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解析了责任感的内涵。然后从实际问题出发,从诚信问题、感恩问题、恋爱问题、公德问题、理想空洞及艰苦朴素意识丧失这六个方面分别具体地分析了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并从实际出发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力图通过表述自己的拙见,抛砖引玉。
关键词:责任感 大学生 诚信感恩
一、责任感的内涵
责任的概念古已有之,如在《论语·尧曰》中记载商汤说:“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在谈作为一个皇帝、一个君主,所背负的责任。大意是说:我小子(自称谦词)履(商汤的名字),谨用黑色的公牛来祭祀,向伟大的天帝祷告: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天帝的臣仆我也不敢掩蔽,都由天帝的心来分辨选择。我本人如果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都归我一个人承担。多么富有责任感的祷告!作为商朝的建立者,有这样强大的责任感和担当,似乎不足为奇,但是我们要反过来想,也许正是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才促使他能够有所作为,才能够被后人列入尧舜禹汤文武这一贤君明主的行列之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责任感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一些细微的差异,比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责任”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二是应承担的过失。而“责任感”一词可以从字面直观地去理解为“认为自己应该负有某种责任的内心感受”,或者说“自觉做好分内事的心情”。在此引用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没有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件。”可见,在他的眼中,责任感对于做人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同时也可以看出,无论是古今中外,对待责任感的态度有着惊人的相似。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从心理学角度来界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责任中作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不同态度的情感体验。从内容和形式上来考量,责任感都属于情感范畴。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所以,责任感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和社会交往的关系中。
考察大学生责任感的现状,不能不首先明确大学生责任感的概念。从不同角度来考量,可将大学生的责任感細化为三个方面,即: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和自我责任感。每个大学生都有着多重身份:既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完全行为能力,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同时又是一个家庭中的一员,有父母,有长辈,或者还有兄弟姐妹;而作为学生的同时又代表着自己的班集体、代表着自己的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将自己视作集体的一份子,视为我们共同形成的社会中的一份子。可见,大学生正在扮演的角色有多么重要。
因此,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的大学生群体,毋庸置疑也需要,或者说更需要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这不仅是对某个个体有益,更是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一个时代有益。而谈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现状,我想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就是责任感缺失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及影响
根据凌春贤等四位研究者在《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调查与研究》一文中利用调查问卷法所搜集到的数据,大学生对责任感的认知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受文章启发以及笔者对日常学生工作的观察研究和总结,我认为以下这六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1.诚信问题。责任感缺失与诚信问题紧紧相连。诚信其实也就是对自己负责任,人前人后说话办事始终如一。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大意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了。就像大车(牛车)没有了连接辕与轭的木销,小车(马车)没有了连接辕与轭的木销,它靠什么行走呢?具体来讲,作为大学生,就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强化实际动手能力。我们怎么去检验学习成果呢?就要考试。如果大学生在考试中作弊,虽然可能得到一时的好处,但却失去了做人最宝贵的东西:信。这样不但对自己不负责任,也对那些深深地信任着自己的人造成了伤害。
2.感恩问题。责任感的缺失同样对我们是否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离娄上》)这是说,作为儿女,与自己父母的关系都处理不好,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资格。不能事事顺应父母心,何谈做儿女。是啊,天底下谁没有父母?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更要感恩父母给我们吃穿住行,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家,给我们快乐长大的权利,给我们受教育的可能性。没有父母,这一切都无从谈起。但父母都会有老的一天,当我们每天接触新鲜事物,父母就会慢慢与我们的认知产生距离,越来越不像我们孩提时代脑海中的“万能爸爸”。这个时候是该说“哎呀,你好烦啊!你不会用就别用!”还是说“别着急,我教您。”这道选择题我想并不难做。作为大学生,作为父母眼中永远的孩子,我们对待父母只能越来越好,才对得起他们对我们的付出,才对得起我们作为儿女的这一份责任。
