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职教育课堂中,学生的智力发展程度和知识结构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异。为了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其特点的教育,需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以及分层设计作业与反馈环节,为企业和用人单位培养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学习小组;自我定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77-01
随着对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多,如何打造合格的、优秀的毕业生成了摆在广大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有一个难以克服的先天缺陷,即教师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对于尖子生和后进生的差异化无法做到分别应对,其结果往往是学习能力强的的学生“|吃不饱”,难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精英人才,而同时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则“吃不了”,对他们的学习信心更是一种严重打击。长此以往,甚至会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而最终班级的成绩则基本定型在中等水平。那么如何能够改善这种消极状况呢?我建议可以将分层次教学法引进高职教育的课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达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我认为分层次教学对于提升整个班级的集体学习成绩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和有力的措施。
所谓分层次教学法,是美国在20世纪初面对大量移民儿童涌入,为了教育这些背景各异的新生,教育官员制定的按能力和以前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思维发展水平、智力和认知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为学生个性发展与选择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最佳水平。分層次教学法的优点有:第一,能充分照顾学生的发展差异和学习需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第二,能消除智力歧视,易被学生接受,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第三,内含竞争机制,使学生在不断流通的过程中,接受挑战,实现跨越,从而易形成生动活泼,互帮、互助、互赶的教学局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次教学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其次,要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将既有的教学目标细化为高中低层次,使之与每一层次的学生相互对应。然后,要将教学方法分层,根据不同的授课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达到各层学生对应的教学目标。最后,还要将作业进行分层。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后独立完成相对应的作业,将课上的学习内容反馈出来。
下面以我院的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的《电力机车制动机》课程为例,具体阐述分层次教学的实际操作。
首先,将学生进行分层。
高职学生按其来源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经历了高考的洗礼后,因为考前准备做得不够充分,或者在考试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发挥出实际的水平而导致没有考入理想的本科院校。他们不愿意再次承受复习备考的的折磨,从而选择了降低档次升学。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消极。第二层次的学生,在高考时充分发挥了应有的知识水平,达到了高职院校的入学标准,即正常升学。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基础知识有所欠缺,学习能力不高,但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兴趣浓厚。第三层次的学生,在考试时超常发挥,对于标准化试卷的答案有很大程度上是靠猜测而回答正确,也达到了高职院校的入学标准。他们的特点是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欠缺较严重,学习能力很差,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兴趣极其淡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将班级划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
其次,将学习目标进行分层。
以《电力机车制动机》课程的第一章为例,这一章的内容是电力机车的风源系统,其核心是空气压缩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对应C学习小组,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空气压缩机并理解其用途,掌握空气压缩机的构成,认识其各个构成零部件,了解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第二层次对应B学习小组,要求学生能够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掌握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原理,了解空气压缩机的常见故障。第三层次对应A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能够对空气压缩机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
然后,将教学方法进行分层。
对于C学习小组,我们主要采用实物、模型、教学片演示、教学课件讲解等直观的教学方法。因为复杂的理论和抽象的剖面图,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都是难以理解与接受的,他们只能对实在的东西产生认知和印象。教师可以拿实物或模型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曲轴,什么是连杆,什么是活塞,这些机构如何进行配合和工作。经过多次反复的视觉刺激后,他们才会对教学目标加以理解和掌握。对于B学习小组,我们可以更多地采用讲授法、分析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结合实物模型和教学课件,对空气压缩机的整体构成加以理解和把握。在对学生的知识缺欠进行弥补后,可以进行一些较抽象的理论讲解。例如在讲解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时,可以介绍波意尔马略特定律、克拉珀龙方程、气体绝热过程等热力学的物理概念和理论,帮助他们对知识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掌握,找出当列车运行时,空气压缩机可能会产生哪些常见故障。对于A学习小组,我们应该更多地应用自主学习理念,采用反转课堂和小组讨论等强调个性发挥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空气压缩机的常见故障时,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想象空气压缩机在工作过程时,哪些零部件会产生故障,对应地会在外观上产生什么样的现象,进而帮学生们归纳出常见故障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脑思考,找出解决故障的办法。这部分学生本身的理论知识基础扎实,可以很快地融入到对实际工作的大脑模拟演示状态,需要教师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在适当的时机点拨学生的思路。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最后,要进行作业的分层。
对于C学习小组,应该以填空、选择、判断等客观题为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清晰地进行反馈。增强学习的准确性,避免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概念,可以将空气压缩机的构造细化成若干客观题,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对于B学习小组,我们应该在客观题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简答题的设置,例如,写出空气压缩机的构成包括哪些部分。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穿插在简答题中,让学生自已对知识点有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对于A学习小组,我们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的寻求方面。设置作业时,更多地引入理解发挥性更强的论述题。如当司机发现总风缸的压力只降不升,可能是空气压缩机发生了什么故障。这种题目的解答,不仅需要对所学知识的准确把握,还需要学生能对整个空气压缩机的工作过程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能对工作现场进行模拟演示,自我设置故障,进而推导出解决方案。这对于培养会学习,会创新,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是非常关键的。
