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三峡世界唯一,大足石刻人间仅有。拥有众多得天独厚资源的重庆旅游,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成为一大疼点,然而旅游业弱小的现实却让人非常痛心——
“再这样下去,在三峡游的争夺上,重庆会输掉最后的底裤。”得知宜昌推出三峡游“一卡通”的消息后,重庆港特旅行社导游王琴神情黯然,“这意味着‘三峡一票通’协议胎死腹中。”
王琴清晰地记得,两年前重庆旅游局对外宣称,渝鄂双方将结束持续多年的三峡游之争,实施“一票通”,联手打造“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区”的新时代。
当初“板上钉钉”的合作协议怎么就中途夭折了呢?王琴有些纳闷。
■ “一票通”为何没有通
春暖花开,潮汛将来,但王琴心里极为不爽:“都4月份了,我还没接到带团的指示。”
王琴是跑“三峡游”这条线的专职导游,往年的这个时候,她已经带了两三次团了。“近几年业务暴跌,像拉稀一样,止都止不住。”王琴很无奈,“现在宜昌又推出了‘一卡通’,重庆今年注定又要打烂仗。”
而宜昌的情况似乎有些“反常”。“尽管宜昌酒店林立,但星级酒店晚上8点左右,已经出现订房难的情况。”王琴说,“从我们收集到的信息看,在宜昌落地的三峡游旅客,已经远远超过重庆。”
“宜昌境内有16个三峡景区,原来总票价为1104元,实行一卡通后只需要100元,而且一年内可以无限次游览。”今年3月,宜昌推出一卡通后,三峡游勾起了众多游客的激情。
但重庆旅游界人士对宜昌的这次“出格”举动极为愤慨,认为宜昌单方面破坏了2005年渝鄂两地达成的“一票通”协议。
多年来,渝鄂两地为争夺客源相互内讧,致使“三峡游”品牌信誉度不断下降而两败俱伤。而在近几年对抗中,宜昌通过一系列策略化运作,成功抢走了一半以上的三峡游客源。
“2002年是三峡游的最高峰,重庆对外宣称接待了1000多万游客,其实真正实现三峡游的不过100多万人次。”曾做过10年三峡旅游统计的杜一力说,而当年宜昌接待了800万三峡游客,收入突破50亿元。
以往在三峡游中拥有优势的重庆,正被逐步边缘化。2005年,“老大哥”重庆被宜昌逼到了谈判桌上——双方敲定了三峡“一票通”旅游模式:把游船公司和景区捆绑起来,无论在重庆或宜昌上船,游客只要持一张“联票”,就可在三峡各大景点随意游玩。
三峡旅游因行政区划而被割裂,而“一票通”的提出为打破“割据”局面带来了曙光。
“这次会议后,宜昌曾多次主动要求进入实质操作阶段,但重庆方面的某些人总是以还有很多资源需要整合来搪塞。”一位熟悉当年渝鄂合作内幕的旅游局人士透露。
“当初渝鄂双方曾把白帝城纳入一票通范畴,奉节旅游局在会后就把各种资料抓紧上报了。”奉节县旅游局旅游科相关人士说,“报是报了,可再也没有了下文。我去市旅游局打听,得到的回答是:慌什么慌,肉烂了也在锅头。”
几度被冷落,终于让宜昌方面对合作失去了耐心。2007年8月,重庆交旅集团对外宣称,将整合重庆境内三峡景区,推行重庆版一票通。
“这个消息让宜昌方面很不高兴。”宜昌市旅游局一李姓科长说,“我们不得不先行推出一卡通。”
■ “重庆占多数景点,钱却被宜昌赚了”
从历史来看,重庆曾经在三峡旅游市场占据着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在重庆人眼里,三峡游一直是“属于”重庆的。理由相当充分:长江三峡中的巫峡、瞿塘峡均在重庆境内,而丰都鬼城、云阳张飞庙、奉节白帝城等著名景点都在重庆。
但三峡大坝的建成改变了这种旅游格局。三峡成库后,旅游业必将重新洗牌,宜昌适时向重庆抛出橄榄枝,期望重庆牵头进行统筹安排,重新宣传定位。但重庆方面对宜昌表现出来的热情,似乎并不领情。
“宜昌开始主动进攻,且招招致命,抢占了市场先机。”重庆国旅一负责人详尽地介绍了宜昌的高招。第一,与重庆奉节等景区结盟,策划了“宜昌-奉节-宜昌”线路;第二,对外宣称“三峡旅游重心东移至宜昌”,抛出“看三峡就是看大坝”理念;第三,与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共同举办“新三峡十景”评选活动,推荐的30个候选景点,重庆仅有3个……
