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风起潮涌的承接产业转移中,青梅煮酒谁是真英雄?
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区,产业转移的浪潮正激荡着2430平方公里的无为县域,为其工业化和城镇化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在这股向上的力量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芜马巢产业承接集中区的起步区。以此起步区为核心增长极向外扩展,是500平方公里的“金三角”,这是无为县的一盘棋。
在这盘棋的谋篇与布局中,不仅有华谊化工园和“新高沟经济板块”等产业链发展的示范,更有组团式滨江新城的崛起,两者共同演绎着无为承接产业转移这台大戏。在这个戏台上,企业转移创造新的盈利,同时承接地实现经济提升,双方互利互惠。
因此,携手共赢,才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更高境界。
在争先进位的区域竞争格局中,无为亮剑,谁与争锋?未来5年,将是无为发挥主场主角之优势,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
现在,我们就走进无为,一方面是探究无为敢于提出“承接转移看皖江,皖江示范看无为”的深厚底蕴,同时,更要倾听来自无为县的强劲声音——承接转移、共赢无为。
承接产业转移的
无为样板
“产业承接看皖江,皖江示范看巢湖,示范带动看无为”,无为县凭借什么样的底气,喊出这句气势非凡的口号?
最近3个月,无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格外忙碌。
忙碌源自外来的关注。4月7日,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来视察;4月16日,安徽省副省长倪发科来视察;4月22日,安徽省省长王三运来到无为经济开发区视察。在短短两周之内,省政府领导对一个县域如此密集的考察,实不多见。是什么原因让无为经济开发区受到如此高度的关注?
在省领导视察的同时,省直各厅局、巢湖市与无为县领导、外来投资客商、新闻媒体与区域专家,也都把目光聚焦在这块90平方公里的滨江区域。如今,在“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集中区”大幅宣传牌的两边,开发区大建设正如火如荼,就如同这初夏的温度一样,每天都在升高。
作为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集中区起步区的所在地,无为县称得上是“皖江示范区中的示范区”,那么在其背后,又蕴含着哪些产业转移的深层次样本意义?
“皖江城市带的苏州”
无为大地上正在升腾起一股生机与活力。
3月22日,美国普莱克斯空分、美国麦王水处理、益海嘉里三期等首批8个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5亿元。4月29日,汽车变速箱、四星级大酒店等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近14亿元。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有15个项目近30亿资金投向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根本是项目,无为县为什么会受到投资商的格外关注与青睐呢?
“无为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集中区优势突出,适宜承接大规模、集群式产业转移,主要表现在七大方面: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条件便捷、岸线资源丰富、超前进行规划、征地拆迁成本较低、基础设施建设较快、产业基础不断增强。”在4月22日的省政府领导视察中,无为县委书记林绪文对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优势,做了精炼概括。
其中,排在第一的就是区位优势。在区域经济竞争格局中,区位是一种不可复制的优势资源,而且区位往往与交通体系紧密相联,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起着关键作用。上世纪90年代,东部沿海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新加坡工业园落户苏州,区位优势就发挥了关键作用。无城镇党委副书记李春华曾驻点江苏招商3年,他告诉《决策》:“到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考察时,工业园管委会相关人员介绍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中国考察了很多地方,为什么最终选择苏州?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沿海沿江两条轴线,沿海是纵的,沿江是横的,苏州是纵横的交汇点。”
摊开皖江城市带地图,无为县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交集地带”。同时,从马鞍山到安庆的沿江经济发展轴是横轴,从合肥到芜湖再到宣城的经济发展轴是纵轴,两轴的江北交点正好落在无为县,无为县招商局局长伍小平形容道:“无为是两条轴线的‘十字路口’。”
因此,在整个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无为的战略地位,就如同是“皖江城市带的苏州”,是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首选之地。
但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区位上的战略优势仅仅是一个方面。对产业转移项目来说,区位优势虽是关键因素,却不是决定性因素。在华谊化工落户无为的背后,还蕴含着无为县承接产业转移中更多的深层次因素。尤其是从华谊化工产业园扩散出来的大项目效应,为承接产业转移增添了更多精彩。
大项目效应
4月16日,上海华谊集团总裁刘训峰又一次来到无为经济开发区,现场调度化工园建设。作为皖沪合作的最大项目,华谊化工通常都被称为无为县“一号工程”。按照规划,华谊化工总投资350亿元。站在芜湖长江大桥上,可清晰地看到化工园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8年前,上海华谊集团为了能够找到最适宜的项目选址,曾考察过江苏、安徽两省的多个地方,其中也包括无为县对岸的芜湖市。为什么最终选择落户无为的二坝镇?“承接产业转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有企业愿意来,二是企业来了之后要有地方落下,就是一定要有承载空间。”林绪文在接受《决策》采访时分析说。相对于皖江城市带南岸的芜湖、铜陵,北岸的无为县在承载空间上潜力巨大,一方面是可供项目落户的土地空间大,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是长江岸线资源。
在800里皖江中,无为县有113公里,占1/4,在所有沿江县市区中是岸线最长的。无为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张祖武告诉《决策》:“无为的岸线资源基础条件好,纵深空间大,适宜建设港口和临港产业园,最适合落户大进大出型的产业项目。”因此,上海华谊化工产业园选择落户无为的二坝镇,就是“区位 空间”综合优势的一个佐证。
