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银行业受到了直接的影响,花旗、美林等金融集团巨额亏损,多家银行破产,对各国经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次金融危机使资本监管顺周期效应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顺周期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缓释顺周期资本监管效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詞:商业银行 资本监管 顺周期效应
一、资本监管制度
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是最低资本要求:新资本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与巴塞尔协议是一致的,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但是对商业银行风险资本加权资产的计量方法进行了完善和改进。新资本协议下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是在对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综合测量后得出的,根据新资本协议,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是由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和12.5倍的操作风险计提资产和市场风险计提资产之和。在完善和改进了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的同时,新资本协议同时对信用风险的测算方法进行了改革,允许商业银行采用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中的任何一种。其中标准法是根据外部评机构的评级来确定风险权重,内部评级法是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经营情况选用适合自己的评级方法,但是商业银行自己的评级方法需要经过金融监管机构的审批。(1)标准法:标准法就是商业银行根据外部评级机构(比如穆迪、惠誉、标准普尔等)的评级结果来确定资产的风险权重。该方法相对比较简易,适合于尚未开发独立内部评级方法并且业务种类相对比较单一的中小型银行。但是外部评级机构也是存在自身的缺陷:在整体的政治经济环境并不稳定的情况下,评级机构公布任何的评级结果,往往都会在市场上遭遇被放大的后果(2)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是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创新和核心,在该方法下商业银行需要分别测算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当发生预期损失时,商业银行可以用拨备覆盖来抵御风险,其中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减值准备金余额/不良贷款余额。当商业银行发未预期损失时,商业银行就需要动用自有资本来抵御风险。商业银行在满足相关规定和披露要求的情况下,经金融监管机构审批合格后,可以根据自身的自己开发的内部评级模型对风险要素进行测算,风险要素由四部分组成: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和期限。其中基础内部评级法规定商业银行根据内部模型测算违约概率,其它的风险要素以金融监管机构公布的数据为准。高级内部评级法规定商业银行自己根据审批合格的内部模型测算全部四个要素。
新资本协议建立了新的银行风险监管框架,完善了各类风险的计量方法,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将银行风险扩展为三项,成为了各国监管当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监管框架。但它在增加了资本对风险的敏感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本文将对新协议中资本监管带来的顺周期性问题进行探讨。
二、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顺周期效应成因分析
(一)标准法与内部评级法的比较
在测量信用风险的最低资本要求时,新巴塞尔协议允许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法或者外部评级法中任选其一。内部评级法就是商业银行通过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评估机制来测量信用风险,确定自己的最低资本要求。外部评级法就是商业银行根据外部专业的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评级的结果,确定需要准备的风险准备金。Kashyap(2003)对1998-2002欧美发达国家的数据进行分析,测算了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下的违约率,得出了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具有顺周期性的结论。C.Goodhart(2004)根据美国1992-2003年,挪威1989年-2002年的数据,分别测算了在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下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得出了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具有顺周期性,并且内部评级法具有更显著的顺周期性的结论。
(二)内部评级法
内部评级法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是对旧巴塞尔协议的重要改进,但是内部评级法不仅提高了风险资本的风险敏感系数,而且加剧了经济的波动性,具有很强的顺周期性。内部评级法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四个: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暴露和期限。因此,我们从最为重要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两个要素来分析内部评级法的顺周期性。
1、违约概率的顺周期性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法下违约概率具有顺周期性。主要是由银行对借款人的风险度量模型和风险度量时点选择造成的。
