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读书其实是读心境。心境不同,读出来的味道就不同。此话实在精当,在马小烦身边读书,心情体验和从前绝不相类。不比烹茶听琴那样闲适,但多了几点温馨;不如焚膏续晷那么劳心,少了几分匆忙。许多熟悉的文字,在这个特定的场合,往往能够展现出隐藏于字里行间从未被我觉察的微言。
比如说诸葛亮的名篇《出师表》,史论为忠臣之伦,读《出师表》不哭为不忠。近年有标新立异者认为《出师表》对天子管束太多,指手画脚,实在是一位跋扈权臣。而我在马小烦身边再读此篇,油然升起一股感慨。这哪里是什么忠臣和权臣,忠臣在奏章里只需表个忠心,权臣在奏章里只该炫耀權势,可这一篇《出师表》里,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分明是一位父亲临行之前对儿子的唠叨和关心啊。你看他絮絮叨叨地反复叮嘱:“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琐碎细致,犹不放心,最后还要补上一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诸葛亮这是把刘禅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孩子,忠臣如此,真是用了心的。摇着马小烦的摇篮,我不期然想到当年我去新西兰上学,我的父亲也是同样絮叨,嘴上说的都是训诫,里面装的都是关心。以后我若出了远门,必然也会对马小烦絮叨同样一番话,不说心中总是惴惴,古今都是一个道理。
再把《三国志》往前翻,看到《袁绍传》里有个故事。当时官渡大战在即,田丰游说袁绍袭击曹操,袁绍说我小儿子病了,没心思,不同意。田丰骂他说“,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历代都以这个事例说明袁绍无能。我当年读到这里,也是嗤笑袁绍昏庸不识大体。可如今有了孩子,感觉大不相同。马小烦曾经发湿疹发得厉害,我心中焦虑,比他自己还难受,那段时间食不知味,什么写文,什么上班,整个人什么事都没心思做。我那时霎时理解了袁绍的心情,孩子病了,对父母来说,可真是比天还大的事情呐。换了我在袁绍的位置,也必方寸大乱无心讨曹。至于数次抛妻弃子的刘邦、刘备,都是坦荡枭雄,这种人我越加敬而远之。
还有《狮子王》的开头,有这么一个细节。原本我从未注意,现在重看,这细节却是无比鲜明,纤毫毕现:大清早,木法沙夫妻趴在地上呼呼大睡,小辛巴扑过来吵着要出去玩。母狮子含含糊糊地说你儿子叫你呢。木法沙一边打呵欠一边说太阳升起之前那是你儿子———多么棒的细节,没有夫妻之间互相推诿带孩子的亲身经历,断然是写不出这样的东西。我想当年电影公映时,一定有许多父母带着孩子去看。看到银幕上的这个细节,孩子们懵懂无知,父母们却一定会默契地会心一笑吧。
比如说诸葛亮的名篇《出师表》,史论为忠臣之伦,读《出师表》不哭为不忠。近年有标新立异者认为《出师表》对天子管束太多,指手画脚,实在是一位跋扈权臣。而我在马小烦身边再读此篇,油然升起一股感慨。这哪里是什么忠臣和权臣,忠臣在奏章里只需表个忠心,权臣在奏章里只该炫耀權势,可这一篇《出师表》里,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分明是一位父亲临行之前对儿子的唠叨和关心啊。你看他絮絮叨叨地反复叮嘱:“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琐碎细致,犹不放心,最后还要补上一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诸葛亮这是把刘禅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孩子,忠臣如此,真是用了心的。摇着马小烦的摇篮,我不期然想到当年我去新西兰上学,我的父亲也是同样絮叨,嘴上说的都是训诫,里面装的都是关心。以后我若出了远门,必然也会对马小烦絮叨同样一番话,不说心中总是惴惴,古今都是一个道理。
再把《三国志》往前翻,看到《袁绍传》里有个故事。当时官渡大战在即,田丰游说袁绍袭击曹操,袁绍说我小儿子病了,没心思,不同意。田丰骂他说“,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历代都以这个事例说明袁绍无能。我当年读到这里,也是嗤笑袁绍昏庸不识大体。可如今有了孩子,感觉大不相同。马小烦曾经发湿疹发得厉害,我心中焦虑,比他自己还难受,那段时间食不知味,什么写文,什么上班,整个人什么事都没心思做。我那时霎时理解了袁绍的心情,孩子病了,对父母来说,可真是比天还大的事情呐。换了我在袁绍的位置,也必方寸大乱无心讨曹。至于数次抛妻弃子的刘邦、刘备,都是坦荡枭雄,这种人我越加敬而远之。
还有《狮子王》的开头,有这么一个细节。原本我从未注意,现在重看,这细节却是无比鲜明,纤毫毕现:大清早,木法沙夫妻趴在地上呼呼大睡,小辛巴扑过来吵着要出去玩。母狮子含含糊糊地说你儿子叫你呢。木法沙一边打呵欠一边说太阳升起之前那是你儿子———多么棒的细节,没有夫妻之间互相推诿带孩子的亲身经历,断然是写不出这样的东西。我想当年电影公映时,一定有许多父母带着孩子去看。看到银幕上的这个细节,孩子们懵懂无知,父母们却一定会默契地会心一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