3.恋爱问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说是每一对恋人的终极目标,但对于刚刚走出高中校园,离去了紧张压抑的高考生活,一下子来到了鸟语花香、充满未知的大学生活中的少男少女们来说,爱情可谓是个甜蜜的陷阱。未来太多不确定,如何权衡各种复杂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来自各方的压力(同学、家长),如何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意,如何把握好恋爱进展的速度和程度,如何共同努力规划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一大串问题扑面而来。而这个时候,是否具有责任感就有着天壤之别。作为大学生,作为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既要对自己负责,更要为对方负责,对感情负责。恋爱不是儿戏,既然选择在一起,就要一起勇敢面对所有的问题,爱情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蕴含着无限的勇气和力量。但同时,爱情也非常脆弱,非常不堪一击。如果真的走到了尽头,也要勇于承担一路走来的苦与甜,勇于担当,不做逃兵。 4.公德问题。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虽然不存在“生死存亡”的压力,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社会是什么状态,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个体是什么状态。而社会公德看不到摸不着,却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比如在电影院里大声打电话,我们都知道这样做不好,大多数人忍忍就算了,但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则会站出来制止这一不文明的行为。再比如走在路上,人们看到一张废纸的反应也会各不相同。而当我们作为成年人,自己没有弯腰去捡,却看到一个五岁小朋友跑过去捡起来扔进垃圾箱的时候,大概我们的脸也会滚烫一下吧。意识到的问题就要及时去改变,千万不能去想“天塌了有个儿高的人顶着”,人人都这样想的话,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只会越来越糟。
5.理想空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同志在年少时立下的宏大志愿。时至今日,当“你有梦想吗?”这个问题问出来,竟然得到了惊人的答案。作为年轻的一代,朝气蓬勃的一代大学生,竟然会有人回答“梦想?有啊!不过醒了就没了。”或者“梦想可以当饭吃吗?”,实令人痛心。受网络迅猛发展的影响,受到“快餐文化”的强烈冲击,当今的一部分大学生说自己已经很久都没有读完一本纸质书了,更别说自己的课本了。有的同学更是夸张地认为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毕业,毕业是为了找工作,找工作是为了挣钱,挣钱是为了娶老婆。虽然这样的情况只是极少数大学生的表现,但我们不能装作看不到。而造成大学生理想空洞的原因之一,恰恰就是责任感的缺失。甚至认为过一天算一天,年纪轻轻就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在生活。
6.艰苦朴素意识丧失。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在一部分大学生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享乐意识、攀比之风的抬头。作为大学生,首要任务是在有限的青春里学到知识,学会做人。而受到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过度消费、提前消费,追求名牌、追求奢侈品的现象愈演愈烈。在盲目追随潮流的过程中,不仅丧失了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更使自己变得唯金钱至上、唯奢靡之上,根本无暇顾及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一心想讓自己变的更美、更潮,不惜付出金钱和时间的代价。这远远不是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该有的状态。此外,通过凌春贤等四位研究者的调查也显示出一些其他问题,比如有大约四成大学生认为整个大学生群体是缺乏责任感的,而同时认为自身也同样缺乏责任感的比例也大约是四成。这说明大学生对自身责任感问题的评价也不高。还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会在选择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太强、责任感缺乏”的同时,对自身责任感的评价分别分布在“较好”和“一般”两个区间内(这两个群体分别占到17.1%和19.9%)。这些数据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不仅仅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能够认识到大学生责任感缺失问题的影响和严重性,就算是大学群体本身,虽然在自我评价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和误差,但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综合来看大学生责任感缺乏的现状以及上述六条显著表现,我认为当务之急要找准方法,找到适合大学生群体、同时要容易理解并愿意接受的理论和路径。对此,我作了以下一些思考。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责任感
针对上述缺乏责任感所导致的不良后果,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力,逐步提升大学生责任感,培养主人翁意识:首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把握住这一关键期,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一系列的主题宣传、专题讲座,从理论高度上引领大学生,培养其对责任感的思考,使其明白身处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对自身逐渐形成清晰的自我认识,做好儿女、做好学生、做好一个社会人,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挺身而出。其次,做好大学生诚信感恩教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只有深刻懂得了父母养育自己之不易,才能下定决心回报父母,进而回报社会,报答国家。做好大学生诚信感恩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家庭,作为学生“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对于子女责任感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最深远的影响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绝不可把教育问题轻易推给别人,而应该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将好传统、好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责任感缺失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探索,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需要时间就失去信心。对于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只有结合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力量,全方位、全天候地进行大学生责任感培养,才能逐步见到成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决心,更要不断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刘世保,责任感的心理学界定及心理实质[J],中国德育,2005年第12期.
[2]凌春贤等,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调查与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34期.
