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与防范: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构研究

来源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bedw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风险,表现在网络领导力弱化导致的意识形态引领力缺失、网络多元思潮传播形成的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网络消极文化扩散造成的青年价值观扭曲等,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高校要对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严加防范,建立网络意识形态监测与预警、教育与引导、治理与稳固的安全机制,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网络空间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其他文献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习近平文艺论述最为集中的系统阐述,以群体与个体并重的人民文艺本质论、文艺与人民利益福祉重要关联的文艺功能论、文艺要适应人民多样化需求的文艺精品论、人民的精神与价值观塑造的文艺创作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尊重与引领机制的文艺制度论,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民文艺论的创新之处,从而成为新时代语境下社会主义文艺与人民关系的生动阐释与创新性表达,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创新性发展。
2020年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各高校要规范实践教学”。目前来看,相比课堂理论教学,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尚处在摸索和反思阶段中,尚未形成统一、科学和系统性的教学理论体系,存在概念界定不清晰、重视程度不够、价值取向多元等问题。因此,本文在明确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探究了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及归因,并从完善实践教学顶层设计、提升教育者“实践教学”素质、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构建实践教学科学评价机制等多维度提出构建统一、科学和系统