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夏天可谓极不平静。7月20日,郑州市及周边遭遇百年不遇的强降水,须水河、贾鲁河、魏河、熊耳河、金水河、七里河等多条河流水位迅速上升,尖岗水库和常庄水库等主要水库超汛限,形势十分严峻。
贾鲁河汇集了郑州市80%的地表水,是此次暴雨泄洪的主要渠道。7月21日,贾鲁河开始往下游泄洪,周口市作为主要泄洪区域,扶沟县、西华县首当其冲。
执着的坚守
扶沟县受灾最严重的是曹里乡。宁松涛校长所在的宁家小学地势较低,7月20日,他在朋友圈看到郑州特大暴雨的消息,迅速到校园转了一圈。22日,曹里乡村里、田地进水,有村民开始带着干粮到学校二楼避险。
24日一早,宁家小学开始进水。宁松涛先到教师办公室,把电脑桌摞起来,电脑放在最上面,又蹚水到各教室查看情况。24日夜,曹里乡群众开始转移安置,到地势高的江村镇和崔桥镇去,宁校长也接到了村委要求转移的电话。“我不能走啊,学校还有这么多东西。”宁松涛买了方便面和水,说啥也要留在学校。
25日,学校停水停电,积水最深处一米多。宁松涛用手机仅剩的电量与崔桥镇安置点的校长通了个电话,关心几个留守家庭学生的安置情况。之后,他拿着工具,按照记忆中排水口的位置,一个一个艰难地清除堵塞,希望水能排出去一些。
可是水位还在不停上涨,体育器材室垮塌。“太可惜了!那是2017年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时,按照省一类标准给我们配备的各种器材,新着呢!”之后两天,宁家小学像一座孤岛,被不断上升的洪水包围,“我觉得校长就像船长,只要船还在,就得掌着舵”。
26日晚,水位停止上涨。“7月27号一早,市委的安伟书记专门到曹里乡查看水情,到了我们学校大门口,水太深,我当时出不去,没有见到安书记一行。听说泄洪达到预期目标,安置的群众也都安好,这就中!”
大水慢慢退去,7月31日,宁家小学大门口的地面终于露出来。但学校围墙倒塌了40多米、倾斜近40米,操场完全泡坏,厕所附近已经没有路,电铃设备被雷电击穿……就连宁校长特意保护起来的电脑,也因桌子被泡断而损坏大部分。
不等不靠,宁校长带着教师开始清淤泥,村委干部、村民都来帮忙。“先清教室,装架子车上往外拉,拉了二十几天。淤泥味道十分刺鼻,大家戴着口罩干。不停地反胃,眼睛也熏得受不了。”
清理一间教室,消杀一间。到9月7日开学,学校清理出了教学楼及楼前空地,加上通向厕所的小路,这条路是用倒塌围墙的碎砖块铺出来的。学生按时上课后,宁校长每天都检查几遍校园。他心里装着几个事:一是整修操场,学生没有场地活动不行;二是办公设备、图书器材要补充;三是有几个困难家庭的孩子,得想办法予以帮扶。好在,在县体育局葛伟局长的关心下,很快解决了这些问题。10月份,寧家小学全面修缮,学校得到多方资助,包括县团委、公益组织等,还有以往毕业的学生,共同解决了设备器材等各项问题。
“我们的规划是整体抬高路面,还要把操场、多功能室建得更好。灾难面前见真情,好人太多了!有三个女孩开着车从四川不远千里跑到这儿,卸下救灾物资就走,老师们当场都掉了眼泪。”宁校长感慨道,“用战胜洪水的勇气和毅力、用爱心人士的关怀态度来办教育,有什么事情办不好?”
温暖的守护
7月21日晚11点,西华县红花镇王庄小学校长王厂正在关注郑州的水灾情况,乡党委的电话到了,说洪峰将到西华县,关口乡和王桥乡的群众共600余人需要转移安置,问王庄小学能不能容纳解决。王校长粗略一算,回复:“没有问题,我们马上行动。”
把女儿送到奶奶家,王厂和妻子半夜赶到学校,他们和几位教师连夜准备,一直忙到凌晨五点多。天一亮,安置群众陆续到来,年龄最小的婴儿只有3个月,年纪最大的是一位97岁老人……通宵的忙碌,让600余人及时住进了王庄小学安置点。
其实,王庄小学属于偏远的乡村小学,条件比较简陋。“头三天是最难的,没有吃的喝的,被子也不够,急死我了!”把自己的住处让给一位孕妇后,王校长开车出发,给群众买馍、买水。买的供应不上,王校长又支起大锅,自己掌勺,几乎不间歇地切菜、做饭。一天下来,王厂校长只喝了一瓶矿泉水,啃了一包干方便面,倒头就睡了过去。他给自己定好三小时后的闹钟,因为救灾物资半夜到,他还要协调分配。
十几天时间,王校长每天先到所有教室看情况,看看谁有难处、有啥需要;接着和教师带着安置群众中的学生,做游戏、练字;晚上接运救灾物资,忙到凌晨。陆续有零散从外乡自发来的转移群众,也有附近群众自发送来物资,王校长每天都要统计一遍人员和物资。
近700人住在学校,吃喝拉撒,千头万绪,他的手机成了热线,王厂很快嗓子发炎溃疡,说话都困难,他就利用吃饭睡觉的时间打个吊瓶,画面被安置群众拍下来,大家就叫他“吊瓶校长”……
洪峰终于平稳过去。9月6日,王庄小学准时开学。升旗仪式开始前,一位老太太由儿女陪伴来到学校,坚持把自己蒸的一锅馍送给王校长,不收不行。王校长捧着馍,在国旗台上,面对全校师生,动情地讲道:“真诚和友善能突破一切困境,我们一起上了一节人生大课,要更加珍惜身边的人、更加爱护我们的家园……”
