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人是要靠时间成就的。34岁的秦海璐,
跟许鞍华拍了一回《桃姐》,进了一趟老人院,道行更深了。娱乐圈中人,能经得住青春的多,
能经得住老的,是稀有动物。而秦海璐,恰恰在这样的年纪,
在体会了“老”的残酷表象后,绽露从容宁静。
统筹 | 何筹 视觉 | 李昊 撰文 | 张莹莹
摄影 | 高源 化妆 | 高辉 服装 | 何筹 路强 编辑助理 | 郝若冰
场地 | 中纺影棚
秦海璐盘着腿坐在化妆间的椅子上,脱了鞋子,露出粉红色、绣着小熊的袜子来。她美滋滋地说,“八块钱!你知道早上我一套上它就看见一只熊,那一刻我有多高兴吗?突然间童真上身!”
有人说,她是娱乐圈一朵奇葩,她问,奇葩到底是什么意思?“别跟我说就是一朵花。”习惯了通常明星所给的虚头巴脑的回复之后,秦海璐让人觉得鲜活,有趣,是个你愿意跟她交朋友、在火锅店里涮着肉扯八卦的人。
“我更坚信了自己之前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我的作品是要有时代痕迹的,是要有人的生命的。”我们的话题,就从《桃姐》开始。
地位与绿叶
在《桃姐》里,秦海璐出演蔡姑娘,桃姐入住的养老院的负责人。许鞍华说这个角色挺难演,需要一个职业演员,演得却要像一个普通人,她要有很强的能力克制自己的表演欲,又要将与桃姐的关系、故事拿捏得恰到好处,中间分寸,并不容易把握。其实以秦海璐今日地位,大可不必去《桃姐》里做这样一片绿叶,她笑,“因为我很喜欢许鞍华,想看看她工作是什么样子。”
秦海璐说许鞍华是“少有的在现场有快乐感的导演。”“每个导演在片场的时候基本都是很急很纠结,各种不满意,但她这个一直为钱发愁的导演,竟然在片场是快乐的。她满足于仅拥有的那一点,大家给她了她就高兴,会拍巴掌,会一直乐。她让现场的气氛开心温和,不是那种很世故很商业充满各种处心积虑想要达到完美的环境。”
“对一个快六十岁的人来说,依然保持童真太难了。她已经在这个行业从事了一辈子,对周围是什么样的人、习惯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有无数经验,但依然保持童真和快乐。这跟她生活的单纯有关,她在香港不是有钱人,吃到好东西会高兴,但她没有要求,不会想要吃好东西。欲望低的时候,人容易快乐。”
享受当下
《桃姐》开拍之前,秦海璐在那个养老院待了一个下午。“觉得到处都是脏脏的,不想碰任何东西,所以没有坐,一直站着。一进去就是很奇怪的味道,一个大房间用隔板隔成许多小间,有的住两三个人,有的住一个人,但隔板不过一米八左右高度,上面都是通的,一个人说话整个房间都听得到。站在那里,听到老人们的声音,不知道是说梦话还是因为身体不舒服发出的呻吟,老人们的衣服都很斑驳,是经年的饭渍、水渍落在上面,各种深的浅的颜色。他们指甲都很长很黑,一直盯着你看,也许他们充满疑问,但不会说。”
她承认最初有一点怕。但当开始拍摄,每天到养老院去,渐渐也习惯了那味道。她也会给老人喂饭,跟他们聊天,虽然他们听不见也听不懂,他们呆呆地看着她,曾经的疑问都消失了。
“最后一天,我们拍完,对他们说走了,明天不来了,两个老人,一个叫阿彪,就是影片里一直坐在门口的那个,另一个叫阿娇,非常疑惑,好像听错了一样。第二天我们拍外景又从养老院门口经过,看到阿娇站在门口望着我们,我心里特别难受,也许她在想,这些人怎么今天不来了。那时我明白,许鞍华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电影;老人的生活状态到底是什么样的。”
许鞍华说过,拍完《桃姐》,她不怕老了,但34岁的秦海璐,担心自己老去。《桃姐》有场戏是老人打麻将,“老人有老人的朋友,她觉得住进养老院,有人跟她一起老,一起发呆,有伙伴在,无所谓。但对我来说,还年轻,对生活还有很多美好想往,看到有一天你老了会是这样,有点接受不了。”她看到老人的床边隔板上贴着年轻人的照片,以为是儿孙,答案却是常来看他的义工。“那他的亲人在哪里?我很怕没有亲情存在了,只能靠义工来照顾。可能这辈子你希望有老公,有儿女,有子孙,但到了那里你发现其实都没有,以后都是靠义工,把义工的照片挂在床边,等他们来和你聊天。我真的怕。”