但华谊化工只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写照。如果以华谊化工园项目为中心向外扩散,沿长江向南北两岸展开,就能更加清晰地感触到无为在承接产业转移上的跃动之势。
从华谊化工园配套码头向南走,就是船舶工业园。船舶制造商更看重无为的岸线资源,2007年6月,无为县在浙江台州专门举办过一次船舶产业招商推介会,参会的都是当地造船协会的会长。在交流中,一位台州船舶产业协会的会长说:“我们要去就是组团去,无为县应该把船舶制造作为一个产业集群来发展,而不是单独来发展一个企业。”
目前,已有近20家造船企业落户无为,其中不乏远洋、五洲等大型船舶企业的身影。从二坝到汤沟、白峁、刘渡等沿江乡镇,大型船舶制造企业的龙门吊在江岸上一字排开,气势恢宏。“全国最大的内河船舶产业制造基地”宣传牌,耸立在无为长江大堤上。
从华谊化工园向北走,就是益海嘉里粮油加工产业项目及配套码头的所在地。在农副产品加工业上,世界500强企业益海嘉里落户是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骄傲。益海嘉里安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益海嘉里能够落户,首先是无为的岸线优势,有港口码头可以直接利用,还有铁路专用线;其次,无为是农业大县,农产品原料丰富。”到2011年,益海嘉里三期建成达产后,将实现50亿元的销售收入。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够做到50亿,在整个安徽省都是屈指可数的。在产业上借力世界500强,无为县成功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
由此可见,从华谊化工一个大项目到产业集群的三足鼎立,无为正在成为承接大规模、集群式产业转移的缩影。
但是,大项目的扩散效应不会单纯地体现在一个方面。由单一的煤化工项目,升级到建设一个化工产业园,最后扩大为一座滨江化工新城的“三级跳”,是无为县之所以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样板县”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无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进中认为:“华谊化工不仅是无为县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工程,也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样板工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无为做了一道特殊的方程式。
无为的方程式
“现在每个月都要接待好几批来考察的大集团、大企业,都是为新型煤化工做配套的。”林绪文告诉《决策》,“在产业裂变上,这是典型的由一个企业——新兴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链条。”
2008年10月,华谊化工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到现在正好一年半时间。这期间,2009年4月,上海市市长韩正亲临二坝镇视察,同时,还有更多的产业配套项目落户无为。据统计,目前已有9家“国字号”大型企业进入无为经济开发区施工,占地2000亩的化工园内,大型机械机声隆隆。
与项目建设同步推进的,就是产业本身的提高,化工产业链一直在拉长,有美国普莱克斯空分和美国麦王水处理等世界500强企业,还有第三方物流企业上海天原集团,以及上海建工等特大型企业陆续进驻无为经济开发区。
与此同时,上海华谊集团不断地将最新研制的创新性成果应用到无为项目中来,走出了一条“提升式产业转移”的新模式。以华谊化工园为核心,将最终形成“国家级煤基多联产精细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正是基于此,无为才喊出了“中国石化看上海、中国煤化看无为”。
其实,这是无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加法”。
很显然,做加法的不仅只有化工产业链。电线电缆产业作为无为县的支柱产业,已经向前延伸到了铜材企业,同时向后延伸,在物流、外销等方面衍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海楚江投资集团的铜材生产项目,已于2009年7月在无为县泥汊镇建成投产。
这种做加法的产业链招商模式,是无为县在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产业转移示范。不仅如此,羽绒羽毛产业正在演绎“乘法”的倍增效应。
作为无为县的内生型产业,羽绒羽毛不仅有优势,更有产业短板。如果换一种思路来看,无为县经委主任季求真告诉《决策》:“产业链的缺失部分,正是对外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因此,把羽绒羽毛产业进行分解后就会发现,原先围绕一根羽毛的小产业,可以做出三篇大文章。
首先,获得毛片之后,鸭肉可以做成食品,进入到食品加工业;其次,从单纯的毛片加工可以延伸到羽毛球,进入到体育用品产业;最后,从加工羽绒可以延伸到制作羽绒被、羽绒服等产品,就进入到了纺织服装产业。“产业延伸的过程,就是商机涌现的过程,因为有产业配套,所以东隆选择投资落户无城镇羽绒羽毛产业园。”上海东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决策》。
一分为三,这个扩大的过程恰恰是在做“乘法”。李春华告诉《决策》:“招商引资就是要发挥‘葡萄串效应’,真正做到招来一个、落户一群、带动一片。通过产业裂变,产业集群之间可以在互动中整体扩大。”
做好加法的同时,无为更在做“减法”。林绪文告诉《决策》:“无为已经从招商引资发展到招商选资。比如同样是化工项目,达不到门槛要求的不要,产业链不配套也不要。无为已经拒绝了很多项目。”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这看似是一种损失,实质上是产业升级。换句话说,无为不仅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样板项目,还在实践着“提升式承接”的发展模式,而这些都是无为之所以成为样板的重要原因。
“承接转移看皖江,皖江示范看无为。”在整个皖江示范区59个县市区中,只有无为县敢于说出这句气势非凡的话,雄心来自深厚的底气。“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优势位居安徽省第一方阵,因此,期待皖江示范集中区能在无为县打下第一桩。”无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先进说道。
金三角:无为的棋局
无为东边是芜马巢集中区的主场,西边融入安池铜集中区,两边都有机遇,都有发展的助推器。
“主攻二坝集中区,做强高沟延伸区,提升无城连接区,全力打造二坝、高沟、无城金三角。”这是对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空间布局的简洁概括,也是无为承接载体的精华所在。
打开皖江示范区的行政区划地图,很容易就能发现无为县的二坝、高沟、无城三点连线,构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三角形。由县城所在地无城镇作为顶点,分别沿通江大道和高新大道连接二坝、高沟,从高沟顺江而下则直达二坝。
那么,无为的载体空间为什么是“金三角”?在这种谋篇布局中蕴含着无为县什么样的深谋远虑?