(1)商业银行采用Merton等期权定价模型为基础,把企业股东对企业的关系看成一个看涨期权来研究企业资产价值和股本市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企业资产市值不足以偿还企业债务时出现违约。计算得到的违约概率,输入的变量股票价格与违约概率为负相关,股价波动率、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违约概率为正相关。因为变量自身就与经济有着极强的顺周期性,导致了通过计量模型得到的违约概率具有了顺周期性。李关政(2010)用KMV模型对1994-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违约概率进行测算,得出了上市公司的违约概率存在顺周期性的结论。
(2)即期度量方法是指用当前的经济数据计算违约概率。在经济上升期时,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良好、贷款抵押物的价格上涨,所以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比较好,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都降低,因此最低资本要求下降;在经济下降期,借款人财务状况不加、贷款抵押物的价格下跌,所以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比价差,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都会上升,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要求上升。商业银行自身最低资本要求的通过信贷途径加剧了经济的波动。
(3)跨期度量方法要求至少包含一个经济周期的数据。Philip Lowe(2002)指出经济上升期的经济扩张是与金融系统不平衡相联系的。该种不平衡表现为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信贷投放量迅速增加、资产的价格出现泡沫和实体经济投资过度等大量的积累了风险,而在经济衰退时期,繁荣时期积累的风险才释放出来。因此,由于经济扩张与金融系统不平衡导致了评级体系不能有效的测量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从而产生了顺周期效应。Jesus Saurina&Trucharte(2006)通过对1991-2004年西班牙住房抵押贷款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即期度量方法和跨期度量方法计算得出的违约概率都具有顺周期性,即期度量方法得到的违约概率顺周期性更为显著。 因此,大量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证明违约概率的顺周期性使资本监管具有顺周期效应。
2、违约损失率的顺周期性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违约损失率与经济周期具有顺周期性。Dalianes(1999)发现回收率(回收率=1-违约损失率)与经济周期波动相关,具体表现为与短期无风险利率负相关。通常情况下,利率上升会导致资产價格下降,资产价格的下降使回收率也随之下降,最终致使违约损失率上升。Frye(2000)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在经济下滑时,回收率会大幅的下降,每类风险资产的违约损失率都会有显著的上升的结论。Altman&Brady(2001)用抽样的方法组建了债券的资产组合,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1999-2000年美国经济衰退期回收率低于长期回收率均值。Bemhardsen&Larsen(2007)通过动态模型对违约损失率进行测算,得出违约损失率的长期均值稳定在35%左右,当短期资产价格下跌10%时,违约损失率上升11%。因此,违约损失率的顺周期性也会导致了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
3、违约概率与违约损失率的相关性
风险计量模型一般都是假定模型中的变量是相互独立或者相关系数是固定的。在内部评级模型中简单的假定了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之间是独立的。但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出了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之间具有正相关性的结论。
Frye(2000)通过结构化模型证明了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具有正相关性。Altman(2001)对美国宏观经济数据进行数量分析,发现在经济周期的波峰时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同时达到了历史高位,在经济周期的谷底时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同时达到了历史低位,得出了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具有正相关性的结论。正因为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具有正相关性,进一步加剧了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
三、政策建议
资本充足率监管产生顺周期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缓冲资本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变化,所以我们可以建立逆周期的监管资本要求体系,来改善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顺周期效应。建立逆周期资本监管制度的本质就是:在经济出现过热现象时,提高商业银行最低资本要求,约束其扩张信贷加剧经济波动的行为;在经济低迷时,商业银行有充足的资本准备可以应对潜在的风险,不至于大幅收缩信贷,使经济一蹶不振。我们可以看出逆周期的监管资本要求有以下优点:首先,当经济繁荣时,适当的提高最低资本要求,可以有效控制信贷的规模,避免经济过热而大量的积累风险;当经济衰退时,适当的降低最低资本要求,放宽资本限制可以避免出现商业银行大幅收缩信贷规模,使原本低迷的经济雪上加霜。有效的缓解顺周期效应。其次,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有效降低了系统性风险。
一、超额资本充足率