老,真是女人尤其女明星要面临的最残酷课题。她还记得三十岁那年,元旦,她自己坐着,吃爆米花。哭也哭过了,乐也乐过了,该是她调整自己心态的时候。
“从我二十几岁、得了金马奖,我开始调整,把自己从非正常变成正常,慢慢习惯;到三十岁,再次开始调整,到一个安稳生活的状态,也许到四十岁还会有一个阶段的调整—下次见张艾嘉,我要问她拍《20,30,40》是不是这个道理。”
对秦海璐来说,2011年太不平淡,从主演变出品人,《钢的琴》受到诸多赞誉,却在各大颁奖礼一次次失落。“也许是时运不济,但每一次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拉上去和抛下来的过程。”而她自己,更为人知的身份是演员,却因编剧《到阜阳六百里》获得金马奖最佳编剧奖,叫所有人对她由叹为观止到重新审视。“我在经历重新的审视和判断—到底秦海璐是个什么样的人?”2012年,她觉得自己变得更加明晰,一个从容而无惧的人,迎接时间给予的哀乐与荣光。
秦海璐说,要感谢许鞍华,用自己在片场的快乐教给她“享受当下”。“原来我总觉得自己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努力工作,把工作排得很满,直到后来我发现没有了生活。我很早明白了这个道理,但看到许鞍华我发现,我只是明白,却没有按照道理去做。跟她工作之后,我想要快乐地去面对我现在所能接受的,不是为了未来快乐而现在痛苦,每一天都是未来,每一天都是现在,当下快乐是最重要的。”
对话秦海璐
气场养成术
{F=FAMOUS 秦=秦海璐}
F:许鞍华说她拍《桃姐》,一部分是关注老人,另一部分源自人际关系的变化。这些年来你的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了吗?
秦:是我自己变了,而后别人换另一种方式来跟我一起,接受我的改变。三十岁之后,没那么先锋没那么极端了,对社会对自己没那么苛刻了。以前我对自己、对工作伙伴甚至工作都力求完美,把自己搞得很累,有一点不完美就会抱怨,现在很少抱怨,变成既来之则安之。不是说没有了进取心,而是明白我只能尽力做好,而非一定能够做好。当我变得柔和、没有那么多刺,别人也就不会拿着盾牌来面对我。身边很多人觉得我变了,变好看了,或者说变得有女人味儿了,人变柔和之后,自然而然女性的味道就散发出来。
F:你和人之间的距离感跟之前有变化吗?
秦:我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防备心理。当你变得柔软,周围人对你的方式的改变,会慢慢培养你的自信心,当你有了自信,就不会去嘀咕别人,猜想他为什么要和我合作,想从我这儿得到什么……以前我会嘀咕,会判断自己的价值,考量事情的利弊,一切都是处心积虑,谈不上步步惊心也一定是步步为营。现在已经放开了,我就是这样,你用就用,不用就不用。我已经知道我有什么了,也就很知道你会图我什么,就不用嘀咕了。以前是因为不了解自己有什么,了解了就很无谓,你图我什么我给你就是了,给了你之后我还有,就像一包烟,我分你一根又怎样呢,况且我还可以再买。
F:演《四世同堂》的时候你已经能hold住三千人的场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秦:跟你讲一下我演第九十九场和第一百场的感觉吧,去年八月份演完之后我就拍戏去了,到第九十九场,知道台下有很多领导,我很紧张。那场我演得不好,虽然是一个八百人的剧场,但仍然觉得自己hold不住,因为不自信,一切都处于极其敏感的状态,整个人在场上绷得不行,那根弦马上就要断了;但第一百场我演得非常好,重新获得了自信:九十九场我都练过来了,什么都记起来了,不再是紧盯着对手看他这句说什么、想自己下句接什么,而是全心想着完善自己。之前我觉得自己能hold住三千人的场子,是因为我自信,八百人的场却hold不住了,是因为没自信了。
F:观众席满满当当抑或空空落落,对表演者来说还是不同的吧?
