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1月APEC峰会上提出了我国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总结起来包括“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和变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创新驱动”,12月总书记又提出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九个特征,本文正是从以上三大特点和九个特征来分析,认为我国现在的目标是进入新常态而不是适应新常态,是降低能耗转入更加合理的中高速增长,是努力优化经济结构,也是打造万众创新、全民创新的新的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关键词]新常态;中国经济现状;政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2.029
1“新常态”的提出及其内涵
2001年“新常态”概念由美国学者提出,它指的是当时美国面临的经济泡沫和恐怖主义威胁可能长期存在下去,从而成为新的常态。2009年伊始,“新常态”一词又出现于两位投资管理专家,他们分别是比尔·格罗斯和穆罕默德·埃利安,他们来自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可以说最早“新常态”一词用于归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生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1月举行的APEC峰会上首次对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做了表述:“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论述了“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的九个方面,包括:一是消费需求逐渐转变为多样化和个性化;二是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产品的出现使得投资机会凸显;三是出口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依然起着很重要的支撑作用;四是产业组织将会呈现出专业化、小型化和智能化的新特征;五是创新驱动成为新的引擎;六是差异化竞争、产品质量竞争将会取代原来的价格竞争和数量扩张;七是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的发展方式;八是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特征的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九是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都需要创新的手段和新办法。至此,可以说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就清晰明朗了,包括三大特点和九个方面。
2中国经济的现状
下面就从“三大特点”和“九个特征”提到的方面分析我国的现状。因为“三大特点”和“九个特征”其中提到的要点中有些是可以一起分析的,分析如下。
首先,分析我国现在面临的经济形势。在经济增长速度上,从国际经验上来看,纵向和横向比较可以看出,在过去二三十年中,所有经历过长达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9%~10%)的国家或是地区在这之后都经历了增长速度的下滑,即由高速增长变为了中高速增长,尤其是与我国文化、制度因素相似度很高的东亚国家,如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等,都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后转为了下跌。
反观我国的状况,一是出口方面,我国的出口面临着“双重挤压”效应,一方面是高端的制造业方面,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重提“再造制造业”计划,使得我国的高端出口受到挤压;另一方面,在低端方面,东南亚国家如泰国和俄罗斯相继效仿我国的发展模式,不断挤压我国的低端出口。二是投资方面,由于民营企业一直存在信贷约束,其投资需求一直受到压制,这是不争的事实,另外资金充裕的大型国企由于技术创新能力较差,其投资都是重复建设,并不能起到完全的带动作用。三是消费方面,我国的消费能力较之发展水平不相称,一直是被诟病的话题,短时间内消费也不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绝对动力。
其次,分析我国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包括一个非常丰富的内容,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国家的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结构、城乡发展结构等。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可以说处在后工业化时期,人均GDP 2014年为7000~8000美元,已经跨入上中等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要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区域发展结构方面,可以说我國的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目前还存在显著的差异,如何消除差异也是一直以来党中央和国家努力奋斗的目标。再就是城乡发展的差异,我国的城乡发展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由以上分析可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新常态”的要求,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努力实现它。
最后,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这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而不是现在已经实现创新驱动了。
除此之外,认真分析“新常态”的九个特征。即,一是过去的三十年我国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相互模仿的特点,现今消费者则更注重多样化和个性化。二是经历了改革开放的30多年,传统的投资领域逐渐饱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业态的出现呼吁新的投融资方式,如何引领新的投资需求,使得投资依旧能够强劲地拉动经济是当今的一个问题。三是面对在出口端的双重挤压,如何培育新的比较优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短缺经济将一去不复返,一些传统行业供给甚至严重超出了需求,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小微企业、服务业、新兴产业的作用逐渐显现,它们都表现出生产专业化、智能化和小型化的新特征。五是技术进步和科学创新急需成为新的增长动力,传统的高要素投入、高资源投入不可持续,人口红利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劳动力转移的逐步深入而逐渐丧失,所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六价格竞争和数量扩张逐步被差异化竞争以及质量竞争所取代,那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一体化程度就成了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七是蓝天绿水GDP已经成为了共识,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八是近期经济增长速度下调,前期积累的各种风险逐步显现出来,但是目前总体风险依旧可控,但如何化解高杠杆和系统风险还需标本兼治,假以时日。九是宏观调控的手段面临更新的局面,传统的刺激手段边际效果减弱明显,此时需要注重需求管理的同时,加强供给的管理。 从上面的分析就更不难看出,这九大特征都是我们要为之努力的目标,都是要求我们进入新常态的奋斗目标。
3我国进入“新常态”的政策启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任务是“进入”“新常态”,还不到适应新常态的时候。那么如何“进入新常态”呢?下面笔者就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第一,创新驱动,以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分析如下:从国际经验来看,凡是从中等收入国家成功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地区或是国家,其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而解释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中技术进步占到了40%左右,另外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是由技术进步解释的,那么这样看来,我国在摒弃之前高投入高能耗的发展模式的前提下,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中高速增长是可期的。具体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如下:从投资方面看,技术进步可以避免资金充裕的大型国企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提高他们的投资需求;从出口方面看,技术进步可以破解当前的“双重挤压”;从消费方面看,技术进步在优化产业机构的同时也会优化就业结构,从而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那么消费的提高也会相应实现。
