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大学生职业素养及就业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大一新生在思考人生目标、明确职业方向、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及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等方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大一新生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及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分析,并对职业及职业环境进行测定、分析、总结,从而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把高校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结合行业动态和发展需求,建立多形式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需求,广泛开展个性化的咨询服务。由此可以看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大一新生而言,高校的教育模式相对高中教育模式开放自由许多,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强,因此对刚踏入校园的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新生迅速切换到大学生的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合理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涯,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大一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
(一)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概念,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在国外,很多学生在中学时期就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所以国外的学生很早就开始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挑选专业并进行职业规划。但是国內很多学生从未接触过相关教育,甚至从未听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因此在大一学年开展该课程,可以让学生提前意识到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并主动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职业进行了解、分析和规划。
(二)规划大学各阶段学习目标,建立学习计划
高校教育管理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学习也不再受到老师和家长的严格监督。这就更加需要学生主动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否则便会出现学习懒散松懈、享乐主义或迷茫等问题。所以,在大一新生刚踏进校园时,应当及时帮助他们了解和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有初步的规划,不至于随波逐流、虚度光阴。
(三)了解专业现状及就业前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国内外就业前景以及行业市场人才需求。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长处和短板,并结合自身性格特点和兴趣追求,有针对性地培养锻炼自身欠缺的能力,让自己成为职场所需人才。
二、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高校学生缺乏拼搏精神,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职业存在随遇而安或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此外,很多学生在高中的时候,被灌输了“在高中努力学习,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大学学习不够重视,专业课学习松懈,态度懒散,更加不会主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不重视。
(二)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授课老师主要为就业指导中心人员或辅导员,很少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就业指导老师或辅导员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培训后,便投入到学生教学中,凭借有限的专业知识、经验或主观理解对学生进行授课,照本宣科,缺乏专业性。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高,分配的课程学时很少,授课时间短,有限的课堂时间只能教授有限的理论知识,很多实操实践活动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授课的效果。
(四)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由于课时较少和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限制,现阶段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教师大都依照教材对学生进行理论授课,照本宣科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授课内容缺乏实操性和针对性,学生只能空泛地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而具体如何操作、开展针对性的指导等系列问题都没有办法得到解决。所以在授课结束后导致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程度依旧不高,依旧无法积极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三、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思考
(一)体验式教学取代传统教学
传统授课模式主要为灌输式地进行知识讲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很少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互动交流,导致学生缺乏主观感受和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欠佳。而体验式教学则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把抽象的理论通过一些典型的职业生涯相关案例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加清晰深入地理解讲授的知识,同时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所举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老师再结合学生的想法进行点评和总结,为学生解疑答惑,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2.课堂活动法。授课过程中通过增加活动情景,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受,能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加入价值大拍卖和兴趣岛旅行等游戏环节,让学生接触体验不同类型的职业,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实践体验法。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例如职来职往大赛、成功人士职业生涯访谈、企业调研、暑假社会实践等。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去探究,深入了解专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找出自身的差距,树立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计划。
4.职业测评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所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教授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提供一些专业的量表,让学生进行测试,帮助学生深入客观地了解其职业兴趣、性格和价值观。例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量表、MBTI职业性格测试量表。
(二)整合校外资源,丰富课程体系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授课团队不应只包含学校授课老师,还应该借助校外资源参与到教学当中,例如邀请行业内相关人员对目前行业前景和人才要求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最新就业资讯,在做到知彼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规划的主动性,激发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兴趣和内在动力。此外,还可以邀请优秀校友举办座谈会,分享成功经验,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还可以引入线上课程到课程体系中,提供丰富的资源获取途径,提供专业测量量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
参考文献:
[1]蒙丽莎.低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5:41-42.
[2]罗智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
创意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6,2:42-45.
[3]贾薇薇.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体验
式教学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7,(31):134-136.
(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及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分析,并对职业及职业环境进行测定、分析、总结,从而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把高校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结合行业动态和发展需求,建立多形式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需求,广泛开展个性化的咨询服务。由此可以看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大一新生而言,高校的教育模式相对高中教育模式开放自由许多,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强,因此对刚踏入校园的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新生迅速切换到大学生的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合理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涯,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大一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
(一)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概念,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在国外,很多学生在中学时期就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所以国外的学生很早就开始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挑选专业并进行职业规划。但是国內很多学生从未接触过相关教育,甚至从未听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因此在大一学年开展该课程,可以让学生提前意识到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并主动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职业进行了解、分析和规划。
(二)规划大学各阶段学习目标,建立学习计划
高校教育管理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学习也不再受到老师和家长的严格监督。这就更加需要学生主动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否则便会出现学习懒散松懈、享乐主义或迷茫等问题。所以,在大一新生刚踏进校园时,应当及时帮助他们了解和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有初步的规划,不至于随波逐流、虚度光阴。
(三)了解专业现状及就业前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国内外就业前景以及行业市场人才需求。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长处和短板,并结合自身性格特点和兴趣追求,有针对性地培养锻炼自身欠缺的能力,让自己成为职场所需人才。
二、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高校学生缺乏拼搏精神,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职业存在随遇而安或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此外,很多学生在高中的时候,被灌输了“在高中努力学习,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大学学习不够重视,专业课学习松懈,态度懒散,更加不会主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不重视。
(二)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授课老师主要为就业指导中心人员或辅导员,很少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就业指导老师或辅导员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培训后,便投入到学生教学中,凭借有限的专业知识、经验或主观理解对学生进行授课,照本宣科,缺乏专业性。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高,分配的课程学时很少,授课时间短,有限的课堂时间只能教授有限的理论知识,很多实操实践活动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授课的效果。
(四)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由于课时较少和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限制,现阶段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教师大都依照教材对学生进行理论授课,照本宣科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授课内容缺乏实操性和针对性,学生只能空泛地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而具体如何操作、开展针对性的指导等系列问题都没有办法得到解决。所以在授课结束后导致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程度依旧不高,依旧无法积极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三、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思考
(一)体验式教学取代传统教学
传统授课模式主要为灌输式地进行知识讲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很少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互动交流,导致学生缺乏主观感受和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欠佳。而体验式教学则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把抽象的理论通过一些典型的职业生涯相关案例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加清晰深入地理解讲授的知识,同时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所举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老师再结合学生的想法进行点评和总结,为学生解疑答惑,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2.课堂活动法。授课过程中通过增加活动情景,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受,能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加入价值大拍卖和兴趣岛旅行等游戏环节,让学生接触体验不同类型的职业,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实践体验法。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例如职来职往大赛、成功人士职业生涯访谈、企业调研、暑假社会实践等。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去探究,深入了解专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找出自身的差距,树立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计划。
4.职业测评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所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教授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提供一些专业的量表,让学生进行测试,帮助学生深入客观地了解其职业兴趣、性格和价值观。例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量表、MBTI职业性格测试量表。
(二)整合校外资源,丰富课程体系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授课团队不应只包含学校授课老师,还应该借助校外资源参与到教学当中,例如邀请行业内相关人员对目前行业前景和人才要求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最新就业资讯,在做到知彼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规划的主动性,激发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兴趣和内在动力。此外,还可以邀请优秀校友举办座谈会,分享成功经验,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还可以引入线上课程到课程体系中,提供丰富的资源获取途径,提供专业测量量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
参考文献:
[1]蒙丽莎.低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5:41-42.
[2]罗智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
创意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6,2:42-45.
[3]贾薇薇.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体验
式教学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7,(31):134-136.
(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