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要发生,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方面是银行通过发行新股来筹资以达到更高的资本要求很困难,另一方面是借款人不能找到其他融资来源。但是即使这两方面条件都满足,如果银行持有大量的超额资本,顺周期效应也不会发生。因此顺周期效应问题的关键是银行实际持有多少资本,持有的超额资本是否足以抵消经济衰退时的资本需要。在超额资本充足率下,金融监管机构可以在经济过热的时期提高最低资本要求要求,一方面可以平滑固定资本要求导致的经济波动,另一方面可以在经济增长时期储备资本,以应对经济衰退时期的资本要求,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安全性。这种方法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金融监管机构的管理能力和对宏观经济判断等因素。
在此方案中,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可以设立两条资本充足率基准线,第一条目标基准线高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8%),第二条目标基准线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8%)。其中目标基准线的确定是与宏观经济相联系的,比如经济周期、信贷环境、商业银行坏账率等。金融监管机构可以规定在经济繁荣时期,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高于第一条基准线;在经济衰退期,商业银行可以适当的减少持有的资本,但资本充足率必须高于第二条基准线。如果商业银行违反规定,金融监管机构对其进行处罚。同时,每个银行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目标基准线,根据各自银行自身的情况通过与金融监管机构协商得到,在银行自身情况变化时,可以对具体的目标基准线进行调整。在这种对话机制下,可以使监管更为灵活、有效和异质化,即可以建立逆周期资本监管弱化经济波动,又可以防止同质化带来的监管紊乱和不公平现象。
二、构建逆周期乘数
如果银行在经济繁荣时不会低估风险,同时在衰退时不高估风险,经济周期过度波动的问题就会得到缓和。因此,监管者可以基于这方面设立逆周期乘数以促进风险的测量。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两种可行的逆周期乘数构建方法:第一种,向量自回归法则,即以计量经济学为基础使用时间序列过滤器平滑商业银行的资本要求;第二种是反周期指数法则,即在经济过热时,由于信贷扩张、资产价格上涨、杠杆效应增加,因此逆周期资本监管的乘数大于1,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本要求,同时在经济低迷时,由于信贷收缩、资产价格下降、杠杆效应减少,这时逆周期资本监管乘数小于1,商业银行资本要求压力降低。基本原理就是最低资本要求乘以一个逆周期资本监管乘数,该乘数随着经济上升时而增大,随着经济下滑而减小。
可以看出,如何确定逆周期乘是建立逆周期资本监管体系的关键所在。目前国内外学者从宏观变量和商业银行特定变量两个角度出发,对逆周期乘数进行了研究。对宏观变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指标:GDP增长率、资产价格指数、信贷增长和杠杆率等。对商业银行特定变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等指标。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陈璐.银行信息的顺周期性与逆周期政策选择[J].新金融,2010(1):34-40.
[3]滑静,肖庆宪.我国商业银行亲周期性的实证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7(6):609-612.
作者简介:施政烜,1987年2月,男,杭州,浙江财经学院10级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与竞争战略。
关键詞:商业银行 资本监管 顺周期效应
一、资本监管制度
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是最低资本要求:新资本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与巴塞尔协议是一致的,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但是对商业银行风险资本加权资产的计量方法进行了完善和改进。新资本协议下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是在对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综合测量后得出的,根据新资本协议,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是由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和12.5倍的操作风险计提资产和市场风险计提资产之和。在完善和改进了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的同时,新资本协议同时对信用风险的测算方法进行了改革,允许商业银行采用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中的任何一种。其中标准法是根据外部评机构的评级来确定风险权重,内部评级法是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经营情况选用适合自己的评级方法,但是商业银行自己的评级方法需要经过金融监管机构的审批。(1)标准法:标准法就是商业银行根据外部评级机构(比如穆迪、惠誉、标准普尔等)的评级结果来确定资产的风险权重。该方法相对比较简易,适合于尚未开发独立内部评级方法并且业务种类相对比较单一的中小型银行。但是外部评级机构也是存在自身的缺陷:在整体的政治经济环境并不稳定的情况下,评级机构公布任何的评级结果,往往都会在市场上遭遇被放大的后果(2)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是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创新和核心,在该方法下商业银行需要分别测算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当发生预期损失时,商业银行可以用拨备覆盖来抵御风险,其中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减值准备金余额/不良贷款余额。当商业银行发未预期损失时,商业银行就需要动用自有资本来抵御风险。商业银行在满足相关规定和披露要求的情况下,经金融监管机构审批合格后,可以根据自身的自己开发的内部评级模型对风险要素进行测算,风险要素由四部分组成: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和期限。其中基础内部评级法规定商业银行根据内部模型测算违约概率,其它的风险要素以金融监管机构公布的数据为准。高级内部评级法规定商业银行自己根据审批合格的内部模型测算全部四个要素。