贾鲁河汇集了郑州市80%的地表水,是此次暴雨泄洪的主要渠道。7月21日,贾鲁河开始往下游泄洪,周口市作为主要泄洪区域,扶沟县、西华县首当其冲。
执着的坚守
扶沟县受灾最严重的是曹里乡。宁松涛校长所在的宁家小学地势较低,7月20日,他在朋友圈看到郑州特大暴雨的消息,迅速到校园转了一圈。22日,曹里乡村里、田地进水,有村民开始带着干粮到学校二楼避险。
24日一早,宁家小学开始进水。宁松涛先到教师办公室,把电脑桌摞起来,电脑放在最上面,又蹚水到各教室查看情况。24日夜,曹里乡群众开始转移安置,到地势高的江村镇和崔桥镇去,宁校长也接到了村委要求转移的电话。“我不能走啊,学校还有这么多东西。”宁松涛买了方便面和水,说啥也要留在学校。
25日,学校停水停电,积水最深处一米多。宁松涛用手机仅剩的电量与崔桥镇安置点的校长通了个电话,关心几个留守家庭学生的安置情况。之后,他拿着工具,按照记忆中排水口的位置,一个一个艰难地清除堵塞,希望水能排出去一些。
可是水位还在不停上涨,体育器材室垮塌。“太可惜了!那是2017年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时,按照省一类标准给我们配备的各种器材,新着呢!”之后两天,宁家小学像一座孤岛,被不断上升的洪水包围,“我觉得校长就像船长,只要船还在,就得掌着舵”。
26日晚,水位停止上涨。“7月27号一早,市委的安伟书记专门到曹里乡查看水情,到了我们学校大门口,水太深,我当时出不去,没有见到安书记一行。听说泄洪达到预期目标,安置的群众也都安好,这就中!”
大水慢慢退去,7月31日,宁家小学大门口的地面终于露出来。但学校围墙倒塌了40多米、倾斜近40米,操场完全泡坏,厕所附近已经没有路,电铃设备被雷电击穿……就连宁校长特意保护起来的电脑,也因桌子被泡断而损坏大部分。
不等不靠,宁校长带着教师开始清淤泥,村委干部、村民都来帮忙。“先清教室,装架子车上往外拉,拉了二十几天。淤泥味道十分刺鼻,大家戴着口罩干。不停地反胃,眼睛也熏得受不了。”
清理一间教室,消杀一间。到9月7日开学,学校清理出了教学楼及楼前空地,加上通向厕所的小路,这条路是用倒塌围墙的碎砖块铺出来的。学生按时上课后,宁校长每天都检查几遍校园。他心里装着几个事:一是整修操场,学生没有场地活动不行;二是办公设备、图书器材要补充;三是有几个困难家庭的孩子,得想办法予以帮扶。好在,在县体育局葛伟局长的关心下,很快解决了这些问题。10月份,寧家小学全面修缮,学校得到多方资助,包括县团委、公益组织等,还有以往毕业的学生,共同解决了设备器材等各项问题。
“我们的规划是整体抬高路面,还要把操场、多功能室建得更好。灾难面前见真情,好人太多了!有三个女孩开着车从四川不远千里跑到这儿,卸下救灾物资就走,老师们当场都掉了眼泪。”宁校长感慨道,“用战胜洪水的勇气和毅力、用爱心人士的关怀态度来办教育,有什么事情办不好?”
温暖的守护
7月21日晚11点,西华县红花镇王庄小学校长王厂正在关注郑州的水灾情况,乡党委的电话到了,说洪峰将到西华县,关口乡和王桥乡的群众共600余人需要转移安置,问王庄小学能不能容纳解决。王校长粗略一算,回复:“没有问题,我们马上行动。”
把女儿送到奶奶家,王厂和妻子半夜赶到学校,他们和几位教师连夜准备,一直忙到凌晨五点多。天一亮,安置群众陆续到来,年龄最小的婴儿只有3个月,年纪最大的是一位97岁老人……通宵的忙碌,让600余人及时住进了王庄小学安置点。
其实,王庄小学属于偏远的乡村小学,条件比较简陋。“头三天是最难的,没有吃的喝的,被子也不够,急死我了!”把自己的住处让给一位孕妇后,王校长开车出发,给群众买馍、买水。买的供应不上,王校长又支起大锅,自己掌勺,几乎不间歇地切菜、做饭。一天下来,王厂校长只喝了一瓶矿泉水,啃了一包干方便面,倒头就睡了过去。他给自己定好三小时后的闹钟,因为救灾物资半夜到,他还要协调分配。
十几天时间,王校长每天先到所有教室看情况,看看谁有难处、有啥需要;接着和教师带着安置群众中的学生,做游戏、练字;晚上接运救灾物资,忙到凌晨。陆续有零散从外乡自发来的转移群众,也有附近群众自发送来物资,王校长每天都要统计一遍人员和物资。
近700人住在学校,吃喝拉撒,千头万绪,他的手机成了热线,王厂很快嗓子发炎溃疡,说话都困难,他就利用吃饭睡觉的时间打个吊瓶,画面被安置群众拍下来,大家就叫他“吊瓶校长”……
洪峰终于平稳过去。9月6日,王庄小学准时开学。升旗仪式开始前,一位老太太由儿女陪伴来到学校,坚持把自己蒸的一锅馍送给王校长,不收不行。王校长捧着馍,在国旗台上,面对全校师生,动情地讲道:“真诚和友善能突破一切困境,我们一起上了一节人生大课,要更加珍惜身边的人、更加爱护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