组团式开发模式
“无为是一盘棋,在哪里最先落子?目前最关键的是二坝镇。随着华谊化工园项目逐步向深入推进,服务业的配套已经落后于工业项目建设了,比如原先的医疗、教育都是集镇水平。”无为县委书记林绪文对《决策》分析说。
首先聚焦二坝,一方面是区位上处在皖江示范区纵横交汇点,同时,“二坝镇域范围内,大部分土地尚未开发,产业承接优势明显。而且产业基础好,上海华谊、美国普莱克斯、美国麦王、益海嘉里,以及汽车变速箱和船舶制造等几十家知名企业已在二坝境内落户。”二坝镇党委副书记、二坝镇人大主席童向东分析说。尤其是上海华谊所带来的产业链集聚效应和区域扩散效应极为强大,为了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承载能力,无为正在谋划依托华谊化工项目,沿通江大道向汤沟、白茆方向延伸,形成产业连绵区。
在竞争激烈的区域格局中,要走活承接转移这盘棋,二坝的发展提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棋子。而提升二坝的力量,则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轮驱动”。
二坝作为皖江示范区芜马巢集中区的起步区,早已是先行一步,提前谋划。一座崭新的二坝滨江新城规划蓝图,已经跃然纸上。对此,无为县发展改革委主任程松告诉《决策》:“无为县专门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了二坝滨江新城,提出了三套方案。经过公开、深入的讨论,最终选择生态、宜居、低碳的建设理念。”
按照发展规划,到2015年,二坝将成为一座人口达25万、具有皖江水乡特色的滨江港口新城,真正实现与芜湖市的跨江发展。届时,在长江与裕溪河交汇口的两岸、芜马巢产业集中区的核心区,将崛起一座组团式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而二坝则是江北组团的核心部分,成为皖江两岸跨江联动的“试验田”和新兴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由此可见,二坝镇将是整个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裂变点”。从这个点出发沿通江大道向西,就是无城镇。这里是无为县城的所在地,城市配套功能建设正在提速,即无城的城南新城建设。与二坝滨江新城一样,做活水文章,也是城南新城的核心。林绪文告诉《决策》:“要做水文章就必须是板块式的、一个组团一个组团的发展,而且每个组团都是各有各的特色。然后,通过水系湿地生态景观带相互连接起来,最后就是一个整体。”
在城市化功能提升的同时,产业集群也在同步集聚。一根羽毛,将中国羽绒之都萧山和中国羽毛之乡无城紧紧联系在一起,“杭州要打造花园城市,萧山区城市需要改造,企业就需要搬迁。未来5年将是萧山羽毛羽绒产业大转移的5年,在这个过程中,无城将占得先机。”无城镇党委副书记李春华告诉《决策》。
事实上,已经有部分企业转移至无城,比如投资额达到6600万的浙江万利达公司。与万利达一墙之隔的,就是上海东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无城镇通过这些产业转移中的大型企业,深深地嵌入长三角的产业价值链。同时,无城镇按照不同的产业特色,规划了一区三园的空间布局。其中,纺织服装产业园被寄予厚望。“纺织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城镇化发展极其有利,按照无城县城50万人的规划,必须有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支撑。”无为县经委主任季求真分析说。
“新高沟经济板块”
从无城镇出发,沿高新大道向南,就到了“安徽第一镇”高沟。
“高沟镇入库税金8亿元,占到无为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这是2009年高沟镇的经济成绩单。作为中国四大电线电缆产业基地之一,高沟镇的4.8万人中,有1.5万人从事电线电缆及相关行业,其中有4000人常年在全国各地跑市场,由此产生了华菱、华海、江淮等一批超10亿元产值的骨干企业。
在经济数据飘红的同时,高沟如何破解发展空间的不足?作为土生土长的电线电缆经济,如何与产业承接有效衔接?一系列问题直面而来,急需破解。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与积累,高沟电线电缆产业已经逐步扩散至周边的姚沟、泥汊等乡镇,高新大道两旁随处可见的电线电缆企业,也充分说明高沟经济的扩散效应已经成势。在此背景下,无为县适时提出打造“新高沟经济板块”就成为必然选择。毕竟,产业链每向前延伸一步,工业产值就能增大一倍,政府税收就能增长一成。
“打造新高沟经济板块不是一句空话,高沟、姚沟和泥汊三镇必须实现功能互补。比如污水处理厂,原先是各建各的,高沟的污水处理厂就局限在高沟镇,不能互通,限制了功能发挥。最后把日处理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建在了姚沟,这样3个乡镇的污水处理问题都解决了。”林绪文介绍说。公用污水处理厂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但其背后显现的,却是一个新的经济板块。2010年,高沟镇的税收收入将达到10亿元;到2015年,电线电缆产业总产值将突破800亿元。
如果在高沟与二坝之间的沿江地区划一条直线的话,由二坝滨江新城、高沟滨江新城为核心组成的沿江城镇群,无疑是未来无为空间布局中的精华。在这一区域内,有无为经济开发区和高沟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在安徽全省,一个县域拥有两个省级开发区,唯有无为县。
空间的辩证法
“金三角”在无为县域发展格局中,无疑是主角。随之一个新的问题呈现出来,就是岸线资源达113公里的无为,并不只有东部的二坝和高沟,西部沿江乡镇的未来发展机遇在哪里?换句话说,无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如何处理金三角内500平方公里与金三角外部区域的辩证关系。
对此,林绪文给出了答案:“在示范区建设中,无为县要缩小东西部乡镇的发展差距,西部的沿江地区刘渡、牛埠等乡镇就要主动融入、对接安池铜产业承接集中区。”无为的土桥港正好处在皖江示范区安池铜集中区的北部,一方面是牛埠等乡镇有意融入安池铜集中区,另一方面,皖江对岸的铜陵也做出了耐人寻味的举动,铜陵已经规划了一个200平方公里的江北产业园规划,其中已把土桥港纳入其视野中。
对铜陵来说,没有一个优良的港口,无疑会制约江北产业园的发展。因为港口是内陆区域的门户,是岸线利用的核心,是发挥岸线最大价值的关键所在。港口不仅有物流功能,还有带动后方产业和城镇发展的功能。土桥港优良的深水岸线,则为港口物流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最佳基础。
如果把观察的视角放大,随着北沿江高速及庐铜铁路的规划建设,牛埠镇及土桥港将形成水路、铁路、高速于一体的交通体系。对此,林绪文对《决策》分析说:“土桥的港口资源非常好,是庐南矿产资源和重化工产业基地通江达海最经济便捷的运输通道,而且与安池铜集中区的联系也非常便捷。因此,土桥临港产业园将可能打造成无为西南部经济推动的桥头堡。”
由此可见,无为的东边是芜马巢集中区的主场,西边融入安池铜集中区,两边都有机遇,都有发展的助推器。
无为准备好了
“立体化、全方位”正在成为无为县打造最佳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特征。由此,无为县可以充满底气、信心十足地说一句:承接产业转移,无为准备好了!