第二,加快推进体制改革,为促进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创造较好的制度条件。“进入新常态”,只有进行制度创新才能获取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正處于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大变迁的时代,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将由少变多、中等收入者占全社会比重由少变多、国内消费占GDP比重由少变多。目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更多的是适应“三少型”社会,为实现向“三多型”社会的转型,必须加快体制改革,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体制方面,清理和消除影响甚至阻碍经济社会结构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加快干部考核制度、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二元体制、国有企业体制、对外贸易和投资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要素市场、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等方面的改革,鼓励社会创新,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引导经济增长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扩张实现,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
第三,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产业结构从重化工业化向高附加值化、高加工度化进而向知识技术密集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实现产业发展低碳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支撑。今后,应充分利用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革新产业结构,调集社会力量,集中优势科技资源,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重构国家创新体系,制定财税、金融以及市场准入等支持政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应用示范工程,向关键产业领域投资,向研究开发投资,向科技成果推广投资。用3~5年时间,争取在上述产业的重点行业和核心技术、重大技术装备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第四,城镇化、京津冀一体化、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西部大发展等战略的实施。这些战略发展计划可以改善我国的经济结构,如东中西部的发展差异、城乡的发展差异等,还能够培育局部的新的增长极,能够有效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N].人民日报,2014-05-12(A1).
[2]新华社.中共中央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4-07-30(A1).
[3]连平.中国经济运行“新常态”解析[J].科学发展,2014(8):5-8.
[4]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11-10(A2).
[5]刘伟,苏剑.“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J].经济科学,2014(4):12.
[6]王庆.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J].中国市场,2013(15).
[7]王大威,潘博.新常态的解读及其发展之路[J].中国市场,2015(18).
[作者简介]周方(1985—),男,汉族,河北唐山人,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货币金融。
[关键词]新常态;中国经济现状;政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2.029
1“新常态”的提出及其内涵
2001年“新常态”概念由美国学者提出,它指的是当时美国面临的经济泡沫和恐怖主义威胁可能长期存在下去,从而成为新的常态。2009年伊始,“新常态”一词又出现于两位投资管理专家,他们分别是比尔·格罗斯和穆罕默德·埃利安,他们来自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可以说最早“新常态”一词用于归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生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1月举行的APEC峰会上首次对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做了表述:“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论述了“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的九个方面,包括:一是消费需求逐渐转变为多样化和个性化;二是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产品的出现使得投资机会凸显;三是出口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依然起着很重要的支撑作用;四是产业组织将会呈现出专业化、小型化和智能化的新特征;五是创新驱动成为新的引擎;六是差异化竞争、产品质量竞争将会取代原来的价格竞争和数量扩张;七是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的发展方式;八是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特征的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九是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都需要创新的手段和新办法。至此,可以说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就清晰明朗了,包括三大特点和九个方面。
2中国经济的现状
下面就从“三大特点”和“九个特征”提到的方面分析我国的现状。因为“三大特点”和“九个特征”其中提到的要点中有些是可以一起分析的,分析如下。
首先,分析我国现在面临的经济形势。在经济增长速度上,从国际经验上来看,纵向和横向比较可以看出,在过去二三十年中,所有经历过长达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9%~10%)的国家或是地区在这之后都经历了增长速度的下滑,即由高速增长变为了中高速增长,尤其是与我国文化、制度因素相似度很高的东亚国家,如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等,都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后转为了下跌。
反观我国的状况,一是出口方面,我国的出口面临着“双重挤压”效应,一方面是高端的制造业方面,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重提“再造制造业”计划,使得我国的高端出口受到挤压;另一方面,在低端方面,东南亚国家如泰国和俄罗斯相继效仿我国的发展模式,不断挤压我国的低端出口。二是投资方面,由于民营企业一直存在信贷约束,其投资需求一直受到压制,这是不争的事实,另外资金充裕的大型国企由于技术创新能力较差,其投资都是重复建设,并不能起到完全的带动作用。三是消费方面,我国的消费能力较之发展水平不相称,一直是被诟病的话题,短时间内消费也不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绝对动力。
