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犯罪心理掌(一)犯罪心理画像
主持人四月(穿成熊猫样):您好,长耳!今天要为大家讲点关于“犯罪心理学”的什么有趣的东西呢?
长耳(带着两只兔子耳朵):呃,不是说好来公款吃喝么?
夕女皇(在台下磨牙):四月!!!!
四月(装无辜):啊,是这样的,那个,我的手机最近丢了,可能是被什么罪犯……所以……结果……既然来了,就讲一课吧!不能白来啊!
长耳(扶额痛哭):呜呜呜,不是说来武汉吃麻辣小龙虾的么,貌似连飞机票也不能报销了呢,那好吧。那今天就讲讲“犯罪心理画像”吧。
四月:宾果!好棒!你肿么就能在瞬间找出大家最想知道的东西呢!
夕女皇优雅地推出小黑板。
听众们啧啧称奇,情绪激动。
主持人四月(随机选取一个),举起话筒:请问,你为什么这么激动呢?
路人甲:因为,我没看懂啊。
长耳:的确,笼统的概念是最没意思的。其实犯罪心理画像就是大家最喜欢看的电影电视剧桥段,又酷又帅的侦探站在犯罪现场,看了一下现场情况,然后就像画画一样,把罪犯的样子描摹出来。
四月:哎呦喂那可不是帅呆了!
长耳:感觉上是可以这么说的,但是实际上,关于这个东西到底科不科学,最初社会上还是有很大争议的。
四月:你的意思是说——其实有点坑爹?!
长耳:对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心态摆正,故事只是故事,现实终究是现实。心理画像更实际的作用应该体现在缩小犯罪嫌疑人范围之上。什么瞬间就把食指指向人群中的某某某,然后说,你就是罪犯吧?喂喂,那还要证据干什么,还要警察干什么?
夕女皇:原来如此。
长耳:总之呢,在无数科学家和刑侦人员的努力下呢,各种体系不断完善和形成。其中的历史呢,感兴趣的同学最后我可以给你们介绍一本书。为了节省时间呢,就不多说了。下面就到了大家最喜欢的案例环节了。
历史上,最早有书面记载的刑事病理学家直接参与到心理画像工作的案例,是著名的“开膛手杰克连环杀人案件”。
台下传来阵阵惊呼声。
长耳(叹气):果然,刚才还在打瞌睡的几个孩子都突然坐起来了呢。四月,你以后不要喊我来弄这种坑爹的讲座了,放大屏幕电影还实际一些。
长耳:真是残忍又悲催的案例啊。虽然由此引发了各种猎奇小说电影等衍生产物,但依然严肃地希望这种悲剧停留在那个世纪就好。
言归正传,在这个艰难的侦破过程中,刑事病理学家参与了犯罪心理画像过程,也就是来到了一线哟,他们对几个可怜的被害人的伤口损伤形态、特点及尺寸大小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且得出了一些结论。
法医乔治·菲利普斯在收集了被害人之一安尼·查普曼伤口的相关信息后便得出“凶手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具有某种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结论。对于安尼死后器官被移除,他认为“切口处理得相当干净利落”。
验尸官威尼·巴克斯特博士也曾经说:“通过尸体检验我们不仅能够确认死亡原因,并且还能得知犯罪行为的实施方式。在杀死被害人后实施的毁尸行为可能暗示着凶手的某些特征”。
这就是犯罪心理学画像。虽然没有大家从电影里看到的那么酷,却是非常真实和有科学性的历史。
四月:但这案子最后不是还没破么?
长耳:这就的确证明了我在开头说的,只能起缩小范围和辅助作用,并不能决定一切啊!
四月(捂着脸流泪):呜呜呜,一点也不酷嘛,现实为什么这么残忍!
夕女皇(推开四月):我真是后悔找了你这么不靠谱的主持人!你以为这是“衰人农场”么!这是严肃的讲堂!
(换上优雅的笑容)由于版面原因,今天的课程进入尾声,请长耳老师给感兴趣的同学介绍一些书和电影吧。
长耳:呃,好像一听到“书”字,那几个坐起来的孩子又睡下去了。其实我讲的那些内容都可以在《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分析入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这本书的作者,也是有很带感的历史呢,大家可以去搜搜。
电影嘛,《沉默的羔羊》、《七宗罪》、《尼罗河上的惨案》都应该属于这个范畴吧。
今天的最前沿就到这里哦,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来短信或写信或在贴吧里提出,还可以点名我们的作者和小编来做讲座哟。希望我们的最最最前沿,会是你最最最喜欢的栏目之一,偶耶!