如果说“新三峡十景”的评选让重庆倍感尴尬的话,那么,长江三峡地质公园的申报,则是宜昌让重庆真正感觉到了刻骨铭心的疼。
2004年3月5日,各大媒体报道了长江三峡入选国家地质公园的新闻。国家批准长江三峡入选国家地质公园,这对重庆来说是件大好事,但不可思议的是,重庆有关部门却对此毫不知情。
长江三峡重庆占了两个峡,而批准的地质公园中重庆也占了三个县,申报主体不管怎样也应是重庆市和湖北省政府,怎么会是宜昌市呢?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地质环境处知道此事后纳闷不已。
“为了成功申报,我们一位副市长一直蹲在北京,做配合及沟通工作。”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负责这一项目的鄢道平说,“由于宜昌所作的努力,国家认可了其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主体资格。”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江建军证实:重庆并没有做相关的前期工作,宜昌打这一擦边球的目的,不过是借三峡牌为当地旅游造势。
“入选国家地质公园为三峡旅游造了一块新品牌,但宜昌申报一事值得反思。”捡了便宜的巫山县旅游局负责人说,“重庆多年前就提出要把奉节、巫山和巫溪打造成三峡旅游‘金三角’,当时对湖北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到今天,我们的‘金三角’还没有什么进展。”
三峡二期蓄水刚完毕,宜昌就邀约全国百强旅行社老总结伴走进宜昌。随后,宜昌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中,醒目地打出“三峡工程在宜昌”字幕……
宜昌这些动作已把重庆甩得老远了,我们不能再继续输下去了。重庆各大旅行社有点招架不住了。“三峡15个精品景区,11个在重庆。很多人都以为,重庆在三峡旅游中赚了大钱,但事实并非如此。”三峡区域旅游规划评审课题组组长吕斌说,“重庆占多数景点,钱却被宜昌赚了。”
宜昌赚钱是有原因的。
记者上网搜索,输入“三峡”、“新三峡”等字样,搜索结果中绝大多数是关于宜昌及其区县的网站和消息,而带有“三峡”、“Sanxia”的域名,也基本上都归属宜昌名下。
宜昌三峡游这张牌打得确实精。无论你从什么地方进入宜昌,迎面扑来的都是三峡的“滚滚热浪”,大到以“三峡”命名的宾馆、酒店、商场等,还有意识形态领域的大专院校名、报纸名,小到分零出售的香烟、装饰品等名称,让你感到走进宜昌,就是走进了三峡,这种感觉与三峡的其他景点有着明显的差异。
■ 三峡游期待“1+1>2”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宜昌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毕竟三峡的精华景点不在那边,宜昌作为“世界级水电城”只是一个旅游的过境地而已。正是这种危机感,才使其不遗余力地制造卖点。
早在2001年,正当重庆忙着抢“名份”(恳请国家旅游局将三峡旅游发展列入国家旅游规划项目)的同时,宜昌则忙着整合资源抢实利。
宜昌市政府、三峡总公司联合深圳华侨城组建了三峡旅游集团,开始窥视整个三峡旅游业;抓住三峡蓄水契机,宜昌投入10多亿元包装神农架,与大宁河小三峡“抢食”;为了把三峡大坝建成国际旅游区,5年内宜昌已投资100多亿元……
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宜昌竟然把重庆几个县吸纳进开发行列,现在,重庆库区的好几个县,都把旅游促销事宜交给宜昌方面打理。从市场角度讲,此举无可厚非甚至值得称道。奉节县旅游局介绍,该县接待的游客80%是从宜昌上行的。巫山县旅游局也说,60%的客人是从宜昌来的……某县一位曾在旅游局工作多年的负责人形象比喻说:库区几个县看待渝宜两地旅游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就像爹和妈——重庆是爹,讲得多,只讲行业管理;而宜昌是妈,少讲多做,为景点送来不少客人,如同给“儿女”成长“喂奶”。