4月29日,无为县举行承接产业转移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汽车变速箱等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近14亿元。这是无为集中区一个月后的第二次大项目集中开工,3月22日,无为示范集中区首批8个承接产业转移新项目已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5亿元。目前,无为示范集中区已入园企业达到50家,完成投资近80亿元。
在产业转移项目集中开工的背后,是无为县为承接产业转移所做的长期而精心的准备。这些准备主要包括产业、人才、金融、园区、交通、观念6个方面,借用经典武侠小说中的武林至尊武功,就是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六脉神剑”。
目前,备受瞩目的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集中区起步区建设正高位推进,无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先进告诉《决策》:“若要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无为县是最佳选择。”十年磨一剑,如今的无为,可以充满底气地说:承接产业转移,无为准备好了。
立体化:无为的新主题
4月17日,“世界第一跨”京福高速铁路长江大桥在无为县高沟镇打下第一根基桩。按照规划,到2013年12月,作为京福高速铁路的先导段,合肥—无为段将先期完成。届时,和谐号动车组将从北到南一路纵贯无为,并在高沟镇飞驰过江。不过,高速动车组只是无为县交通优势的一个缩影。
在高速火车全力推进的同时,从东北到西南横贯无为县的北沿江高速,也将全面启动。以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为代表,一个北上南下、承东启西的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将在无为县构建起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物流成本必将大大降低,而产业转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物流成本。对此,瑞安10万套汽车变速箱项目最有说服力。以无为县二坝镇为圆心,周围5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中国最主要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有芜湖奇瑞、合肥江淮、武汉东风、上海通用、南昌昌河以及马鞍山星马。同样是一台汽车变速箱,从二坝镇运输到这些整车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相比从浙江瑞安起运,大大降低。
在无为县的综合交通体系中,不仅仅有陆路交通,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主轴的港口体系,也将在2015年之前,全面形成。从上到下,土桥、刘渡、白峁、二坝等优质港口沿江顺势排开,为产业承接提供大进大出的物流支撑。而且,以港口为核心,纵深延伸就是临港产业园区。由此一来,就会形成港口、物流、产业与园区四位一体的联动效应。
从2010年开始,未来5年,无为县的交通状况必将实现脱胎换骨式的改变。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过江通道。到2015年,在一个县域内有5座跨江大桥,不仅在整个800里皖江两岸是唯一的,就是放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县域中,也是极为少见的。更重要的是,过江通道为跨江联动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由此,无为县将成为皖江城市带跨江联动的“试验田”。
不过,立体化的不仅仅只有交通,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支持体系,也已经初步形成。无为县招商局局长伍小平告诉《决策》:“无为县的一大创新是围绕产业制定政策,有的放矢,有目的性。”电线电缆、纺织服装、羽毛羽绒等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都已陆续出台。
“大圈堤”背后的配套文章
在载体建设上,还应该从一个百年一遇的防洪工程说起。
作为华谊化工项目的配套工程,无为县在二坝镇规划建设了一个高等级的防洪排涝工程。但随着工程的深入推进,无为县发现如果单纯只是为华谊化工这一个项目做配套的话,并不能发挥其工程本身的最大效能,同时建设成本也很高昂。
于是,无为开始转变建设思路。毕竟将来无为县不是只发展华谊化工一个项目,而是服务于整个招商引资工作。既然同样都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就应该把工程效应放到最大。由此,无为决定将防洪排涝工程向外扩大,把500平方公里的“金三角”区域全部纳入其中,这就是“大圈堤”防洪工程。
“虽然‘大圈堤’防洪工程的投资相对于原先的规划提高了很多,但是把整个无为县主要的经济园区都包括在内,为产业转移提供了最大的承接空间。”林绪文对《决策》分析说。而在“大圈堤”的背后,是无为县的两个省级开发区、无城经济开发区,还有特色产业园区与乡镇工业集中区,这些功能分工不同的经济园区,共同构成了无为县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佳载体。
为打造最佳承接载体,无为不仅仅着力基础设施配套,更是在园区建设的平台上,开始演绎产业、园区与城镇的三位一体。对此,林绪文认为:“在园区配套的同时,城市功能配套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关键方面。”从2009年开始,无为在城市功能配套上的最大文章,就是滨江新城的规划与建设。如果扩大到整个皖江示范区,无为县是第一个制定出台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集中区滨江新城规划的县域。
不管是园区配套还是城市配套,更多体现的是物理空间上的概念。在这些有形配套的同时,思想理念的配套,相对来说就更重要。“承接产业转移,无为的理念也已经准备好了。”林绪文的话掷地有声。
采访中,“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是记者听到的次数最多的一句话。林绪文告诉《决策》:“只要是好的产业、好的项目,无为都可以共建共享,建设园中园、托管园、飞地经济等多种模式,让投资商赚钱,让共建者赚钱,无为获得发展。在这方面有很多的成功模式,无为完全可以探索出更好的合作模式。”
而在实践中,华谊化工园已经成为无为县建设园中园的示范区。
融资:招行引资与招商引资
6月,无为县的金融建设将迎来收获的季节,由农村信用社改制成立的无为县农村商业银行挂牌;由徽商银行作为主发起方的徽银村镇银行,也将在6月成立。
在高沟镇主干道的一个拱形大门上,海洲担保公司的广告格外引人瞩目,不管是走进高沟镇还是离开高沟镇,都能看到这副广告。目前,无为县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在安徽省是最多的。
很显然,金融机构的增加只是提升无为承载力的一个方面,金融流动能量的增大,更能说明问题。说起无为县金融环境的改善,一位高沟镇的电缆企业家曾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有很多外地的商业银行,开始到企业里来做业务,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出现这种积极的变化,得益于无为县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展开的招行引资。”无为县金融办副主任缪云松告诉《决策》。
在安徽省,无为县率先成立县级金融办,也是第一个提出“招行引资”的县域。在操作上,把进入安徽省的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请进无为,让浦发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国内知名股份制银行了解无为,进而给无为的企业放贷。
但请进来的不光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方面,无为县也是成效卓著,成为一个重要的金融支撑力。在高沟镇,安徽省第一家农业银行乡镇支行已经筹建完毕。同时,围绕华谊化工产业园建设,由中行发起的30亿元银团式贷款,格外引人关注。“这个实例说明,无为县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已经具备了大项目建设的金融承载能力。”缪云松分析说:“经济发展好—贷款载体多—贷款总量大,三者之间是一种良性循环。无为县承接产业转移的立体化金融生态体系,已基本形成。”
政策好,更要人努力
“政策 环境”打造出招商引资的“强磁场”,但招商引资最终是要靠环境的竞争,尤其是软环境。而软环境的打造则需要全体无为人的共同努力,因此,建设好示范区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人努力。
2010年是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示范区建设的组织机构、政策支持体系和空间布局框架已基本形成,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在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的关键时期,聚焦示范区的核心区、集中区的起步区,在与无为县党政主要决策者的高端对话中,触摸无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跨越赶超的跃动气势。
一个“抢”字最能概括无为的态势
《决策》:招商引资是示范区建设的关键点和突破口,项目落户是示范区建设的根本。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启动之后,无为招商引资呈现出了什么样的状态?