[3]彭媚娟等,家庭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影响的思考[J],理论观察,2011年第2期.
[4]王景平,责任(中西责任观之比较)[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关键词:责任感 大学生 诚信感恩
一、责任感的内涵
责任的概念古已有之,如在《论语·尧曰》中记载商汤说:“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在谈作为一个皇帝、一个君主,所背负的责任。大意是说:我小子(自称谦词)履(商汤的名字),谨用黑色的公牛来祭祀,向伟大的天帝祷告: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天帝的臣仆我也不敢掩蔽,都由天帝的心来分辨选择。我本人如果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都归我一个人承担。多么富有责任感的祷告!作为商朝的建立者,有这样强大的责任感和担当,似乎不足为奇,但是我们要反过来想,也许正是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才促使他能够有所作为,才能够被后人列入尧舜禹汤文武这一贤君明主的行列之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责任感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一些细微的差异,比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责任”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二是应承担的过失。而“责任感”一词可以从字面直观地去理解为“认为自己应该负有某种责任的内心感受”,或者说“自觉做好分内事的心情”。在此引用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没有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件。”可见,在他的眼中,责任感对于做人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同时也可以看出,无论是古今中外,对待责任感的态度有着惊人的相似。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从心理学角度来界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责任中作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不同态度的情感体验。从内容和形式上来考量,责任感都属于情感范畴。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所以,责任感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和社会交往的关系中。
考察大学生责任感的现状,不能不首先明确大学生责任感的概念。从不同角度来考量,可将大学生的责任感細化为三个方面,即: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和自我责任感。每个大学生都有着多重身份:既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完全行为能力,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同时又是一个家庭中的一员,有父母,有长辈,或者还有兄弟姐妹;而作为学生的同时又代表着自己的班集体、代表着自己的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将自己视作集体的一份子,视为我们共同形成的社会中的一份子。可见,大学生正在扮演的角色有多么重要。
因此,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的大学生群体,毋庸置疑也需要,或者说更需要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这不仅是对某个个体有益,更是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一个时代有益。而谈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现状,我想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就是责任感缺失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及影响
根据凌春贤等四位研究者在《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调查与研究》一文中利用调查问卷法所搜集到的数据,大学生对责任感的认知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受文章启发以及笔者对日常学生工作的观察研究和总结,我认为以下这六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1.诚信问题。责任感缺失与诚信问题紧紧相连。诚信其实也就是对自己负责任,人前人后说话办事始终如一。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大意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了。就像大车(牛车)没有了连接辕与轭的木销,小车(马车)没有了连接辕与轭的木销,它靠什么行走呢?具体来讲,作为大学生,就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强化实际动手能力。我们怎么去检验学习成果呢?就要考试。如果大学生在考试中作弊,虽然可能得到一时的好处,但却失去了做人最宝贵的东西:信。这样不但对自己不负责任,也对那些深深地信任着自己的人造成了伤害。
2.感恩问题。责任感的缺失同样对我们是否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离娄上》)这是说,作为儿女,与自己父母的关系都处理不好,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资格。不能事事顺应父母心,何谈做儿女。是啊,天底下谁没有父母?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更要感恩父母给我们吃穿住行,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家,给我们快乐长大的权利,给我们受教育的可能性。没有父母,这一切都无从谈起。但父母都会有老的一天,当我们每天接触新鲜事物,父母就会慢慢与我们的认知产生距离,越来越不像我们孩提时代脑海中的“万能爸爸”。这个时候是该说“哎呀,你好烦啊!你不会用就别用!”还是说“别着急,我教您。”这道选择题我想并不难做。作为大学生,作为父母眼中永远的孩子,我们对待父母只能越来越好,才对得起他们对我们的付出,才对得起我们作为儿女的这一份责任。
