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50例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50例患者中,87例行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设为腹腔镜组;63例行开腹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设为开腹组。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1)术中及术后情况: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06±3)min,术中出血量为(197±12)mL,术后小肠造口首次通气时间为(62.1±1.8)h,术后住院时间为(8.2±0.4)d;开腹组患者分别为(224±4)min、(308±24)mL、(75.6±2.0)h和(10.1±0.6)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3,4.33,5.03,2.61,P<0.05)。150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150例患者术后3~12个月均行回肠造口回纳术,其中腹腔镜组为术后(6.0±5.6)个月,开腹组为术后(6.0±4.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P>0.05)。(2)术后并发症情况:腹腔镜组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尿潴留、排便次数>4次/d分别为2、8、21例;开腹组患者分别为8、15、2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5,4.37,0.96,P<0.05)。腹腔镜组患者中,术后肠梗阻、吻合口漏、盆腔感染、储袋炎、储袋克罗恩病、回肠储袋异常增生分别为3、10、5、23、2、1例;开腹组患者分别为8、7、4、24、1、0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65,0.11,0.01,0.96,0.17,0.82,P>0.05)。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抑酸、禁食、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3)随访情况:1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5年肠镜检查结果,术后吻合口和肠黏膜无异常。随访期间50例行转流性小肠造口回纳术患者,术后3年仍有大便不成形、排便不规律(排便次数>4次/d)情况,其中腹腔镜组21例,开腹组2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P<0.05)。术后5年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仍各有11例和10例患者出现大便不成形和排便习惯改变,但症状较术前均有所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
结论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获得与传统开腹手术同等的安全性,且近期和中期疗效优于开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