林绪文: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是承接,落脚点是项目,只有项目落地才是核心,所以必须要靠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中,无为坚持由“求量”向“求质”转变,无为县作为国家级示范区的核心区,肯定是要建设有品位、有档次、有效益、有成长性、可持续的好项目,选择这样的产业和企业才会有示范意义。招商引资,时间很关键,产业转移也存在黄金时期。所以说,一个“抢”字非常好地概括出了无为积极向上的态势。
张祖武:无为的招商引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首先是是大招商、招大商,招大企业大集团,省企、央企,中国500强、世界500强,招行业龙头企业。在现有产业集群的基础
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区,产业转移的浪潮正激荡着2430平方公里的无为县域,为其工业化和城镇化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在这股向上的力量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芜马巢产业承接集中区的起步区。以此起步区为核心增长极向外扩展,是500平方公里的“金三角”,这是无为县的一盘棋。
在这盘棋的谋篇与布局中,不仅有华谊化工园和“新高沟经济板块”等产业链发展的示范,更有组团式滨江新城的崛起,两者共同演绎着无为承接产业转移这台大戏。在这个戏台上,企业转移创造新的盈利,同时承接地实现经济提升,双方互利互惠。
因此,携手共赢,才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更高境界。
在争先进位的区域竞争格局中,无为亮剑,谁与争锋?未来5年,将是无为发挥主场主角之优势,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
现在,我们就走进无为,一方面是探究无为敢于提出“承接转移看皖江,皖江示范看无为”的深厚底蕴,同时,更要倾听来自无为县的强劲声音——承接转移、共赢无为。
承接产业转移的
无为样板
“产业承接看皖江,皖江示范看巢湖,示范带动看无为”,无为县凭借什么样的底气,喊出这句气势非凡的口号?
最近3个月,无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格外忙碌。
忙碌源自外来的关注。4月7日,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来视察;4月16日,安徽省副省长倪发科来视察;4月22日,安徽省省长王三运来到无为经济开发区视察。在短短两周之内,省政府领导对一个县域如此密集的考察,实不多见。是什么原因让无为经济开发区受到如此高度的关注?
在省领导视察的同时,省直各厅局、巢湖市与无为县领导、外来投资客商、新闻媒体与区域专家,也都把目光聚焦在这块90平方公里的滨江区域。如今,在“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集中区”大幅宣传牌的两边,开发区大建设正如火如荼,就如同这初夏的温度一样,每天都在升高。
作为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集中区起步区的所在地,无为县称得上是“皖江示范区中的示范区”,那么在其背后,又蕴含着哪些产业转移的深层次样本意义?
“皖江城市带的苏州”
无为大地上正在升腾起一股生机与活力。
3月22日,美国普莱克斯空分、美国麦王水处理、益海嘉里三期等首批8个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5亿元。4月29日,汽车变速箱、四星级大酒店等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近14亿元。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有15个项目近30亿资金投向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根本是项目,无为县为什么会受到投资商的格外关注与青睐呢?
“无为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集中区优势突出,适宜承接大规模、集群式产业转移,主要表现在七大方面: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条件便捷、岸线资源丰富、超前进行规划、征地拆迁成本较低、基础设施建设较快、产业基础不断增强。”在4月22日的省政府领导视察中,无为县委书记林绪文对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优势,做了精炼概括。
其中,排在第一的就是区位优势。在区域经济竞争格局中,区位是一种不可复制的优势资源,而且区位往往与交通体系紧密相联,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起着关键作用。上世纪90年代,东部沿海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新加坡工业园落户苏州,区位优势就发挥了关键作用。无城镇党委副书记李春华曾驻点江苏招商3年,他告诉《决策》:“到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考察时,工业园管委会相关人员介绍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中国考察了很多地方,为什么最终选择苏州?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沿海沿江两条轴线,沿海是纵的,沿江是横的,苏州是纵横的交汇点。”
摊开皖江城市带地图,无为县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交集地带”。同时,从马鞍山到安庆的沿江经济发展轴是横轴,从合肥到芜湖再到宣城的经济发展轴是纵轴,两轴的江北交点正好落在无为县,无为县招商局局长伍小平形容道:“无为是两条轴线的‘十字路口’。”
因此,在整个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无为的战略地位,就如同是“皖江城市带的苏州”,是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首选之地。
但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区位上的战略优势仅仅是一个方面。对产业转移项目来说,区位优势虽是关键因素,却不是决定性因素。在华谊化工落户无为的背后,还蕴含着无为县承接产业转移中更多的深层次因素。尤其是从华谊化工产业园扩散出来的大项目效应,为承接产业转移增添了更多精彩。
大项目效应
4月16日,上海华谊集团总裁刘训峰又一次来到无为经济开发区,现场调度化工园建设。作为皖沪合作的最大项目,华谊化工通常都被称为无为县“一号工程”。按照规划,华谊化工总投资350亿元。站在芜湖长江大桥上,可清晰地看到化工园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8年前,上海华谊集团为了能够找到最适宜的项目选址,曾考察过江苏、安徽两省的多个地方,其中也包括无为县对岸的芜湖市。为什么最终选择落户无为的二坝镇?“承接产业转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有企业愿意来,二是企业来了之后要有地方落下,就是一定要有承载空间。”林绪文在接受《决策》采访时分析说。相对于皖江城市带南岸的芜湖、铜陵,北岸的无为县在承载空间上潜力巨大,一方面是可供项目落户的土地空间大,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是长江岸线资源。
