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抖镜头有多重要 揭秘长焦数码相机

来源 :网络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aemon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防抖功能,想必很多网友对这个词既陌生又熟悉,之所以陌生,是因为对于防抖没有什么形象的概念,无论是媒体还是厂商对于防抖功能的技术原理介绍少之又少,之所以熟悉,是因为近期,国内数码相机市场上推出了多款数码相机,其中就有像索尼刚、佳能S21S、松下FX8等机型具有了防抖功能。那么防抖功能到底是什么原理,它真的像厂商在宣传中说的那么神奇吗?
  很多入门级用户相信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天气不好,光线并不充足的环境下(特别是傍晚),拍摄了一组照片,当时在相机的LCD液晶屏上看效果挺不错的,但回家之后一旦将照片导入电脑,就发现照片模糊,一股兴奋劲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实这种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即便是比较有经验的玩家也会出这样的问题,分析原因有两种,一是失焦(相机没能正常对焦),二是快门时间比较长,在按动快门的瞬间,由于手抖造成了相机震动。第一种情况,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而第二种情况,可以利用三脚架稳定相机,也可以通过打开闪光灯或提高ISO感光度来提高快门速度来减轻。但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来说,这些方法在实际过程中实施难度比较大,首先是三脚架,外出旅游携带这样一个大家伙,不但降低了数码相机的便携性,而且增加了行李的重量,而内置闪光灯由于功率有限,拍摄出来场景的效果非常容易出现明暗不均的情况,至于提高感光度ISO,会使噪点增多,画面质量严重下降。相比之下,防抖功能的应用,对于普通家庭用户而言,是如今最简单、最方便、效果最好的一种,特别对于长焦型数码相机,因为在105mm等效焦距的情况下(3倍光学变焦),只要达到1/80秒,就可以保证在手持的情况下画面清晰,而如果在等效焦距约为370mm的情况下(10倍光学变焦),只有达到1/200秒,才能保证画面的清晰,通过手持,要想达到这样的稳定性,难度很大,而使用了具有防抖功能的数码相机,可以提高1-2档快门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机的稳定性。
  其实作为防抖技术,并不是让机身不抖动,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防也防不住,它是依靠特殊的镜头、电子或者CCD感光元件的结构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操作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抖动造成的影像不稳定。最早提出防抖概念的是日本尼康公司,它们是在1994年推出了具有VR减震技术的旁轴相机。在第二年,日本佳能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枚带有图像稳定器的镜头EOS 75-300mmf/4-5.6IS,其中IS就是指影像稳定系统。
  防抖系统发展至今,在数码相机领域;除了尼康、佳能以外,松下、柯尼卡美能达等品牌也掌握了相关技术,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将防抖功能分三大类型:光学防抖、电子防抖和CCD防抖。其中,电子防抖,就像光学变焦和数字变焦一样,只是针对CCD上的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边缘图像进行补偿,在实际使用中意义并不大,而光学防抖和CCD防抖才是我们今天介绍的重点,下面我们给大家剖析一下防抖技术。
  
  佳能IS
  
  


 IS的全称是移相型光学图像稳定技术(Shift-type optical lmage Stabilizer tech-nology,简称IS),是依靠磁力包裹悬浮镜头,从而有效克服因相机震动产生的图像模糊,这对于大变焦镜头的数码相机所能起到的效果更加明显,是典型的光学防抖技术之一。镜头内的陀螺仪侦测到微小的移动,并且会将信号传至微处理器立即计算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通过补偿镜片组,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从而有效地克服因相机的震动产生的影像模糊。开启该功能可以提高2-3档快门速度,使手持拍摄不会产生模糊不清的现象。佳能的IS系统仅需要0.002秒就可完成IS镜片组的移动,效果不错,通常能有效降低快门时间慢于1/60秒时抖动对图像稳定性的影响。
  
  索尼
  
  


 先从工作原理上来说,首先是通过陀螺仪可以精确感应相机抖动的方向及幅度,然后过滤掉其中的干扰信号,并且放大震动的信号,传输到处理器,对震动的信号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得到镜头补偿所需要移动的距离,接着传送到驱动电路,驱动镜头按照处理器计算的数据控制镜头组内部一个可以移动的镜片向反方向移动,以抵消抖动的影响,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光学防抖的工作流程。其实有关索尼光学防抖技术的资料非常非常少,其官方网站只是通过几个简单的图式给消费者解释了防抖系统工作的流程,但根据分析,索尼的防抖系统和佳能的旧防抖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松下O.I.S
  
  


  松下的O.I.S系统全称是光学图形稳定器(MEGAO.I.S),也是依靠磁力包裹悬浮镜头来实现防抖功能的,该技术采用了运动传感器,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拍摄时轻微的抖动,由镜筒中间的抖动补偿透镜装置根据光轴偏移进行移动,使用磁力滑动悬空状态的抖动补偿透镜。整个系统不仅对照片,还能够对动态影像进行抖动补偿。松下整个防抖包括探测、演算、透镜校准在内,全过程需要1/10秒的时间(比佳能的IS系统要慢)。对于在FX系列中采用的防抖系统,同FZ系列的防抖系统有些区别,因为FX系列配备的光学抖动补偿装置是将FZ系列的光学抖动补偿装置“抖动补偿陀螺仪”进行了小型化设计。
  
  柯尼卡美能达AS
  
  


  柯尼卡美能达所采用的防抖技术是目前最为特别的一种,它的全称为AntiShake(简称AS),是2001年开始研发的独门武器,它的原理与佳能、松下的光学防抖动技术相反,不是依靠移动光学元件,而是依靠CCD的浮动达到防抖的目的。原理是将CCD先固定在一个能上下左右移动的支架上,通过陀螺仪感应相机抖动的方向及幅度,然后传感器将这些数据传送至处理器进行筛选、放大,计算出可以抵消抖动的CCD移动量。这时候,只要操作者稍微抖动机身,焦点立刻就会模糊起来,这是因为CCD正在移动,驱动装置是由X、Y轴两个调节器组成的,驱动调节器在振动的时候,一面紧密地压住活动部件,一面来回滑动,整个部件有0.1微米的伸缩量,大约每秒钟有6.5万次的振动周期,这样的按压就会产生摩擦,制动性能得到加强。CCD防抖技术和光学防抖技术相比,避免了光学防抖补偿带来的球差问题,也解决了单反相机关于防抖功能应用的难题,像柯尼卡美能达。7就可以在使用任何镜头的情况下,都享受防抖功能,在成本上大大降低了,实用性也得到了提高。这个系统所适应的震动幅度是比较大的,不仅对灵敏的高频震动有效,而且对于因身体移动而造成的低频率震动效果同样是明显的。
  最后在防抖功能的应用方面给大家两点建议:
  第一,很多具有防抖功能的数码相机都具有两个不同的光学抖动补偿模式,其中模式一是永久使用补偿透镜,选择这个模式,镜头会自动随着相机产生的振动而连续、即时地进行补偿,也就是说,液晶显示屏会即时地显示抖动补偿效果,使用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抖动补偿的情况;模式二是在按动快门时,镜头才开始进行抖动补偿。在使用中,模式二的补偿效果明显要好过模式一,另外选择模式二要比模式一节约用电。
  第二,防抖功能并不建议长期使用,因为使用了防抖功能,一方面减少了相机的使用时间(耗电比较大),另外,防抖功能也容易造成成像锐度降低,对画质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最好在使用的时候再打开防抖功能,而追求画质完美的朋友,建议还是使用三脚架比较合适。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