这就难怪库区一些旅游县会产生有奶便是娘的想法。某县旅游局一副局长说:“我们一年到重庆开的会仅几次,内容多与行业管理有关,而受邀参加宜昌方面的旅游促销会,一年就上10次。”
而重庆在新三峡旅游的开发上也是“光打雷不下雨”。“重庆市关于旅游发展的10年规划中,准备投资170多亿元在三峡景区建码头、修道路、造豪华游轮,但每年真正落实到三峡沿线区县的经费并不多。”一区县旅游局负责人抱怨。
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就是要不断地宣传促销。且不说宜昌每年都要制造出诸多炒作点,仅对三峡旅游的实际推动上,宜昌方面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近些年来,宜昌除了投入数十亿元巨资打造新三峡旅游规划,还把“三峡国际旅游节”推到了香港等地,前些年知名度不高的神农架景区,如今已成为海外客人的主要旅游地,客源已超过重庆小三峡。更绝的是,宜昌不惜以“盗版”之嫌,高价租用在重庆知名度很高的“朝天门号”两江夜游船,开始了宜昌游夜景的首航式活动。
“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宝钻,决不容许将它分割出售。”国家旅游局计财司司长杜一力谈起新三峡旅游的开发时,言辞异常尖锐,“从中国有旅游的那一天起,三峡旅游就是中国的王牌景点,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三峡旅游的资源秉赋不可替代,绝不能因为区域之间发展旅游的竞争而肢解、分割,甚至用快餐化的方式糟蹋三峡。”
“分则两伤,合则双赢。”吕斌也有同感,“宜昌和重庆,谁想独占三峡资源都是不可能的,与其争个鱼死网破,不如进行区域合作,共享资源,避开新旧三峡之争,换来共赢的合作。”
“在行政体制不可能调整的情况下,两地相关部门必须解放思想,探索切实可行的三峡游新路子。”吕斌有着自己的见解:首先,在三峡旅游的认识上要统一,两省市少搞辩论、少指责,更不能互相揭短;其次,在三峡旅游整体规划上进行合作,共同为三峡旅游构建通达、舒适、便捷的通讯、交通网络;第三,在宣传、促销上深度合作。
从画地为牢走向合作共赢,三峡游期待“1 1>2”。
“再这样下去,在三峡游的争夺上,重庆会输掉最后的底裤。”得知宜昌推出三峡游“一卡通”的消息后,重庆港特旅行社导游王琴神情黯然,“这意味着‘三峡一票通’协议胎死腹中。”
王琴清晰地记得,两年前重庆旅游局对外宣称,渝鄂双方将结束持续多年的三峡游之争,实施“一票通”,联手打造“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区”的新时代。
当初“板上钉钉”的合作协议怎么就中途夭折了呢?王琴有些纳闷。
■ “一票通”为何没有通
春暖花开,潮汛将来,但王琴心里极为不爽:“都4月份了,我还没接到带团的指示。”
王琴是跑“三峡游”这条线的专职导游,往年的这个时候,她已经带了两三次团了。“近几年业务暴跌,像拉稀一样,止都止不住。”王琴很无奈,“现在宜昌又推出了‘一卡通’,重庆今年注定又要打烂仗。”
而宜昌的情况似乎有些“反常”。“尽管宜昌酒店林立,但星级酒店晚上8点左右,已经出现订房难的情况。”王琴说,“从我们收集到的信息看,在宜昌落地的三峡游旅客,已经远远超过重庆。”
“宜昌境内有16个三峡景区,原来总票价为1104元,实行一卡通后只需要100元,而且一年内可以无限次游览。”今年3月,宜昌推出一卡通后,三峡游勾起了众多游客的激情。
但重庆旅游界人士对宜昌的这次“出格”举动极为愤慨,认为宜昌单方面破坏了2005年渝鄂两地达成的“一票通”协议。
多年来,渝鄂两地为争夺客源相互内讧,致使“三峡游”品牌信誉度不断下降而两败俱伤。而在近几年对抗中,宜昌通过一系列策略化运作,成功抢走了一半以上的三峡游客源。
“2002年是三峡游的最高峰,重庆对外宣称接待了1000多万游客,其实真正实现三峡游的不过100多万人次。”曾做过10年三峡旅游统计的杜一力说,而当年宜昌接待了800万三峡游客,收入突破50亿元。
以往在三峡游中拥有优势的重庆,正被逐步边缘化。2005年,“老大哥”重庆被宜昌逼到了谈判桌上——双方敲定了三峡“一票通”旅游模式:把游船公司和景区捆绑起来,无论在重庆或宜昌上船,游客只要持一张“联票”,就可在三峡各大景点随意游玩。