新资本协议建立了新的银行风险监管框架,完善了各类风险的计量方法,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将银行风险扩展为三项,成为了各国监管当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监管框架。但它在增加了资本对风险的敏感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本文将对新协议中资本监管带来的顺周期性问题进行探讨。
二、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顺周期效应成因分析
(一)标准法与内部评级法的比较
在测量信用风险的最低资本要求时,新巴塞尔协议允许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法或者外部评级法中任选其一。内部评级法就是商业银行通过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评估机制来测量信用风险,确定自己的最低资本要求。外部评级法就是商业银行根据外部专业的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评级的结果,确定需要准备的风险准备金。Kashyap(2003)对1998-2002欧美发达国家的数据进行分析,测算了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下的违约率,得出了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具有顺周期性的结论。C.Goodhart(2004)根据美国1992-2003年,挪威1989年-2002年的数据,分别测算了在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下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得出了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具有顺周期性,并且内部评级法具有更显著的顺周期性的结论。
(二)内部评级法
内部评级法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是对旧巴塞尔协议的重要改进,但是内部评级法不仅提高了风险资本的风险敏感系数,而且加剧了经济的波动性,具有很强的顺周期性。内部评级法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四个: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暴露和期限。因此,我们从最为重要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两个要素来分析内部评级法的顺周期性。
1、违约概率的顺周期性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法下违约概率具有顺周期性。主要是由银行对借款人的风险度量模型和风险度量时点选择造成的。
(1)商业银行采用Merton等期权定价模型为基础,把企业股东对企业的关系看成一个看涨期权来研究企业资产价值和股本市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企业资产市值不足以偿还企业债务时出现违约。计算得到的违约概率,输入的变量股票价格与违约概率为负相关,股价波动率、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违约概率为正相关。因为变量自身就与经济有着极强的顺周期性,导致了通过计量模型得到的违约概率具有了顺周期性。李关政(2010)用KMV模型对1994-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违约概率进行测算,得出了上市公司的违约概率存在顺周期性的结论。
(2)即期度量方法是指用当前的经济数据计算违约概率。在经济上升期时,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良好、贷款抵押物的价格上涨,所以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比较好,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都降低,因此最低资本要求下降;在经济下降期,借款人财务状况不加、贷款抵押物的价格下跌,所以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比价差,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都会上升,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要求上升。商业银行自身最低资本要求的通过信贷途径加剧了经济的波动。
(3)跨期度量方法要求至少包含一个经济周期的数据。Philip Lowe(2002)指出经济上升期的经济扩张是与金融系统不平衡相联系的。该种不平衡表现为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信贷投放量迅速增加、资产的价格出现泡沫和实体经济投资过度等大量的积累了风险,而在经济衰退时期,繁荣时期积累的风险才释放出来。因此,由于经济扩张与金融系统不平衡导致了评级体系不能有效的测量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从而产生了顺周期效应。Jesus Saurina&Trucharte(2006)通过对1991-2004年西班牙住房抵押贷款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即期度量方法和跨期度量方法计算得出的违约概率都具有顺周期性,即期度量方法得到的违约概率顺周期性更为显著。 因此,大量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证明违约概率的顺周期性使资本监管具有顺周期效应。
2、违约损失率的顺周期性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违约损失率与经济周期具有顺周期性。Dalianes(1999)发现回收率(回收率=1-违约损失率)与经济周期波动相关,具体表现为与短期无风险利率负相关。通常情况下,利率上升会导致资产價格下降,资产价格的下降使回收率也随之下降,最终致使违约损失率上升。Frye(2000)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在经济下滑时,回收率会大幅的下降,每类风险资产的违约损失率都会有显著的上升的结论。Altman&Brady(2001)用抽样的方法组建了债券的资产组合,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1999-2000年美国经济衰退期回收率低于长期回收率均值。Bemhardsen&Larsen(2007)通过动态模型对违约损失率进行测算,得出违约损失率的长期均值稳定在35%左右,当短期资产价格下跌10%时,违约损失率上升11%。因此,违约损失率的顺周期性也会导致了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