秦:一定是有不同的。当观众席坐满,你会觉得那里有一堵墙,你送出去的能打回来;但当座位空着,你会觉得送出去的是打不回来的,所谓“遇强则强、遇弱则弱”,我扔出去一句话,下面坐满了人却没反应,没关系,我再来,我一定要把你们逗笑,一定要让你们鼓掌,得顶上去—演员是会给自己加劲儿的;但如果下面是空的,我再用力也没有人鼓掌,演员会用不上劲儿。同时这也是一个人的战争,演员上台之后,除了对面观众的 声音,还有一个声音在控制她,就像头顶有另一个秦海璐说我一定要怎么怎么样。演员在演出的时候是分裂的,分裂之后能达成统一,这才牛逼。
F:你是在什么时候意识到气场的存在?
秦:演《红玫瑰白玫瑰》的时候。那时很多年没演过话剧,自己变得单薄,田沁鑫也不停地“打压”。首演是在上海美琪剧院,那是张爱玲最爱的剧场,到了上海,我跟导演说能不能带我先去美琪看看。导演带我去了,到了剧场,那是一个上千人的场子,我站在舞台上觉得好孤单,黑乎乎的找不到方向,后来我说能把灯打开吗?灯一亮,瞬间瞳孔受到强光的刺激,感官接受到那种光芒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被这种环境所包围,在这种环境里面,面对所有人,我发现所谓气场所谓自信,是它们给予的。
F:你说的“它们”是指什么?
秦:氛围。包括剧场的黑盒子、灯光的焦点……我在那儿站了一会儿,跟导演说,我好了,走吧。领略到了那种气场,把它揣在兜里、放在心里,你就有了自信。在你不成熟的时候,自信是别人给的,当你习惯这种自信在身体里流淌的时候,它会传染给别人,像货币一样,是可以流通的。
F:你参加过很多活动,在这种所谓“争艳”的活动中怎么表现自己的气场?
秦:到现在我也不觉得参加任何活动我就是全场的焦点,即便最后走红毯我也不觉得自己是压轴的,所以我对红毯的排位没有要求,有的艺人是有要求的,觉得腕儿是最后压场出来的,但我不觉得最后一个走就牛逼或者在中间走就不牛逼,我捯饬好了就可以走,入场的时候也不用八百个人跟着,八百个人跟着也还是那一个座位。不能说是想通了,只能说我有自知之明了。
F:有没有觉得自己和别人比气场弱过?
秦:艺人没有谁觉得自己不如人的,都觉得自己牛逼,瞧不上的人多了去了。但这跟艺人的职业也没有太大关系,年轻、初出茅庐的时候,一定是不怕虎的。
F:当你不再是初生牛犊的时候呢?
秦:一切都是浮云。别人对你的尊重,不是靠你的犀利也不是靠你瞧不起人换来的,不是你自己觉得强大就强大了,不是要别人尊重你别人就尊重你了,这些不取决你的想法而取决于你的行为。要想换取别人对你的尊重,你要做让人家尊重的事情。一件事情所有人都能做到,别人不会尊重你,比如走红毯,每个人都有服装、珠宝赞助,每个人都打扮得很漂亮,你就没有资格换取别人的尊重,因为你跟他们一样。要想赢得尊重,除非你做了别人做不到的。
F: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意识地让自己的能量处于递增状态的?
秦:只要你活在这个世界上,你的能量就是在不断增长的,因为你一直在经历人和事。但能量真正的递增在于一个醒悟的过程。再拿《四世同堂》举例子,很多演员和我一样,第九十九场比较生疏,第一百场很从容,但大家往往当笑话讲,没有几个人会想是别人给的信心还是自己给的信心,到底要hold住场子还是hold住自己。思考过总结过,你才会把能量的精华提炼出来,变成自己的气场,才能有条理地告诉别人自己那天经历了什么事情。
F:那最后来总结一下—对现在的幸福,你打多少分?