3.恋爱问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说是每一对恋人的终极目标,但对于刚刚走出高中校园,离去了紧张压抑的高考生活,一下子来到了鸟语花香、充满未知的大学生活中的少男少女们来说,爱情可谓是个甜蜜的陷阱。未来太多不确定,如何权衡各种复杂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来自各方的压力(同学、家长),如何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意,如何把握好恋爱进展的速度和程度,如何共同努力规划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一大串问题扑面而来。而这个时候,是否具有责任感就有着天壤之别。作为大学生,作为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既要对自己负责,更要为对方负责,对感情负责。恋爱不是儿戏,既然选择在一起,就要一起勇敢面对所有的问题,爱情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蕴含着无限的勇气和力量。但同时,爱情也非常脆弱,非常不堪一击。如果真的走到了尽头,也要勇于承担一路走来的苦与甜,勇于担当,不做逃兵。 4.公德问题。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虽然不存在“生死存亡”的压力,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社会是什么状态,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个体是什么状态。而社会公德看不到摸不着,却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比如在电影院里大声打电话,我们都知道这样做不好,大多数人忍忍就算了,但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则会站出来制止这一不文明的行为。再比如走在路上,人们看到一张废纸的反应也会各不相同。而当我们作为成年人,自己没有弯腰去捡,却看到一个五岁小朋友跑过去捡起来扔进垃圾箱的时候,大概我们的脸也会滚烫一下吧。意识到的问题就要及时去改变,千万不能去想“天塌了有个儿高的人顶着”,人人都这样想的话,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只会越来越糟。
5.理想空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同志在年少时立下的宏大志愿。时至今日,当“你有梦想吗?”这个问题问出来,竟然得到了惊人的答案。作为年轻的一代,朝气蓬勃的一代大学生,竟然会有人回答“梦想?有啊!不过醒了就没了。”或者“梦想可以当饭吃吗?”,实令人痛心。受网络迅猛发展的影响,受到“快餐文化”的强烈冲击,当今的一部分大学生说自己已经很久都没有读完一本纸质书了,更别说自己的课本了。有的同学更是夸张地认为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毕业,毕业是为了找工作,找工作是为了挣钱,挣钱是为了娶老婆。虽然这样的情况只是极少数大学生的表现,但我们不能装作看不到。而造成大学生理想空洞的原因之一,恰恰就是责任感的缺失。甚至认为过一天算一天,年纪轻轻就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在生活。
6.艰苦朴素意识丧失。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在一部分大学生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享乐意识、攀比之风的抬头。作为大学生,首要任务是在有限的青春里学到知识,学会做人。而受到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过度消费、提前消费,追求名牌、追求奢侈品的现象愈演愈烈。在盲目追随潮流的过程中,不仅丧失了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更使自己变得唯金钱至上、唯奢靡之上,根本无暇顾及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一心想讓自己变的更美、更潮,不惜付出金钱和时间的代价。这远远不是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该有的状态。此外,通过凌春贤等四位研究者的调查也显示出一些其他问题,比如有大约四成大学生认为整个大学生群体是缺乏责任感的,而同时认为自身也同样缺乏责任感的比例也大约是四成。这说明大学生对自身责任感问题的评价也不高。还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会在选择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太强、责任感缺乏”的同时,对自身责任感的评价分别分布在“较好”和“一般”两个区间内(这两个群体分别占到17.1%和19.9%)。这些数据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不仅仅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能够认识到大学生责任感缺失问题的影响和严重性,就算是大学群体本身,虽然在自我评价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和误差,但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综合来看大学生责任感缺乏的现状以及上述六条显著表现,我认为当务之急要找准方法,找到适合大学生群体、同时要容易理解并愿意接受的理论和路径。对此,我作了以下一些思考。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责任感
针对上述缺乏责任感所导致的不良后果,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力,逐步提升大学生责任感,培养主人翁意识:首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把握住这一关键期,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一系列的主题宣传、专题讲座,从理论高度上引领大学生,培养其对责任感的思考,使其明白身处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对自身逐渐形成清晰的自我认识,做好儿女、做好学生、做好一个社会人,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挺身而出。其次,做好大学生诚信感恩教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只有深刻懂得了父母养育自己之不易,才能下定决心回报父母,进而回报社会,报答国家。做好大学生诚信感恩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家庭,作为学生“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对于子女责任感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最深远的影响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绝不可把教育问题轻易推给别人,而应该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将好传统、好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责任感缺失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探索,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需要时间就失去信心。对于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只有结合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力量,全方位、全天候地进行大学生责任感培养,才能逐步见到成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决心,更要不断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刘世保,责任感的心理学界定及心理实质[J],中国德育,2005年第12期.
[2]凌春贤等,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调查与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34期.
[3]彭媚娟等,家庭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影响的思考[J],理论观察,2011年第2期.
[4]王景平,责任(中西责任观之比较)[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