3、违约概率与违约损失率的相关性
风险计量模型一般都是假定模型中的变量是相互独立或者相关系数是固定的。在内部评级模型中简单的假定了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之间是独立的。但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出了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之间具有正相关性的结论。
Frye(2000)通过结构化模型证明了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具有正相关性。Altman(2001)对美国宏观经济数据进行数量分析,发现在经济周期的波峰时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同时达到了历史高位,在经济周期的谷底时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同时达到了历史低位,得出了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具有正相关性的结论。正因为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具有正相关性,进一步加剧了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
三、政策建议
资本充足率监管产生顺周期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缓冲资本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变化,所以我们可以建立逆周期的监管资本要求体系,来改善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顺周期效应。建立逆周期资本监管制度的本质就是:在经济出现过热现象时,提高商业银行最低资本要求,约束其扩张信贷加剧经济波动的行为;在经济低迷时,商业银行有充足的资本准备可以应对潜在的风险,不至于大幅收缩信贷,使经济一蹶不振。我们可以看出逆周期的监管资本要求有以下优点:首先,当经济繁荣时,适当的提高最低资本要求,可以有效控制信贷的规模,避免经济过热而大量的积累风险;当经济衰退时,适当的降低最低资本要求,放宽资本限制可以避免出现商业银行大幅收缩信贷规模,使原本低迷的经济雪上加霜。有效的缓解顺周期效应。其次,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有效降低了系统性风险。
一、超额资本充足率
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要发生,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方面是银行通过发行新股来筹资以达到更高的资本要求很困难,另一方面是借款人不能找到其他融资来源。但是即使这两方面条件都满足,如果银行持有大量的超额资本,顺周期效应也不会发生。因此顺周期效应问题的关键是银行实际持有多少资本,持有的超额资本是否足以抵消经济衰退时的资本需要。在超额资本充足率下,金融监管机构可以在经济过热的时期提高最低资本要求要求,一方面可以平滑固定资本要求导致的经济波动,另一方面可以在经济增长时期储备资本,以应对经济衰退时期的资本要求,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安全性。这种方法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金融监管机构的管理能力和对宏观经济判断等因素。
在此方案中,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可以设立两条资本充足率基准线,第一条目标基准线高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8%),第二条目标基准线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8%)。其中目标基准线的确定是与宏观经济相联系的,比如经济周期、信贷环境、商业银行坏账率等。金融监管机构可以规定在经济繁荣时期,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高于第一条基准线;在经济衰退期,商业银行可以适当的减少持有的资本,但资本充足率必须高于第二条基准线。如果商业银行违反规定,金融监管机构对其进行处罚。同时,每个银行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目标基准线,根据各自银行自身的情况通过与金融监管机构协商得到,在银行自身情况变化时,可以对具体的目标基准线进行调整。在这种对话机制下,可以使监管更为灵活、有效和异质化,即可以建立逆周期资本监管弱化经济波动,又可以防止同质化带来的监管紊乱和不公平现象。
二、构建逆周期乘数
如果银行在经济繁荣时不会低估风险,同时在衰退时不高估风险,经济周期过度波动的问题就会得到缓和。因此,监管者可以基于这方面设立逆周期乘数以促进风险的测量。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两种可行的逆周期乘数构建方法:第一种,向量自回归法则,即以计量经济学为基础使用时间序列过滤器平滑商业银行的资本要求;第二种是反周期指数法则,即在经济过热时,由于信贷扩张、资产价格上涨、杠杆效应增加,因此逆周期资本监管的乘数大于1,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本要求,同时在经济低迷时,由于信贷收缩、资产价格下降、杠杆效应减少,这时逆周期资本监管乘数小于1,商业银行资本要求压力降低。基本原理就是最低资本要求乘以一个逆周期资本监管乘数,该乘数随着经济上升时而增大,随着经济下滑而减小。
可以看出,如何确定逆周期乘是建立逆周期资本监管体系的关键所在。目前国内外学者从宏观变量和商业银行特定变量两个角度出发,对逆周期乘数进行了研究。对宏观变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指标:GDP增长率、资产价格指数、信贷增长和杠杆率等。对商业银行特定变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等指标。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陈璐.银行信息的顺周期性与逆周期政策选择[J].新金融,2010(1):34-40.
[3]滑静,肖庆宪.我国商业银行亲周期性的实证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7(6):609-612.
作者简介:施政烜,1987年2月,男,杭州,浙江财经学院10级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与竞争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