实践证明,这种分层次教学对提升各整个班级各种层次的高职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行之有效的。与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相比,班级期末的平均成绩可以达到中上水平。对于有创新能力的尖子生更是提供了一个施展能力的平台。不可忽视的是,学生应能够对自我进行准确定位,在完成本层次的学习任务后,再向高一级层次前进。从而变任务为需要,变负担为乐趣。完成为企业和用人单位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学习小组;自我定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77-01
随着对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多,如何打造合格的、优秀的毕业生成了摆在广大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有一个难以克服的先天缺陷,即教师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对于尖子生和后进生的差异化无法做到分别应对,其结果往往是学习能力强的的学生“|吃不饱”,难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精英人才,而同时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则“吃不了”,对他们的学习信心更是一种严重打击。长此以往,甚至会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而最终班级的成绩则基本定型在中等水平。那么如何能够改善这种消极状况呢?我建议可以将分层次教学法引进高职教育的课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达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我认为分层次教学对于提升整个班级的集体学习成绩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和有力的措施。
所谓分层次教学法,是美国在20世纪初面对大量移民儿童涌入,为了教育这些背景各异的新生,教育官员制定的按能力和以前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思维发展水平、智力和认知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为学生个性发展与选择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最佳水平。分層次教学法的优点有:第一,能充分照顾学生的发展差异和学习需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第二,能消除智力歧视,易被学生接受,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第三,内含竞争机制,使学生在不断流通的过程中,接受挑战,实现跨越,从而易形成生动活泼,互帮、互助、互赶的教学局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次教学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其次,要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将既有的教学目标细化为高中低层次,使之与每一层次的学生相互对应。然后,要将教学方法分层,根据不同的授课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达到各层学生对应的教学目标。最后,还要将作业进行分层。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后独立完成相对应的作业,将课上的学习内容反馈出来。
下面以我院的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的《电力机车制动机》课程为例,具体阐述分层次教学的实际操作。
首先,将学生进行分层。
高职学生按其来源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经历了高考的洗礼后,因为考前准备做得不够充分,或者在考试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发挥出实际的水平而导致没有考入理想的本科院校。他们不愿意再次承受复习备考的的折磨,从而选择了降低档次升学。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消极。第二层次的学生,在高考时充分发挥了应有的知识水平,达到了高职院校的入学标准,即正常升学。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基础知识有所欠缺,学习能力不高,但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兴趣浓厚。第三层次的学生,在考试时超常发挥,对于标准化试卷的答案有很大程度上是靠猜测而回答正确,也达到了高职院校的入学标准。他们的特点是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欠缺较严重,学习能力很差,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兴趣极其淡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将班级划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
其次,将学习目标进行分层。
以《电力机车制动机》课程的第一章为例,这一章的内容是电力机车的风源系统,其核心是空气压缩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对应C学习小组,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空气压缩机并理解其用途,掌握空气压缩机的构成,认识其各个构成零部件,了解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第二层次对应B学习小组,要求学生能够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掌握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原理,了解空气压缩机的常见故障。第三层次对应A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能够对空气压缩机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
然后,将教学方法进行分层。
对于C学习小组,我们主要采用实物、模型、教学片演示、教学课件讲解等直观的教学方法。因为复杂的理论和抽象的剖面图,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都是难以理解与接受的,他们只能对实在的东西产生认知和印象。教师可以拿实物或模型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曲轴,什么是连杆,什么是活塞,这些机构如何进行配合和工作。经过多次反复的视觉刺激后,他们才会对教学目标加以理解和掌握。对于B学习小组,我们可以更多地采用讲授法、分析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结合实物模型和教学课件,对空气压缩机的整体构成加以理解和把握。在对学生的知识缺欠进行弥补后,可以进行一些较抽象的理论讲解。例如在讲解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时,可以介绍波意尔马略特定律、克拉珀龙方程、气体绝热过程等热力学的物理概念和理论,帮助他们对知识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掌握,找出当列车运行时,空气压缩机可能会产生哪些常见故障。对于A学习小组,我们应该更多地应用自主学习理念,采用反转课堂和小组讨论等强调个性发挥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空气压缩机的常见故障时,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想象空气压缩机在工作过程时,哪些零部件会产生故障,对应地会在外观上产生什么样的现象,进而帮学生们归纳出常见故障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脑思考,找出解决故障的办法。这部分学生本身的理论知识基础扎实,可以很快地融入到对实际工作的大脑模拟演示状态,需要教师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在适当的时机点拨学生的思路。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最后,要进行作业的分层。
对于C学习小组,应该以填空、选择、判断等客观题为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清晰地进行反馈。增强学习的准确性,避免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概念,可以将空气压缩机的构造细化成若干客观题,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对于B学习小组,我们应该在客观题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简答题的设置,例如,写出空气压缩机的构成包括哪些部分。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穿插在简答题中,让学生自已对知识点有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对于A学习小组,我们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的寻求方面。设置作业时,更多地引入理解发挥性更强的论述题。如当司机发现总风缸的压力只降不升,可能是空气压缩机发生了什么故障。这种题目的解答,不仅需要对所学知识的准确把握,还需要学生能对整个空气压缩机的工作过程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能对工作现场进行模拟演示,自我设置故障,进而推导出解决方案。这对于培养会学习,会创新,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是非常关键的。
实践证明,这种分层次教学对提升各整个班级各种层次的高职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行之有效的。与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相比,班级期末的平均成绩可以达到中上水平。对于有创新能力的尖子生更是提供了一个施展能力的平台。不可忽视的是,学生应能够对自我进行准确定位,在完成本层次的学习任务后,再向高一级层次前进。从而变任务为需要,变负担为乐趣。完成为企业和用人单位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