秦:幸福有的时候要从伪装开始。如果你一直觉得自己不幸福,你就会真的一直生活在不幸福里面。今天有人送我一套刷子,其实我有很多刷子,但我要对自己说,“有人想着我,给了我一套刷子,我很幸福。”物质条件上它不构成幸福的理由,但是从心理上来说它很值得。如果你愿意一点点地相信很多东西,你就会幸福。
跟许鞍华拍了一回《桃姐》,进了一趟老人院,道行更深了。娱乐圈中人,能经得住青春的多,
能经得住老的,是稀有动物。而秦海璐,恰恰在这样的年纪,
在体会了“老”的残酷表象后,绽露从容宁静。
统筹 | 何筹 视觉 | 李昊 撰文 | 张莹莹
摄影 | 高源 化妆 | 高辉 服装 | 何筹 路强 编辑助理 | 郝若冰
场地 | 中纺影棚
秦海璐盘着腿坐在化妆间的椅子上,脱了鞋子,露出粉红色、绣着小熊的袜子来。她美滋滋地说,“八块钱!你知道早上我一套上它就看见一只熊,那一刻我有多高兴吗?突然间童真上身!”
有人说,她是娱乐圈一朵奇葩,她问,奇葩到底是什么意思?“别跟我说就是一朵花。”习惯了通常明星所给的虚头巴脑的回复之后,秦海璐让人觉得鲜活,有趣,是个你愿意跟她交朋友、在火锅店里涮着肉扯八卦的人。
“我更坚信了自己之前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我的作品是要有时代痕迹的,是要有人的生命的。”我们的话题,就从《桃姐》开始。
地位与绿叶
在《桃姐》里,秦海璐出演蔡姑娘,桃姐入住的养老院的负责人。许鞍华说这个角色挺难演,需要一个职业演员,演得却要像一个普通人,她要有很强的能力克制自己的表演欲,又要将与桃姐的关系、故事拿捏得恰到好处,中间分寸,并不容易把握。其实以秦海璐今日地位,大可不必去《桃姐》里做这样一片绿叶,她笑,“因为我很喜欢许鞍华,想看看她工作是什么样子。”
秦海璐说许鞍华是“少有的在现场有快乐感的导演。”“每个导演在片场的时候基本都是很急很纠结,各种不满意,但她这个一直为钱发愁的导演,竟然在片场是快乐的。她满足于仅拥有的那一点,大家给她了她就高兴,会拍巴掌,会一直乐。她让现场的气氛开心温和,不是那种很世故很商业充满各种处心积虑想要达到完美的环境。”
“对一个快六十岁的人来说,依然保持童真太难了。她已经在这个行业从事了一辈子,对周围是什么样的人、习惯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有无数经验,但依然保持童真和快乐。这跟她生活的单纯有关,她在香港不是有钱人,吃到好东西会高兴,但她没有要求,不会想要吃好东西。欲望低的时候,人容易快乐。”
享受当下
《桃姐》开拍之前,秦海璐在那个养老院待了一个下午。“觉得到处都是脏脏的,不想碰任何东西,所以没有坐,一直站着。一进去就是很奇怪的味道,一个大房间用隔板隔成许多小间,有的住两三个人,有的住一个人,但隔板不过一米八左右高度,上面都是通的,一个人说话整个房间都听得到。站在那里,听到老人们的声音,不知道是说梦话还是因为身体不舒服发出的呻吟,老人们的衣服都很斑驳,是经年的饭渍、水渍落在上面,各种深的浅的颜色。他们指甲都很长很黑,一直盯着你看,也许他们充满疑问,但不会说。”
她承认最初有一点怕。但当开始拍摄,每天到养老院去,渐渐也习惯了那味道。她也会给老人喂饭,跟他们聊天,虽然他们听不见也听不懂,他们呆呆地看着她,曾经的疑问都消失了。
“最后一天,我们拍完,对他们说走了,明天不来了,两个老人,一个叫阿彪,就是影片里一直坐在门口的那个,另一个叫阿娇,非常疑惑,好像听错了一样。第二天我们拍外景又从养老院门口经过,看到阿娇站在门口望着我们,我心里特别难受,也许她在想,这些人怎么今天不来了。那时我明白,许鞍华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电影;老人的生活状态到底是什么样的。”
许鞍华说过,拍完《桃姐》,她不怕老了,但34岁的秦海璐,担心自己老去。《桃姐》有场戏是老人打麻将,“老人有老人的朋友,她觉得住进养老院,有人跟她一起老,一起发呆,有伙伴在,无所谓。但对我来说,还年轻,对生活还有很多美好想往,看到有一天你老了会是这样,有点接受不了。”她看到老人的床边隔板上贴着年轻人的照片,以为是儿孙,答案却是常来看他的义工。“那他的亲人在哪里?我很怕没有亲情存在了,只能靠义工来照顾。可能这辈子你希望有老公,有儿女,有子孙,但到了那里你发现其实都没有,以后都是靠义工,把义工的照片挂在床边,等他们来和你聊天。我真的怕。”