在800里皖江中,无为县有113公里,占1/4,在所有沿江县市区中是岸线最长的。无为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张祖武告诉《决策》:“无为的岸线资源基础条件好,纵深空间大,适宜建设港口和临港产业园,最适合落户大进大出型的产业项目。”因此,上海华谊化工产业园选择落户无为的二坝镇,就是“区位 空间”综合优势的一个佐证。
但华谊化工只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写照。如果以华谊化工园项目为中心向外扩散,沿长江向南北两岸展开,就能更加清晰地感触到无为在承接产业转移上的跃动之势。
从华谊化工园配套码头向南走,就是船舶工业园。船舶制造商更看重无为的岸线资源,2007年6月,无为县在浙江台州专门举办过一次船舶产业招商推介会,参会的都是当地造船协会的会长。在交流中,一位台州船舶产业协会的会长说:“我们要去就是组团去,无为县应该把船舶制造作为一个产业集群来发展,而不是单独来发展一个企业。”
目前,已有近20家造船企业落户无为,其中不乏远洋、五洲等大型船舶企业的身影。从二坝到汤沟、白峁、刘渡等沿江乡镇,大型船舶制造企业的龙门吊在江岸上一字排开,气势恢宏。“全国最大的内河船舶产业制造基地”宣传牌,耸立在无为长江大堤上。
从华谊化工园向北走,就是益海嘉里粮油加工产业项目及配套码头的所在地。在农副产品加工业上,世界500强企业益海嘉里落户是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骄傲。益海嘉里安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益海嘉里能够落户,首先是无为的岸线优势,有港口码头可以直接利用,还有铁路专用线;其次,无为是农业大县,农产品原料丰富。”到2011年,益海嘉里三期建成达产后,将实现50亿元的销售收入。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够做到50亿,在整个安徽省都是屈指可数的。在产业上借力世界500强,无为县成功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
由此可见,从华谊化工一个大项目到产业集群的三足鼎立,无为正在成为承接大规模、集群式产业转移的缩影。
但是,大项目的扩散效应不会单纯地体现在一个方面。由单一的煤化工项目,升级到建设一个化工产业园,最后扩大为一座滨江化工新城的“三级跳”,是无为县之所以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样板县”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无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进中认为:“华谊化工不仅是无为县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工程,也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样板工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无为做了一道特殊的方程式。
无为的方程式
“现在每个月都要接待好几批来考察的大集团、大企业,都是为新型煤化工做配套的。”林绪文告诉《决策》,“在产业裂变上,这是典型的由一个企业——新兴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链条。”
2008年10月,华谊化工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到现在正好一年半时间。这期间,2009年4月,上海市市长韩正亲临二坝镇视察,同时,还有更多的产业配套项目落户无为。据统计,目前已有9家“国字号”大型企业进入无为经济开发区施工,占地2000亩的化工园内,大型机械机声隆隆。
与项目建设同步推进的,就是产业本身的提高,化工产业链一直在拉长,有美国普莱克斯空分和美国麦王水处理等世界500强企业,还有第三方物流企业上海天原集团,以及上海建工等特大型企业陆续进驻无为经济开发区。
与此同时,上海华谊集团不断地将最新研制的创新性成果应用到无为项目中来,走出了一条“提升式产业转移”的新模式。以华谊化工园为核心,将最终形成“国家级煤基多联产精细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正是基于此,无为才喊出了“中国石化看上海、中国煤化看无为”。
其实,这是无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加法”。
很显然,做加法的不仅只有化工产业链。电线电缆产业作为无为县的支柱产业,已经向前延伸到了铜材企业,同时向后延伸,在物流、外销等方面衍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海楚江投资集团的铜材生产项目,已于2009年7月在无为县泥汊镇建成投产。
这种做加法的产业链招商模式,是无为县在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产业转移示范。不仅如此,羽绒羽毛产业正在演绎“乘法”的倍增效应。
作为无为县的内生型产业,羽绒羽毛不仅有优势,更有产业短板。如果换一种思路来看,无为县经委主任季求真告诉《决策》:“产业链的缺失部分,正是对外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因此,把羽绒羽毛产业进行分解后就会发现,原先围绕一根羽毛的小产业,可以做出三篇大文章。
首先,获得毛片之后,鸭肉可以做成食品,进入到食品加工业;其次,从单纯的毛片加工可以延伸到羽毛球,进入到体育用品产业;最后,从加工羽绒可以延伸到制作羽绒被、羽绒服等产品,就进入到了纺织服装产业。“产业延伸的过程,就是商机涌现的过程,因为有产业配套,所以东隆选择投资落户无城镇羽绒羽毛产业园。”上海东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决策》。
一分为三,这个扩大的过程恰恰是在做“乘法”。李春华告诉《决策》:“招商引资就是要发挥‘葡萄串效应’,真正做到招来一个、落户一群、带动一片。通过产业裂变,产业集群之间可以在互动中整体扩大。”
做好加法的同时,无为更在做“减法”。林绪文告诉《决策》:“无为已经从招商引资发展到招商选资。比如同样是化工项目,达不到门槛要求的不要,产业链不配套也不要。无为已经拒绝了很多项目。”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这看似是一种损失,实质上是产业升级。换句话说,无为不仅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样板项目,还在实践着“提升式承接”的发展模式,而这些都是无为之所以成为样板的重要原因。
“承接转移看皖江,皖江示范看无为。”在整个皖江示范区59个县市区中,只有无为县敢于说出这句气势非凡的话,雄心来自深厚的底气。“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优势位居安徽省第一方阵,因此,期待皖江示范集中区能在无为县打下第一桩。”无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先进说道。
金三角:无为的棋局
无为东边是芜马巢集中区的主场,西边融入安池铜集中区,两边都有机遇,都有发展的助推器。
“主攻二坝集中区,做强高沟延伸区,提升无城连接区,全力打造二坝、高沟、无城金三角。”这是对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空间布局的简洁概括,也是无为承接载体的精华所在。
打开皖江示范区的行政区划地图,很容易就能发现无为县的二坝、高沟、无城三点连线,构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三角形。由县城所在地无城镇作为顶点,分别沿通江大道和高新大道连接二坝、高沟,从高沟顺江而下则直达二坝。
那么,无为的载体空间为什么是“金三角”?在这种谋篇布局中蕴含着无为县什么样的深谋远虑?
