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闻一多历来被公认为诗人、学者和斗士。其实,除此之外,闻一多还是一位非常称职的“导师”和“园丁”。
诗化吾家庭
在家庭教育中,闻一多有意识地加强对子女的中文教育,特别注重发挥诗歌怡人性情的作用。“诗化”家庭,是闻一多为传承家风、陶冶子女情操所做的切实努力。他把“诗化”教育渗透在日常家庭生活之中。闻一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给儿女们诵读、讲解唐诗。他讲诗常常讲得出神入化,连自己也逐渐融入到诗情诗景中去了,诗的主人公就是他,他就是诗中的主人公。他的感情和音调随着诗情的喜怒哀乐而跌宕起伏,时而激昂兴奋,时而低沉婉转,常把孩子们的感情也调动得时喜时怒、时哀时乐。
闻一多的小女儿天资聪慧,她似乎遗传了闻一多的诗艺基因,六七岁时就开始写诗。这让闻一多颇感自豪和欣慰,为了鼓励女儿写诗,闻一多动员全家出力。将女儿的诗作结集成“书”——《金黄色的太阳》,并亲自对封面和扉页、目录进行艺术设计。父亲极富创意的激励,给她以极大的鼓舞。后来,她确实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成为了一名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
虽然闻一多主张子女要学有专长,但却反对偏科发展。在闻一多看来,“博”是“专”的前提和“根柢”,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开启智力,锻炼思维能力,进而在某一专门领域做出成就。闻一多经常提醒晚辈及子女不要将视野拘于一隅。而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
这是做人的态度
闻一多的儿女们说:“父亲是飘着美髯的学者,对我们要求很严,但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封建家长。他平时话语不多,慈祥、沉静、身教胜于言教。他的性格、人品、生活道路始终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鼓舞着我们。父亲离开我们将近四十年了,无情的岁月并没有磨灭那些难忘的记忆。”
闻一多在昆明任教时正值抗战,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他虽然贵为西南联大教授,但经济拮据,入不敷出,一家八口过着清贫艰苦的日子。在这样的非常时期,闻一多从来没有抱怨,而是带头厉行节约,想方设法渡过难关。他从来没有为个人生活的穷困而怨天尤人,他认为这是为了神圣的抗战。他多次对儿女们说:“国难时期。咱们受点儿苦没有什么,前方的战士还在流血呢!”闻一多朴素话语流露出的爱国忧民思想,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们。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闻一多对祖国和人民的爱是发自肺腑的。子女们从他的言行中能够真切地体味出那片赤诚的情怀。这种家庭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其效果是那些空洞的说教所不可比拟的。而且,闻一多最终直面危局,无私无畏,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样壮怀激烈的爱国之举,对子女的情感造成极大的冲击,是他们人生历程中受到的最深刻的教育。闻一多的儿子闻立鹏和女儿闻铭曾感慨:“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父亲来不及给我们留下更多的遗言,可是他用自己的行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壮丽的史诗,给我们以刻骨铭心的教育:这是做人的态度!”※
(责编 张银萍 图/史越)
诗化吾家庭
在家庭教育中,闻一多有意识地加强对子女的中文教育,特别注重发挥诗歌怡人性情的作用。“诗化”家庭,是闻一多为传承家风、陶冶子女情操所做的切实努力。他把“诗化”教育渗透在日常家庭生活之中。闻一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给儿女们诵读、讲解唐诗。他讲诗常常讲得出神入化,连自己也逐渐融入到诗情诗景中去了,诗的主人公就是他,他就是诗中的主人公。他的感情和音调随着诗情的喜怒哀乐而跌宕起伏,时而激昂兴奋,时而低沉婉转,常把孩子们的感情也调动得时喜时怒、时哀时乐。
闻一多的小女儿天资聪慧,她似乎遗传了闻一多的诗艺基因,六七岁时就开始写诗。这让闻一多颇感自豪和欣慰,为了鼓励女儿写诗,闻一多动员全家出力。将女儿的诗作结集成“书”——《金黄色的太阳》,并亲自对封面和扉页、目录进行艺术设计。父亲极富创意的激励,给她以极大的鼓舞。后来,她确实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成为了一名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
虽然闻一多主张子女要学有专长,但却反对偏科发展。在闻一多看来,“博”是“专”的前提和“根柢”,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开启智力,锻炼思维能力,进而在某一专门领域做出成就。闻一多经常提醒晚辈及子女不要将视野拘于一隅。而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
这是做人的态度
闻一多的儿女们说:“父亲是飘着美髯的学者,对我们要求很严,但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封建家长。他平时话语不多,慈祥、沉静、身教胜于言教。他的性格、人品、生活道路始终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鼓舞着我们。父亲离开我们将近四十年了,无情的岁月并没有磨灭那些难忘的记忆。”
闻一多在昆明任教时正值抗战,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他虽然贵为西南联大教授,但经济拮据,入不敷出,一家八口过着清贫艰苦的日子。在这样的非常时期,闻一多从来没有抱怨,而是带头厉行节约,想方设法渡过难关。他从来没有为个人生活的穷困而怨天尤人,他认为这是为了神圣的抗战。他多次对儿女们说:“国难时期。咱们受点儿苦没有什么,前方的战士还在流血呢!”闻一多朴素话语流露出的爱国忧民思想,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们。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闻一多对祖国和人民的爱是发自肺腑的。子女们从他的言行中能够真切地体味出那片赤诚的情怀。这种家庭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其效果是那些空洞的说教所不可比拟的。而且,闻一多最终直面危局,无私无畏,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样壮怀激烈的爱国之举,对子女的情感造成极大的冲击,是他们人生历程中受到的最深刻的教育。闻一多的儿子闻立鹏和女儿闻铭曾感慨:“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父亲来不及给我们留下更多的遗言,可是他用自己的行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壮丽的史诗,给我们以刻骨铭心的教育:这是做人的态度!”※
(责编 张银萍 图/史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