老,真是女人尤其女明星要面临的最残酷课题。她还记得三十岁那年,元旦,她自己坐着,吃爆米花。哭也哭过了,乐也乐过了,该是她调整自己心态的时候。
“从我二十几岁、得了金马奖,我开始调整,把自己从非正常变成正常,慢慢习惯;到三十岁,再次开始调整,到一个安稳生活的状态,也许到四十岁还会有一个阶段的调整—下次见张艾嘉,我要问她拍《20,30,40》是不是这个道理。”
对秦海璐来说,2011年太不平淡,从主演变出品人,《钢的琴》受到诸多赞誉,却在各大颁奖礼一次次失落。“也许是时运不济,但每一次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拉上去和抛下来的过程。”而她自己,更为人知的身份是演员,却因编剧《到阜阳六百里》获得金马奖最佳编剧奖,叫所有人对她由叹为观止到重新审视。“我在经历重新的审视和判断—到底秦海璐是个什么样的人?”2012年,她觉得自己变得更加明晰,一个从容而无惧的人,迎接时间给予的哀乐与荣光。
秦海璐说,要感谢许鞍华,用自己在片场的快乐教给她“享受当下”。“原来我总觉得自己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努力工作,把工作排得很满,直到后来我发现没有了生活。我很早明白了这个道理,但看到许鞍华我发现,我只是明白,却没有按照道理去做。跟她工作之后,我想要快乐地去面对我现在所能接受的,不是为了未来快乐而现在痛苦,每一天都是未来,每一天都是现在,当下快乐是最重要的。”
对话秦海璐
气场养成术
{F=FAMOUS 秦=秦海璐}
F:许鞍华说她拍《桃姐》,一部分是关注老人,另一部分源自人际关系的变化。这些年来你的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了吗?
秦:是我自己变了,而后别人换另一种方式来跟我一起,接受我的改变。三十岁之后,没那么先锋没那么极端了,对社会对自己没那么苛刻了。以前我对自己、对工作伙伴甚至工作都力求完美,把自己搞得很累,有一点不完美就会抱怨,现在很少抱怨,变成既来之则安之。不是说没有了进取心,而是明白我只能尽力做好,而非一定能够做好。当我变得柔和、没有那么多刺,别人也就不会拿着盾牌来面对我。身边很多人觉得我变了,变好看了,或者说变得有女人味儿了,人变柔和之后,自然而然女性的味道就散发出来。
F:你和人之间的距离感跟之前有变化吗?
秦:我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防备心理。当你变得柔软,周围人对你的方式的改变,会慢慢培养你的自信心,当你有了自信,就不会去嘀咕别人,猜想他为什么要和我合作,想从我这儿得到什么……以前我会嘀咕,会判断自己的价值,考量事情的利弊,一切都是处心积虑,谈不上步步惊心也一定是步步为营。现在已经放开了,我就是这样,你用就用,不用就不用。我已经知道我有什么了,也就很知道你会图我什么,就不用嘀咕了。以前是因为不了解自己有什么,了解了就很无谓,你图我什么我给你就是了,给了你之后我还有,就像一包烟,我分你一根又怎样呢,况且我还可以再买。
F:演《四世同堂》的时候你已经能hold住三千人的场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秦:跟你讲一下我演第九十九场和第一百场的感觉吧,去年八月份演完之后我就拍戏去了,到第九十九场,知道台下有很多领导,我很紧张。那场我演得不好,虽然是一个八百人的剧场,但仍然觉得自己hold不住,因为不自信,一切都处于极其敏感的状态,整个人在场上绷得不行,那根弦马上就要断了;但第一百场我演得非常好,重新获得了自信:九十九场我都练过来了,什么都记起来了,不再是紧盯着对手看他这句说什么、想自己下句接什么,而是全心想着完善自己。之前我觉得自己能hold住三千人的场子,是因为我自信,八百人的场却hold不住了,是因为没自信了。
F:观众席满满当当抑或空空落落,对表演者来说还是不同的吧?