组团式开发模式
“无为是一盘棋,在哪里最先落子?目前最关键的是二坝镇。随着华谊化工园项目逐步向深入推进,服务业的配套已经落后于工业项目建设了,比如原先的医疗、教育都是集镇水平。”无为县委书记林绪文对《决策》分析说。
首先聚焦二坝,一方面是区位上处在皖江示范区纵横交汇点,同时,“二坝镇域范围内,大部分土地尚未开发,产业承接优势明显。而且产业基础好,上海华谊、美国普莱克斯、美国麦王、益海嘉里,以及汽车变速箱和船舶制造等几十家知名企业已在二坝境内落户。”二坝镇党委副书记、二坝镇人大主席童向东分析说。尤其是上海华谊所带来的产业链集聚效应和区域扩散效应极为强大,为了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承载能力,无为正在谋划依托华谊化工项目,沿通江大道向汤沟、白茆方向延伸,形成产业连绵区。
在竞争激烈的区域格局中,要走活承接转移这盘棋,二坝的发展提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棋子。而提升二坝的力量,则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轮驱动”。
二坝作为皖江示范区芜马巢集中区的起步区,早已是先行一步,提前谋划。一座崭新的二坝滨江新城规划蓝图,已经跃然纸上。对此,无为县发展改革委主任程松告诉《决策》:“无为县专门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了二坝滨江新城,提出了三套方案。经过公开、深入的讨论,最终选择生态、宜居、低碳的建设理念。”
按照发展规划,到2015年,二坝将成为一座人口达25万、具有皖江水乡特色的滨江港口新城,真正实现与芜湖市的跨江发展。届时,在长江与裕溪河交汇口的两岸、芜马巢产业集中区的核心区,将崛起一座组团式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而二坝则是江北组团的核心部分,成为皖江两岸跨江联动的“试验田”和新兴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由此可见,二坝镇将是整个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裂变点”。从这个点出发沿通江大道向西,就是无城镇。这里是无为县城的所在地,城市配套功能建设正在提速,即无城的城南新城建设。与二坝滨江新城一样,做活水文章,也是城南新城的核心。林绪文告诉《决策》:“要做水文章就必须是板块式的、一个组团一个组团的发展,而且每个组团都是各有各的特色。然后,通过水系湿地生态景观带相互连接起来,最后就是一个整体。”
在城市化功能提升的同时,产业集群也在同步集聚。一根羽毛,将中国羽绒之都萧山和中国羽毛之乡无城紧紧联系在一起,“杭州要打造花园城市,萧山区城市需要改造,企业就需要搬迁。未来5年将是萧山羽毛羽绒产业大转移的5年,在这个过程中,无城将占得先机。”无城镇党委副书记李春华告诉《决策》。
事实上,已经有部分企业转移至无城,比如投资额达到6600万的浙江万利达公司。与万利达一墙之隔的,就是上海东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无城镇通过这些产业转移中的大型企业,深深地嵌入长三角的产业价值链。同时,无城镇按照不同的产业特色,规划了一区三园的空间布局。其中,纺织服装产业园被寄予厚望。“纺织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城镇化发展极其有利,按照无城县城50万人的规划,必须有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支撑。”无为县经委主任季求真分析说。
“新高沟经济板块”
从无城镇出发,沿高新大道向南,就到了“安徽第一镇”高沟。
“高沟镇入库税金8亿元,占到无为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这是2009年高沟镇的经济成绩单。作为中国四大电线电缆产业基地之一,高沟镇的4.8万人中,有1.5万人从事电线电缆及相关行业,其中有4000人常年在全国各地跑市场,由此产生了华菱、华海、江淮等一批超10亿元产值的骨干企业。
在经济数据飘红的同时,高沟如何破解发展空间的不足?作为土生土长的电线电缆经济,如何与产业承接有效衔接?一系列问题直面而来,急需破解。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与积累,高沟电线电缆产业已经逐步扩散至周边的姚沟、泥汊等乡镇,高新大道两旁随处可见的电线电缆企业,也充分说明高沟经济的扩散效应已经成势。在此背景下,无为县适时提出打造“新高沟经济板块”就成为必然选择。毕竟,产业链每向前延伸一步,工业产值就能增大一倍,政府税收就能增长一成。
“打造新高沟经济板块不是一句空话,高沟、姚沟和泥汊三镇必须实现功能互补。比如污水处理厂,原先是各建各的,高沟的污水处理厂就局限在高沟镇,不能互通,限制了功能发挥。最后把日处理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建在了姚沟,这样3个乡镇的污水处理问题都解决了。”林绪文介绍说。公用污水处理厂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但其背后显现的,却是一个新的经济板块。2010年,高沟镇的税收收入将达到10亿元;到2015年,电线电缆产业总产值将突破800亿元。
如果在高沟与二坝之间的沿江地区划一条直线的话,由二坝滨江新城、高沟滨江新城为核心组成的沿江城镇群,无疑是未来无为空间布局中的精华。在这一区域内,有无为经济开发区和高沟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在安徽全省,一个县域拥有两个省级开发区,唯有无为县。
空间的辩证法
“金三角”在无为县域发展格局中,无疑是主角。随之一个新的问题呈现出来,就是岸线资源达113公里的无为,并不只有东部的二坝和高沟,西部沿江乡镇的未来发展机遇在哪里?换句话说,无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如何处理金三角内500平方公里与金三角外部区域的辩证关系。
对此,林绪文给出了答案:“在示范区建设中,无为县要缩小东西部乡镇的发展差距,西部的沿江地区刘渡、牛埠等乡镇就要主动融入、对接安池铜产业承接集中区。”无为的土桥港正好处在皖江示范区安池铜集中区的北部,一方面是牛埠等乡镇有意融入安池铜集中区,另一方面,皖江对岸的铜陵也做出了耐人寻味的举动,铜陵已经规划了一个200平方公里的江北产业园规划,其中已把土桥港纳入其视野中。
对铜陵来说,没有一个优良的港口,无疑会制约江北产业园的发展。因为港口是内陆区域的门户,是岸线利用的核心,是发挥岸线最大价值的关键所在。港口不仅有物流功能,还有带动后方产业和城镇发展的功能。土桥港优良的深水岸线,则为港口物流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最佳基础。
如果把观察的视角放大,随着北沿江高速及庐铜铁路的规划建设,牛埠镇及土桥港将形成水路、铁路、高速于一体的交通体系。对此,林绪文对《决策》分析说:“土桥的港口资源非常好,是庐南矿产资源和重化工产业基地通江达海最经济便捷的运输通道,而且与安池铜集中区的联系也非常便捷。因此,土桥临港产业园将可能打造成无为西南部经济推动的桥头堡。”
由此可见,无为的东边是芜马巢集中区的主场,西边融入安池铜集中区,两边都有机遇,都有发展的助推器。
无为准备好了
“立体化、全方位”正在成为无为县打造最佳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特征。由此,无为县可以充满底气、信心十足地说一句:承接产业转移,无为准备好了!
