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将古树名木划分为经济果木型、习性型、风水林型、偶然因素型4个存活类型,分析了增城区不同存活类型古树名木的树种、数量、分布特征和衰弱情况,针对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提出3点对策:完善古树名木认定,细化古树名木分级分类系统;分级分类施策,细化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细化管护及复壮措施,建立一树一策管护体系.
林业碳汇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植被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等多重功能,对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文献研究和项目实践,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管理、实施、成效和影响四个评价维度,构建了由4个准则层、12个方案层和40个评价要素组成的林业碳汇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更好服务于林业碳汇项目发展,为林业碳汇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参考借鉴与指导.
为了解雷竹林凋落物的持水性特征,采用室内浸水法对2种主要人工竹林下凋落物(未分解层、分解层)的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慈竹未分解层最大持水量为5455.76 g·kg–1、最大持水速率为701.99%、最大吸水速率为9679.98 g·(kg·h)?1;慈竹分解层最大持水量为5720.91 g·kg?1、最大持水速率为715.99%、最大吸水速率为11372.6 g·(kg·h)?1;雷竹未分解层最大持水量为4281.82 g·kg?1、最大持水速率为510.00%、最大吸水速率为7464.16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业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与人类生活的美好需求和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以普查、重点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对四川省剑阁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开展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共计47种(66个(份)),隶属于28科36属.乔木36种,占76.60%;灌木9种,占19.15%;木质藤本2种,占4.25%.(2)从垂直分布来看,剑阁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800~1600m之间的低山至中低中山区,占全部种类的62.12%.其中海拔1000~1500
在前期立地条件为矿质黄壤的研究基础上,选择凉山州喜德县紫色土核桃种植区,开展肥料对比试验,以期在生产上为紫色土广布区核桃种植提出合理施肥建议.以4年生“硕星”幼树和10年生挂果树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处理(T1:不施肥、T2:施用普通复混肥料、T3:施用专用无机肥、T4: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探究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幼树株高及挂果树果实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土壤类型施用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均能提高核桃幼树树高,增加果实产量.紫色土的核桃幼树树高、和果实的产量增长比矿质黄壤高,施用复合肥料比
以甘孜州5个县26个乡镇220个批次的松茸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该区域松茸及采集地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了松茸中重金属积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采集地松茸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性;松茸产地土壤中重金属与松茸中重金属含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2
通过对引种至四川南部地区的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生长量、结果量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生长健壮,发育正常,薄壳山核桃雌雄花期集中在4月6日—5月8日,嫁接苗定植4年后多数品种开始初果,5年时最高单株产量达1.24kg·株?1;初步分析认为,薄壳山核桃对川南地区气候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适宜种植发展薄壳山核桃,短期内可将29号、威士顿、761号作为主栽品种,21号、35号作为授粉品种进一步扩大区域试验范围.
为了解无居民海岛的植物物种组成及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的适应性关系,对平潭六个无居民海岛的实地调查并结合资料查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无居民海岛面积小导致物种数偏少,平潭六个无居民海岛共发现有维管束植物70种,隶属41科70属;所调查的种子植物皆为被子植物;菊科Compositae(9属9种)、禾本科Gramineae(7属7种)为优势科.(2)外来入侵植物共19种,占总物种数的27.14%,以菊科、禾本科为主.(3)平潭六个无居民海岛植物生长型以草本为最占优势;生活型上,高位芽植物占比最多,隐芽植物最少
为探讨桢楠幼苗生长对容器类型和规格的响应模式,以桢楠(Phoebe zhennan)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在生长季末测定苗高与地径,并计算高径比,以期筛选出适宜于桢楠良种壮苗培育的最优容器类型和规格.结果表明:桢楠幼苗的苗高生长更受容器类型影响,而地径生长更受限于容器规格,10×15cm规格塑料育苗袋所产苗木苗高与地径均较高,同时其高径比要显著低于其他大部分类型和规格的组合(P<0.05).因此,综合考虑苗木质量和经济效益,在生产应用中建议选择10×15cm规格塑料育苗袋开展良种壮苗培
本文首次报道副凿姬蜂属Deuteroxorides Viereck,1914在四川的分布,并记录该属1中国新记录种:短尾副凿姬蜂Deuteroxorides breviterebratus Watanabe,2017,给出该种的形态描述和特征图,提供了中国已知种检索表.标本采自四川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保存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昆虫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