其次,分析我国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包括一个非常丰富的内容,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国家的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结构、城乡发展结构等。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可以说处在后工业化时期,人均GDP 2014年为7000~8000美元,已经跨入上中等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要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区域发展结构方面,可以说我國的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目前还存在显著的差异,如何消除差异也是一直以来党中央和国家努力奋斗的目标。再就是城乡发展的差异,我国的城乡发展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由以上分析可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新常态”的要求,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努力实现它。
最后,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这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而不是现在已经实现创新驱动了。
除此之外,认真分析“新常态”的九个特征。即,一是过去的三十年我国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相互模仿的特点,现今消费者则更注重多样化和个性化。二是经历了改革开放的30多年,传统的投资领域逐渐饱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业态的出现呼吁新的投融资方式,如何引领新的投资需求,使得投资依旧能够强劲地拉动经济是当今的一个问题。三是面对在出口端的双重挤压,如何培育新的比较优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短缺经济将一去不复返,一些传统行业供给甚至严重超出了需求,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小微企业、服务业、新兴产业的作用逐渐显现,它们都表现出生产专业化、智能化和小型化的新特征。五是技术进步和科学创新急需成为新的增长动力,传统的高要素投入、高资源投入不可持续,人口红利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劳动力转移的逐步深入而逐渐丧失,所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六价格竞争和数量扩张逐步被差异化竞争以及质量竞争所取代,那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一体化程度就成了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七是蓝天绿水GDP已经成为了共识,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八是近期经济增长速度下调,前期积累的各种风险逐步显现出来,但是目前总体风险依旧可控,但如何化解高杠杆和系统风险还需标本兼治,假以时日。九是宏观调控的手段面临更新的局面,传统的刺激手段边际效果减弱明显,此时需要注重需求管理的同时,加强供给的管理。 从上面的分析就更不难看出,这九大特征都是我们要为之努力的目标,都是要求我们进入新常态的奋斗目标。
3我国进入“新常态”的政策启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任务是“进入”“新常态”,还不到适应新常态的时候。那么如何“进入新常态”呢?下面笔者就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第一,创新驱动,以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分析如下:从国际经验来看,凡是从中等收入国家成功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地区或是国家,其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而解释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中技术进步占到了40%左右,另外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是由技术进步解释的,那么这样看来,我国在摒弃之前高投入高能耗的发展模式的前提下,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中高速增长是可期的。具体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如下:从投资方面看,技术进步可以避免资金充裕的大型国企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提高他们的投资需求;从出口方面看,技术进步可以破解当前的“双重挤压”;从消费方面看,技术进步在优化产业机构的同时也会优化就业结构,从而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那么消费的提高也会相应实现。
第二,加快推进体制改革,为促进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创造较好的制度条件。“进入新常态”,只有进行制度创新才能获取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正處于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大变迁的时代,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将由少变多、中等收入者占全社会比重由少变多、国内消费占GDP比重由少变多。目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更多的是适应“三少型”社会,为实现向“三多型”社会的转型,必须加快体制改革,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体制方面,清理和消除影响甚至阻碍经济社会结构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加快干部考核制度、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二元体制、国有企业体制、对外贸易和投资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要素市场、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等方面的改革,鼓励社会创新,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引导经济增长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扩张实现,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
第三,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产业结构从重化工业化向高附加值化、高加工度化进而向知识技术密集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实现产业发展低碳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支撑。今后,应充分利用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革新产业结构,调集社会力量,集中优势科技资源,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重构国家创新体系,制定财税、金融以及市场准入等支持政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应用示范工程,向关键产业领域投资,向研究开发投资,向科技成果推广投资。用3~5年时间,争取在上述产业的重点行业和核心技术、重大技术装备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第四,城镇化、京津冀一体化、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西部大发展等战略的实施。这些战略发展计划可以改善我国的经济结构,如东中西部的发展差异、城乡的发展差异等,还能够培育局部的新的增长极,能够有效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N].人民日报,2014-05-12(A1).
[2]新华社.中共中央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4-07-30(A1).
[3]连平.中国经济运行“新常态”解析[J].科学发展,2014(8):5-8.
[4]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11-10(A2).
[5]刘伟,苏剑.“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J].经济科学,2014(4):12.
[6]王庆.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J].中国市场,2013(15).
[7]王大威,潘博.新常态的解读及其发展之路[J].中国市场,2015(18).
[作者简介]周方(1985—),男,汉族,河北唐山人,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货币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