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成长,故事中获奖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vil521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12月,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江宁分校六年级学生李缘泽,从全球华人中小学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夺得第六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
  在故事中成长
  小时候的李缘泽,特别爱听故事,每天都缠着奶奶讲。奶奶侯龙英是小学语文教师,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听得李缘泽的小眼睛亮亮的,一听故事,他总是一动不动特别安静。
  5岁那年,李缘泽爸爸妈妈离婚了,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离开南京去了遥远的贵阳。没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李缘泽突然沉默下来,经常一言不发。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跟李缘泽的爸妈达成共识,即便不在身边,也依然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每到周末,她总是打通电话,让李缘泽跟妈妈说会话;爸爸周末回家,总是先摸摸他的头,再跟他打闹一番,用男人的方式表达着对儿子的爱,李缘泽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侯龙英与爱人进行了分工,一个负责陪伴与教育,一个负责伙食后勤。每天下班,她总是急匆匆赶回家,和李缘泽一起吃饭,带着他一起玩游戏。晚上,依然是雷打不动的祖孙故事会。她会给李缘泽讲关于亲情和友情、勇气和力量等主题故事。这些故事,有时候使李缘泽眼泪汪汪,有时候让他气愤不已,更多的时候让他精神振奋,喜笑颜开。
  听故事长大的李缘泽酷爱阅读,他喜欢绘本,一边翻阅,一边嘟嘟囔囔自说自话地讲故事,不知不觉认识了大量汉字。
  上小学了,每天做完作业,李缘泽最大的乐趣就是睡前能够看自己爱看的书。二年级,学校开始要求写一句话日记,三年级要求更高了。为提高孩子的作文能力,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买作文选,侯龙英坚持让孩子读原著、读名家作品,因为在她看来,作文选会把人的思维禁锢住,只有广泛大量地阅读,才能有积淀,写出好作文。
  小学二年级时,李缘泽就读完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外国名著也看了很多部。小学三年级时,李缘泽的写作才能开始展现,参加一些省市级的作文比赛都能有所斩获。当大多同龄孩子还在为怎么凑出三百字的作文而伤脑筋时,他能够洋洋洒洒写一千多字了。从低年级的写话到高年级的作文,侯龙英都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写真话,她看作文不看文采,就看有没有真情实感。她要求李缘泽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不写自己不懂的东西,用词不需要华丽,只要把真情实感写出来就行。
  在旅行中开阔
  后来,李缘泽的爸爸妈妈各自有了新家庭,对他的呵护少了些,尤其是妈妈有了孩子后,基本就顾不上他了。那年中秋节,李缘泽特别希望爸爸能够回来。当他满心期待地回到家,却听说爸爸要陪生病的继母而不能回来,泪水禁不住哗啦啦流下来:“中秋不是团圆的日子吗?爸爸为什么抛下我?”奶奶赶紧哄他,向他解释,跟他谈心。
  孩子天性都是热爱自然的,多带他出去走走,转移他的注意力,或许他的心情也会得到放松。每到周末,侯龙英总是安排出一点时间,带着李缘泽去公园里、游乐场逛逛。更多时候,侯龙英喜欢跟孙子去乡间田野走走,放空心灵,感受春天的红花、秋天的落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孩子的心灵渐渐舒展起来。逢到小假期,侯龙英会带着孙子在江苏各县、市景点玩玩,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江苏的历史文化。寒暑假她就安排远行,全国各地除了西藏,其他省份祖孙俩都去过了。
  侯龙英因为年纪大了,体力不支,跟着旅行团会有点疲惫,她就自己放慢节奏,不匆匆忙忙地走马观花,而是和李缘泽在一个景点仔细观赏。这给了李缘泽很好的体验,可以静下来,看一看,想一想。每到一个地方,李缘泽都要写一篇作文,很多作文都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读。
  在学业上奋进
  一二年级,李缘泽就在奶奶的学校上学,有奶奶无微不至的照顾。三年级时,侯龙英将他转学到南师大附中江宁分校小学部上学,希望他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与成长。
  这对孩子是一种考验,果然,每次都考第一名的李缘泽,转学后第一次数学考试只考了79分。侯龙英看到试卷,尽管心里着急,还是把李缘泽拉到身边说:“缘泽,我相信你,我看好你,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你可以的。”她及时跟老师沟通,请老师多提问,多鼓励,帮李缘泽树立信心。
  为了帮孙子找到新朋友,擅长烹饪的爷爷经常做一大桌美食,让李缘泽邀请同学回家吃饭;有几个同学的家长也很喜欢李缘泽,常常邀请他到家里玩耍。渐渐地,李缘泽结交到了好朋友。
  有了老师的帮助,有了自己的玩伴,李缘泽越来越喜欢这里,他的成绩也有了提高,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重新考到了全班第一,这让他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小学高年级,很多学校都是狠抓各科成绩,阅读被严重挤压甚至取消,李缘泽的语文老师王德建还是坚持倡导阅读,让同学们多读书。他说:“书读多了,总能够从中领悟到一些东西。”为了推进阅读,他坚持课前1分钟阅读讲演,短短的时间,要求孩子很精炼地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这提升了孩子们的深度分析和总结概括能力,以及对平凡事物的感受能力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每周一次的“创作日记”,针对孩子心细、敏感的特点,王老师会引导他们观察、记录,让日记叙述有条有理。王老师的批语更是别具特色,一个批语就是一个哲理,每个批语都传达积极正面的情绪,不仅肯定了孩子的作文,还传递给孩子做人的道理。