三峡旅游因行政区划而被割裂,而“一票通”的提出为打破“割据”局面带来了曙光。
“这次会议后,宜昌曾多次主动要求进入实质操作阶段,但重庆方面的某些人总是以还有很多资源需要整合来搪塞。”一位熟悉当年渝鄂合作内幕的旅游局人士透露。
“当初渝鄂双方曾把白帝城纳入一票通范畴,奉节旅游局在会后就把各种资料抓紧上报了。”奉节县旅游局旅游科相关人士说,“报是报了,可再也没有了下文。我去市旅游局打听,得到的回答是:慌什么慌,肉烂了也在锅头。”
几度被冷落,终于让宜昌方面对合作失去了耐心。2007年8月,重庆交旅集团对外宣称,将整合重庆境内三峡景区,推行重庆版一票通。
“这个消息让宜昌方面很不高兴。”宜昌市旅游局一李姓科长说,“我们不得不先行推出一卡通。”
■ “重庆占多数景点,钱却被宜昌赚了”
从历史来看,重庆曾经在三峡旅游市场占据着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在重庆人眼里,三峡游一直是“属于”重庆的。理由相当充分:长江三峡中的巫峡、瞿塘峡均在重庆境内,而丰都鬼城、云阳张飞庙、奉节白帝城等著名景点都在重庆。
但三峡大坝的建成改变了这种旅游格局。三峡成库后,旅游业必将重新洗牌,宜昌适时向重庆抛出橄榄枝,期望重庆牵头进行统筹安排,重新宣传定位。但重庆方面对宜昌表现出来的热情,似乎并不领情。
“宜昌开始主动进攻,且招招致命,抢占了市场先机。”重庆国旅一负责人详尽地介绍了宜昌的高招。第一,与重庆奉节等景区结盟,策划了“宜昌-奉节-宜昌”线路;第二,对外宣称“三峡旅游重心东移至宜昌”,抛出“看三峡就是看大坝”理念;第三,与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共同举办“新三峡十景”评选活动,推荐的30个候选景点,重庆仅有3个……
如果说“新三峡十景”的评选让重庆倍感尴尬的话,那么,长江三峡地质公园的申报,则是宜昌让重庆真正感觉到了刻骨铭心的疼。
2004年3月5日,各大媒体报道了长江三峡入选国家地质公园的新闻。国家批准长江三峡入选国家地质公园,这对重庆来说是件大好事,但不可思议的是,重庆有关部门却对此毫不知情。
长江三峡重庆占了两个峡,而批准的地质公园中重庆也占了三个县,申报主体不管怎样也应是重庆市和湖北省政府,怎么会是宜昌市呢?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地质环境处知道此事后纳闷不已。
“为了成功申报,我们一位副市长一直蹲在北京,做配合及沟通工作。”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负责这一项目的鄢道平说,“由于宜昌所作的努力,国家认可了其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主体资格。”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江建军证实:重庆并没有做相关的前期工作,宜昌打这一擦边球的目的,不过是借三峡牌为当地旅游造势。
“入选国家地质公园为三峡旅游造了一块新品牌,但宜昌申报一事值得反思。”捡了便宜的巫山县旅游局负责人说,“重庆多年前就提出要把奉节、巫山和巫溪打造成三峡旅游‘金三角’,当时对湖北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到今天,我们的‘金三角’还没有什么进展。”
三峡二期蓄水刚完毕,宜昌就邀约全国百强旅行社老总结伴走进宜昌。随后,宜昌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中,醒目地打出“三峡工程在宜昌”字幕……
宜昌这些动作已把重庆甩得老远了,我们不能再继续输下去了。重庆各大旅行社有点招架不住了。“三峡15个精品景区,11个在重庆。很多人都以为,重庆在三峡旅游中赚了大钱,但事实并非如此。”三峡区域旅游规划评审课题组组长吕斌说,“重庆占多数景点,钱却被宜昌赚了。”
宜昌赚钱是有原因的。
记者上网搜索,输入“三峡”、“新三峡”等字样,搜索结果中绝大多数是关于宜昌及其区县的网站和消息,而带有“三峡”、“Sanxia”的域名,也基本上都归属宜昌名下。
