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和启示——江苏省紫菜协会调查报告

来源 :中国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100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详细介绍了江苏省首家民办农产品行业协会紫菜协会成立的过程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文在对该协会运作机制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对发展民办行业协会的几点启示。
其他文献
沽源、察北牧场通过发挥乳制品龙头企业的优势,带动养殖业、种植业趋向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本文对这些经验做了考察和思考,并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2004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为粮棉等重要农产品普遍大幅度增产,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较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平稳,农民收入增加较多,但也出现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农产品贸易出现逆差等问题。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是农业投入增加、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减轻农民负担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也取得新进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保护农民权益受到重视。2005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较多,前景不容乐观。
我国无公害农业正处于发展初期,在国内农产品市场上,无公害农产品和常规农产品并存的格局将持续较长一段时期。由于无公害农产品的交易特性有别于常规农产品,所以,无公害农产品交易应该由特定的规制结构予以治理。本文对三个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一体化和双方规制结构比较适合目前无公害农产品的交易特性,但双方规制结构要求交易双方的交易资产专用程度要大体对称。
本文利用全国统计数据和个案实地调查的资料,从机构设置、人员构成、经费来源、职能发挥等方面,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着人员数量多,专业素质较差;经费严重不足,开展工作困难;管理体制不顺,职能发挥不平衡;非政府部门的推广机构参与度提高,但有局限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改革和加强我国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思路。
2004年12月19~21日,由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经济日报农村版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三农’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召开,来自中央各部委、全国各省(市、区)的党政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校系统的140多名代表应邀参会,
本文在阐述粮食安全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食物保障的概念,并通过构建剩余供给能力(ASS)指标,对当前中国食物保障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当前食物保障水平较高,粮食短缺不是口粮短缺,而主要是间接粮食消费需求增长加之近年来的粮食产量走低引起的饲料粮短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对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和食物保障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政策建议。
在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本研究的基本判断是:农民合作组织与地方政府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二者在不同层面上构成了一种互动的联系。在现阶段,农民合作组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行政主导趋向及发展态势,而农民合作组织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的作用虽然已经开始显现,但总体上还比较有限。
干旱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本文从微观角度探讨了农户面临干旱时所采取的各种应对策略——多样化策略、适时调整的弹性化策略和消费平滑策略,并对这些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一定的评估。本文发现,多数农户通过这些策略成功地应对了一般性的干旱风险。但一些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在此方面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本着借鉴国外类似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相关的政策制订者提供决策思路,为海内外的学者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的宗旨,由中国留美经济学会(The Chinese Economists Society)和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浙大卡特)和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几种典型的“赊养”模式,例如“借羊还羔”、“赊养猪崽”等,本文深层次分析了“赊养”经营之所以存在的经济学寓意。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赊养”成功运转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文认为,“赊养”是企业或大户联结农户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一种双方共需的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