  在王老师的引导下,李缘泽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高。在第六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作文大赛中,他以《说给妈妈听的故事》为题,生动描述了儿时因想试试剪刀的威力剪坏妈妈毛衣的往事,夺得大奖。大赛举办方评论,这篇短短的作文:语言“朴实无华却句句走心,把一名孩子对母亲长久的思念通过笔尖喷涌而出”。
其他文献
对宝宝硬性的控制,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诸如,严厉地跟宝宝来上一句“不许拿笔在纸上乱戳,要画画就好好地画。”“小手不洗干净,不准吃饭!”“你再这样,我就生气了。”……然而,另一种控制却是我们很难意识到的,我们称其为软性控制。软性控制与硬性控制殊途同归,一样是妨碍宝宝成长的绊脚石。  近日,我认识了一位看起来极其温和的妈妈。  她的女儿豆豆在2岁半时就已经可以自主阅读了。因为读书多,豆豆懂的东西也很多。
期刊
手挑叔叔  上大班的悠宝和老公之间拥有了许多我不知道的小秘密。  某天晚饭后,悠宝和老公又腻在沙发上咬耳朵:“老爸,告诉你一个秘密,今天我发现有一个叫手挑的叔叔给老妈打电话,说了好久呢!”老公一道闪电般的眼神丢了过来,悠宝一溜烟拿来我的手机,说:“看,就是这个手挑!”  老公一看就笑翻在地,原来手机上显示的是“毛桃”,那是老公的小名。  悠宝的宠物  小区里,许多人家养了宠物,经常看到爷爷奶奶们牵
期刊
初进中四班,小个子的阳阳闯入了我的视线。他给我的印象是安安静静的,上课时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请到他的时候,他会静静地站起来不说话;吃饭时用摇头和点头来表示添饭还是盛汤;和好朋友嬉戏时高兴放松的表情也是一闪而过;甚至接受老师表扬时的反应也显得特别的淡定。  我对这个小家伙的印象从一次午睡开始改变。  中午1点多,阳阳从床上直直地坐起来,眼睛没有完全睁开,看得出他非常困倦。他利索地穿好小拖鞋,进盥洗室小
期刊
随着天气渐暖,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快乐时光,也是家长们最需要当心孩子安全的一段时间。  当孩子嬉戏玩耍时,安全隐患常常潜伏在周围。最新数据显示,意外伤害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险情,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在我国意外伤害占到儿童死亡原因的26.1%,而且还在以每年7%-10%的比例上升。  户外意外伤害主要有哪些类型?为什么意外伤害会频频发生?如何
期刊
小河这头住着兔子,小河那头住着河狸。  小河这头的兔子,不知道小河那头住着河狸。  小河那头的河狸,也不知道小河这头住着兔子。  小河这头的兔子是个了不起的画家,他最爱画的是向日葵。不过,尽管他画了许多许多向日葵,却没有人知道他爱画向日葵,当然也没人知道他是个画家。  小河那头的河狸是个了不起的园艺家,他最爱种的是向日葵。只是,尽管他种了许多许多向日葵,却没有人知道他爱种向日葵,当然也没人知道他是
期刊
自从女儿学会自己动手吃饭,挑食浪费就成了她的坏习惯。为此,饭桌上的冲突便接连不断,原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用餐时间,也时常闹得不欢而散,让我们着实头疼。  我也绞尽脑汁,变着花样做各种菜,煲各式汤,煎炒烹炸烧煮炖蒸齐上阵,十八般武艺统统用上,但收效甚微。  有一次我患了重感冒,担心传染女儿,就在做好饭菜后,特意给她准备了盘和碗,把所有的菜各夹了一点堆在盘里,用小碗盛了一点儿米饭,端到桌上给她吃。  她
期刊
去年8月的一份调查显示,很多小学生家长热衷带孩子外出旅游,没空出游还担心孩子在同学面前没面子。另有调查显示,暑期选择让孩子“宅”在家里的家长竟然超过5成。有些家长纠结于如何选择合适自家孩子的安排,一不留神走进误区。  6月,烈日炎炎的夏季即将到来了,孩子们又将迎来一个暑假。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过暑假生活,也许那时没有补习班,也许那时没有五彩缤纷的游乐场,也许那时也没有iPhone、iPad,那些年的暑
期刊
“吃”面包车  一岁多时,我抱女儿在街边认车子。过去一辆公交车,我告诉她:“这是公交车。”她也跟着学。然后我又教她三轮车、自行车等等。这时,过去了一辆面包车,我说:“这是面包车。”她用手指着车,在我怀里一跳一跳地说:“吃,吃。”  妈妈工资矮  老公工资比我高一些,有时在我面前流露出优越感,我就呛他:“你不就是炫耀工资比我高嘛!”结果女儿在旁边听见了,高兴地拍手说:“爸爸工资高,妈妈工资矮。”  
期刊
新学期,我又接手了一年级新生。看着孩子们红苹果似的小脸蛋,听着他们黄莺般脆生生的声音,我心里涌起了无限的欢喜。  木头人的游戏  开学初,一年级的课堂是杂乱无序的。每当上课铃响的时候,教室里总是一片喧闹声,老师走进教室,孩子们还不能安静下来。好不容易上课了,孩子们还是不停息,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摇头晃脑哼小调,有的拿着铅笔、橡皮之类的在做各种小动作,更有甚者在打瞌睡……老师大声提醒:“安静,不要讲话
期刊
吉林女孩范姜国一,9岁出版自传《玩过小学》,15岁考上大学,到18岁出版畅销书达6部,成为央视《中国周刊》上榜人物……  这样的“神孩子”,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家教背景?  一  1996年10月,范姜国一在吉林扶余出生,身为父亲的东子(本名范景宇)正在陕西工作。接到喜报,东子彻夜难眠,趴在床上写信:“爸爸会尽最大努力给你快乐,让你幸福、健康地成长!”  这位想让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的爸爸,自己从小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