宜昌三峡游这张牌打得确实精。无论你从什么地方进入宜昌,迎面扑来的都是三峡的“滚滚热浪”,大到以“三峡”命名的宾馆、酒店、商场等,还有意识形态领域的大专院校名、报纸名,小到分零出售的香烟、装饰品等名称,让你感到走进宜昌,就是走进了三峡,这种感觉与三峡的其他景点有着明显的差异。
■ 三峡游期待“1+1>2”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宜昌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毕竟三峡的精华景点不在那边,宜昌作为“世界级水电城”只是一个旅游的过境地而已。正是这种危机感,才使其不遗余力地制造卖点。
早在2001年,正当重庆忙着抢“名份”(恳请国家旅游局将三峡旅游发展列入国家旅游规划项目)的同时,宜昌则忙着整合资源抢实利。
宜昌市政府、三峡总公司联合深圳华侨城组建了三峡旅游集团,开始窥视整个三峡旅游业;抓住三峡蓄水契机,宜昌投入10多亿元包装神农架,与大宁河小三峡“抢食”;为了把三峡大坝建成国际旅游区,5年内宜昌已投资100多亿元……
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宜昌竟然把重庆几个县吸纳进开发行列,现在,重庆库区的好几个县,都把旅游促销事宜交给宜昌方面打理。从市场角度讲,此举无可厚非甚至值得称道。奉节县旅游局介绍,该县接待的游客80%是从宜昌上行的。巫山县旅游局也说,60%的客人是从宜昌来的……某县一位曾在旅游局工作多年的负责人形象比喻说:库区几个县看待渝宜两地旅游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就像爹和妈——重庆是爹,讲得多,只讲行业管理;而宜昌是妈,少讲多做,为景点送来不少客人,如同给“儿女”成长“喂奶”。
这就难怪库区一些旅游县会产生有奶便是娘的想法。某县旅游局一副局长说:“我们一年到重庆开的会仅几次,内容多与行业管理有关,而受邀参加宜昌方面的旅游促销会,一年就上10次。”
而重庆在新三峡旅游的开发上也是“光打雷不下雨”。“重庆市关于旅游发展的10年规划中,准备投资170多亿元在三峡景区建码头、修道路、造豪华游轮,但每年真正落实到三峡沿线区县的经费并不多。”一区县旅游局负责人抱怨。
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就是要不断地宣传促销。且不说宜昌每年都要制造出诸多炒作点,仅对三峡旅游的实际推动上,宜昌方面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近些年来,宜昌除了投入数十亿元巨资打造新三峡旅游规划,还把“三峡国际旅游节”推到了香港等地,前些年知名度不高的神农架景区,如今已成为海外客人的主要旅游地,客源已超过重庆小三峡。更绝的是,宜昌不惜以“盗版”之嫌,高价租用在重庆知名度很高的“朝天门号”两江夜游船,开始了宜昌游夜景的首航式活动。
“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宝钻,决不容许将它分割出售。”国家旅游局计财司司长杜一力谈起新三峡旅游的开发时,言辞异常尖锐,“从中国有旅游的那一天起,三峡旅游就是中国的王牌景点,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三峡旅游的资源秉赋不可替代,绝不能因为区域之间发展旅游的竞争而肢解、分割,甚至用快餐化的方式糟蹋三峡。”
“分则两伤,合则双赢。”吕斌也有同感,“宜昌和重庆,谁想独占三峡资源都是不可能的,与其争个鱼死网破,不如进行区域合作,共享资源,避开新旧三峡之争,换来共赢的合作。”
“在行政体制不可能调整的情况下,两地相关部门必须解放思想,探索切实可行的三峡游新路子。”吕斌有着自己的见解:首先,在三峡旅游的认识上要统一,两省市少搞辩论、少指责,更不能互相揭短;其次,在三峡旅游整体规划上进行合作,共同为三峡旅游构建通达、舒适、便捷的通讯、交通网络;第三,在宣传、促销上深度合作。
从画地为牢走向合作共赢,三峡游期待“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