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开始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初中化学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自然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从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出发,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具备的关键能力, 其正在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要素甚至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备能力。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化学课堂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定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在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科关键能力的提高上仍然存在短板和弱项,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的困惑。
一、通过有效的教学导入措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一个有效的导入环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想要学习及了解化学知识的欲望。如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前导入,或导入的方式过于单一、目的性不强,容易降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信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化学知识讲解时,必须意识到导入的重要性,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导入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其中,导入的形式一定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才能让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吸收更多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室上课的导入一定是要有充满激情的导入,从上课一开始就吸引學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过程中,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掌握这节课的知识。其中,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他们会先入为主,认为这些知识是自己之前学习过的,不需要再次学习。这表明他们缺乏学习的主观兴趣。
二、从现实生活入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化学并不像我们书本上看到的那样高深莫测、变化无常,它源于我们的生活,并为了我们的生活而存在。化学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在于它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相关化学知识时,应将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将枯燥的知识迁移到具体的情境。这样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化学知识,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了解,打牢学习的基础,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并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为了加深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展开课堂教学,将化学教学内容与实践生活有机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促进基础薄弱生的有效转化。其中,教师可以引入常见金属矿物的照片及“金属资源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资料,介绍地球上及我国金属资源的情况,吸引学生去学习课外知识,让他们知道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通过合作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充分发挥合作教学的优势,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已有的教学模式,将合作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提高学习质量、提高自己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另外,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基础薄弱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其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解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意义、作用,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围绕溶解度进行讨论,并对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现象进行探索。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吸取别人观点,集思广益。这种方式远比学生单独思考探究效果要好。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化学基础薄弱生与其他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到一组,让他们合作探究学习。对于基础薄弱生遇到的问题,其他学生应及时地给予帮助,让基础薄弱生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思路,从而增强基础薄弱生的学习信心。另外,在进行分组时,教师应合理地分配学习小组,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保证每组都有学习能力较强及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从而做到优势互补。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才会在学优生的带领下认真学习化学知识,不断发展成长。
四、进行课堂作业的合理设计,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复习与巩固所学知识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及巩固基础知识,就必须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因此,在作业的布置及设计方面,教师需要花费心思,其中作业的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作业难度的设计要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能让学习好的学生达到锻炼的目的,又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作业练习中获得成就感,主动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中。另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能够起到鼓励作用,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让其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同时,这对构建高效课堂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与否,关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应试技巧和能力,还应该寻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契合点,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化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爱云.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J].新课程(下旬),2018(3):82.
榆次区第五中学 030600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具备的关键能力, 其正在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要素甚至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备能力。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化学课堂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定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在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科关键能力的提高上仍然存在短板和弱项,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的困惑。
一、通过有效的教学导入措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一个有效的导入环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想要学习及了解化学知识的欲望。如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前导入,或导入的方式过于单一、目的性不强,容易降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信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化学知识讲解时,必须意识到导入的重要性,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导入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其中,导入的形式一定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才能让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吸收更多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室上课的导入一定是要有充满激情的导入,从上课一开始就吸引學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过程中,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掌握这节课的知识。其中,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他们会先入为主,认为这些知识是自己之前学习过的,不需要再次学习。这表明他们缺乏学习的主观兴趣。
二、从现实生活入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化学并不像我们书本上看到的那样高深莫测、变化无常,它源于我们的生活,并为了我们的生活而存在。化学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在于它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相关化学知识时,应将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将枯燥的知识迁移到具体的情境。这样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化学知识,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了解,打牢学习的基础,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并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为了加深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展开课堂教学,将化学教学内容与实践生活有机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促进基础薄弱生的有效转化。其中,教师可以引入常见金属矿物的照片及“金属资源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资料,介绍地球上及我国金属资源的情况,吸引学生去学习课外知识,让他们知道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通过合作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充分发挥合作教学的优势,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已有的教学模式,将合作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提高学习质量、提高自己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另外,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基础薄弱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其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解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意义、作用,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围绕溶解度进行讨论,并对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现象进行探索。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吸取别人观点,集思广益。这种方式远比学生单独思考探究效果要好。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化学基础薄弱生与其他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到一组,让他们合作探究学习。对于基础薄弱生遇到的问题,其他学生应及时地给予帮助,让基础薄弱生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思路,从而增强基础薄弱生的学习信心。另外,在进行分组时,教师应合理地分配学习小组,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保证每组都有学习能力较强及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从而做到优势互补。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才会在学优生的带领下认真学习化学知识,不断发展成长。
四、进行课堂作业的合理设计,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复习与巩固所学知识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及巩固基础知识,就必须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因此,在作业的布置及设计方面,教师需要花费心思,其中作业的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作业难度的设计要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能让学习好的学生达到锻炼的目的,又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作业练习中获得成就感,主动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中。另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能够起到鼓励作用,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让其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同时,这对构建高效课堂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与否,关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应试技巧和能力,还应该寻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契合点,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化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爱云.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J].新课程(下旬),2018(3):82.
榆次区第五中学 0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