主持人四月(穿成熊猫样):您好,长耳!今天要为大家讲点关于“犯罪心理学”的什么有趣的东西呢?
长耳(带着两只兔子耳朵):呃,不是说好来公款吃喝么?
夕女皇(在台下磨牙):四月!!!!
四月(装无辜):啊,是这样的,那个,我的手机最近丢了,可能是被什么罪犯……所以……结果……既然来了,就讲一课吧!不能白来啊!
长耳(扶额痛哭):呜呜呜,不是说来武汉吃麻辣小龙虾的么,貌似连飞机票也不能报销了呢,那好吧。那今天就讲讲“犯罪心理画像”吧。
四月:宾果!好棒!你肿么就能在瞬间找出大家最想知道的东西呢!
夕女皇优雅地推出小黑板。
听众们啧啧称奇,情绪激动。
主持人四月(随机选取一个),举起话筒:请问,你为什么这么激动呢?
路人甲:因为,我没看懂啊。
长耳:的确,笼统的概念是最没意思的。其实犯罪心理画像就是大家最喜欢看的电影电视剧桥段,又酷又帅的侦探站在犯罪现场,看了一下现场情况,然后就像画画一样,把罪犯的样子描摹出来。
四月:哎呦喂那可不是帅呆了!
长耳:感觉上是可以这么说的,但是实际上,关于这个东西到底科不科学,最初社会上还是有很大争议的。
四月:你的意思是说——其实有点坑爹?!
长耳:对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心态摆正,故事只是故事,现实终究是现实。心理画像更实际的作用应该体现在缩小犯罪嫌疑人范围之上。什么瞬间就把食指指向人群中的某某某,然后说,你就是罪犯吧?喂喂,那还要证据干什么,还要警察干什么?
夕女皇:原来如此。
长耳:总之呢,在无数科学家和刑侦人员的努力下呢,各种体系不断完善和形成。其中的历史呢,感兴趣的同学最后我可以给你们介绍一本书。为了节省时间呢,就不多说了。下面就到了大家最喜欢的案例环节了。
历史上,最早有书面记载的刑事病理学家直接参与到心理画像工作的案例,是著名的“开膛手杰克连环杀人案件”。
台下传来阵阵惊呼声。
长耳(叹气):果然,刚才还在打瞌睡的几个孩子都突然坐起来了呢。四月,你以后不要喊我来弄这种坑爹的讲座了,放大屏幕电影还实际一些。
长耳:真是残忍又悲催的案例啊。虽然由此引发了各种猎奇小说电影等衍生产物,但依然严肃地希望这种悲剧停留在那个世纪就好。
言归正传,在这个艰难的侦破过程中,刑事病理学家参与了犯罪心理画像过程,也就是来到了一线哟,他们对几个可怜的被害人的伤口损伤形态、特点及尺寸大小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且得出了一些结论。
法医乔治·菲利普斯在收集了被害人之一安尼·查普曼伤口的相关信息后便得出“凶手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具有某种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结论。对于安尼死后器官被移除,他认为“切口处理得相当干净利落”。
验尸官威尼·巴克斯特博士也曾经说:“通过尸体检验我们不仅能够确认死亡原因,并且还能得知犯罪行为的实施方式。在杀死被害人后实施的毁尸行为可能暗示着凶手的某些特征”。
这就是犯罪心理学画像。虽然没有大家从电影里看到的那么酷,却是非常真实和有科学性的历史。
四月:但这案子最后不是还没破么?
长耳:这就的确证明了我在开头说的,只能起缩小范围和辅助作用,并不能决定一切啊!
四月(捂着脸流泪):呜呜呜,一点也不酷嘛,现实为什么这么残忍!
夕女皇(推开四月):我真是后悔找了你这么不靠谱的主持人!你以为这是“衰人农场”么!这是严肃的讲堂!
(换上优雅的笑容)由于版面原因,今天的课程进入尾声,请长耳老师给感兴趣的同学介绍一些书和电影吧。
长耳:呃,好像一听到“书”字,那几个坐起来的孩子又睡下去了。其实我讲的那些内容都可以在《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分析入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这本书的作者,也是有很带感的历史呢,大家可以去搜搜。
电影嘛,《沉默的羔羊》、《七宗罪》、《尼罗河上的惨案》都应该属于这个范畴吧。
今天的最前沿就到这里哦,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来短信或写信或在贴吧里提出,还可以点名我们的作者和小编来做讲座哟。希望我们的最最最前沿,会是你最最最喜欢的栏目之一,偶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