4月29日,无为县举行承接产业转移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汽车变速箱等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近14亿元。这是无为集中区一个月后的第二次大项目集中开工,3月22日,无为示范集中区首批8个承接产业转移新项目已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5亿元。目前,无为示范集中区已入园企业达到50家,完成投资近80亿元。
在产业转移项目集中开工的背后,是无为县为承接产业转移所做的长期而精心的准备。这些准备主要包括产业、人才、金融、园区、交通、观念6个方面,借用经典武侠小说中的武林至尊武功,就是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六脉神剑”。
目前,备受瞩目的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集中区起步区建设正高位推进,无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先进告诉《决策》:“若要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无为县是最佳选择。”十年磨一剑,如今的无为,可以充满底气地说:承接产业转移,无为准备好了。
立体化:无为的新主题
4月17日,“世界第一跨”京福高速铁路长江大桥在无为县高沟镇打下第一根基桩。按照规划,到2013年12月,作为京福高速铁路的先导段,合肥—无为段将先期完成。届时,和谐号动车组将从北到南一路纵贯无为,并在高沟镇飞驰过江。不过,高速动车组只是无为县交通优势的一个缩影。
在高速火车全力推进的同时,从东北到西南横贯无为县的北沿江高速,也将全面启动。以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为代表,一个北上南下、承东启西的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将在无为县构建起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物流成本必将大大降低,而产业转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物流成本。对此,瑞安10万套汽车变速箱项目最有说服力。以无为县二坝镇为圆心,周围5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中国最主要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有芜湖奇瑞、合肥江淮、武汉东风、上海通用、南昌昌河以及马鞍山星马。同样是一台汽车变速箱,从二坝镇运输到这些整车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相比从浙江瑞安起运,大大降低。
在无为县的综合交通体系中,不仅仅有陆路交通,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主轴的港口体系,也将在2015年之前,全面形成。从上到下,土桥、刘渡、白峁、二坝等优质港口沿江顺势排开,为产业承接提供大进大出的物流支撑。而且,以港口为核心,纵深延伸就是临港产业园区。由此一来,就会形成港口、物流、产业与园区四位一体的联动效应。
从2010年开始,未来5年,无为县的交通状况必将实现脱胎换骨式的改变。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过江通道。到2015年,在一个县域内有5座跨江大桥,不仅在整个800里皖江两岸是唯一的,就是放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县域中,也是极为少见的。更重要的是,过江通道为跨江联动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由此,无为县将成为皖江城市带跨江联动的“试验田”。
不过,立体化的不仅仅只有交通,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支持体系,也已经初步形成。无为县招商局局长伍小平告诉《决策》:“无为县的一大创新是围绕产业制定政策,有的放矢,有目的性。”电线电缆、纺织服装、羽毛羽绒等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都已陆续出台。
“大圈堤”背后的配套文章
在载体建设上,还应该从一个百年一遇的防洪工程说起。
作为华谊化工项目的配套工程,无为县在二坝镇规划建设了一个高等级的防洪排涝工程。但随着工程的深入推进,无为县发现如果单纯只是为华谊化工这一个项目做配套的话,并不能发挥其工程本身的最大效能,同时建设成本也很高昂。
于是,无为开始转变建设思路。毕竟将来无为县不是只发展华谊化工一个项目,而是服务于整个招商引资工作。既然同样都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就应该把工程效应放到最大。由此,无为决定将防洪排涝工程向外扩大,把500平方公里的“金三角”区域全部纳入其中,这就是“大圈堤”防洪工程。
“虽然‘大圈堤’防洪工程的投资相对于原先的规划提高了很多,但是把整个无为县主要的经济园区都包括在内,为产业转移提供了最大的承接空间。”林绪文对《决策》分析说。而在“大圈堤”的背后,是无为县的两个省级开发区、无城经济开发区,还有特色产业园区与乡镇工业集中区,这些功能分工不同的经济园区,共同构成了无为县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佳载体。
为打造最佳承接载体,无为不仅仅着力基础设施配套,更是在园区建设的平台上,开始演绎产业、园区与城镇的三位一体。对此,林绪文认为:“在园区配套的同时,城市功能配套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关键方面。”从2009年开始,无为在城市功能配套上的最大文章,就是滨江新城的规划与建设。如果扩大到整个皖江示范区,无为县是第一个制定出台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集中区滨江新城规划的县域。
不管是园区配套还是城市配套,更多体现的是物理空间上的概念。在这些有形配套的同时,思想理念的配套,相对来说就更重要。“承接产业转移,无为的理念也已经准备好了。”林绪文的话掷地有声。
采访中,“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是记者听到的次数最多的一句话。林绪文告诉《决策》:“只要是好的产业、好的项目,无为都可以共建共享,建设园中园、托管园、飞地经济等多种模式,让投资商赚钱,让共建者赚钱,无为获得发展。在这方面有很多的成功模式,无为完全可以探索出更好的合作模式。”
而在实践中,华谊化工园已经成为无为县建设园中园的示范区。
融资:招行引资与招商引资
6月,无为县的金融建设将迎来收获的季节,由农村信用社改制成立的无为县农村商业银行挂牌;由徽商银行作为主发起方的徽银村镇银行,也将在6月成立。
在高沟镇主干道的一个拱形大门上,海洲担保公司的广告格外引人瞩目,不管是走进高沟镇还是离开高沟镇,都能看到这副广告。目前,无为县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在安徽省是最多的。
很显然,金融机构的增加只是提升无为承载力的一个方面,金融流动能量的增大,更能说明问题。说起无为县金融环境的改善,一位高沟镇的电缆企业家曾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有很多外地的商业银行,开始到企业里来做业务,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出现这种积极的变化,得益于无为县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展开的招行引资。”无为县金融办副主任缪云松告诉《决策》。
在安徽省,无为县率先成立县级金融办,也是第一个提出“招行引资”的县域。在操作上,把进入安徽省的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请进无为,让浦发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国内知名股份制银行了解无为,进而给无为的企业放贷。
但请进来的不光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方面,无为县也是成效卓著,成为一个重要的金融支撑力。在高沟镇,安徽省第一家农业银行乡镇支行已经筹建完毕。同时,围绕华谊化工产业园建设,由中行发起的30亿元银团式贷款,格外引人关注。“这个实例说明,无为县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已经具备了大项目建设的金融承载能力。”缪云松分析说:“经济发展好—贷款载体多—贷款总量大,三者之间是一种良性循环。无为县承接产业转移的立体化金融生态体系,已基本形成。”
政策好,更要人努力
“政策 环境”打造出招商引资的“强磁场”,但招商引资最终是要靠环境的竞争,尤其是软环境。而软环境的打造则需要全体无为人的共同努力,因此,建设好示范区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人努力。
2010年是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示范区建设的组织机构、政策支持体系和空间布局框架已基本形成,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在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的关键时期,聚焦示范区的核心区、集中区的起步区,在与无为县党政主要决策者的高端对话中,触摸无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跨越赶超的跃动气势。
一个“抢”字最能概括无为的态势
《决策》:招商引资是示范区建设的关键点和突破口,项目落户是示范区建设的根本。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启动之后,无为招商引资呈现出了什么样的状态?
林绪文: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是承接,落脚点是项目,只有项目落地才是核心,所以必须要靠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中,无为坚持由“求量”向“求质”转变,无为县作为国家级示范区的核心区,肯定是要建设有品位、有档次、有效益、有成长性、可持续的好项目,选择这样的产业和企业才会有示范意义。招商引资,时间很关键,产业转移也存在黄金时期。所以说,一个“抢”字非常好地概括出了无为积极向上的态势。
张祖武:无为的招商引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首先是是大招商、招大商,招大企业大集团,省企、央企,中国500强、世界500强,招行业龙头企业。在现有产业集群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