是非标准,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值得重视,如:崇尚良好社会公德,但是非感模糊;婚恋性爱宽容和开放,有非道德化倾向;同时诚信失范现象严重,表现在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作弊方法层出不穷,手段不断翻新;助学贷款到期不予归还;合同意识淡薄;言行表里不一,投机取巧,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或者以欺骗的手段炮制各种个人材料等。
4.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但心理问题增多。大学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极进取精神不断强化,但面对强烈竞争和发展、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心理问题表现较为突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睡眠障碍、网络及游戏成瘾等,其原因主要因为竞争的压力、生存的焦虑、情感的困惑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甚至出走、自杀、自残、性行为出轨等现象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另外,网络的虚拟性和隐秘性容易造成大学生性格的异化,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5.人生迷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给很多大学生造成了就业压力,使得他们产生前途渺茫的感觉,不知道毕业后何去何从,造成他们无法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害怕毕业,不敢就业,不愿就业尤其缺乏职业人生规划意识。
三、多元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措施
面对多元文化对高校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追求思想教育形式的丰富多彩。
1.坚持“三个贴近”,做到以人为本。(1)贴近大学生学习实际。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学习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和引导他们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分解为具体化、层次化的阶段性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有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道德观、法制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把学习与成才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前途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与持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大学生活赋予学生以广阔的空间和比较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和引导他们锻炼自理自立的能力,自主自觉地来驾驭生活。通过正确的生活观、消费观教育,把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到学习和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3)贴近大学生社会实际。学分制的实行,尤其是选课制使得同一课堂的学生是以课程为单位随机组成的,这使学生互相沟通和交流的难度加大。学生的主要交流场所也由教室转向公寓和宿舍,公寓和宿舍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为此,学校要重视完善公寓设施,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加强公寓和宿舍文化建设,逐步建立有效的公寓和宿舍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挥学生公寓组织在教育大学生过程中的积极功能,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更新教育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迅速普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等,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十分艰巨。学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动力主体,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权益主体,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高水平的服务;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发展主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整体能力的增强。(2)创新教育思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使他们在实践的大课堂中了解国情、民意,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推进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时代新风的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3)加强课堂建设,健全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两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专业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通过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中,挖掘出具有思想性的内容。党课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让他们了解党的基本知识,掌握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4)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按照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注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高度重视文化环境建设,借鉴人类文明成果,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建设积极、健康、生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要加强网络载体建设,拓展教育空间,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3.加强高校学生个性培养。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多元时代,是一个个体要求得到充分尊重与展示的时代,是一个呼唤能力与个性的时代。(1)个性培养的必要性。个性培养是人的发展的必然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人的个性,不断确立和弘扬这一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为当代人的个性培养服务。个性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强调以牺牲个人价值为代价去迎合社会的需要,“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和社会奉献”,忽视了个体个性发展的需求,使人的独立、自主、创造的个性得不到体现,导致教育对象泯灭自身个性去适应“大一统”的严格规范要求,失去了建设自身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参与知、情、意、行的道德实践过程的内在热情与主动精神,甚至出现“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知行不一”的双重人格。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这种传统模式,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2)个性培养的内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包含的内容很多,但从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来说,主要包含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独立性是当代大学生个性培养的基本内容。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幼养成了对父母依赖的习惯。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将来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现在的社会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今天的大学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着力于大学生独立性的培养。自主性是当代大学生个性培养的核心内容。当代大学生要既是外部客观环境的积极调控者,又是自我意识的主导者;既能够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主体地位,能支配和选择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又能自然而又充分地显示个人的潜能、意志和魅力,表现出独特的能力和品质,最大限度的求取发展。创造性是个性培养的最高目标。创造性不仅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也是对主体自身的超越,它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创造力是现代人才的本质特征,已成为世界的共识。美国哈佛大学第24任校长纳森·普西(Narsen Puthy)也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区分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个性培养上要着力于创造性的培养,使同学们不但要打下扎实的理论和专业基础,而且还要不断提高和拓展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将来在祖国各个建设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做好准备。
总之,当代多元文化影响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重要工作,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促进学生思想的改变和政治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长春.不断开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J]. 青年教师,2007(9).
[2]舒华.浅析多元文化的重要意义[J].吉林教育,2008(16).
[3]冯广兰.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思潮探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4]甘敏思.把握特点,以人为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9).
[5]高新平.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培养[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6]周宪斌.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