秦:一定是有不同的。当观众席坐满,你会觉得那里有一堵墙,你送出去的能打回来;但当座位空着,你会觉得送出去的是打不回来的,所谓“遇强则强、遇弱则弱”,我扔出去一句话,下面坐满了人却没反应,没关系,我再来,我一定要把你们逗笑,一定要让你们鼓掌,得顶上去—演员是会给自己加劲儿的;但如果下面是空的,我再用力也没有人鼓掌,演员会用不上劲儿。同时这也是一个人的战争,演员上台之后,除了对面观众的 声音,还有一个声音在控制她,就像头顶有另一个秦海璐说我一定要怎么怎么样。演员在演出的时候是分裂的,分裂之后能达成统一,这才牛逼。
F:你是在什么时候意识到气场的存在?
秦:演《红玫瑰白玫瑰》的时候。那时很多年没演过话剧,自己变得单薄,田沁鑫也不停地“打压”。首演是在上海美琪剧院,那是张爱玲最爱的剧场,到了上海,我跟导演说能不能带我先去美琪看看。导演带我去了,到了剧场,那是一个上千人的场子,我站在舞台上觉得好孤单,黑乎乎的找不到方向,后来我说能把灯打开吗?灯一亮,瞬间瞳孔受到强光的刺激,感官接受到那种光芒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被这种环境所包围,在这种环境里面,面对所有人,我发现所谓气场所谓自信,是它们给予的。
F:你说的“它们”是指什么?
秦:氛围。包括剧场的黑盒子、灯光的焦点……我在那儿站了一会儿,跟导演说,我好了,走吧。领略到了那种气场,把它揣在兜里、放在心里,你就有了自信。在你不成熟的时候,自信是别人给的,当你习惯这种自信在身体里流淌的时候,它会传染给别人,像货币一样,是可以流通的。
F:你参加过很多活动,在这种所谓“争艳”的活动中怎么表现自己的气场?
秦:到现在我也不觉得参加任何活动我就是全场的焦点,即便最后走红毯我也不觉得自己是压轴的,所以我对红毯的排位没有要求,有的艺人是有要求的,觉得腕儿是最后压场出来的,但我不觉得最后一个走就牛逼或者在中间走就不牛逼,我捯饬好了就可以走,入场的时候也不用八百个人跟着,八百个人跟着也还是那一个座位。不能说是想通了,只能说我有自知之明了。
F:有没有觉得自己和别人比气场弱过?
秦:艺人没有谁觉得自己不如人的,都觉得自己牛逼,瞧不上的人多了去了。但这跟艺人的职业也没有太大关系,年轻、初出茅庐的时候,一定是不怕虎的。
F:当你不再是初生牛犊的时候呢?
秦:一切都是浮云。别人对你的尊重,不是靠你的犀利也不是靠你瞧不起人换来的,不是你自己觉得强大就强大了,不是要别人尊重你别人就尊重你了,这些不取决你的想法而取决于你的行为。要想换取别人对你的尊重,你要做让人家尊重的事情。一件事情所有人都能做到,别人不会尊重你,比如走红毯,每个人都有服装、珠宝赞助,每个人都打扮得很漂亮,你就没有资格换取别人的尊重,因为你跟他们一样。要想赢得尊重,除非你做了别人做不到的。
F: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意识地让自己的能量处于递增状态的?
秦:只要你活在这个世界上,你的能量就是在不断增长的,因为你一直在经历人和事。但能量真正的递增在于一个醒悟的过程。再拿《四世同堂》举例子,很多演员和我一样,第九十九场比较生疏,第一百场很从容,但大家往往当笑话讲,没有几个人会想是别人给的信心还是自己给的信心,到底要hold住场子还是hold住自己。思考过总结过,你才会把能量的精华提炼出来,变成自己的气场,才能有条理地告诉别人自己那天经历了什么事情。
F:那最后来总结一下—对现在的幸福,你打多少分?
秦:幸福有的时候要从伪装开始。如果你一直觉得自己不幸福,你就会真的一直生活在不幸福里面。今天有人送我一套刷子,其实我有很多刷子,但我要对自己说,“有人想着我,给了我一套刷子,我很幸福。”物质条件上它不构成幸福的理由,但是从心理上来说它很值得。如果你愿意一点点地相信很多东西,你就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